分析图绘制技巧(1)
2014-09-02 TJR事务所 唐健人设计机构
三分画七分裱,再好的设计得展示出来才算数,否则你高水准的概念就永远只有你自己一个 人知道!
问题是我们建筑系的表达怎么想都不是纯艺、视传那么容易。要考虑的东西略多:
首先设计要源于场地,扎根于场地,所有的创新异象都要与场地现状密切相关,这就凸显了场地分析的重要性。具体的表达中,首要的是抓住和突出场地的独特性和你对场地的理解:
如果场地古老且建筑物密集,表现当地的拥挤和复杂多样的生活方式就是个不错的选择:全身心投入工作
英德旅游景点
1. 场地分析,尤其是总平尽量不要只用CAD,善用卫星地图!
2. 表达的内容应尽量丰富,多层次,可以用图块的方式,比较干净小清新,信息直来直去:
也可以使用分层的表达方法,看起来更复杂,图也更耐看:
缺点是有时候效果会有点脏,且图通常会比较高,会让排版比较麻烦(跟其他图组合起来时)
场地分析不能白做,要得出结论,基于生成概念。能生成结论和概念的方向没几个,总结起来常见的如下:
1. 流线:
任何城市的流线都是分主次干道和直线的,而且每个城市都不一样,具有唯一性:
通常只要将交通网有选择的提取出来就可以直观的表达城市的商业区、周边住宅区与服务区(如工业)的位置和关系:
主干道的关系是丰富的,表达方式自然多种多样。
有个普适的真理是城市的区块通常都是串联的,即使是不是很常见的北京那种环状交通网,也一样基本上是串联的。因此如果比例尺较大,我们就可以从区块之间的联系方式进行表达。
需要注意的依旧是对比度和饱和度的问题。比例尺大了,通常会涉及到涂个背景色的需求。同样的场地、表达方式,一个背景色不同,可以产生下面的情况: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测试一下在黄色的这张图上可以持续几秒钟的阅读不辣眼,笔者是2秒左右。
韩文怎么打出来除了主次支,流线分组方式还有一打,包括交通工具、人群属性、年龄等等。下图是从交通工具进行区分的流线分析图:
灰色背景配中高饱和度的标注
流线能分组就说明表达起来也能分层:
很多情况下,表现流线的标注也不一定非得弄得那么明显,能辨识即可,最终还是看效果:
职务是什么
通常情况下城市的交通网都是以机车为主,排第二的应该是船。威尼斯那种太特殊,乌克兰的基辅群岛(Kyiv Islands)常规许多。下面展示岛和岛之间的轮船流线 和 “海峡两岸”的过车桥:
同一个项目,来个大比例尺。桥依旧清晰:
这样的比例尺下,桥不可能有这么粗,这事反科学反人类。但为了清晰明确的表达设计的概念,反反人类没什么不好。
需要声明的是流线的表达不一定需要较大的比例尺,也不是只能用平面(或较小透视的轴测图)来展示。 用些剪贴画(Collage)的方式往往效果更引人回味(尤其是对于申请中和在读中的建筑生而言,这种表达方式更值得提倡):
Collage是电脑图,一般比较不容易和手绘以及CAD图进行结合。对这二者的结合有需求时可以考虑下面的方式:
上半部分是两排房子挤出的一条街(进行了一些标注),下半部分是建筑的剖面。
结合后,先展示人在街道上所能接触到的功能空间,之后剖面展示人在街上(建筑中)的视之所以提倡Collage的方式无非就是它更艺术,更容易体现和反应设计师的审美和感受。但制作有难度,怕做不好的可以尝试下面的方式:
实体模型是非常好用的东西。多数学生们只是把它扔在纸上列一排,这样的做法下,模型
的好处一点没表现出来。既然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做模型,那么干嘛还再花大量时间建模渲染呢?
有效的利用实体模型,效果通常比电脑图赞!
对流线的分析往往会生成一种非常类似于场所精神的结论,说白了实际上是当地人的生活和行动方式。那么在此基础之上,我们的设计就应该尽量全面的继承这样一种精神。 这就涉及到了设计方案中的流线的表达:
最常用的方式是分层罗列的平面。简单标注后,通过读者的空间想象力来渗透空间的流线:
这种图的诀窍是对功能空间的标注方法,颜色的选择、填充色的选择,需要进行一定的考虑和尝试。
守护神兽
如果建筑的楼层分布比较有意思(如错层),建议用轴测图或剖面图的方式表达纵向交通通道,表达的会更直接:
渲染技巧娴熟的可以这样(但需要强调的是,再好的渲染图,也不如上面的PS出来的图讨
考官喜欢):
福州鱼丸
这种图通常都是表现楼梯。电梯没人画,细节多,且会挡住很多功能空间,而且画出来通常比较丑。
如果非要展示你的电梯,建议这样的方式:
怀孕23周
简单的说是将纵向交通方式缩小并考虑和建筑技术方面的信息一起结合着表达。
比较投机取巧的方式是在平面上直接标注各种流线的可能性。这样的流线分析可以比较直接的渗透你对空间中家具/功能区域的布局方面的考虑:
如果流线比较复杂,那么还是请老老实实的在3D模型上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