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
1、按照人们对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角度来分析,景观可以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
三国演义全称2、从国际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来看,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的基本方面中均蕴含着三个层面不同
的追求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理论研究: 1 景观环境形象--景观美学; 2 环境生态绿化---景观生态学; 3 大众群体行为心理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与艺术层面---景观行为学。
3、奥地利城市规划师米罗.西特: 强调城市公园是能使城市保持卫生的绿地.公园是城市之肺。城市公园可以对城市的健康卫生起到作用。
4、霍华德的著作《明日的花园城市》一书,认为城市的生长应该是有机的,一开始就应对人口、居住密度、
城市面积等加以限制,配置足够的公园和私人园地,城市周围有一圈永久的农田绿地,形成城市和郊区的永
久结合,使城市如同一个有机体一样,能够协调、平衡、独立自主地发展。
5、奥姆斯特德被称作为美国景观设计学之父,倡导美国城市美化运动,与沃克斯共同完成在纽约中央公园。
6、园林地形地貌大体上可以分为平坦地貌、凹形地貌、凸形地貌、山脊地貌等
7、按水系的形式来分可以分为自然式水系和规则式水系。
8、罗宾奈特(Gary O.Robynette)景观中植物的四大功能:建造功能、工程功能、控制气候功能、美学功能。
9、“地”、“顶”、“墙”为(建筑)空间构成三大要素,各自的线、形、色彩、质感、气味和声响等特征综合地
决定了空间的质量。
10、叠石也被称作置石或理石,是以山石为材料作为独立的或者辅助性的造景装置。叠石的手法有三种“特置、散置、群置”。
11、植物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空间范围、结构关系以及设计的构思布局。一般可以将植物分为:大中型乔木、小乔木和装饰植物、高灌木、中灌木和地被植物。
12、植物的形态大体上可以分为:伸展形、纺锤形、圆柱形、展开形、匍匐形、垂枝形等。
13、梅、兰、竹、菊比喻为花中“四君子”;
14、空间的限定手法常见的有围合、覆盖、高差变化、地面材质变化等。
15、最早吸收中国山水园的意境融入到造园中,对欧洲造成很大影响的国家是英国。
16、凯文·林奇认为,清晰的城市具有可读性。对城市意象重的元素可以分为5种:道路、边界、区域、节
点和标志物。
18、杨?盖尔认为,真正的人性化的空间有赖于两个方面的支持,一是保证有更多的人使用开场空间,二是鼓励每一个人逗留更长的时间。人的活动可以分为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
19、人类学家霍尔将人际距离概括为四种:密切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和公共距离。
20、我国的公园类型按隶属关系分为县属公园、区属公园、市属公园、省属公园、国家公园等;
21、景观设计要素有地形地貌、植物、地面铺装、水体、景观建筑及小品。
22、形式美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比例与尺度;均衡与稳定、对比于调和、节奏与韵律、渐变、多
样统一、比拟与联想。
23、根据园林的布局形式可分为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三大类。
24、根据人们在观赏景物时,其垂直视角的差异可划分为平视风景、仰视风景、和俯视风景三类。
25、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四种方式。
足球规则简介26、平地可作为集散广场、交通广场、草地、建筑方面的用地。
27、按水体的形式,可分为自然式、规则式和混合式三类。
28、园路按功能可分为主要园路(主干道)次要园路(次干道)和游憩小路(游步道)。
29、雕塑在园林中有表达园林主题、组织园景、点缀、装饰、丰富游览内容、充当适用的小设施的功能。
30、计成于顺治年间所著的《园冶》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造园著作。
综述范文31、根据不同的种植目的,道路绿地可分为景观种植与功能种植两大类。
32、城市道路绿化形式有:一板二带式、二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及其他形式。
33、行道树常用的种植方式有树带式、树池式两种。
34、树池式种植行道树其池的边长或直径不得小于( 1.5米),长方形的短边不得小于( 1.2米),长短边之比不超过(1:2)。
35、一般在可能的条件下绿带占道路总宽度的(20%)为宜。
36、一般来说,为了防止人行道上绿化带对行车视线的影响,其树木在一般干道的株距不应小于树冠直径的
(2倍)。
37、在视距三角形内布置植物时,其高度不得超过(0.65-0.7米),宜选低矮灌木、丛生花草种植。
38、街道小游园绿地大多地势平坦、可设计为规则对称式、规则不对称式、自然式、混合式等多种形式。
39、高速公路的横断面包括中央隔离带(分车绿带)行车道、路肩、护拦、边坡、路旁安全地带和护网。
40、广场按使用功能分为(集会性广场、纪念性广场、交通性广场、商业性广场、文化娱乐休闲广场、儿童
游乐广场、附属广场。)
41、大型景物合适的视距是景物高度的 3.3倍,小型景物合适的视距是景物高度的 3 倍。
42、居住区用地由居住区建筑用地、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和广场用地、公共绿地组成。
43、公共绿地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级不少于0.5m2/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m2/人;居住区(含小区或组团)不少于 1.5m2/人。
44、居住区公园服务半径以(800-1000米)为宜,居住小区中心游园服务半径以(400-500米)为宜。
45、公园设施主要有造景设施、休息设施、游戏设施、社教设施、服务设施、管理设施。
46、中国将公园分为9类(综合性公园、纪念性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古典园林、体育公园、
风景名胜公园、居住区公园等)。
47、公园出入口一般分为主要出口、次要出入口、和专门出入口三种。
48、空间实体开口宽度与实体高度D/H的比值越小,空间感越强。
49、屋顶花园规划设计原则是适用、经济、安全、精美、创新。
50、常见屋顶花园防水层基本可分为柔性防水材料和刚性防水材料两种做法。
51、屋顶花园花架所用地的建筑材料应以质轻、牢固、安全为原则
52、极简主义代表的景观设计师有彼得.沃克等。
53、植物所形成的五种空间类型有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覆盖空间、垂直空间和封闭空间。
54、居住区绿地的类型有公共绿地、专用绿地、道路绿地、宅旁绿地四大类。
55、屋顶花园的植物常见种植方法有孤植、绿篱、花境、丛植、花坛。
二、名词解释
1、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关于土地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与恢复的科学和艺术,是一门建立在科学.人文与艺术学科上的应用学科.
2、景观空间:景观空间是指在人的视线范围内,由树木花草(植物)、地形、建筑、山石、水体、铺装道路等
构图单体所组成的景观区域。
3、景观小品主要指各种材质的公共艺术雕塑或者与艺术化的公共设施如垃圾箱、座椅、公用电话、指示牌、
路标等。
4、规则式园林:整个平面布局、立体造型以及建筑、广场、道路、水面、花草树木等都要求严整对称。
5、自然式园林:以模仿再现自然为主,不追求对称的平面布局,立体造型及园林要素布置均较自然和自由,
相互关系较隐蔽含蓄。
6、混合式园林:主要指规则式、自然式交错组合,全园没有或形不成控制全园的主轴线或副轴线,只有局部
景区、建筑以中轴对称布局,或全园没有明显的自然山水骨架,形不成自然格局。
7、孤植:指乔木的孤立种植类型(此树又称孤赏树,标本树)。
8、对植:指用两株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作相互对称或均衡的种植方式,用于建筑、道路,广场的入口,在
它间构图上是作为配置用的。
9、丛植:通常是由二株到十几株乔木或乔灌木组合种植而成的种植类型列植:指树木按一定的株距、行距成
行成列的配置方式。列植形成的景观整齐、单纯、具有气势,多用于规则式园林当中。
1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人)=城市公园绿地面积÷城市人口数量;城市公园绿
地包括了综合公园(含市级公园和区域性公园),社区公园(含居住区公园和小游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以及街旁绿地等。
11、布雷.马克斯(BurlMarx):
拉丁美洲的景观设计师。布雷.马克斯是位优秀的抽象画家,他的风格受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
的影响。现代景观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从现代艺术中吸取了丰富的形式语言,而布雷?马克斯将现代艺术在景观中的运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他认为艺术是相通的,景观设计与绘画从某种角度来说,只是工具的不同。
布雷?马克斯善于用流动的、有机的、自由的形式设计花园,一如他的绘画风格。他用大量的同种植物形成大
的色彩区域,如同在大地上而不是在画布上作画,他曾说:“我画我的花园”这正道出了他的造园手法。从他
们设计平面图可以看出,他的形式语言大多来自于米罗和阿普的超现实主义,同时也受到立体主义的影响。
普特英语听力网开辟了景观辟了景观设计的新天地。
12、观赏视距:观赏点与被观赏景物之间的距离。
13、观赏点(视点):游人在赏景时所处的位置。
14、框景:就是把真实的自然风景用类似画框的门、窗洞、框架、或有乔木的冠环抱而成的空隙,把远景范
围起来,形成类似于“画”的风景图画,这种造景方法称为框景。
15、障景:利用遮挡的方法将劣景屏障起来。
16、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
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
管理的区域。
17、风景名胜区:也称风景区,是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
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我国风景名胜区主要由市县、级、省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组
成,是不可再生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18、分车绿带:在分车带上进行绿化,也称为隔离绿带。
19、视距三角形:为保证行车安全,道路交叉口、转弯处必须空出一定的距离,便司机在这段距离内能看到
对面或侧方来往的车辆,并有一定的刹车和停车的时间,而不致发生撞车事故。根据两条相交道路的两个最
短视距,在交叉口平面图上绘出的三角形。叫“视距三角形”。
20、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常常是公共建
筑集中的地方。
21、生态设计:根据西蒙?范?迪?瑞恩(Sim Van derRyn)和斯图亚特?考恩(Stuart Cown)(1996)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
三、判断题
1、景观的范围比园林更广泛。(错误)
2、中国古典园林以规则式为主。(错误)
3、我国最早的园林雏型是商周的“囿”。(正确)
4、寿山艮岳是山水宫苑的范例。(正确)
5、居住小区中心游园主要供小区内居民就近使用,服务半径一般为100-200米。(错误)治疗干咳嗽的最快方法
6、小游园平面布置形式可以分为规则式、自由式和混合式三种。(正确)
7、根据大学校园绿地的功能划分,一般可以将大学绿地分为教学科研绿地、学生生活区绿地、教职工住宅区
和学生活动区绿地四种类型。(正确)
8、拉?维莱特是解构主义园林的范例。( 正确)
9、医院中绿化面积应该占医院总用地的50%以上。(正确)
10、园林美是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高度统一。(正确)
11、水平的构筑物与水平地面具有协调性,垂直的构筑物与水平地面形成对比,可以形成焦点。( 正确)
12、园路按功能可分为主要园路(主干道)次要园路(次干道)和游憩小路(游步道)。(正确)
13、规则式园林的水体裁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正确)
14、“一池三山”的形式最早出现在汉上林苑(正确)
15、细直线有厚重、强壮之感。( 错误)
16、园林是一个既有动态景观又有静态景观的空间,动态景观是满足人们“游”的需要,静态景观是满足人们“憩”时观赏,所以园林功能就是要从提供“游憩”方面来考虑。(正确)
17、亭在园林绿地中既有景观作用,又有使用功能,它常作为对景、借景、点缀风景用,也是人们游览赏景,
纳凉避雨,休息的好去处。(正确)
18、医院植物配置应选择一些能分泌杀菌素的乔木,如雪松、白皮松、银杏等作为遮荫树,供病人候诊和休
息。(正确)
19、水景大体分为动水和静水两大类。(正确)
20、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的建筑、园林开欧洲建筑、园林之先河,直接影响了法国等国的建
筑园林风格。后来法国吸取了中国山水园的意境,融入其造园艺术中,对欧洲园林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错误)
21、形态构成意义上的点具有形状、大小、色彩、肌理。( 正确)
22、据统计,我国目前多数高校绿地率已达25%,但与国家校园绿化面积应占全校总面积50-70%的规定,还有一定差距。(正确)
23、列植属于自然式种植。(错误)
24、夜光园植物配置可选用具有芳香气味的植物。(正确)
25、水中的倒影属于俯借。(正确)
26、漏景可通过漏窗、疏林来透视风景。(正确)
27、污染性大的工厂宜布置在盛行风的下风向。(错误)
28、污染性大的工厂宜布置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正确)
29、图案式花坛又称模纹花坛。(正确)
30、花坛的大小最大不超过广场面积的1/5。(错误)
31、模纹花坛宜选择生长缓慢的多年生、耐修剪的观叶植物。(正确)
32、居住区公园服务半径以(800-1000米)为宜,居住小区中心游园服务半径以(400-500米)为宜。(正确)
33、孤植树可作观赏的主景。(正确)
34、丛植的植株株数一般不超过15株。(正确)
35、三株丛植最大的一株树应稍远离。(错误)
36、列植就是指乔、灌木按一定直线和曲线成排成行的栽植。(正确)
37、自身缠绕的攀援植物具有吸盘。(错误)
38、园椅、园凳的高度宜在50M左右。(错误)
39、不透式防护林宜布置在离污染源近的地方。(错误)
40、水生植物宜沿池岸布置一圈。(错误)
41、门诊部建筑一般要退后红线10-25M,以保证卫生和安静。(正确)
42、综合性公园里的动物园宜布置在下风向或河流的下游。(正确)
43、屋顶花园宜选择耐荫性植物。(错误)
44、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布置植物高度不超过70CM为宜。(正确)
45、交通岛绿化设计也可以布置成供行人休息用的小游园或吸引游人的美丽花坛。(错误)
46、居住区公园属于居住区公共绿地。(正确)
47、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距离不宜小于0.75m。(正确)
48、分车绿带的最小宽度不宜大于 1.5m。( 错误小于)
49、建筑的北侧宜选用耐荫性植物。(正确)
50、建筑的入口两侧可栽植凤尾兰。(错误)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
四、简答题
1、简述生态设计的四个原理。
原理之一:地方性,也就是说,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
原理之二: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
这一原理可归纳为“4R原则”:保护(Rerve)、减量(Reduce)、再利用(Reu)、再生(Recycle)。
原理之三:让自然做功。
原理之四:显露自然。
2、地形地貌的作用。
1改善小气候。
2利用地形自然排水,所形成水面提供多种园林用途,同时具灌溉、抗旱、防灾作用
3组织园林空间,形成优美园林景观,创造园林活动项目;建筑所需各种地形环境。
4控制视线
5影响旅游线路和速度
6构成园林的骨架和作为园林的主景
3、园林中改造地形要考虑哪些因素?地形设计和改造的方法有哪些?
答:(1)园林中改造地形:
a、应考虑原有地形;
b、据园林分区处理地形;
c、要有利于园林地面排水;
d、要考虑坡面的稳定性;
e、要考虑为植物栽培创造条件。
(2)地形处理的方法:
a、巧借地形:利用环抱的土山或人工土丘挡风;利用起伏地形做“障景”;以土代墙做“隔景”;
b、巧改地形:建平台园地,修道路,房屋时采用半挖半填式。
c、土方的平衡与园林造景相结合。
d、安排与地形风向有关的旅游服务设施等有特殊要求的用地。
4、景观中水的作用。
1 导向作用
又叫引导作用,一个景区内各个景点以水面、水系相连接,游人顺着水的方向欣赏美丽的景色。
朱贤良2 分隔作用
为避免单调,不使游客产生平淡的感觉,常用水体分隔成不同情趣的观赏空间,拉长观赏路线,丰富观
赏层次和内容。
3 水的点缀作用
一个水面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水体的设计使整个景区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水的点缀使景色更加迷人和多姿多彩。
尊敬的英语
4 水的倒影作用
水面可以产生倒影,由于水的深浅不同,水底及壁岸的颜色不同,可以出现不同的倒影。当水面波动时,
会出现扭曲的倒影,水面静止时则出现宁静的倒影,水面产生的倒影作用,增加了园景的层次感和景物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