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信仰危机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Abstract:Moral belief is the moral respect and firm belief of the moral subject to moral law and the goodhe moral belief crisis refers to a kind of mental state of moral anomie caud by people' s doubt, shake and even loss of the existing moral belief systemhe main reasons for moral belief crisis are the great changes in social system transition and the lag of ethical construction, the negative effect of the market economy, the collap of the credit system and the indifference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he effective way to overcome the moral belief crisis is to strengthen the moral values education, enhance the function of moral emotion and will, cultivate perfect moral construction and legal system guarantee.Only this can man return to spiritual home, and the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uman as Marx said can be fully realized.钱万三
Keyword:belief; moral belief; moral belief crisis;
信仰和道德信仰是人不可或缺的情感精神寄托和思想倾向, 是道德的内核、基础。深入分析道德信仰危机的原因与克服途径, 是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和现实生活实践必须面对的一个基本问题。
一、信仰与道德信仰
1. 信仰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最古老、最基本的精神活动和现象。《说文解字》解释"信者, 诚也";, "仰者, 举也";, "信仰";就是人们将特定对象作为人生信条并对其笃信奉行。《现代汉语词典》把"信仰";解释为对某种宗教或主义极度的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准则。在道德哲学上信仰是人将认识内化为价值理想和最高目标而进行追求的一种信念, 是主体假定一个对象为真, 对其高度认同、诚服接受、崇尚追求, 根本影响人的存在的一种思想和实践活动。信仰分为宗教信仰、哲学信仰、道德信仰、政治或法律信仰;实用 (工具) 信仰、道德信仰和宗教 (教义) 信仰;理性的信仰和非理性信仰, 等。
信仰满足人们对生活世界的价值诉求和精神慰籍, 对个体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信仰即神圣, 信仰是一个人为一个人的元气, 在一个社会为一个社会的元气。";"信仰是主体超
越现实、超越自我, 追求最高价值的自我意识, 是对具有最高价值目的的高度信服和景仰, 并以之统摄自己精神生活。";【2】信仰虽不能够提供人知识, 但能够赋予人坚定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如, 宗教虽是一种超世信仰但给人们心灵安慰, 满足社会伦理道德需求, 有助于强化善恶因果律和天理良心观, 提供民众正视人生苦难及超越死亡恐惧的终极关怀。"说某人有信仰, 通常意味着他相信某种状态或实体信仰是一种超越的证据表示虔诚心理的状态。";人有信仰才"在虚弱的外表下, 他是强壮而开放的, 在真实的生活中, 他是坚定而果敢的。";
2. 道德信仰
道德与信仰密切联系。道德存在的前提是精神自由, 道德的本性决定道德不能脱离信念存在。信仰是道德的内核、道德准则规范的基础。"信仰是道德的根本, 失去信仰的支撑, 道德就成为无源之水, 只是一种外在于人的社会现象, 不可能够上升为个体自觉的追求。";道
德信仰是信仰的基本形式之一。"道德作为信仰的对象, 被称为道德信仰, 它也必然具有一般信仰的共同特征, 即对道德理想、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极度信服。";
人们对于道德信仰有不同的界定。如, "对道德的信仰是对人生和人性的信仰, 相信人生之有意义, 相信人性之善;对于良心或道德法律的信仰, 相信道德法律的效准、权威和尊严。又如相信德福终可合一, 相信善人终可战胜恶人, 相信公理必然战胜强权等, 均属于道德信仰";;"对某种道德目标及其理论的信服和崇拜";;是介于实用信仰和宗教信仰之间的一个信仰层面, 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状态或目的的超越性把握, 完全进入人的精神生活领域。概言之, 道德信仰是道德主体在世界观指导下有机统一道德的认知、情感、意志等诸要素, 内心忠实信奉道德的价值、理想、义务及规范内容并将其转化为道德实践的一种信念, 是人在心理层面将道德上升为一种信奉和追求。可见, 道德信仰具有重要伦理意义, 主体具备道德信仰才会积极约束自己意志和行为, 遵守道德规范。
二、道德信仰危机的表现及原因
1. 道德信仰危机的表现
道德信仰危机是指人们怀疑、动摇乃至缺失既有道德信仰体系的一种精神状态, 是人们道德信仰的动摇、淡薄乃至缺失而产生道德失范的风险状态。当前在一定程度上国民社会日常生活凸显出道德信仰危机, 表现为:道德信仰呈现边缘化、表层化、多元化和世俗化趋势;道德主体怀疑、漠视道德对象, 价值偏差, 信仰虚无, 抉择失范, 行为扭曲;社会诚信体系脆弱, 人际关系冷漠;道德的理想、价值及信念同现实生活产生巨大落差, 无私奉献、助人为乐、舍己为公等美德常被讥讽为愚腐或作秀。道德信仰危机滋生出人的虚无孤独、焦虑恐惧等情感体验和心理意识。
黄色的词语
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有一项权威调查表明:被调查对象明确表示"没有信仰";的占36.09%。2007年5月惠州市进行的一次对"基本群众";问卷 (共400份) 调查结果显示:有81%的人认为"现在的人心变得自私和没有信仰了";。另一项权威调查显示:在给定的关于信仰的13个选项中, 选择有关道德信仰的合计占14.44% (即选"道德典范";为5.72%, "人道主义";为8.72%) , 而选"不要任何信仰";的为16.64%。该调查还表明我国"有信仰";者大约在30%左右, "没有信仰";者达58.33%。最近还有一项网络在线调查, 在关于"您认为中国人目前的道德现状";问题的总投票人数2506人, 认为很好的占0.80%, 认为正常的占6.74%, 认为异常的占21.79%, 认为很糟糕的占70.67%。在对大学生道德信仰的调查中发现, 道德信仰危机从内在机制上表现为社会转型期主导性道德信仰失范与断裂, 从表现形式上分为内源性道德信仰危机和外源性道德信仰危机。
升高中 2. 道德信仰危机的原因
大碗饭 第一, 社会体制转型剧变和道德伦理建设滞后。当前道德信仰危机具有诸多复杂社会因素。社会的转轨改革以及全球化进程剧烈地冲击着传统道德规范, 传统道德规范失去制衡作用, 而科学完备的新道德规范和调控体系尚未建立。新旧交替之际民众普遍无力把信念追求上升至道德信仰, 遂陷入迷茫与惶恐, 行为选择失序, 偏离价值目标, 引发道德信仰危机。
中国人更是由于深受社会历史文化影响而缺乏信仰。韦伯批评中国人最容易轻信鬼神恶魔之类等维护巫术信仰的产物, "中国人非常惧怕未知的和不能直接看到的东西, 这种恐惧超出了正常的范围, 表现为无法打消的怀疑, 他们还排斥或者根本没有关于不算太近的东西或不是直接有用的东西的知识。";"影响生活方式的最强大的力量是以鬼神 (祖灵) 信仰为基础的家孝。";当社会剧烈转型时, 道德信仰坍塌, 人就无力准确地预见、控制未来, 失去存在感、安全感, 只得茫然任由偶然不确定性的支配。这种道德信仰危机销蚀个体、民族、国家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和灵魂皈依, 使个体沦为孤独无靠的单子, 整体社会则沦为沙聚之邦。
第二, 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影响。市场经济倡导功利、竞争、等价交换原则, 根本变革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范式, 推动个性解放、社会发展。但是市场经济又是一把"双刃剑";, 刺激资本逻辑、丛林法则盛行, 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泛滥。利益得失成为行为标准, 人际关系蜕为纯粹利益交易, 急功近利、不择手段, 加剧道德信仰危机。弗兰克尔提出, "能够给我们希望和成就, 能给我们存在意义的信仰已从眼前消失,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自我中心和愤世嫉俗的世界, 这个世界只有眼前的欢愉和成功", 我们与他人、与自然隔离, 我们剪断了与文化连接的纽带, 而文化旨在代表人性和生命。";
第三, 诚信体系崩溃与人际关系冷漠。诚信良知、理想信念等传统道德因素丧失, 导致人价值评价混乱, 道义虚无, 心理与行为冷漠病态。于是, "好人没好报";, 坏人却常常逍遥法外, 造成"劣币驱逐良币";, "英雄流血又流泪";,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当"做人要有良心";"善恶有报";等道德信念难以被人奉行时, 便会引发出道德信仰危机。当代人在世俗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和工具理性的支配下, 最容易遗忘道德价值及信仰精神。雅斯贝斯感叹, "我们感觉到前所末有的实存之空虚。这是一种即使古典时代最
激烈的怀疑论也得以避免的空虚感。";
三、克服道德信仰危机的有效途径
1. 加强道德信仰的价值观教育
道德信仰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体现主体精神追求的崇高性、超越性、神圣性, 绝对不允许被随心亵渎、僭越。道德信仰是人们内心的真实表现和价值体系基础, 其本质是一种信念。加强道德信仰的价值观教育能够为主体选择、树立目标和价值提供方向与动力, 激发主体自觉遵守秩序、履行义务、维护道德规范权威。
在西方哲学尤其康德道德哲学里理性即是一种信仰, 人们对理性的追求就是对崇高信仰的追求。库尔茨提出道德信仰由基本的价值观和道德原则两部分组成, "道德价值观和道德原则具有独立于相信它的人之外的实在性, 因此我们有义务履行和遵守它们, 具有道德信仰的人, 常常对之表现出一种根深蒂固的义务感。";所以, "主体实现对一定道德理想或者道德体系的认同和敬畏, 坚定信仰其正当性和合理, 并在内心形成一种实现道德义务的稳定信念和追求道德理想的精神力量, 才会在道德实践中把道德要求变成个人的行为准则。如果道德没有内化为主体的信仰观念和自律意识, 个人也就不成其为道德主体。";蒂利希提出, 西方文化危机源于基督教根基动摇, 技术理性取代上帝地位, 生活文化世界成为缺乏终极关怀完全被理性控制的纯粹技术世界, 宗教与现实文化生活处于严重分裂中。所以, "要克服当代文化的危机, 必须重新恢复作为终极关切的宗教在文化中的本体地位, 使宗教的终极关怀意蕴渗透到所有的文化形式之中, 从而构筑新的文化模式, 进而塑造新人。";
2. 培育提升道德的情感、意志功能
当代人道德的情感、意志麻木冷漠, 既是道德信仰危机的重要原因又是其显着特征。道德的基础是主体精神的自由自律。道德信仰的内在强制性、规范引导性是主体履行道德义务的依据。因此, 必须激励和提升道德以及信仰的情感、意志功能, 在道德认知、情感、意志的相互作用与整合过程中, 激发主体主动地约束自我意志、行为, 实现道德规范的价值和作用。这样才能有效地鼓励人心生信仰, 克服道德信仰危机。
ppt演讲万能开场白
对此, 康德阐述, 只有道德信仰才是具有精神支柱与指引功能的真正信仰, 是宗教信仰的基础, 失之宗教就是邪教迷信;要建立一种道德信仰为核心的神圣权威宗教抑恶扬善;信仰是理性在把对于理论知识来说难以达到的东西认其为真时的道德思维方式, 是对道德法则允诺的一种信赖。";弗洛姆提出, 信仰象征对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坚定性, 是一种基本态度、品格特征和精神支柱。"没有信念人就会软弱无能、毫无希望、而且会对其存在的实质本身惶恐不安。";费尔巴哈提出, 作为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之目的活动才给人以道德依据和道德支柱、道德品质, 最大不幸就是漫无目的。
孩子们英文 3. 完善道德建设和法制制度保障世界奢侈品牌排行榜
培育及提高道德信仰主观上需要主体自我觉悟、修养和勇敢实践, 客观上还受道德伦理环境的影响、激励或制约, 道德实践与建设的效果还取决于宏观社会环境。道德与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协调社会关系、确保社会良序的两种相辅相成的有力手段和保障。道德建设和法制制度是维护社会正义的有力手段, 可以为重建道德信仰提供精神和物质的重要保障, 其中, 制度正义安排、法治正义建设是根本性保障。
完善道德建设和法制制度旨于创造良好的制度条件、制度功能、制度环境, 实现社会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制度正义建设提供公平环境, 使人人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好人少犯错误多做好事, 坏人不敢为所欲为, 促进个体迸发潜能动力。缺乏制度正义保障就会破坏社会秩
序、阻碍价值实现, 造成社会与个体消极堕落, 引发制度性伦理失范和"集体塌方";腐败。弄虚作假者升迁, 据真察实者遭贬奉公守法者寒酸, 贪赃枉法者富甲。
实践证明, 基于性善论上的制度设计常使恶行践踏善良, 基于人性恶的消极制度安排则能惩恶扬善。对此, 重建道德信仰建设必须从内涵外延、程序设置、制度建构等层面着手, 全面提升主体认知, 提供主体规范安全的系统性保障。当前, 尤其要健全完善道德 (见义勇为) 奖励机制、道德风险规避机制、道德惩罚机制、公共安全机制, 方能克服德福不一、德行相悖的怪象, 遏制良莠不分、鱼龙混杂、"劣币驱逐良币";和"英雄流血又流泪";的颓势, 发扬民族传统美德, 汲取西方道德文化合理资源, 重建国民道德自信和道德信仰。
总之, 道德信仰提供正确的价值坐标、道德信念, 凝聚激发社会动力, 指导激励道德行为。道德信仰危机的危害是可怕而严重的。面对当代的精神虚无、生存危机、道德信仰危机, 当下人必须反思自我生活的方向和道德标准, 寻找灵魂救赎和精神皈依, 感悟道德信仰
的神圣崇高, 重建科学合理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道德信仰。只有这样, 人才能战胜克服道德信仰危机, 重回精神家园, 充分实现马克思所说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冯天策.信仰导论.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2:72.
【2】王玉梁.论思想、理念、信仰和价值观.东岳论丛, 2001 (4) :63.
高锦泉.论宗教信仰的世俗价值.五邑大学学报, 2008 (2) :91.
保罗-库尔茨.保卫世俗人道主义.余灵灵, 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6:111.
卡尔-雅斯贝斯.智慧之路.柯锦华, 范进, 译.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1:34.
任建东.道德信仰论.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4:43.
任建东.道德信仰的理论失缺及其实践克服.河北学刊, 2000 (4) :11.
贺麟.文化与人生.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8:92.
李德顺.价值学大辞典.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5:90.
荆学民.论实用信仰与道德信仰.中州学刊, 1998 (4) :56.
匡永琼.论当代中国道德信仰危机与重建.学理论, 2010 (7) :27-30.
>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