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件AUDIT评价标准
1 目的
通过编制、执行《冲压件AUDIT评价标准》,对产品质量状况及趋势实施控制与改进,以便达到冲压外覆盖件评审的一致性和标准化,为后续提供合格的产品。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冲压厂外覆盖件合格产品的表面质量AUDIT等级的评定。
3 术语及定义
AUDIT:从用户的角度对经检验合格的产品进行质量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
4 职责
4.1 先期质量管理部
4.1.1 是AUDIT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关于珍惜时间的诗句AUDIT评价标准和评审检查表的编制;
4.1.2 负责AUDIT评价的实施与AUDIT评价问题分解、责任落实及整改效果验证与管理。
4.2 厂部AUDIT评审小组:根据AUDIT评价标准进行内部评审,并统计产品质量缺陷,负责对评审的质量缺陷进行立项。
4.3 各相关单位:负责产品缺陷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5 工作内容
5.1 缺陷类别
5.1.1 A类缺陷:A类缺陷是指超出规定很大偏差,是没有经验的顾客也能发现的缺陷,该缺陷能引起顾客强烈不满;如:变形、凹坑凸包等;
5.1.2 B类缺陷:B类缺陷一般是有经验人员或专业人员经过仔细观察、能隐约看出或佩戴手套摸出的缺陷,该缺陷会影响后续质量,造成返修可弥补的缺陷;
5.1.3 C类缺陷:有经验人员或专业人员在目视难以发现或手摸也较难确认的情况下,经过油石打磨过后,能看到的冲压件缺陷,一般都是C类缺陷;
5.2 缺陷分值:缺陷分值是按缺陷类别和缺陷所在区域来评定的,缺陷所在区域质量要求越高,缺陷越严重,即缺陷分值越高,具体见表5.1。
表手机排行榜10强5.1 缺陷分值
缺陷类别 | 缺陷所在区域 |
一区 | 二区 | 三区 |
A类 | 100分 |
B类 | 40分 | 30分 | 洼池10分 |
C类 | 20分 | 10分 | 5分 |
| | | |
5.3 说明
5.3.1 外覆盖件表面不允许存在A类缺陷,如检查中出现A类问题,检查人员将对生产同一批次的合格件20件以上进行追溯,直至没有此质量缺陷为止;
5.3.2 冲压外覆盖件根据覆盖面的要求及相应位置,分为三个区域(一区、二区、三区,详见第6条);
水上迫降
5.3.3 A类缺陷不按区域评定缺陷数,这个原则适用于所有冲压外覆盖件;
5.4 缺陷的判定标准
各类缺陷的判定可按表5.2执行。
表5.2 缺陷的判定标准
缺陷判定标准 |
项目 | A类缺陷 | B类缺陷 | C类缺陷 |
凸包、凹坑 | 非常明显的、未经专业训练的人一眼就能看出的大凸包或凹陷 | 肉眼可见的较小凸包或凹陷,在要求严格的部位(如一区)还包括磨件后的可见凸点或凹陷 | 磨件后方能看见的凸点或凹陷 |
麻点 | 制件二分之一面积上能看到麻点或小凸包 | 制件表面用油石磨件之前用手摸能感觉到的麻点或麻点群 | 用油石磨件后能看到的麻点 |
锈蚀 | 表面有引起制件报废的严重锈蚀 | 表面质量受锈蚀影响可通过打磨修复 | |
起皱、波纹 | 肉眼就能看出的严重皱折、波纹 | 非一区内用肉眼可见的起皱、波纹,在要求严格的部位还包括磨件后的可见波纹等缺陷 | 非一区内的轻微起皱及磨件后的可见波纹 |
棱线 | 棱线、弧线度明显的不清晰、不光顺;肉眼就能看出的棱线错位 | 棱线、弧度不够清晰光顺;非一区内用肉眼可见棱线部位 | 非一区内的不明显棱线不顺 |
材料缺陷 | 料厚明显不符合要求;表面有明显的桔皮滑移线、镀锌层疏松、锌皮脱落等缺陷 | 轻微的材料缺陷、磨件后可见的材料缺陷 | |
毛刺 | | 装配面上的粗毛刺(大于料厚的45%)和有危险性的粗毛刺,(冲孔件料厚大于20%) | 中等或小毛刺(冲孔件料厚小于20%) |
拉毛 | 一区不能有目视可见的明显拉毛,其拉毛痕的深度大于板厚20% | 花开花落知多少 二区目视可见的明显拉毛,其拉毛痕的深度大于板厚20%(抛光打磨后仍可见拉毛痕迹) | 二区目视可见的明显拉毛,其拉毛痕的深度小于板厚20%(抛光打磨后可消除拉毛痕迹) |
开裂、隐裂 | 制件表面有裂纹,重要部位有清晰可见、较为严重的隐裂 | 制件有轻微不明显的隐裂 | |
压痕 | | 制件表面有压痕,重要部位有清晰可见的压痕 | 制件有轻微可见的压痕 |
划伤 | 一区不能有目视可见的明显划伤,其划伤痕的深度大于板厚20% | 二区目视可见的明显划伤,其划伤痕的深度大于板厚20%(抛光打磨后仍可见划伤痕迹) | 二区目视可见的明显划伤,其划伤痕的深度小于于板厚20%(抛光打磨后可消除划伤痕迹) |
圆角不顺 | | 圆角半径不均匀,未达到要求,明显的不清晰、不光顺 | 圆角半径不够均匀,不够清晰 |
标记号 | | 无标记号 | 标记号不清晰 |
兔子成语其它 | 能引起严重功能障碍,引起后续强烈不满意 | 对使用有明显影响的缺陷 | 对使用无明显影响的缺陷 |
| | | |
6 判定步骤及说明
6.1 判定步骤
6.1.1 目测判定
6.1.2 戴手套触摸制件表面,手感判定,判定使用线手套和薄布手套;
6.1.3 打磨工件外表面后目测判定,打磨不可进行点打磨,要求打磨过程中油石打磨面和工件面进行接触;
6.1.3.1 用油石(一般规格20×20×200mm或20×40×200mm)打磨制件外表面;
6.1.3.2 用相应的小油石(如10×20×150mm)磨圆角和不易磨到的部位;
6.1.3.3 按制件的表面情况(如粗糙度、有无镀锌层等)选择油石粒度,一般选用不低于600(目)号粒度;
6.1.3.4 磨件原则上应按零件的长度方向进行,特殊部位也可以横向或斜向磨件,在边角打磨过程中要求油石三分之一在零件边角外进行打磨;
6.2.1 检查制件的每一区域,已判定的缺陷要用白板笔圈出,并标明缺陷和区域代号,如B1(代表一区B类缺陷,其余类推)、B2、C1等;
6.2.2 一区同一平面内的同一类别问题点按照问题点的具体数量(总数)进行统计;
6.2.3 二区同一平面同一问题点多个可判定为一个问题点,问题等级可进行升级判定(限A类问题点以下)
7 缺陷区域
本标准按缺陷被人反响的可能程度及其对零件外观质量的影响程度,将零部件各面划分为三个区域,即:一区、二区、三区。(参考整车零部件区域图)
7.1.1 一区
所有外覆盖件外表面均为一区,该区的缺陷严重影响整车的外观质量;
7.1.2 如何缓解压力二区
所有外覆盖件搭接面、焊接面、包边面、装配面等可见部面均称为二区,该区的缺陷对零部件外观和使用质量有较大影响;
7.1.3 三区
所有外覆盖件除一区、二区后的其余可见部位均称为三区,该区的缺陷对部件外观及部件使用质量影响较小,如:止口毛刺。
8 AUDIT等级
8.1 评定方法
8.1.1 评定制件各部位的缺陷,并标出缺陷和区域代号;
8.1.2 评出各缺陷部位的缺陷点数,并累加得到该制件的缺陷总点数,填入《冲压件检查/评审记录表》;
8.1.3 根据缺陷点数,在奥迪特等级对照表中,按制件名称查出对应的等级分值。
8.2 抽样方案
8.2.1 冲压厂对生产的冲压外履盖件进行随机抽样B15及其它车型外履盖件,确保每周每件抽查1-2台套。
9 相关文件
无
10 相关记录
表10.1 相关记录
编号 | 名称 | 介质掌控全局 | 保存期限 | 保存部门 |
纸质 | 电子 | 纸质记录 |
| 冲压件检查评审记录表 | √ | √ | 3年 | 先期质量管理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