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实验设计

更新时间:2023-06-30 09:15:16 阅读: 评论:0

一、转换和衰减:
感官将外界的物理能量输入到我们的神经和认知系统。并在此对能量做进一步加工。
外界的物理能量必须转换为神经事件的模式(一种神经能),这种模式作为以后所有认知加工的基础。
一旦感觉刺激中的物理能量被转换为神经事件的模式,则所有未被转换的物理能就会完全丢失。
当认知系统衰减感觉输入时,就发生这种转换。
衰减意味着神经和认知过程也许不能保存感觉世界中的所有能量。
在感觉世界中我们不断地处于潜在刺激的包围之中,这种衰减是必要的。
二、反应时
一、涵义 :它是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其作出明显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即刺激与反应之间
的时间间隔 。又称为有机体反应潜伏期,其过程包括刺激作用于感官、引起感官的兴奋、感受器的换能、将兴奋传递到大脑的相应区域,大脑再对这些兴奋进行分析加工并通过传出通路将指令传到运动器官,运动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的反应
它是一种反应变量,作为个体成绩指标或内部加工信息过程的复杂程度的指标
1850年赫尔姆霍兹,测定青蛙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1868年唐德斯(荷兰,FDonders)利用反应时观察研究人的心理活动所需要的心理过程速度的时间,由此反应时被引入心理学研究领域 (一)减法反应时(唐德斯反应时ABC
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是由斯腾伯格(Sternberg, 1966, 1967, 1969)发展出来的
其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它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阶段
反应时实验存在的问题
速度与正确率权衡(trade off)问题 :目前的主导看法是,就一般的反应时实验来说,在实验达到高正确率的条件下,反应时数据是有效的。在统计实验结果时,应单独对反应错误率进行统计,在分析结果时加以考虑
三、自下而上加工(Bottom-up Processing) :指知觉系统直接接受外部世界输入信息的影响。
安德森(J.R.Anderson)认为:自下而上的加工是指信息由细小的知觉片断产生由它们组成的较大的单位
数据驱动加工(Deta-driven processing:根据知觉到的特征和构造这一数据知觉外界对象。
格拉斯(A.L.Glass 模型。
1、从视觉输入开始 以视觉的再现结束。
2、视觉输入传递顺序, 分为高低阶段。
3、低阶段依赖视觉输 入;高阶段产生知觉再现。
4、低阶段的结果,不 受高阶段影响。
自上而下加工(Top-down Processing
概念驱动加工(Conceptually driven Processing
人类根据记忆中已有知识解释知觉数据并认知对象。
1、输入图形分成字母串;
2、将字母串与单词比较, 从而确定单词的意义。
3、对组成单词理解其意义;
4、对不能组成的单词, 则返回最初阶段重复加工,直到将字母串全部组成单词。
认知心理学的 一个基本观点: 人已有的知识 和知识结构对 当前的认知活 动具有决定性 作用。
四、Tulving, mandler & baumal字词识别实验
通过改变刺激呈现时间研究bottom-up 通过改变上下文的字数研究top-down ;刺激材料为一些句子
二因素设计 上下文刺激材料的长度
0 disorder
2 dirt and disorder
4 filled with dirt and disorder
8 The huge slum was filled with dirt and disorder
  靶子词呈现的时间(ms
020406080100120140
庖官结果:1. 60-80ms时有上下文的靶子词识别率最高, 8字词比0字词高出40%
2. 140ms时差别缩小,8字词比0字词高出30%
五、David marr的三层次理论
第一阶段(也称为早期阶段):将输入的原始图像进行处理,抽取图像中诸如角点、边缘、纹理、线条、边界等基本特征, 这些特征的集合称为基元图(primitive sketch)
第二阶段(中期阶段):指在以观测者为中心的坐标系中,由输入图像和基元图恢复场景可见部分的深度、法线方向、轮廓等,这些信息的包含了深度信息,但不是真正的物体三维表示, 因此,称为二维半图正常的大便(25 dimensional sketch)
第三阶段(后期阶段):在以物体为中心的坐标系中,由输入图像、基元图、二维半图来恢复、表示和识别三维物体。
六、注意星巴克中杯
注意的一般性定义 :注意是心灵被占据的状态,以一种清晰、鲜明的形式,从众多同时可能的对象或思维中选择其中的一项。
其本质是意识的聚焦、集中与贯注。
注意的操作性定义:以所使用的作用的要求来对注意做描述性的界定。
七、注意的理论
过滤器理论(Broadbent,1958)
布罗得班特认为:一个输入刺激在完全加工之前需要通过一个过滤器,过滤器根据刺激的物理特征选择一个输入刺激,拒绝同时呈现的其他所有刺激。
衰减模型(attenuation model)
特瑞斯曼认为:进来的刺激要经历三种分析或检验;
第一个检验分析刺激的物理属性;
满意的意思
第二个检验决定刺激是否是语言的,如果是,将它们分为音节和单词;
第三个检验是识别单词并赋予意义;
这三个检验并非对所有进来的刺激都是必须的,确切的加工一直持续到竞争刺激能与其他刺激区分开为止。
白蘑菇怎么做好吃>家庭加工即,非追随耳的信息并没有被完全过滤掉,而只是在强度 上的衰减,一些重要的信息或有意义的信息刺激仍然可能
各奔前程
部分通过并接受进一步加工。
注意的衰减理
谢里等人(cherry&Kruger,1983)的发现证明了这一衰减理论。
他们研究了学习障碍儿(learing-disabled,LD)选择性注意的能力。
被试:7-9岁的儿童。
任务:指出立体声耳机一个通道中呈现的单词的对应图片。
刺激:目标单词、干扰语(非语言、非语义的噪声;到着说,是语言但无语义的;顺着说,既是语言的又有语义的。)
结果:当受到干扰的限制时,学习障碍儿童的成绩比正常儿童成绩差得多。当使用语义干扰时异常儿童与正常儿童间的成绩差异最大。
这一发现表明(理解学习障碍儿的障碍原因):
1)学习障碍儿童的前注意分析包括非追随信息的语义分析。
2)这一发现也表明学习障碍儿童问题至少部分是因为他们不能控制非追随信息的衰减。
3)学习障碍儿童不能完全衰减非追随(和多余的)竞争刺激。
cherry&Kruger的研究提供了一种证明认知分析如何帮助理解和处理实际问题——教育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
注意的后期选择理论
Deutsch(1963)的理论:
对于选择注意的争论焦点是:选择注意的瓶颈在信息加工中出现的时间。
Deutsch(1963)的理论认为:几乎所有进来的刺激都被进一步加工,当信息达到工作记忆时,开始选择获得进一步加工的信息。即,信息的进一步加工选择是在工作记忆中进行的,而不是在较早的感觉记忆通道中,故,此理论被称为:后期选择理论(late-lection theory战略性贸易政策)
Deutsch(1963)的理论得到Lewis(1970)的验证
在一项双耳分听实验作业中,要求被试者追随呈现在一只耳朵中的单词,忽略呈现在非追随耳中的任何信息。单词,也在非追随耳中呈现,这些单词有时与追随的单词没有语义上的联系,而有时非追随单词与追随单词同义。
在过滤器理论中:非追随信息完全被过滤掉,单词的性质不应该增加反应的潜伏期;在衰减理论中:非追随单词被衰减,虽然非追随单词的意义有时可能会闯入追随信息中,但是像同义这样的语义联系则不该闯入。
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比较:
两类注意模型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对注意选择机制(即过滤器)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不同
目前,对于这两类模型,心理学界还没有充分依据来肯定一个而否定另一个。然而,从研究方法和研究的具体问题而言,这两类模型似乎还不至于像双方所想象的那么对立。
主张知觉选择模型的研究者,一般都运用附加追随耳程序的双耳分听的实验方法。这种实验方法将注意引向一个通道,然后再来分析和比较两个通道的作业情况。可见,他们所研究的是注意的集中性。

本文发布于:2023-06-30 09:15: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0699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井场用语
下一篇:伸展树
标签:刺激   单词   加工   反应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