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你藏头诗摘 要
摘 要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借鉴了柏拉图、亚当·弗格森和亚当·斯密的分工思想,并创造性地将分工思想纳入哲学范畴来考察。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最开始的分工形式是自发分工。由于生产的增加、人口的增多、人类需要的增强以及意识的形成,产生了真正的分工,即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分离。同时,真正的分工导致了城乡间的对立、商人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分工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工具的发展相联系的。分工虽然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水平,但是,分工也限制了人的发展。分工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把人们束缚在固定的场所、领域,导致了人的异化。所以,为了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要消灭“分工”。《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分工思想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分工思想的发展,同时为《资本论》时期的分工思想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分工 人的发展肃静的反义词
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走迷宫教案
Abstract
In German Ideology,Marx and Engels absorb the though of Plato and Adam Smith’s think division of labor comes from the need and talent of people. They think it is true that Adam Ferguson consider that division of labor has two side for people on the other hand it makes people positive, another hand it lets people dull. They study division of labor in philosophy perspective.
In German Ideology,Marx and Engels think,The initial division of labor is spontaneous division of labor. Owing to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more and more people、people’s need enhancement and formation of consciousness productivity consisted of mental labor and material labor. Division of labor the cau of mental work parates from material labor. The reason that the parate of between city and village is real division of labor、the emergence of the merchant class、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reform of production rela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division of labour is not isolated, it connecting with human development and the change of production tools.Division of labor has the advantage of promoting social development but it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The division of labor leads to the alienation of human beings. Only annihilate old type of division of labor people realize man's overall and free development.
However, in German Ideology, Marx and Engels' understanding of the division of labor still remained in the period of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Manuscripts of 1844. They did not distinguish between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industrial division of labor. It was not until the period of Das Kapital that they put forward that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was the premi of division of labor in handicraft industry.
Key Words The Germany Ideology division of labor People's development
幼儿园家访目的
目 录
引言 (1)
第一章《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思想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来源 (5)
1.1时代背景 (5)
1.1.1社会历史背景 (5)
1.1.2思想文化背景 (6)
1.2理论来源 (7)
1.2.1柏拉图的分工思想 (7)
1.2.2亚当.弗格森的分工思想 (8)
1.2.3亚当.斯密的分工思想 (9)
第二章《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思想的主要内容 (12)
2.1分工的产生和发展 (12)
few
2.2分工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15)
2.2.1分工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15)
春天的英语单词2.2.2分工与生产关系变迁的关系 (18)
数学小魔术2.2.3分工与私有制变迁的关系 (21)容闳书院
2.2.4分工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22)
2.3“消灭分工”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3)
2.3.1“消灭分工”的依据 (23)
2.3.2“消灭分工”的现实基础 (26)
2.3.3“消灭分工”的目的: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27)
第三章《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的理论地位 (29)
3.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分工思想的延伸 (29)
3.2《资本论》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思想的发展 (30)
结语 (33)
参考文献 (34)
致谢 (36)
引言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目的就是清算以前的哲学信仰。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批判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深化了《神圣家族》中的唯物史观,系统地分析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他们指明了社会实践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是现实的人从事
生产的实践活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地研究了分工问题。他们通过对分工思想的研究,开辟了通往历史唯物主义的新道路。在研究分工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上,他们提出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思想的实践意义同样值得重视。当代全球化发展中面临了许多问题。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各国间的融合,同时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即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全球化作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对世界各国发展产生了极大地推动作用。所以,在全球化背景之下,借鉴马克思主义分工思想对世界发展的利弊进行辩证地分析,具有独特的实践意义。当今社会的经济结构虽然跟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有所不同,但是,社会发展中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和生产方式的批判,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所以,还原真实的马克思主义,深刻分析马克思主义分工思想当中的具体内涵及其时代特性,从而将其扩展到与人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中,有助于理解社会实践问题,解决社会发展问题。
国内学者对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思想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较早研究的学者有刘佑成、林其泉、刘坚承、谢战原、秦庆武、郝振省等,他们不仅从文本角度研究马克思分工思想,而且还从分工思想入手研究当时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国内对分工思想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内容的研究。对于分工是自然分工还是社会分工,许多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刘佑成认为,自然分工是社会分工的基础,性别差异、地域差异是社会生产活动的结果。解战原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社会分工做了新的解释,认为社会分工就是人类生产活动的社会化形式。分工是和劳动相联系的,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是由生产方式的变革引起的。这种由生产方式引起的社会分工不
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同于自然分工,而是一种自觉分工。秦庆武认为,社会分工从横向上包括各行各业,从纵向上贯穿各个历史时期。旧式分工只是针对劳动者主体而言的,是劳动者脑力和体力的划分,社会分工包含的范围大于旧式分工包含的范围。林其泉对不同社会形态进行分类,研究了不同形态下分工的不同的表现形式。针对社会劳动和劳动内部两种分工方式提出了区分标准。赵家祥提出,分工实质上是一个十分驳杂的体系,分工可以有两种分类,分别是劳动分工和劳动者分工。资本主义的分工属于最完整的分工,它不仅比之前的分工更完善,而且并没有完全摒弃之前的社会形态分工,而是将其容纳其中。王虎学认为,对于社会分工问题不能简单地从“一般范畴来考察”,而应该站在一个更为全面的角度,即一定的历史形式来审视。在马克思主义的分工思想层面,其本身存在着辩证的“双重逻辑”,这种逻辑表现为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两种。所谓一般分工就是指在任何社会形态之下都有的共有的分工形态,是由劳动本身衍生出来的无差别的分工。而特殊分工则是指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之下所特有的分工,它
具有一定的历史形态。林剑认为,可以根据五种不同的所有制形态来对社会分工进行相应的划分,故而可以依次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的分工;同样还可以依据三种社会所有制分为“自然分工”、“旧式分工”、“新式分工”或“自觉分工”。
其次,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分工思想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地位的探讨。学界普遍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分工思想在马克思向历史唯物主义转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是研究重心的转移。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劳动分工对人的异化角度出发来分析分工与异化之间的具体关系。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则主要用分工思想来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张一兵指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分工作为一个经济学的概念代替了哲学中异化的概念。从异化到分工思想的重要转变,标志着马克思开始对真实历史进行实证的批判。张一兵认为这种批判思路既是一种实证的批判也是一种现实的批判。关于对唯物史观的创立问题的研究,韩庆祥指出,分工促进了唯物史观的创立,唯物史观反作用于分工,为解决分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最后,对分工与社会形态理论问题的研究。王虎学指出,分工发展的程度决定着所有制的不同阶段。如果想要对所有制形式的沿革进行梳理,就必须把分工作为坐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