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王龙吟(1976-),讲师,博士生,研究方向:语料库语言学;何安平(1950-),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语料库语言学,应
用语言学
收稿日期:2005-01-11(修改稿)
2005年第3期
总第192期
外语与外语教学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2005,№3Serial №192
基于语料库的外语教学与二语习得的链接
王龙吟1
何安平
2
(1.广东商学院外语学院,广东广州 510420;2.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
摘 要:本文拟以“组块论”和“注意假设”为出发点,从理论上论证将语料库应用于外语教学的可行性。外语学习的
内容和途径是语言学习过程中两个极为重要的环节,针对这两个方面,本文首先从理论的角度分别论述了将组块作为学习内容的必要性,以及注意对于语言习得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然后结合实例,探讨了如何利用语料库的索引功能对注意产生的影响,实现对组块的学习。由此,本文为语料库应用于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些理论支持。
关键词:组块;注意;语料库;索引
Abstract:This paper p rovides corpus 2bad EFL teaching with support from theories on language chunks and noticing hypothe 2sis .Firstly,The i m portance of language chunks in fluent and idiomatic language p roduction is discusd and suggestion ismade that chunks be taken as the main content of learning .Secondly,a brief discussion is focud on how noticing may affect language acqui 2sition .Finally,the advantage of corpus app roach in making the features of language chunks noticed in the learning p rocess is dealt with through examp les .
Key words:chunk,noticing,corpus,concordance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5)03-0028-05
引言
当今主流语言学把研究的目标定位于廓清语言习得问题。研究语言习得,首先要了解习得的内容。母语习得如此,二语习得亦如此(王初明,2003:1)。对于外语教学而言,弄清楚了二语习得的内容,就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但是,恰当的教学内容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拿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动词现在时单数第三人称要在词尾加2s,这是每一个英语初学者都知道的规则,可是有些人学英语学了10多年,仍然在这一看似简单的规则上屡屡犯错。究其原因,可能是学习的途径不当。针对学习的内容和途径这两个方面,本文拟从理论的角度探讨组块(chunk )和注意(noticing )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组块是针对学习的内容而言,注意是针对学习的途径而言。本文进而结合语料库的特点,探讨组块和注意理论如何有效地应用于基于语料库的外语教学。
1.组块
1.1组块是语言存储和提取的单位
自1956年心理学家M iller 提出组块的概念之后,已有
相当多的语言研究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并有了不少新的发现。Pawley 和Syder (1983)认为,操本族语者之所以能够讲出流利地道的语言,是因为他们所使用的语言不是由单个词
语组成,而是由众多“公式性字符串”(for mulaic quences )组成。Sinclair (1991)及Nattinger 和DeCarrico (1992)也指出
语言是以“多词单元”
(multi w ord unit )的形式储存在人脑中。A ltenberg (1998:102)对London 2Lund Corpus [1]
进行统计后发现,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所使用的语言中约有80%是各
式各样的“词的组合”
(word combination )。尽管各位学者使用了不同的术语,但他们都传达了同样的思想,即语言是以组块的形式被储存于人的大脑之中,对语言的记忆和提取都是以组块为单位进行的。
1.2组块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
操本族语者之所以能够流利地运用自己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对组块的掌握(Howarth,1998;W ray,
1999:227)。N.Ellis (2002:166-167)认为,人们能够流畅地使用语言,并不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抽象的语法规则及语法结构,而是因为在他们的记忆系统里存储了大量先前经历过的话语,即范例(exemp lar )。语言习得就是对具体的范例的学习及积累。语言学习者若要达到准确流利,则需要广泛接触能够充分反映语言事实的具有代表性的范例。N.Ellis 所指的范例,其实质就是组块。因此,对于语言学习者而言,运用组块的能力影响语言产出的流利性。(Schm itt,2000:111)
Wong 2Fill m ore (1976:300)认为,组块可以帮助语言学
习者建立并内化目标语的语法规则。另外,组块包含了语义、搭配、语法和语用等各方面的信息,因此还有助于词汇知识的习得。所以,运用组块的能力也影响语言产出的准确性。
组块影响语言学习的另一个证据来自连接主义(con2 nectionis m)理论。根据该理论,语言输入的每一个形式在大脑中就是一个信息节点,各个节点之间由路径(pathway)相连,形成网络结构。两个节点共同被激活的次数多,则它们之间的路径就被加强;两个节点共同被激活的次数少,则它们之间的路径就被削弱。随着两个节点间路径的加强,学习者就能够在二者之间建立联系。两个节点共同被激活的次数越多,则二者之间的联系就越紧密(Gass and Selinker, 2001:216-217;Schm idt,1990:148)。按照这种观点,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输入中若有某些内容重复共现,则学习者在这些内容之间所建立的联系就会被加强,从而形成模式。这些模式因反复被激活而得到强化,最终导致语言的习得。模式是由若干个信息节点构成,实质上也是组块。因此,对组块的掌握直接影响着对语言的习得。
2.注意
2.1注意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
“注意”在学习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注意影响语言输入(input)向语言纳入(intake)的转化。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不是所有的输入[2]都可以被内化为纳入。从认知的角度看,语言的内化取决于对输入的注意(Ro2 sa and O’Neill,1999:512)。Schm idt(1990)的“注意假设”(noticing hypothesis)认为,没有注意作为前提的学习是不可能的。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注意是将输入转化为纳入的充分必要条件。语言学习者在对语言输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或将其中的某种形式转化为纳入之前,必须注意到这种形式的存在并理解它,纳入就是学习者注意到的那部分输入。(Schm idt,1993,转引自Ellis,2002:173)
其次,注意影响对第二语言的处理(p rocessing)。Shar2 wood S m ith(1981),Rutherford(1987)和McLaughlin(1987)认为语言学习者进行语言处理时通常会经历4个阶段:
1)注意到输入中的某个特征;属狗的婚姻
2)将中介语与新的输入进行比较;
3)基于中介语与新的输入之间的不同形成新的语言假设;
4)通过对输入的注意以及在语言产出中使用新的形式来验证假设。
在这个过程中,注意既是形成假设的基础,又是验证假设的渠道。
综上所述,注意既是语言输入转化为语言纳入的充分必要条件,又是语言处理过程的必经之路。因此,在整个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注意起到了操作平台的作用。
2.2影响注意的因素
Schm idt和Frota(1986)认为语言学习者施加的注意越多,则学到的就越多。不过,学习者所能够施加注意的对象是受某些因素制约的。Schm idt(1990,转引自Skehan,1998: 48-51)讨论了6种影响注意的因素,它们是:1)频率,2)凸显性,3)学习者受到的指引,4)学习者的注意力资源,5)学习者当时所具有的中介语水平,以及6)学习任务的设计。频率和凸显性与输入的质量有关;学习者受到的指引及学习任务的设计与教学实践有关;而学习者的注意力资源及学习者当时所具有的中介语水平则与学习者的个人差异有关。
语料库在基于语料库的外语教学中的基本用途是向学习者提供语言输入。因此,本文着重从频率和凸显性这两个与输入质量有关的方面谈谈以语料库为基础的外语教学方式对注意的影响。
3.语料库与注意的关系
3.1语料库、频率与注意
R.Ellis(1994)认为输入的频率是影响语言发展的因素之一。Gass和Selinker(2001:402)指出,输入中频率很高的那部分内容比较容易引起注意,除此之外,对于语言水平较高的学习者,某些不常出现的内容也会由于其频率之低而引起注意。问题在于,语言输入非常广泛,同样的内容很少会出现在同一批输入中。这样一来,即使是频率高的内容,也可能因其分散性而不太容易引起注意。
语料库在其检索工具的配合下,使得频率的集中体现不再是一件难事。下面以will和shall为例进行说明。大多数英语教科书和语法书都明确指出,第一人称一般将来时的助动词形式是shall或will,这是否意味着学习者可以随意交替使用这两个词?为了解答这个疑问,我们以Iwill/I shall/we will/we shall为检索词,从LOCNESS语料库[3]中共提取出39条相关的索引行[4]。观察这些索引行,will出现了37次,而shall只出现了两次。不难得出结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第一人称I和we使用will做它们的一般将来时的助动词。通过语料库索引行这种特殊的呈现方式,学习者毫不费力就能够注意到出现频率较高的语言现象,从而了解操本族语者经常使用的语言形式,这样就可以在实际使用中尽量减少误用的发生。
3.2语料库、凸显性与注意
Slobin(1985:1164,引自Schm idt,1990:143)认为,感知的凸显是一语习得的基本决定性因素。可以这样理解,语言输入中凸显的特征比较容易引起注意(Skehan,1998:48),因而更易于被内化为纳入,从
而有利于语言习得。外语教学工作者们认识到了凸显性的作用并在教学过程中人为地制造凸显效果,“意识增进法”(consciousness raising)便是他们常用的手段之一。
意识增进法强调突出语言的形式,认为这样可以有助于
第二语言知识的发展。这种方法能否增进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意识目前仍然颇具争议,争论的焦点在于学习者是否真的将他们应该关注的语言形式潜移默化为自己头脑中的固有知识。Shar wood S m ith(1991)指出,教师由外界造成的凸显不一定能够连带出在学习者大脑内部的凸显。比如说,在课堂上,教师经常会将某一语言形式直接向学习者点出并有意使他们在反复操练时注意此形式。这种强化输入的做法确实制造了输入的凸显性,但并不能保证学习者可以将强化了的那部分输入内化为纳入(Shar wood S m ith,1991),也就是说,学习者对强化了的那部分语言形式的意识不一定有所增进。不过,Shar wood S m ith(1991:118)又指出,意识增进法所关注的语言焦点除了可以由教师直接点明,还可以由学习者自己去发现。由他们自己发现的凸显的语言形式较容易被内化为纳入,因为学习者必须首先经历注意这个阶段,然后才能有所发现,这样一来,他们发现的语言形式必然也是他们注意到的语言形式,因而这样的凸显部分较容易被内化为纳入,进而有利于提升对该语言形式的意识。
在教师的指引下,语料库可以帮助学习者来完成这个意识提升的过程。以although和though为例进行说明。我们分别以although和though为检索词,从LOCNESS语料库中提取相关索引行。although的索
引行有150条,though的索引行有52条。我们观察although和though在句子中的位置并进行分类编号,总共归纳出4种语言形式,如表1所示:表1 although和though的用法分类
类别检索词
a
频率(%)
b
频率(%)
c
频率(%)
d
频率(%)总频率
although101(67.3%)39(26%)10(6.7%)0150(100%) though8(15.4%)9(17.3%)035(67.3%)52(100%) 1)编号a代表although和though所引导的从句或短语在主句之前。
例句:A lthough lawsmay have changed,deep2rooted p reju2 diced attitudes remain in the adults.[5]
2)编号b代表它们引导的成分在主句之后。
例句:Someti m es they need to write just to exp ress their pain or unsure feelings,though,more often,their purpo is to teach a lesson.
3)编号c代表它们引导的成分在主语之后作插入语。
例句:B ritain,although s mall,ismore often than not in the fore of international matters.
李白的家乡在哪里
4)编号d代表它们后面不接任何从句或短语。
例句:He did nothing to help though and continued to walk by.
在although的150条检索结果中,半数以上的although 引导的从句或短语出现在主句之前(67.3%),所
有的although都作连接词引导从句或短语,无论它们在句中的位置如何(67.3%+26%+6.7%=100%)。在though的52条检索结果中,though引导从句或短语出现在主句之前的情况只占总数的15.4%,而在超过半数的情况下(67.3%), though不用作连接词。
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引下,利用语料库索引进行类似以上步骤的归纳,可以自己发现一些语言形式方面的凸显特征。如上所述,正因为这些语言特征是学习者自己注意到的,因而更易于被习得。
4.利用语料库学习组块
在明确了二语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组块,重要途径是注意之后,本文以下的篇幅将用来论述如何利用语料库的特点使注意这个学习途径为组块这个学习内容服务。
4.1通过学习词汇来学习组块
近年来,词汇法(the lexical app roach)教学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倡导这种方法的语言研究者们将学习者对语言的习得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其理解和产生词汇短语(lexi2 cal phra)的能力。词汇短语是未经分析的组块(unanalyzed chunk)(Lewis,1993:95)。Sinclair和Renouf(1988:148)在谈到词汇教学大纲时指出,学习的焦点应该指向:1)最常用的词形;2)这些词形的主要使用模式;3)这些词形所构成的典型组合。后两点正强调了对组块的学习。因此有理由认为,对组块的学习可以通过学习词汇得以实现。
4.2语料库对词汇学习的作用
无论是教学还是研究,使用语料库的最根本出发点是索引(concordance)。这是一种以呈现词条索引的方式来描述词条的方法。最为广泛采用的索引方式是“关键词的语境共现”(KeyWord In Context,缩略为K W I C),针对某一事先设定的检索词,计算机在语料库中迅速搜索出包含检索词的所有句子,并将它们以检索词居中的形式排列出来。这种呈现方式提供了有关检索词使用的语境,根据需要,语境的范围小至检索词左右的几个词,大至包含有检索词的整个句子甚至整个段落。本节将论述语料库索引是如何对词汇学习产生影响的。
4.2.1语料库索引使词汇的模式得以凸显
传统的语言学习将词汇与语法完全割裂开来,而Fran2 cis和Sinclair(1994:200)却指出,先教给学习者语法结构,再将词汇作为填充这些结构的资源单独地教给学习者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词汇和语法并不是截然可分,而是融合为一体形成词汇语法(lexicogrammar)(Sinclair,2000),所以,教师们应该将语法与词汇同时教给学生。W illis(1999)的词汇教学大纲(lexical syllabus)也提倡,在教学中应该将词汇放在其语法模式内予以呈现。因为词汇不是孤立的项目,语法也不仅仅告诉人们这些项目如何组合,二者其实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通过模式得以体现。语料库索引能协助学习者发现各种模式的存在,从而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习得词汇。
4.2.2语料库索引为词汇提供丰富的语境
传统的词汇学习方法是给出词的释义并示以一两个例句。可是词汇在实际使用中可能会遇到种种问题,如在什么样的场合应该用什么样的词;遇到一词多义时,在什么样的情境应选用什么样的意义,等等。传统做法的弊端在于,一旦词出现在新的情境之中,学习者往往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它们,更谈不上恰当地运用它们了。想要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最好是通过多个语境来学习词汇(Stahl and Fairbanks, 1986;Krashen,1989;Nation,1990),因为用这种方法学到的词汇知识不仅丰富,而且是可变通的(transferable)(Mezyns2 ki,1983)。王初明(2001:15;2003)也强调,语境对外语学习是不可或缺的。
然而,第二语言词汇习得所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学习者没有时间去接触自然环境下的丰富多彩的语境。通常解决此问题的办法是让学习者通过阅读大量不同的篇章以达到所谓的“多语境效应”(veral2contexts effect),但令人疑虑的是,学习者是否真的有足够多的时间来通过阅读获得有效的词汇增长。(Cobb,1997)
语料库索引为解决这个难题助了一臂之力。Cobb (1997)的研究证明,当多个语境通过索引行(concordance lines)的形式同时得以呈现,学习者可以从中获得富有变通性的词汇知识。索引式的词汇学习,其效果在某种程度上可与自然语境中的学习效果相媲美。
写给闺蜜
4.3应用语料库索引学习词汇
本小节将以t为例说明如何应用语料库索引学习词汇。以t/ts/tting为检索词,从LOCNESS语料库中得到51条索引。首先进行有关t语法模式的识别。在语言使用中,一旦某个特定的词被选用,则该词周围数个词范围内的与之搭配的其他词项也就受到了限制(Sinclair,1996, 1998)。因此,对模式的识别通常从观察检索词左右一定范围内的所有词项开始。我们发现t右边的用词大致有3种:名词短语、介词、副词。然后,我们根据这些词的不同表现进行分类整理,结果见表2:
表2 t的使用模式分类
t的词性t的模式使用实例出现次数总数:51
n.art.(+a.)+t
of+n.(p l.)
a particular t of circu m stances,a t
of rules
4
v.t+n.
t a p recedent,t an exa mp le,t
guidelines
12 t+n.+p rep.
+n.
...quickly ts sail f or Venice5 t+ad.
The desire t o be t apart is not t o be
24
a.art.+t+n.
a t p r ocedure,a t syllabus,a t
p rayer
3 linking v.+t
Until age30he or she could be t f or
life.杀人考察
3
一个词通常会习惯性地与来自于某一可定义语义群(definable mantic t)的词搭配,同一语义群的词往往会具有某种语义方面的共性(Stubbs,1995),所以,模式除了具有特定的语法结构,往往也会带有特定的语义色彩。因此,在完成了第一步对语法模式的识别后,我们再来看看有关t 各种语法模式的语义特征。
在t作为名词的模式t of+n.及t作为动词的模式t+n.中,t后面所跟的名词都是抽象名词,而且其中的大多数都与人类的行为准则有关,如rule、p recedent、exam2 p le、guideline、p rincip le、law、moral、value等,因而这两个模式具有一整套的、既定的含义。在t+n.+p rep.+n.这个模式里,介词后面通常跟表示时间或地点的名词,所以此模式有“安排”的含义。t作为形容词的art.+t+n.和linking v.+t这两个模式具有“准备好了”的含义。在模式t+adv.中,与t搭配的副词都
具有方向性,如apart, aside,down,in,on,out,to,up,因此,整个模式也含有方向性,如t aside暗含放在一边,可理解为储备;t out暗含向外、向前,可理解为开始;t up暗含向上,可理解为建立,等等。
本节以t为例,介绍了应用语料库索引学习词汇的方法。由于有相关语境的支持,学习者更容易注意到有关语法、语义及语用方面的信息,并且注意到哪些语言形式是较常用的,从而在实际使用时降低了误用的可能性。因此,语料库索引式的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外语课堂教学缺乏真实语言环境的不足。
5.结语
本文针对二语习得的内容与途径,论述了语言学习者可以利用语料库索引这种特殊的呈现方式对注意所产生的影响来实现对组块的学习。然而,外语教学对语料库的利用远非本文的有限篇幅所能穷尽,此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几个简单的实例,为以语料库为基础的外语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沧海巫山语料库索引将某一检索词连同其多个使用语境一同呈现出来并纵向排列,通过横向与纵向并举的观察,经常与该检索词共同出现的其他词就可以被识别出来,学习者可以从中获得有关该检索词使用模式的信息,进而发现该词的意义、语法结构以及语用信息。这种特殊的呈现方式使得原本在单个语篇中不易体现的某些语言特征更容易受到注意,因而语言模式更容易被洞悉,用Tribble(1990:11,转引
自Ste2 vens,1995)的话说就是“使不可见的成为可见的(make the invisible visible)”。
语料库索引的特殊功能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观察语言使用规则的机会,大大丰富了学习环境。通过亲自对语料库检索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学习者对语言现象的印象得以加深,理解得以深化。基于语料库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者对教师和教科书的依赖程度大大减弱,在增强了学习自主性的同时,也发展了一定的研究能力,因而语料库索引式的学习方法是语言学习者获取目标语能力的一条捷径。(Stevens, 1993:11;Cobb,1997)
注释:
[1]London2Lund Cor pus(LLC)是Svartvik于1990年主持建成的约有
50万词次的英式英语口语语料库。
[2]为简便起见,本文将语言输入简称为输入,将语言纳入简称为纳
入。
[3]LOCNESS语料库的全称是the Louvain Cor pus of Native English
Essays,包括英美两国的学生作文共324,304词次。
[4]本文中所有的语料索引均采用由Scott开发研制的语料库检索
软件WordS m ith T ools3.0从LOCNESS语料库中取得。
[5]本文中所有的例句均出自LOCNESS语料库。
参考文献:
[1]A ltenberg,B.On the Phraol ogy of Spoken English:The Evidence
of Recurrent Word2combinati ons[A].I n Cowie, A.P.(ed.), Phraology:Theory,Analysis and A pplication[C].Oxford:Oxf ord University Press,1998:101-122.
[2]Cobb,T.Is There anyMeasurable Learning fr om Hands2on Concord2
ancing?[J].Syste m,1997.25,3:301-315.
[3]Ellis,N.C.Frequency Effects in Language Pr ocessing:A Revie w
with I m p licati ons for Theories of I m p licit and Exp licit Language Ac2 quisiti on[J].S tudies in Second L anguage A cquisition,2002.24: 143-188.
[4]Ellis,R.The S tudy of Second L anguage A cquisition[M].Oxf ord:
Oxf 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5]Francis,G.,and J.Sinclair.IBet He D rinks Carling B lack Label:
A Res pon t o Owen on Cor pus Gra mmar[J].Applied L inguistics,
1994.15,2:190-200.
[6]Gass,S.,and L.Selinker.Second L anguage Acquisition:An Intro2
ductory Cour(2nd ed.)[M].Mahwah,New Jery:La wrence Erlbaum A ss ociates,2001.
[7]Howarth,P.Phraol ogy and Second Language Pr oficiency[J].Ap2
plied L inguistics,1998.19,1:24-44.
[8]Krashen,S.D.W e Acquire Vocabulary and Spelling by Reading:
Additi onal Evidence for the I nput Hypothesis[J].M 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9,73:440-464.
[9]Le wis,M.The L exical Approach:The S tate of ELT and the W ay for2
w ard[M].Hove,England: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 ons,1993.
[10]McLaughlin,B.Theories of Second2Language Learning[M].Balti2
more,MD:Edward A rnold,1987.
[11]Mezynski,K.Issues Concerning the Acquisiti on of Knowledge:
最快瘦脸方法Effects of Vocabulary Training on Reading Comp rehensi on[J].R e2 vie w of Educational Rearch,1983.53,2:253-279.
[12]Nati on,P.Teaching and Learning V ocabulary[M].New York:
Ne wbury Hou,1990.
[13]Nattinger,J.and J.DeCarrico.L exical Phras and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14]Pa wley,A.,and F.H.Syder.T wo Puzzles for L inguistic Theory:
Nativelike Selecti on and Nativelike Fluency[A].I n J.C.R ichards and R.W.Schm idt(eds.)Language and Co mm unication[C].
London:Long man,1983.[15]Rosa,E.,and M.D.O’Neill.Exp licitness,I ntake,and the Issue
of Awareness:Another Piece t o the Puzzle[J].S 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9.21:511-556.
[16]Rutherford,W.Second Language Gramm ar:Learning and Teach2
ing[M].London:Long man.,1987.
[17]Schm idt,R.W.The Role of Consci ousnes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Applied L inguistics,1990.11,2:129-158. [18]Schm idt,R.W.Awarenes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 on[J].
Annual R evie w of Applied L inguistics,1993.13:206-226.
[19]Scott,M.W ordSm ith Tools[M].Oxf 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夸女孩子的词[20]Shar wood S m ith,M.Consci ousness2raising and the Second Lan2
guage Learner[J].Applied L inguistics,1981.2:159-68.
[21]Shar wood S m ith,M.Speaking t oManyM inds:On the Relevance of
D ifferent Types of Language I nfor mati on f or the L2Learner[J].Sec2
ond Language Rearch,1991.7,2:118-132.
70年代的歌曲经典歌曲[22]Sinclair,J.Cor 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M].Oxf ord:Ox2
f 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23]Sinclair,J.Lexical Gra mmar[J].I n Nauj oji Met odol ogija,24,
191-203.A ls o Available at:htt p://donelaitis.vdu.lt/publikaci2 j os/sinclair.pdf,2000.
[24]Sinclair,J.,and A.Renouf.A Lexical Syllabus f or Language
Learning[A].I n R.Carter and M.McCarthy(eds.)Vocabulary and Language Teaching[C].Harl ow:Long man,1988:140-158.
[25]Skehan,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2
f 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26]Sl obin, D.Cr osslinguistic Evidence f or the Language2making Ca2
pacity[A].I n D.Sl obin(ed.)The C rosslinguistic S tudy of L an2 guage Acquisition:Theoretical Issues[C].H illsdale,NJ:Erlbaum.
1985.
[27]Stahl,S.A.and M.M.Fairbanks.The Effects of Vocabulary I n2
structi on:A Model2bad Meta2analysis[J].Revie w of Educational Rearch,1986.56,1:72-110.
[28]Stevens,V.Concordances as Enhance ments t o Language Compe2
tence[J].TESOL M atters,1993.2,6:11.
[29]Stubbs,M.Coll ocati ons and Se mantic Pr ofiles:On the Cau of the
Tr ouble with Quantitative Studies[J].Functions of L anguage, 1995.2, 1.
[30]Tribble,C.Concordancing and An EAP W riting Pr ogra mme[J].
CAELL Journal,1990.1,2:10-15.
[31]W illis,D.Gra mmar and Lexis:A Fal D ichot omy[J].English
Teaching P rofessional,1999(10).
[32]W ong2F ill m ore,L.The Second Ti m e A round:Cognitive and Social
S 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D].D octoral D isrtation, S tanford U niversity,1976.
[33]W ray, A.For m ulaic L anguage in L earners and N ative Speakers
[J].Language Teaching,1999.32:213-231.
[34]王初明.解释二语习得,连接论优于普遍语法[J].外国语,2001
(5):11-17.
[35]王初明.补缺假设与外语学习[J].外语学刊,2003(1):1-5.
更正:本刊2005年第2期第44页第36行“20世纪”应为“20世纪初”,特此更正。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