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决策支持系统的产生和发展

更新时间:2023-06-28 06:00:55 阅读: 评论:0

浅析决策支持系统的产生和发展
作者:陈维娜
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1年第6期
    陈维娜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摘 要:决策支持系统是一个融多学科知识和技术的人机交互系统。本文阐述了分阶段阐述了决策支持系统的产生,总结归纳了决策支持系统的类型,并就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趋势作了简述。
    关键词:决策支持系统;产生;类型;发展趋势
秦始皇兵马俑介绍    中图分类号:C9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1)12-0006-02
    一、决策支持系统的产生检举信怎么写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SupportSystem,DSS)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应用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针对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通过提供背景材料、协助明确问题、
老九门结局修改完善模型、列举可能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等方式,为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帮助的人机交互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的产生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电子数据处理(ElectronicDataProcessing,EDP)
    上世纪50年代,电子计算机被应用于管理领域,已开始人们为实现办公室自动化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编制报表等,通常把这一类系统所涉及的技术称作电子数据处理(EDP)。EDP的主要特征是系统以报表方式驱动,其目的是把人们从烦琐的事务处理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EDP的主要缺点是:仅局限于具体信息处理,不共享,不考虑整体或部门情况。
    2.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MIS)
    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机系统与其他各种任务及各种因素的协调与配合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管理信息系统(MIS)应运而生。管理信息系统的产生使得信息处理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获得迅速发展。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MIS能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利用信息控制企业行为,大大提高了信息的效能。但是,MIS只能帮助管理者对信息作表面上的组织和管理,难于适应多变的内、外部管理环境,对管理人员的决策帮助十分有限。
    3.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SupportSystem,DSS)
    20世纪70年代,由于MIS本身的局限,人们认识到完成例行的日常信息处理任务,计算机在管理中仅仅发挥了初步作用,人们进而期望使用一种新的用于管理的信息系统,这种背景催生了决策支持系统(DSS)。DSS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ScottMorton教授在《管理决策系统》(1970)一文中提出。
    DSS一经提出就得到迅猛的发展,广泛应用与系统工程、管理科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目前,经过30多年的发展,DSS的理论与应用在国内外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主要应用于企业的预算和分析、预测与计划、生产与销售等部门,也用于社会科学、宏观经济与市场分析及投资效益分析等方面。
    二、决策支持系统的类型
    决策支持系统自产生以来,发展十分迅速。从最新的发展和应用情况来看,典型的决策支持系统有如下几种:
    (1)群决策支持系统
    群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和通信的人机交互系统,它将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和群体成员融合为一体,通过对为了一个共同工作目标的决策群体提供决策支持,来求解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
群决策支持系统是在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谓群体决策是相对个人而言的,两人或多人召集在一起,讨论实质性问题,提出解决某一问题的若干方案,评价这些策略各自的优势,最后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过程可称为群决策。事实上,群决策支持系统将通信、计算机和决策技术结合起来,使问题的求解条理化、系统化。群决策支持系统可提供三个级别的决策支持:
    第一层次的群决策支持系统旨在减少群决策中决策者之间的通信,沟通信息,消除交流的障碍,如及时显示各种意c见的大屏幕,投票表决和汇总设备,无记名的意见和偏爱的输入。
狮子头金鱼
    第二层次的群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改善认识过程和系统动态的结构技术,及决策分析建模和分析判断方法的选择技术。
    第三层次的群决策支持系统主要特征是将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技术结合起来,用计算机来启发、指导群体的通信方式。
    (2)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的产物,其设计思想着重研究把人工智能的知识推理技术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块有机的结合起来。因此,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思想应考虑以下两点:第一,从传统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思想和人工智能的开发要求结合起来,形
成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系统结构;第二,在决策问题的求解过程中,知识推理机和库管理模块即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为此可以借鉴数据字典的定义(库字典的概念),建立四个库字典并以模型库为库信息的控制中心。库字典为上述功能模块的交互联系和各库间的协调管理起了信息桥梁的作用。
    (3)分布式决策支持系统
中国的成就
    分布式决策支持系统是由地域上分布在不同地区或城市的若干个计算机系统所组成,其终端机与大型主机进行联网,利用大型计算机的语言和生成软件,而系统中的每台计算机上都有DSS,整个系统实行功能分布,决策者在个人终端机上利用人机交互,通过系统共同完成分析、判断,从而得到正确的决策。
开学打算作文
    分布式决策支持系统具有区别一般决策支持系统的若干特征:第一,它是一类专门设计的系统,能支持处于不同节点的多层次的决策,提供个人支持、群体支持和组织支持;第二,不仅支持问题结构不良的决策过程,还能支持信息结构不良的决策过程;第三,能为节点间提供交流机制和手段,支持人机交互、机机交互和人与人交互;第四,具有处理节点间可能发生冲突的协调能力;第五,系统内的节点作为平等成员而不形成递阶结构,每个节点有自治权。
    (4)战略决策支持系统
肖的拼音
    用决策支持系统支持战略管理是重要而有意义的领域,实用的战略决策支持系统是当今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已有的文献提出的系统构成如下:①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查询语言和数据输入与修改;②模型与方法库系统,包括模型和方法库,该库存储和管理不同类型的模型和求解方法;③知识库系统,有知识库、推理策略、知识获取等功能;④案例分析系统,包括案例资料库、动态存储已解决的问题和案例等;⑤输入、输出系统,具有标准的图形生产器和问题求绝报告生产系统,增加问题求解过程的透明度和用户对结果的认识;⑥控制与通信系统,存储元知识和控制启发式策略,对整个问题求解过程实施控制,负责子系统之间的交互和通信等,可以针对具体问题缺点求解程序。
    三、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趋势
    从目前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和应用现状、需求趋势来看,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趋势有:
    (1)知识管理功能不断加强。具有知识学习能力的IDSS的智能主要体现在系统能利用专家知识辅助决策,并能够随着决策环境的变化改变自己的行为,要求其知识处理系统能随环境变化学习新知识、更新知识库。另外,将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应用于DSS的实现中,可以实现专家经验,提高系统的决策支持水平与能力。
    (2)电子商务功能不断加强。电子商务是信息时代和网络环境下越来越流行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是商务电子化和信息化的结果。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商务运作模
式,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管理决策问题。所以DSS的设计与开发越来越多地考虑电子商务这一重要应用背景,向决策者提供多种分析模型和多种分析角度。
    (3)不确定性信息的处理功能不断加强。现实世界中还是普遍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为了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专家们发展了“软计算方法”。所谓软计算主要包括模糊逻辑、神经计算、概率推理、遗传算法、混沌系统、信任网络及其它学习理论。这些软计算方法在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很多领域已经得到应用。
    (4)系统功能的不断加强。DSS的功能越来越强大,适用的系统越来越复杂。DSS将不再仅仅是某些特殊人使用或特殊领域使用的工具,随着其功能的扩充,应用面将越来越广泛,将成为社会发展中任何决策者都可以使用的有效工具与手段。
    (5)界面设计越来越友好。用户向系统输入参数或请求信息时,DSS支持可视化图形用户界面,客户端管理更加友好,同时系统的响应速度加快,维护和管理简化。
    参考文献:
    [1]黄本笑,范如国.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陈晓红.决策支持系统理论和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姜南.决策支持系统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5.
    [4]王宗军.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结构、应用及其发展[J].计算机应用研究,1992(4):61-63.
    [5]吴新年,陈永平.决策支持系统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07(1):57-59.

本文发布于:2023-06-28 06:00: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0567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