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七年级音乐教案(8篇)

更新时间:2023-06-28 01:03:00 阅读: 评论:0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教案篇一

(一)教材选择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音乐教材七年级13册中的第二单元“天山之春”中的《新疆之春》。

(二)课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课时:1节课

1、知识与技能

①根据《音乐课程标准》之学段目标中7—9年级的要求: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能力。初步感受了解“倚音和切分音”及其在作品中的应用。

②熟记《新疆之春》的第二段主旋律,并了解单三部曲式等相关的音乐知识。

2、过程与方法

①针对其音乐情绪、结构、曲式等各不相同的特点,将其划归于新疆音乐文化的主线之中,以音乐文化为背景,按照发现、探究、实践的教法线索惯于一体,通过导思、导学,使学生在自主的状态下学会唱法,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

②通过欣赏感受新疆音乐文化的创作特点,并应用其为新疆歌曲编配伴奏和舞蹈,从而促进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丰富和提高艺术想像和创造力。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1、欣赏并感受《新疆之春》,了解新疆音乐的特点。

2、应用新疆音乐的特点为本单元的歌曲编配伴奏。

1、感受并了解新疆音乐的典型节奏“倚音、切分音”。

2、应用其为本单元的歌曲编配伴奏

发现、探究、实践等

多媒体设备 钢琴

通过导思、导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音乐表现潜力。

师:下面我们欣赏几幅风景图,猜一猜,它属于我国哪个地区?

生:新疆。

师:好,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新疆游玩一圈,去看看新疆的春天。(点课题《新疆之春》)。但旅游的时间很短,路途又很遥远,所以我们需要一个代步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呢?大家猜一猜?

生:……

师:我们走的是陆地旅行,所以要用---“汽车”。现在我们就乘座大客车出行。(点课件一辆车缓缓开来,教师做按笛的动作)。同学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没有笛声)

1·节奏律动:

师:车的笛声坏了,需要同学们帮忙鸣笛(老师手势示意,学生用“迪迪”鸣笛-----引入“倚音”)老师开车进入校园(第一次鸣笛)有的同学看躲开了,可有的同学没有听见、也没有看见没躲开,于是老师再一次鸣笛(第二次鸣笛)

师:老师先后鸣笛了两次,前后有什么区别?

生:(节奏宽松,节奏紧凑)

师:为什么会这样?老师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生:(情绪紧张了)

师:节奏从宽松到紧凑反映了音乐情绪的变化。

2.节奏模仿:

师:学生们准备上车了,大家发现了吗?上车节奏动律是x x x ,同学们实践一下上车节奏是怎么样的。分析一下在这个节奏中出现了几个音符,其中哪个音乐时值最长。(点出切分节奏 x x x)

生:3个音符 其中第二个音符最长。是另外两个的2倍

师:同学们试着击打一下节奏,实践怎么上车。

(学生击打节奏)

1、乐曲片断欣赏

师:同学们上车出发了,我们将要去的地方正在举行一个活动,活动的场面有着怎样的气氛,是什么使你产生这样的联想呢?(播放第一部分a部分)

学生:气氛热烈、快乐。节奏比较紧凑、速度较快。

2、导入新疆音乐特点

师:同学们仔细听辩这段音乐主题中出现了我们了解过的哪个节奏。(第二部分旋律试唱)

学生:是上车节奏动律。

师:这个节奏是当地歌曲中极为典型又常见的节奏,当地的一种乐器为歌舞伴奏时经常会打击出此类节奏来。(教师做手鼓击打状)这件乐器叫什么呢?(手鼓)

师:这种上车节奏动律,在音乐中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切分音”,而车笛节奏叫“倚音”。在我们今天的行程中将会同这两个熟悉的节奏相会。

3、布置任务、引导探究、知识讲解、

师:你们在《新疆之春》的音乐中找找看。(完整播放音乐,并提出要求)

任务一 :

寻找“倚音和切分音”节奏

(1) 鸣笛节奏出现时同学们用按笛手势示意

(2) 上车节奏出现时请同学们举手示意

任务二 :

师:你是否注意到作品中出现了几种乐器?(两种乐器—-钢琴、小提琴)

任务三:

听辩乐曲 ----- 聆听三段旋律,谈后感

提问:这首音乐作品有几个段落?(三个段落a+b+a′)

第一部分 表现出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

第二部分 采用了新疆手鼓的伴奏节奏为素材,给人载歌载舞的音乐情绪。

第二部分就是第一部分的再现。在结束部分却有所不同,有一个尾奏,这就是单三部曲式结构。比如我们熟悉的歌曲《歌唱祖国》

4、音乐知识:演奏形式 (再次欣赏全曲)

师:那么作品的演奏形式是什么?(提示)我们以前了解过演唱形式包括独唱、重唱、合唱等。

生:(是重奏、齐奏)

师:这首作品的演奏形式是小提琴独奏曲,作品中以小提琴为主旋律,它除了独奏的形式外,还有重奏、齐奏。

5、创作背景分析

这首作品是马耀先、李中汗先生创作于1956年,表现了新中国成立后新疆人民的幸福生活及欢欣鼓舞的欢乐情绪,所以取名为《新疆之春》

“倚音、切分音”都是新疆少数民族极为常见又极富特点的节奏,它不仅可以成为音乐创作的源泉,还可以成为(教师边唱边击打节奏---伴奏)

(目的:通过体会乐器“鼓”带来的音乐情绪变化,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创设活动)

1.参与创设活动

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情绪上发生了变化,是因为在间奏中用钢琴模仿了哪种乐器节奏呢?谁来告诉我们大家?这种乐器出现非常明显,(做打鼓的动作提示学生)对了,是鼓,从缓慢的(师唱一句:12 32|1 7 1)到带有舞蹈性的跳跃(5 1 2 | 3 4 3)就因为鼓的加入使整个音乐发生了变化,那么同学们能不能也运用这个鼓,采用切分音的节奏为这一乐段伴奏呢?大家练习一下打节奏,唱第二部分主题旋律。

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请个别学生打鼓,老师唱谱)同学们的打得不错,只要你们用心去感受一定能打得更好。下面把你想要加入的节奏,采用不同的表现方式随心所欲的表现出来,我们一起来演唱这段旋律。(全体同学完整跟着音乐唱一段第二部分旋律,加入自己创造的节奏)

2.师生互动互评。

音乐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了解一个民族、认识一个民族的文化窗口。今天,我们伴着《新疆之春》的音乐翅膀走进新疆,感受新疆。新疆人民都能歌善舞,我们同样也可以用肢体语言来演绎新疆歌曲,最后请同学与老师一起边唱边跳,让我们在《青春舞曲》的歌声中告别新疆。(放歌曲----青春舞曲)

本课的重点是针对其音乐情绪、结构、曲式等各不相同的特点,将其划归于新疆音乐文化的主线之中,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民族音乐特点为背景,将其按照发现、探究、实践的教法线索惯于一体,通过导思、导学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自主的状态下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丰富和提高艺术想像和创造力。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教案篇二

1.查字典,看注释,读准每一个字的音,掌握重点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3.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4.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

一。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听一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回答曲名、作者。

问:你从交响曲中听到了什么?(乐曲奏出了与命运抗挣的最强音)

贝多芬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1798年),自此至57岁(1827年)逝世,其间二十余年时光全是聋疾为祟的时期,然而大部分的作品却在这时期产生。站在演奏台上听不见听众掌声的时候,他仍是继续作曲,终于作出了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而搁笔,所以,贝多芬的伟大,决不只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他的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抗挣之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这个被命运扼住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怎样的形象?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自由朗读,教师正音。

“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写了哪几件事?

四人小组讨论,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明确:

“客人”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

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机音乐会的情形。

二。研读与赏析

1.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是能触动心弦的句子,用笔画出来。四人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理解句子含义,然后全班讨论明确,教师适时点拨或补充。

a.“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b.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棵树好比一个人好”?

c.“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脱出来。”应如何理解?

d.“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的,并且加以引申开的。”应如何理解?

e.“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是指什么?

f.“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理清了课文的思想内容,我们再一起认真听一听《命运交响曲》,结合课文,说说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明确:对不幸命运的抗挣。

3.你认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三。小结

贝多芬的伟大,决不仅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他有对于人生的大苦闷与精练的美丽的灵魂,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

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亡,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亡。整个世界死亡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创那已经死亡的世界,重创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这样一种超生的创造力,只要自然界里那种无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进入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初步了解了贝多芬,却仍对他“对面不相识”,他的相貌如何?文中怎样刻画的?

二。研读课文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描写贝多芬相貌的段落,指导学生朗读。

2.学生精读6、7、8、9段,勾画出关于贝多芬外貌的句子,并说说这些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讨论明确:

两肩极宽——能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

衣服陈旧不整洁,衣服后面脱着失效的助听器——-浪漫不拘小节,典型的艺术家性格。

有力的大手——弹奏出世界最美妙、最动听的音乐不朽之作。

外貌描写(神情、脸、头发、鼻子、嘴)——是一位刚毅、顽强、善良、执着的人,透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三。体验与反思

1.学生朗读6、7、8、9段

2.教师点拨:描写人物外貌的要旨——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要做到以形传神,切忌面面俱到,切忌脸谱化。

3.学以致用:用学到的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作5分钟人物速写,所刻画的人物均是同班同学,不说出姓名。然后,全班交流,由大家根据所写的外貌来判断是谁,最后学生互评,论其写法的得失。

4.小组讨论:站在“客人”的角度,谈谈这次访问的收获。

5.再次聆听《命运交响曲》,并听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明确;莫扎特的音乐是感觉的艺术,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的声音。

6.拓展作业

a. 听贝多芬其他名曲,提高艺术修养。

b. 将外貌速写整理出来,写在作文本上。

c. 课外阅读《约翰。克利斯多夫》。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教案篇三

欣赏《春天的故事》

1、感受歌曲情绪的变化,了解领唱与合唱在塑造音乐艺术形象方面发挥的作用。2.了解《春天的故事》的来历及歌曲的词作者蒋开儒老人。

3、引导学生简要分析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和演唱形式。

重点: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难点: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通过音乐作品引申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增强学生对祖国母亲的认识,并体会历史背景与音乐作品之间的密切关系。教学过程:

《春天的故事》的词作者是76岁的蒋开儒老人。创作《春天的故事》之前,蒋开儒曾任黑龙江省穆棱县政协副主席。蒋开儒1935年9月出生,籍贯广西,当兵后落户北大荒。当被记者问道为何要用“春天”借喻,藉此来讴歌邓爷爷?蒋开儒表示,他早就注意到,“邓爷爷总是喜欢在春天做一件大事”。“1979年春天,邓爷爷提出办经济特区;1984年,邓爷爷第一次南巡;1992年,邓爷爷第二次南巡”,蒋开儒对邓爷爷的活动一直特别关注。蒋开儒形容自己写出《春天的故事》“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因为家里有海外关系,在“那样的一种特殊年代特别盼望春天的到来,而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蒋开儒就感觉“春天已经到来”——当然,这个春天不仅仅对于他个人而言。

1、完整聆听《春天的故事》思考情绪?“老人”?“圈”?“春天”?

2、再次聆听,歌曲的结构及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3、分段聆听《春天的故事》

4、完整聆听《春天的故事》,了解作者。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古往今来,有许多赞美、歌颂祖国的歌词,你能唱唱自己喜欢的爱国歌曲吗?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教案篇四

本课内容为音乐七年级下册一课时。《黄河颂》、《走进新时代》是两首中国的颂歌。

《黄河颂》,男高音独唱,《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三段体结构。曲调由悠扬抒情发展为宽广、激昂,热情地歌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和祖国的悠久历史,以及中华儿女的坚强性格。

《走进新时代》是一首现代作品曲调优美、深情,以领唱和合唱的形式歌颂了我们伟大的党和人民。

1、所教学生为九江市修水县大桥镇中学初一年级学生,表现欲望较强,思维活跃,情感丰富。

2、多数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表现热情很高,参与合作意识很强。

3、学生动手能力较强,且有丰富的想象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够在老师的启发下自制打击乐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个别学生缺乏自信,在歌唱时不敢张口大声歌唱,需要教师不断鼓励,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信。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了解颂歌这种音乐作品体裁,能简叙颂歌体裁的概念,掌握颂歌题材的特点和颂歌的类型,并能够通过听赏辨别出颂歌的歌颂对象及演唱形式。

在听赏作品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在演唱颂歌中获得音乐的体验,鼓励学生在听赏中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在听赏颂歌之后,按小组进行合作与探究、知识抢答等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欣赏中去思考,在思考中解答问题,在解答问题中学到知识,接受教育。

通过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趣中学到知识,体现寓教于乐的教育观点。提高学生对优秀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

重点:在听赏中感受颂歌的特点和歌颂的对象。

难点:在美育的同时进行德育的感染和熏陶。

一、创设情境,感受音乐

(一)情景开课:背景播放《黄河颂》的音乐,学生进入教室。

(二)赏前谈话:大家都知道,音乐是一种艺术,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由于艺术实践的不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体裁和样式。今天,我将给同学们介绍众多音乐体裁中的一种声乐体裁——颂歌。

(三)音乐小博士

颂歌是音乐作品的一种体裁。歌颂和赞美祖国、人民、英雄人物、壮美的山河及一切美好事物的音乐作品都属于颂歌的范畴。

(四)过渡导入:现在我们来听赏几首颂歌,请同学们在听赏的同时,注意这些歌曲的演唱形式、歌曲情绪和歌颂对象。

1、《黄河颂》

简介:《黄河颂》选自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冼星海(1905-1945),人民音乐家,《黄河大合唱》是他的名作。

听赏:作品听赏完后学生自由谈。

小结:《黄河颂》是一首男高音独唱歌曲,旋律由开头的悠扬抒情发展为深沉、宽广、激昂,热情、自豪地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及中华儿女的坚强性格。

2、《走进新时代》

听赏完全曲,让学生一起说出答案。

小结:这是一首现代作品曲调优美、深情,以领唱和合唱的形式歌颂了我们伟大的党和人民。

(五)知识小结:

颂歌的特点:节奏平稳,速度稍慢,旋律庄严、宏伟、亲切、热情。

颂歌的类型:

a、速度稍慢,旋律悠扬宽广,具有庄严宏伟气势,如《黄河颂》。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教案篇五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歌曲和欣赏曲,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共同主题,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日出》,感受、体验单簧管、英国管、长笛所代表的音乐形象以及单个乐器和乐队和奏所带来不同效果。在聆听音乐时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意境美。

(3)、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有关组曲的知识,了解音乐能够表现自然界的美景。

聆听音乐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

标题性作品的特点。

启发学生“聆听音乐,发挥想像”。这首乐曲都是标题性作品,富于描写性。教师在开始时仅提出一个大概的命题和提示,让学生在聆听音乐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倾听之后谈谈自己所想像的“画面”,允许、鼓励发表独立的见解。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组织教学

师生互相问好,开始上课。

二、导入课

师:听一段音乐片段(日出的主题音乐),谈谈你对这段音乐的感受。音乐在描写什么?

三、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刚才我们听到的是美国作曲家格罗非创作于1931年《大峡谷组曲》第一乐章《日出》的主题音乐。

1、背景资料。

大峡谷是美国西南部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河中游的游览胜地,峡谷长350公里,深600至1800米,宽8至25公里,河谷的谷底宽度不足1公里,两侧谷壁呈阶梯状。1919年被辟为国家公园。大峡谷的景观宏伟雄壮,气势磅礴。

《大峡谷组曲》全曲分五个乐章:第一乐章《日出》、第二乐章《赤色的。沙漠》、第三乐章《羊肠小道》、第四乐章《日落》、第五乐章《暴风雨》。

2、唱主旋律。

师:下面我们把日出的主旋律再来熟练一下。

学生来一句句的跟唱。边唱边划拍。再完整一遍结束。

3、师:完整欣赏一遍作品。同时边听边思考: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大峡谷日出升起是一种什么景象?(壮观、美丽)

师总结:同学们刚才讲得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细细的感受一下音乐是如何来表现渐渐升起的日出?

四、分段欣赏乐曲

师:下面来分段欣赏。首先欣赏的是引子部分。要注意听出现的每一种突出的乐器是什么?

1、引子(先将引子部分完整听一遍)。

师:思考:这部分音乐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或者听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或想法?

师:音乐在表现大峡谷的什么景象?(宁静、空旷)用什么乐器?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教案篇六

1、学习歌曲《无锡景》,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把歌曲旋律优美细腻的特点唱出来。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

3、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感悟我们国家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1、学生演唱所知道的江苏民歌

2、学唱歌曲《无锡景》

3、演唱中重难点的解决以及歌曲的特点分析

1、导入欣赏一段音乐。向学生提问。

(1)大家知道老师刚刚吹奏的是什么曲子吗?

(2)那么这首曲子是哪里的民歌呢?表现了怎样的特点呢?(生:江苏民歌。它曲调婉转曲折、节奏均匀平稳,旋律以级进为主。师:是的,那么除了《茉莉花》,大家还知道哪些江苏民歌呢?

生:《拔根芦柴花》、《杨柳青》、《紫竹调》、《无锡景》、《姑苏风光》、《杨柳青》今天老师带来的就是一首在江苏广泛传唱的民间歌曲——《无锡景》。

二、引出课题——《无锡景》

师:请同学们在欣赏时思考,这首歌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身为无锡人的自豪和欣赏无锡美景时那种喜悦、愉快的心情。)

三、新歌教唱

1、歌曲旋律有什么特点?(出示第一段歌谱)师:大家哼唱一下歌谱,看看这个歌谱有几个音组成。生:12356.没有4和7.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这是我国特有的五声调式,五声调式也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只用五个音就可以完成一首乐曲,12356分别叫宫商角徵羽,我们这首歌曲的主音是1,所以称作五声宫调式。

师:大家有没有看到歌谱中出现的音乐记号,首先看到有很多的连音记号,我们 来试唱一下。

2、这首歌的歌词有什么特点?师:请同学朗读这一段歌词体会一下歌词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生:有“呀”“么”等衬词。

师:是的,那么大家知道这些衬词有什么作用吗?生:这样可以表现亲切柔和的语调。师:没错,歌词中采用了很多无锡方言,因为这是老百姓自己传出来的歌曲,所以采用口语化的歌词,唱起来更加亲切。师:大家跟着钢琴完整的演唱这首歌曲,要注意唱出江南民歌细腻委婉的韵味。

师:同学们,江南的民歌和音乐体现了锦绣江南的风貌,表现了人民丰富的情感,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去接近和了解江南的民歌和音乐,领略其中的无穷魅力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教案篇七

能体会巢湖秧歌的精妙之处。

通过反复学唱体会巢湖秧歌的魅力。

引导学生吸收民俗文化,加深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研习精彩语段,品味本文优美的描写。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有力的。巢湖秧歌。

教师:请同学们用心欣赏这段秧歌,用一两句话描述巢湖秧歌。

学生欣赏,自由讨论并发言,教师鼓励。

师:同学们,本课我们讲学习一首歌,它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巢湖人特有的性格,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巢湖秧歌《一支秧歌一趟秧》。

二、学唱新歌

1、听第一遍

学生交流,教师指导,把握感情。

教师:聆听巢湖秧歌,体会感情。

2、听第二遍

老师范唱,学生跟唱。

3、师:同学们知道巢湖秧歌有哪些表演形式吗?(学生回答)

三、介绍安徽民歌

安徽民歌由于地处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中间地带,从语言、习俗到气候都带有过渡性,因此,总体上富有南北风格并存与兼容的音乐特征。安徽地域广阔,各地人民群众在语言、生活、风情等方面都存有较大差异。根据地域的分布,可以划分为五个色彩区域。

四、小结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教案篇八

1、能力目标:通过对湖北民歌《幸福歌》的欣赏与学习,激发学生喜爱民歌,感受民歌那“原生性”的质朴美。

2、知识目标:通过聆听、演唱、交流、表演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并了解湖北民歌的风格特点,了解本曲节奏方面的基础乐理知识。

3、德育目标:通过对湖北民歌《幸福歌》的欣赏与歌词的理解,抒发同学们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这首歌曲是由民间歌手蒋桂英根据湖北天门的民间小调改变而成的歌曲,歌曲采用了领唱和合唱相结合的演唱形式。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以重复的手法巩固了主腔的地位。第二部分以扩充的手法将情绪推向高潮。其旋律表现出细腻,婉转,抒情,高亢的特点,具有浓郁的南方民歌的风格。本歌以优美,轻快的旋律,表现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幸福快乐的。生活。

1、重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2、难点让学生熟悉歌曲并且掌握节奏方面的知识。

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等直观教学手段,进行讨论练习等方法,完成此次教学内容。

地图,大歌谱,视听音响设备。电脑等教学设备。

1、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分小组进行讨论并个别回答问题,让其发挥独创精神。

2、启发学生自己探索,通过歌唱表演的方式给予表现机会。

3、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学,加强师生交流。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浙江民歌的情韵,今天我们再来欣赏湖北民歌的音乐风格。

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三首民歌。

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歌曲,回答哪一首是湖北民歌?

a《太阳出来喜洋洋》

b《小拜年》

c《幸福歌》

学生回答问题。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今天我们欣赏的就是湖北民歌《幸福歌》。

师:(出示地图)请问有谁能找到湖北省呢?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湖北风光。

教师介绍湖北省的地理知识和人文景观。

师:通过介绍,我相信大家对湖北省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下面再一次聆听这首民歌,请同学们经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回答,《幸福歌》的特点?

(欢快,婉转,抒情,高亢。)

教师介绍湖北民歌的风格和特点。

(湖北的民歌即抒情又比较高亢,欢快而热烈,每段的结尾就会有众人的吆喝呼应,节奏也是比较快的,有显著的南方的民歌的特点。)

相信大家已经熟悉了本曲,用各自喜欢的表达方式来演绎这首《幸福歌》由老师做指挥来并分为三组:

a、舞蹈组同学随音乐即兴起舞。

b、歌唱学生演唱领唱部分。

c、部分同学随音乐唱合唱部分。

(通过表演环节,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熟悉歌曲并且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体验歌曲,使学生在幽默和欢快中感悟歌曲的内涵,从而达到熟悉歌曲,掌握知识点和审美教育的目的。)

首先让同学们自己回答学到了什么?老师再做点评。

今天我们欣赏了湖北民歌《幸福歌》,让我们了解、感受了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了解湖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和本曲节奏方面的基础乐理知识。通过大家的互动表演,能熟悉这首歌曲,进一步的了解到这首歌的内在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党和祖国的高尚情操。

师生告别:我们通过听赏。共同感受了陕西民歌。有机会我们再共赏他的更多作品,同学们再见!

本文发布于:2023-06-28 01:0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0552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七年级   教案   音版   音乐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