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总结篇一《云房子》是小学苏教版第三册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有云时,云朵千资百态逗人喜爱;有风时,云朵散去,天空更显洁净艳丽。另外,天空还有小鸟的欢快飞动。这些使人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朗读、说话,用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从而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竟的感觉。让学生在教轻松的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活动,从而真正把课文读懂读好,达到发展思维,积累语言的目的。
[过程]
课一开始,我出示词语:“傻傻地横着美美地开着笑眯眯的太阳水汪汪的蓝天大礼堂小麻雀叽叽喳喳”学生充分自读后,我说:“这些词语给你什么感觉?你能读出你的感受吗?”指导学生在读正确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词语,为下文学习做准备。
接着创设情景,说:“哪只小鸟最想来造云房子?想造云房子的一起站起来告诉老师。”引导学生相像自己就是小鸟来造云房子,抓住关键词语,启发学生想象云房子的样子,反复朗读品位,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随即说:“小鸟们在做些什么呢?小鸟你也想邀请好朋友到你家去吗?好,那现在请小鸟们飞起来吧,去邀请你的好朋友吧!”启发学生想象小鸟们在说些什么?通过课堂中创设的情境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体会小鸟的快乐心情,感受云房子的有趣,在此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最后,我说:“云房子不见了,云房子没有了,看,图上还有什么呢?看了图画,你有什么感觉?”让学生感受云散后天空的美丽,并通过课外补充资料,想象练说,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美景,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良好习惯。
[反思]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和知识的双向交流,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要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参与学习探究,学会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特点才能自由发展。在本课教学中,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注意诱发和培养学生读和说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喜欢读、说,主动地反复读书表达,进而视读书、表达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使课堂教学环节对学生随时产生新的诱因,让他们经常处在主动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之中。
1、坚持以读为本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书声,没有琅琅书声是语文课堂的悲哀。早在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就将反复诵读作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记载于教育论述之中:“熟读成诵”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要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口诵心惟”即边读边思,寻言明象,入情入境。读课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想象,在朗读中发现问题,在通过反复地读去分析、解决问题。“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应该就是这个道理。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不离课文,不离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求懂,在读中学会,在读中获得阅读能力。首先,通过绘声绘色的范读,激起学生读的兴趣,诱发他们模仿的欲望,同时增强学生读的信心,消除盲目、畏惧情绪。接着,我重点指导学生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课文,在读中弄清课文大意,读得融会贯通,让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深入体悟,不断吸收,真正体现了读中有“教”,寓“教”于读的语文教学思路。
2、创设个性体验的空间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学习个体之间客观存在着种种差异。阅读教学多元论也指出:阅读是极个性化的行为。作为不同的生命个体,每个人对同一文本的解读角度往往是多维的、理解也是多元的。因此我们应留给学生充足的个性体验的空间。这堂课中,我说:“你们这些小鸟想不想造云房子呀?那你们想造怎样的云房子呢?”给学生戴上小鸟头饰,让他们成为小鸟中的一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有益于学生认知心理的发展,而且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在这个极为个性化的环节里,学生的表演五花八门,精彩分呈的。
3、注重语言表达
语文阅读课上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各种各样的语言训练的环境,让学生所学的语言经常得到运用。本课的最后,学生通过说一说,将课文的“符号语言”内化为“感于内而发于外”的现实语言;学生所说出的已不仅是课文已有的符号的意义;而且补充、增加了许多游离于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课文所表现的人、事、物、景,由于学生赋予了情感与生命而得以复活;课文中隐含的思想、观念,因为与学生的经历接通而产生巨大的说服力与震撼力。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大脑就会如电脑被访问一样,把所有感悟的语词、图像、情景、事件等都贮存入记忆仓库中。可见口语表达,能使学生更好的感悟文章,并使其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总结篇二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途中,看到柳树后突发感想所创作的一首诗。此时正是初春时节,柳树吐出嫩芽,呈现出了春的勃勃生机。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欢快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以及对春天景色的赞美。通过课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几个学期的学习,对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对《咏柳》一诗,我作出了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第一,熟读并能背诵这首古诗。第二,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
在上课过程中,通过诵读、让学生熟悉诗句,结合图片让学生在多次的诵读中感悟诗歌的意境,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二年级学生虽然对古诗诗意不作考查要求,但学生已经初步具备领悟诗句大意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让学生们通过对字词的理解来领悟诗文大意,细细品味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揣摩诗歌所要表达的歌颂、赞美之情。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也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不足。
一、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讲解诗意的部分时间太长,导致后面的环节过于仓促,没能真正让学生走进诗的意境中感悟作者赞美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个人的朗读技巧有待提高。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未做到让孩子从读中去领悟诗文诗意。
三、在各个环节中,过度语衔接不够自然,以后的教学中更应规范课堂的语言,做到精炼,衔接自然。
四、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单一的从古诗出发,对古诗的含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但对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方面涉及较少,没有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让自己成长起来。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总结篇三
一、注重朗读训练
以学生为本,以读为主线,采用欣赏性的朗读,品尝性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欣赏到美丽的秋天,感悟到秋天的快乐,在课堂上让学生的朗读充满了诗意。朗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个别读、齐读、赛读、自由读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秋天的美好。
二、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课堂上我能大胆尝试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比如在教学二、三、四自然段时,让学生自由分组,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并在小组中读读,还要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虽然低年级这样的教学方式不是很好操作和把握,但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创作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
语文课堂上既要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情感的熏陶,也要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课文大量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叠词的运用将秋天的美人格化、动态化、具体化。课堂上通过自觉朗读、动作演示、观看动画、游戏对话的环节,让学生感受比喻句和拟人句的生动形象特点。在叠词和比喻句的训练中不仅仅局限于课文中出现,还延伸到课外,发掘学生潜在的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也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创造力,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四、注重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得当,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像开始的字词认读游戏以及让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欣赏秋天的美景,整体感知秋景。后来动画演示树叶“纷纷扬扬”地飘落过程,让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课文内容,既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总结篇四
《看浪花》一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语言清新、活泼,琅琅上口,配图色彩明丽,内容上充分体现了人文性,让学生关注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增进了学生与自然的亲和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可以说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好文章。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以理解诗歌内涵、欣赏美画意境为载体,领悟语文教学特点的精髓。
在教学前,我设计了三大版块:
(一)创设情境,激活兴趣:
通过播放录音,聆听海浪的声音,感受海的美丽壮观,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对浪花的喜爱,自然就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二)精读感悟,发展语言:
首先通过揭示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读:自由读、评读、指名读、齐读等,并且每一步读的训练都要明确目的,如:“诗歌这么动听,想不想读读呢?让我们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顺,你能做到吗?”,通过独立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三个孩子看到的浪花是什么样子?小朋友看到浪花想到了什么?”;接下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文中小朋友想到的你理解吗?”,这样可以让学生把文中感悟到的内化成学生需要的,进而积累成自身的语文素养,发展语言能力;最后我设计了“你看到浪花又会想到什么?”,这一实践活动的方式我没有固定,采取了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动笔画一画,仿照诗歌的形式写段小诗,或是其他,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全面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三)深化主题,提升内涵:
这个版块主要是采用配乐读文的方式,让学生置身于大海的环境中,感受浪花的可爱,主题再次深化。
语文教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因此,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展活动领域,引导和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开放学生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中提升语文素养。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总结篇五
《妈妈睡了》这篇课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深切的母子之情。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不会有很大问题。课文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三部分让学生体会妈妈的爱。
一、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本
让学生感知妈妈的“累”这部分,“仔细读读课文,你从哪句话就能读到妈妈的累”,指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生说:“我从妈妈好多活,累了,乏了。”看出妈妈很累。这是我紧紧抓住“好多活儿”进行生活拓展,妈妈一天里都可能干哪些活?学生在真实世界的际遇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生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
二、抓关键词,理解文本
学生对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感触较深,在谈论时,我让学生在评价他人的朗读中对“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词句进行交流。在谈“睡梦中的妈妈好慈祥”时,“慈祥”一词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是一个难点。处理这个问题,我用读文分析的方法。出示这段文字:谁最会读书了,能在课文中找到写妈妈慈祥的句子。我让学生自己通过读、想,在课文中找到写妈妈慈祥的句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抓住睡梦中妈妈在微笑,很温和,另外,通过“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一会儿要讲给我听。”来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三、读中感悟伟大的母爱
教学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以读为本,以情为线,感悟真情,理解为客。引导学生用心读书,体会文中的母子深情,并适时设置环节“我想说说我的妈妈”,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几张妈妈的照片,或者画几幅关于妈妈的画,说说自己的妈妈,学生边看照片或画通过亲自回忆自己的经历,感受母爱。再把文中的妈妈当成自己的妈妈读读课文,把自己对妈妈的感情通过朗读传达出来,学生有感而读,感情自然流露,读出来也自然充满深情。在作业布置上也以情为主,延续课文内容。一方面把自己最想说给妈妈的话,写在一条纸条上,回家后悄悄放在妈妈能看到的地方;另外,启发学生以后该怎样回报妈妈对自己的爱。
这节课让我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机智还有待于加强。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地努力,争取让每位学生在学好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本文发布于:2023-06-27 23:1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0546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