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更新时间:2023-06-27 14:16:34 阅读: 评论:0

城市地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城市: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
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district ): 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它不是一级行政单元,而是城市功能上的一种统计单元。是由中心县和外围县构成。
中心县:中心市所在的县城或至少有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化地区里的县。 大都市带:由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关系,这样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
其地域组织特点
(1)多核心;(2)交通走廊;(3)密集的交互作用;(4)规模庞大:2500万人为标准 (5)国家的核心区域
都市连绵区:是以都市区为基本单元,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 城市群:在特定的
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据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和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购房合同协议都市圈:日本经济意义上指的是以物资依存关系为中心的城市势力圈。
城镇密集区:这是对城镇分布比较密集、相对发达的地理空间的一种称呼。 集合城市(Conurbation):拥有卫星城市的特大城市
区位: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生产活动和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实际是综合了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要素的结果。要分析生产活动和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就要从作用于生产活动和城市的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着手即分析区位条件。
规模经济:某一生产企业,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后,才可能生产收入大于生产成本,逐步达到经济合理的原则,但当生产规模超过某一最高限度后,生产成本又可能上升,以致超过生产收入,达到无利润可得,并要亏本的地步。
积聚经济: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后产生的经济效果和向心力促使城市发展,当集中程度超过某一限度后,再集聚会带来不经济,产生离心力,需抑制或减小城市规模。 城市化: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自上而下型城市化:是指国家投资于城市经济部门,随着经济发展产生的劳动力需求而引起的城市化,具体地表现为原有城市发展和新兴工矿业城市产生两个方面。 自下而上型城市化:指农村地区通过自筹资金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非农业生产活动,首先实现农村人口职业转化,进而通过发展小城市(集)镇,实现人口居住地的空间转化。31.积极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同步的城市化。
消极型城市化:与积极型城市化相反,先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也称假城市化或过度城市化。 春运帝国
景观型城市化:是传统的城市化表现形式,指城市性用地逐渐覆盖地域空间的过程,因为这种城市化直接创造市区,所以也称直接城市化。
职能型城市化:是当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化表现形式,指的是现代城市功能在地域系列中
发挥效用的过程,这种城市化表现了地域进化的潜在意识,步从外观上直接创造密集的市区景观,所以也称间接城市化。
外延型城市化:如果城市的离心扩展,一直保持与建成区接壤,连续渐次地向外推进,这种扩展方式称之为外延型城市化。
种太阳歌曲原唱飞地型城市化:如果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空间上与建成区断开,职能上与中心城市保持联
系的城市扩展方式,则称为飞地型城市化。
向心型城市化:城市中的商业服务设施以及政府部门、企事业公司的总部、银行、报社等脑力劳动机关,都有不断向城市中心集聚的特性,这就是向心型城市化,也称集中型城市化。 离心型城市化:与向城市中心集聚的部门相反,有些城市设施和部门则有城市中心向外缘移动扩散,这被称之为离心型城市化,也称扩散型城市化。
薏仁米的食用方法郊区城市化:伴随着城市中上层阶层人口移居市郊、城市中心城区以外的郊区乡村区域的城市化过程。
逆城市化: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市回流的现象。
清代皇帝顺序郊区化:就是城市在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和相对分散以后的一个绝对分散的阶段,它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出现绝对数量的下降。(P79) (郊区化包括:制造业郊区化、人口郊区化、零售业郊区化、办公郊区化)类型:中心市区衰落,郊区迅猛发展; 中心市区停滞,郊区急速发展;中心市区与郊区同时发展。
共同点:郊区在发 因素:根本原因是特大城市人口爆炸性增长。 8、逆城市化现象: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在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改善,发生与城市化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萎缩,中小城镇迅速发疹,乡村人口数量增多的现象。
保护动物图片
后果:两种观点:— 导致城市衰退和危机:城市财政危机,城市经济萧条,社会问题增多。
— 城市发展的新阶段:城市财政收入类型改变,城市职能更新,经济基础转换。 9、再城市化(P78)
概念:1980年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为深化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基础的转
换,以维持和加强城市的重心地位作用,促进城市进一步繁荣而采取了积极开发市中心区的政策,并吸引人口迁回城市中心区,导致城市中心区人口回升。
开发政策:优化城市环境,扶持新兴主导产业,提高住房质量,控制郊区发展,改善交通设施,均衡财政,刺激就业,提供更优越的文化娱乐设施。
形容黄河的成语效果:中高收入阶层人口回迁,城市中心区人口增加。
城市职能:是指某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所起的作用,所承担的分工。
首位度:一国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是衡量城市规模分布状况的一种常用指标。 首位城市:在规模上与第二位城市保持巨大差距,吸引了全国城市人口的很大部分,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
首位分布:首位度大的城市规模分布
红豆莲子汤位序规模律:(P165)
城市金字塔:把一个国家或区域中许多大小不等的城市,按规模大小分成等级,就有一种普
遍存在的规律现象,即城市数量随着规模等级而变动,规模等级越高 ,城市数量就越少,规模等级越低,城市数量就越多,把这种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形成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P164 城市规模: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本文发布于:2023-06-27 14:16: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0518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城市   人口   城市化   经济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