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新视野大学英语)

更新时间:2023-06-26 03:15:46 阅读: 评论:0

裤子品牌《大学英语》课程标准〔2014级“3+2本科〞专业〕
专业带头人:萍萍
系主任:迟尧林
教学中心:
批准日期:
二○一四年七月
《大学英语》课程标准
申论怎么复习课程根本信息
课程编码:20140066
课程类别:公共根底课
适应专业:3+2本科〔机电、土木专业〕
开设2014-2015学年第一、二学期
总学时数:80课时
MOOC在线课时+翻转课堂课时:20+ 60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韭黄和韭菜的区别《大学英语》是我院“3+2〞本科专业〔机电一体化、建筑工程技术〕大一新生必修的一门公共根底课。
科技职业学院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任务。学院坚持“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办学方向,坚持为企业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岗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目标。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社会越来越需要既具备专业知识又能运用流利的英语与外界交流的高素质人才。在倡导与国际接轨的今天,企业特别注意作为涉外交流的主要语言—英语的使用,从而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树立公司的形象。
安吉江南天池
依据我院的办学方向与人才培养方案,《大学英语》作为公共根底课的性质和地位得以确定。本课程
的先修课程是高中英语,后续课程是专业英语。本课程是以日常交际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基于学生日常生活与专业活动的实际场景和工作过程而开发,旨在培养熟练掌握英语交际技巧,熟悉英语应用环境并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在工作场所能恰当运用英语交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本课程的学习容以真实的生活场景和工作流程所涉与到环节为任务,以每一个任务中所包含的具体容为学习情境,通过课前预习、翻转课堂、课堂学习、在线学习、讨论交流、岗位实习等途径,使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全面了解真实的英语使用环境,与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结合,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恰当使用英语进展交际。本课程教学根据日常生活与我院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群的要求,通过大学英语系统的课程体系,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严密结合,达到“教、学、用〞合一,提高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综合素质与现代信息素养。作为一门公共根底课,本课程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各专业相关领域职业岗位的教学要求,对学生的可持续开展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以与职业素养的养成发挥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课程根本理念
本课程通过开展基于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确定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际生活
场景和工作流程为课程主线、以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实施MOOC在线学习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创新、培养英语能力和职业能力重点,在学习情境过程过课堂学习、情景模拟、岗位实习完成“
教、学、用〞一体的有机统一,从而实现职业教育倡导的总目标。因此,本课程在建设过程中首先以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以日常生活需求和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配合英语教学与各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按照日常情景和工作过程,优化整合课程容,立足于培养学生具备日常生活、工作所必需的英语根本知识与应用于口语交际和生产过程的技巧和技能。
〔三〕课程设计思路
枪简笔画课程的设置以日常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基于日常生活和实际工作过程开发学习情境。遵循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规律,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生活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热门话题讨论、真实行为导向、工作任务驱动、工作情境模拟、线下自学与课堂讨论一体化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和各专业合作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共同确定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日常情景和工作流程为课程主线、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重点,通过课堂翻转、学生线下自学、在线与课堂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方法完成“教、学、用〞的有机统一,从而实现职业教育倡导的总目标。
〔1〕根据日常交际与岗位工作需要,确定学习模块
通过对企事业单位进展调研发现,企业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日常交际能力以与岗位所要求的英语知识、能力和素质。根据调研结果,确定该课程的每册教材的十个学习模块。学生通过相关模块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掌握相关英语口语交际技能,以适应未来的岗位要求。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确定学习情境
依据真实生活和工作流程所涉与到的重要环节,结合各专业学生的特点和能力,本着充分表达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原那么,将每个模块分为几个相关学习情境,突出知识共性,注重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的有机结合以与学生的技能培养。学生在进展完所有的学习情境之后,对日常生活与工作过程中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素养都有了较为充分的储藏。
〔3〕以模块为根底,整合教学容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掌握在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中进展英语交际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为根本目标,以完成日常行为和工作任务的需求来组织和选取教学容。在每一个模块中,又包含着不同的学习情境,每个不同的学习情境都是日常交际和工作任务遇到的真实环节,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得课程容环环相扣,学生可以完全掌握英语口语需要的共性知识;通过校情境模拟与校外岗位实习,学生可以得到技能的操练,拥有实战经验,提高能力。
〔4〕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实施方案
所有实施方案都紧紧围绕学生这个主体来进展设计,课程容的实施采用情境教学法、任务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通过组织学
拆迁工作总结生积极完成各项任务来训练英语交际能力,提高职业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
文明如厕
〔5〕以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考核为重点,完善考核体系
课程强调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考核体系将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课上与课下评价相结合,通过采用学生互评、教师测评等方式,从而使评价更加全面科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6〕充分利用MOOC平台与翻转课堂,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载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MOOC平台与翻转课堂等现代化网络与多媒体教学手段,除给学生提供本课程教学根本的网络资源外,还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外视频资料库、文化导入背景知识等,为学生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网上学习英语提供了可能,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适时地进展交互训练,更好地发挥学习的潜力。
二、课程目标
《新视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以现代外语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容,以MOOC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切入点,以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支撑,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实施开放式、交互性、立体化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
语语言的能力,特别是口头交际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未来事业开展和社会交流的需要。
林佐义〔一〕知识目标
1.词汇:认知2500个英语单词〔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1000个词〕以与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1500左右的单词能正确拼写,英汉互译。学生还应结合专业进展英语学习,特别是涉与到计算机、应用电子和建筑技术等方面的专业词汇和习惯表达法。
2.语法:掌握根本的英语语法规那么,在听、说、读、写、译中能正确运用所学语法知识,掌握时态、语态和助动词的根本用法。
3.听力:能听懂涉与日常交际的结构简单、发音清楚、语速较慢〔每分钟110词左右〕的英语简短对话和述,理解根本正确。
4.口语:掌握一般的课堂用语,并能在日常涉外活动中进展简单的交流。
5.阅读:能阅读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简短英文资料,理解正确。在阅读生词不超过总词数3%的英文资料时,阅读速度不低于每分钟50词。能读懂通用的简短实用文字材料,如信函、产品说明等,理解根本正确。
6.写作:能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写出简单的短文;能用英语填写表格,套写便函、简历等,词句根本正确,无重大语法错误,格式根本恰当,表达清楚。
7.翻译〔英译汉〕:能借助词典将中等偏下难度的一般题材的文字材料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具备基于移动设备等现代信息化条件进展在线自主学习MOOC课程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利用各高校与社会MOOC平台进展拓展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备基于现代职场化模式下的小组学习和团队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现代信息素养,促进大学生信息化素养提升。
三、容标准与要求
课程容选取与设计在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教学方针根底上,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结合高职院校教学特点以与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合课程教学容与能力训练项目。本课程所选教材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第一至二册,包括学生用书、教师用书、学习指南、综合练习、多媒体课件与在线学习等立体化教学资源。每个模块包含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培养、在线学习等相关项目。
《读写教程》每册按主题分为10个单元,每单元由Section A、Section B组成。Section A与Section B各包含—篇课文与相关练习。配有《综合练习》,供学生巩固和拓展读写教程中所学到的语言技能和知识,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通过规定课时的学习,能够具备根本的听说技能与使用英语进展实际交流的能力,特别是具备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
〔1〕模块设计表:

本文发布于:2023-06-26 03:15: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0407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学习   课程   能力   工作   培养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