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和林语堂翻译思想比较研究

更新时间:2023-06-26 03:11:17 阅读: 评论:0

鲁迅和林语堂翻译思想比较研究
鲁迅和林语堂都是中国20世纪初的翻译大家,有着各自不同的翻译思想。他们对翻译文本和翻译策略的选择以及对翻译标准的看法都有很大的差异。对比研究两者的翻译思想之后可以发现,他们不同的翻译目的以及对待传统文化与文学的不同态度使他们形成了截然不同的翻译思想。申通什么时候上班>育人教育
租赁合同备案
标签:鲁迅;林语堂;文化态度;翻译目的;翻译策略;忠实;“宁信而不顺”
统筹拼音
引言
洛阳好吃的20世纪初,各方面的有识之士都在积极探索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众多的文学大师们纷纷著书立说,译介外国作品,在我国掀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翻译高潮。鲁迅和林语堂就是这一时期中国译坛上不可忽视的两位人物。他们虽然同处在20世纪初期,彼此之间也很熟知,共同经历过新文化运动,但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他们在译学领域的观点相同之处少,不同之处多,在某些方面甚至相去甚远。鲁迅的翻译生涯以外译中作品为主,而林语堂则以中译外为主;两人在翻译文本的选择以及翻译策略的选用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程度的不同;两人都注重“
男朋友不理我忠实”,却又对它有着截然不同的解释。通过比较这种不同就可以发现其根源在于两人不同的翻译目的以及对待传统文化与文学的不同看法。
一、不同之处
(一)翻译文本
《咏柳》古诗一般来说,不同的翻译家在选择翻译文本时都有自己的偏好。例如,许渊冲先生一生致力于古诗词的翻译,而杨宪益夫妇则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翻译情有独钟。林语堂在选择翻译文本时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倾向性。林语堂的翻译中汉译英作品多于英译汉作品,汉译英作品有《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浮生六记》、《中国传奇》、《及其他》等。他的英译汉作品有英国剧作家萧伯纳的剧本《卖花女》等。他的译作大部分都是闲适、抒情或哲学类的,这些作品通常都体现出了原作者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有着极强的“个性”和文学性。
(二)翻译策略
受中国传统翻译的影响,鲁迅在翻译初期采取的翻译倾向于“归化”,后期则带有强烈的异
古汉养生精
化倾向。1935年,鲁迅在《“题未定”草》一文中对翻译是应该“归化”还是“存洋气”作出了论述。“动笔之前,就先得解决一个问题:竭力使他归化,还是尽量保存洋气呢……它必须有异国情调,就是所谓的洋气。”他主张翻译必须保存原作的“洋气”。在同一文中他还提到:“其实世界上也不会有完全归化的译文,倘有,就是貌合神离,从严辨别起来,它算不得翻译。”在鲁迅看来,严格说来,即使有完全“归化”的译文也只能算是创作,而不能算是翻译了。

本文发布于:2023-06-26 03:11: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0407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翻译   作品   中国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