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人生观“物我两忘”之解读

更新时间:2023-06-25 20:43:01 阅读: 评论:0

庄子人生观“物我两忘”之解读
安定区北岔学校刘学俊151****9566内容提要:庄子是中国古代道家集大成者。他追求物我两忘、自然逍遥的境界,对后世影响极大。从解除痛苦、潇洒无为的角度审美,他是中国文化的耀眼明星,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他的思想有消极的一面,我们要用审美的、科学的眼光视之,不可一刀切地看待;更不能一味追求之,误入歧途,偏离人生审美、前进之方向。
关键词:庄子;人生;物我两忘;审美。香辣蟹的做法视频
庄子信奉老子学说,同为道家学说代表人物。是先秦时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和美学大师,也是道家学派著名的人物之一。他的思想相当复杂,攻击儒、墨,主张回归自然;愤世嫉俗,痛恨黑暗现实,楚威王曾重金聘其为相而遭拒绝;又富于批判精神,但同时又想取消斗争,否定知识,有浓厚的消极情绪。然《庄子》一书所包含的消极的人生观也是毋庸回避的。庄子汪洋恣肆、恢诡谲奇的文笔,幻想奇特、夸张大胆、想象丰富、情节离奇、语言奇妙的浪漫主义色彩,无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而又积极的影响。
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也把“道”看作宇宙的至极本体。“道”是感官感知的非物质的东西,是先于万物而存在的精神本体,一切事物都由它产生。他认为天下一切差别都可以泯灭,万物都可以通而为一。忘“物”忘“我”,“物”“我”不分,与“物”俱化,物中有我、我中有物,互为表里,这就是庄子所谓的“道”
的境界,庄子所追求的是超然物外、飘逸洒脱、浪漫无边的绝对自由,即
人的生活理想和精神审美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超然物外、绝对自由的独立境界。
试解,庄子所追求的绝对自由究竟是什么?《庄子·逍遥游》云:“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合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可见,庄子以列子进行描述: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能“免乎行”,这说明列子是清净无为的。“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这说明列子并不汲汲追求功利。但是列子还没有达到绝对自由的境界,因为他还“有所待者”,他必须依赖于风才能行走。在庄子看来“有所待者”就不叫自由。他所追求的自由是“无所待”的,只有“乘天地之正、而御六合之辩、以游无穷者”,才是庄子幻想之中的无所依待、无所凭借的绝对自由。此文还以大鹏与斥鴳、小知与大知、小年与大年等比喻,指出它们虽有大小、远近、多少之别但都必须有所凭借,并非能达到绝对自由的理想境界。只有无所凭借的至人、圣人和神人才能真正做到逍遥游。那么,怎样达到这种境界呢?就是要像“至人”、“神人”、“圣人”那种“无己”、“无功”、“无名”,即不仅不孜孜以求功名利禄,不计毁誉,而且要把一切“功名”视为虚幻,视为过眼烟云,视为水中月、雾里花。不仅功名是虚幻的,而且要把自己的形骸也视为虚幻,视为是宇宙的本源之散点,不执着有“我”,这样就可以与“道”同体,达到绝对自由,即“逍遥游”的最高境界了。然而,这种境界在现实中是不可能达到的,于
是,他只能“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埌之野。”(《庄子·应帝王》)。即只能游于“无何有之乡”,到那什么也没有的虚无世界中去寻找绝对自由。他达不到超脱现实的目的,便采取了虚静心神、漂游无极、不牵挂一切的生活态度及“顺物自然”、无为而治的政治态度。这是一种对现实生活完全丧失信心的精神状态,更是飘渺虚幻的虚无主义。因而从本质而言是消极厌世、颓唐无为之理念。这也可从他的生死观中略见一二。“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熟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庄子·知北游》)庄子认为人的生死是自然变化的结果,是气之必然,人死即回归于大自然,人的一切终与自然融为一体,气之于自然、自然之于气,二者互为表里,犹如物我相依、我物相合。人的生死变化就像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一样自然而然。这固然有肯定生命的物质本性、批判灵魂不死、抵制宗教迷信的积极正确一面,但也反映他过分抬高“气”的抽象统一性,贬低现实的感性世界,贬低人生的意义,表现出消极厌世的情绪。正如张采民先生所言:“庄子并没有因此而走上正确的轨道。他的生死观是以其万物齐一的相对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抹杀生死的差别,进而取消了人生的真正含义——活要活得有意义,死要死得有价值。可见,“安时处世”并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忘筌·梦碟·庄子的人生哲学》)。
庄子所生活的时代,既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年代,又是一个攻
伐杀戮、民不聊生的动乱年代。对他而言,能做的、或者说只能做的就是泯灭物我的对立,忘记人世
、忘记自己的存在,解除苦乐、得失、毁誉等等对自己的束缚,使心志专一虚静且与“道”合一。所以,产生这种消极悲观的人生观,既是其“无己”“无待”、“物我”一体的人生最高境界追求的结果,同时也有时代客观因素的原因,我们绝对不能苛求古人,否则就有不近情理之嫌。dota2分段
在今天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时代,我们要以人为本,正视“物我”关系,客观的审美自然、人生、发展等对象。要”物我”既两忘又分离、既分离又和谐,切不可超然物外的搞发展、举旗帜,更不能飘渺无边的践行科学发展观。庄子的人生观对我们今天的后人有一定的价值导向,使我们能正视人生,以人为本,和谐共处,科学发展,共享未来。文- 汉语汉字编辑词条
文,wen,从玄从爻。天地万物的信息产生出来的现象、纹路、轨迹,描绘出了阴阳二气在事物中的运行轨迹和原理。
女人更年期
故文即为符。上古之时,符文一体。
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爻)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尚书序》
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说文》序》
社区工作仓颉造书,形立谓之文,声具谓之字。--《古今通论》
(1)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 同本义[figure;veins]
文,英语念为:text、article等,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理解为文章、文字,与古今中外的各个文学著作中出现的各种文字字形密不可分。古有甲骨文、金文、小篆等,今有宋体、楷体等,都在这一方面突出了"文"的重要性。古今中外,人们对于"文"都有自己不同的认知,从大的方面来讲,它可以用于表示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从小的方面来说它可用于用于表示单独的
一个"文"字,可用于表示一段话,也可用于人物的姓氏。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字义
1.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
2.刺画花纹:~身。
3.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
jiaot
4.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
5.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
6.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7.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8.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
9.温和:~火。~静。~雅。
10.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11.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552~言。~白间杂。
12.专指社会科学:~科。
13.掩饰:~过饰非。
14.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
莫等闲15.姓。
路由器pin>治疗鼻炎的方法16.皇帝谥号,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
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如汉文帝。
折叠编辑本段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与字形比较

本文发布于:2023-06-25 20:43: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0388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人生   审美   列子   视为   现实   达到   追求   谓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