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研究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论审美趣味
张玉能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关键词: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审美趣味
摘 要:随着哲学研究的重心由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移,心理学分析也就逐步深入,因而美学中有关主体的各方面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审美趣味的问题就成了18世纪整个欧洲美学研究的中心概念之一,几乎与美的概念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这一点在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成熟的代表人物那里表现得成为突出。休谟和博克对此都进行了多角度的比较深入的分析。
中图分类号:B8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35(2005)05-0528-03
如何鉴定银的真假On aesthetic delight by the british empirical aesthetics
ZNAN G Yu-neng(College of Chine L anguage and L iter atur e,Centr al China N or mal Univer sity,Wuhan 430079,China)
Key words:Britain;Empir ical A esthetics;aesthetic delight
Abstract:Along with t he tr ansitio n o f the focus of philosophy rearch fro m onto logy to epistemolo gy,psycholog-ical analysis g radually penetrates.T herefore,the problems around subjects beco me more and morepr ominent and aesthetic delight was the central concept o f the18th centur y aesthetic r earch in Europe,w hich was almost as important as the concept of beauty itlf.Both Hume and Burke made compar at ively deep analysis of it.
审美趣味是人们对审美对象的爱好、兴趣和倾向。它当然与人的审美能力或鉴赏力密切相关,但毕竟不是同一个东西。但是,休谟却把二者等而视之。因此,他首先从人的先天能力上来区分人的心灵和解释人们审美趣味的千差万别。他认为,科学和理论问题与审美问题不同,在科学和理论问题上,人们的歧异往往是对一般,而不是对具体,只要把名词概念说清楚了就没什么可争的了,而在审美问题上人们的歧异却是在具体方面显示出来的,各种审美趣味都只有相对的意义。这种根源恰恰在于二者所涉及的领域是不同的。他说, 理智传达各种人为的知识,趣味则产生美与丑和美与恶的情感。前者按照事物在自然中的实在情况去认识事物,不增也不减;后者却具有一种制作的功能,用从心情借来的色彩去渲染一切自然事物,在一种意义上形成一种新的创造( 人的理解力和道德原则的探讨 )。也就是说,科学和理论涉及的是理智功能,而审美趣味主要涉及的是情感的功能,所以,前者是客观的如实的对事物的反映,而后者则是饱含主观情感的新的创造,因而后者必然是歧异的、相对的。他不仅ps文字编辑
从情感功能来分析审美趣味的差异,而且从想象功能上来进行分析。他指出, 人的想象是再自由不过的。它虽不能超出内在的和外在的感官所提供的那些观念的原始储备,却有不受局限的能力把那些观念加以参拌,混合和分解,成为一切样式的虚构和意境 ( 论人的理解力 ),因而他就提示了文艺创作中的想象作用: 诗歌中甚至雄辩中的美常常是依靠捏造和虚构、依靠夸张譬喻和使文词违反天生意义的歪曲和滥用。但若想制止这种想象力的奔放,叫一切表现手法符合几何真理和精确性,那就和批评法则完
第33卷第5期Vol.33 .5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 nal o f A nhui Nor mal Univer sity(Hum.&Soc.S ci.)
吃维生素2005年9月
Sept.2005
收稿日期:2005-05-12
作者简介:张玉能(1943-),男,湖北武汉市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背道而驰;理由是普遍经验早已证明这样作法的结果只会产生最枯燥的令人起厌的作用。因此诗歌
永远不能服从精确的真理,但它同时必需受到艺术规律的制约,这些规律是要靠作家的天才和观察力来发现的 ( 论趣味的标准 )。
总括起来说,休谟把科学和理论归于理智的范围,而把审美和艺术归于情感和想象的领域,以此来说明审美趣味的差异性和相对性,揭示审美趣味的创造功能,因而他更加看重审美活动和艺术的重要作用,所以他说, 理智是冷静的,超脱的,所以不是行动的动力 , 趣味则由于能产生快感或痛感,带来幸福或苦痛,所以成为行动的动力 ( 人的理解力和道德原则的探讨 )。
尽管休谟注意到了审美趣味的差异性和相对性,但是,他并未导致相对主义,他写 论审美趣味的标准 一文就是要寻找一种 趣味的标准 , 一种足以协调人们不同感受的规律,这是很自然的;至少,我们希望能有一个定论,可以使我们证实一种感受,否定另一种感受 。他坚信能够找到这种标准。他从经验事实中看到荷马在两千多年前的雅典人和罗马人那里受欢迎,而今天在巴黎和伦敦还被人喜爱,地域、政体、宗教和语言方面的千变万化都不能使他的荣誉受损。因此,他认为, 尽管趣味仿佛是变化多端,难以捉摸,终归还有些普遍性的褒贬原则;这些原则对一切人类的心灵感受所起的作用是经过仔细探索可以找到的 。
休谟关于审美趣味的共同性的根源问题,主要是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角度来分析的。他认为, 按照人类内心结构的原来条件,某些形式或品质应该引起快感,其他一些引起反感;如果遇到某个场合
没有能造成预期的效果,那就是因为器官本身有毛病或缺陷 。所以, 一切动物都有健全和失调两种状态,只有前一种状态能给我们提供一个趣味和感受的真实标准 ( 论趣味的标准 )。但是他并不否定其他条件的影响,他在 论怀疑派 中指出, 自然本性在心的情感方面比在身体的大多数感觉方面更趋一致,使人与人在内心部分比在外在部分显出更接近的类似。 但是这种一致性并不妨碍人与人在对美和价值的情感上有相当大的分歧,也不妨碍教育、习俗、偏见,偶然的心情和惯有的脾气经常能改变这种趣味 。这里的分析就显得比较全面,从多角度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和论证。
学习蛋糕制作休谟就是这样从审美趣味的共同生理和心理基础出发,又分析了造成审美趣味差异的具体原因,然后得出如何获得审美趣味标准的结论。
休谟认为, 趣味的普遍原则是人性皆同的;如果不同的人作出不同的判断,一般总可以在鉴别力的缺陷和败坏里找到根源,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偏见,或缺乏训练,或不够敏感;最后终归还可以举出正当理由肯定一种趣味,否定另一种趣味 。因此,他所列举的产生审美趣味的差异性的原因主要是,感受器官和内心结构的健全与否,想象力不够敏感(而这种敏感正是传达比较细致的情绪所必不可少的),缺乏训练,有某些偏见,各人的气质不同,当代和本国的习俗和看法不同。他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一些纠正的办法。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第一,他强调要加强想象力的敏感性,以便能分辨出混合许多方面的对象的细微差别,他指出 迅速而敏锐的审美感也正标志着精神趣味发达到了完美境界 。这是很中肯的意见。第二,他强调训练的重要性。他认为,完成任何作品和判断任何作品所需要的巧妙和
敏捷,都只有通过训练才能获得 。这也是重视实践的金玉良言。第三,要求去掉偏见,要去掉偏见又有两方面必须注意。首先,就是要以作品所要求的角度和具体的历史情境来进行判断,判断者要 忘掉我 个人 和我的特殊情况 ,要进入作品所要求的特定角度,即一定的历史情境。其次是要注意艺术作品的特殊目的和目标。他说, 雄辩的目标是说服,历史的目标是教导,诗歌的目标是用移情动魄的手段给人快感 ,因此在判断艺术作品时,就要看它所使用的手段与它的特殊目的是否适合。而这两方面都是需要理智的活动的。因此,休谟为了防止偏见对审美感的败坏,他要求有高明的见识去抑止偏见。所以他说, 理性尽管不是趣味的基本组成部分,对趣味的正确运用却是不可缺少的指导 。这样,他就比较全面地、从多角度地分析了审美趣味的正确运用。
就在这个分析过程中,休谟对于审美趣味的标准提出了两方面的确定意见,一个是 把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共同经验所承认的模范和准则当作衡量尺度 。这里表现出新古典主义规范化要求对休谟的影响。另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真实标准就是以少数精英人物的标准为依据。他指出, 即使在风气最优雅的时代能对高级艺术作出正
529
第5期 张玉能:英国经验主义美学论审美趣味
确判断的人也是极少见的:只有卓越的智力加上敏锐的感受,由于训练而得到改进,通过比较而进一
步完善,最后还清除了一切偏见 只有这样的批评家对上述称号才能当之无愧,这类批评家,不管在哪里找到,如果彼此意见符合,那就是趣味和美的真实标准 。休谟所设想的这类作为标准的批评家固然是难以找到的,也反映了他的某些贵族主义的倾向,然而,他所提到的这类批评家的禀赋和能力,却反映了他从多角度对审美趣味的分析和要求比较全面正确地培养审美趣味的方向,这些可贵的思想,对我们培养审美趣味是很有帮助的建议。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休谟并不是一个死守教条的经验主义者,而是一个很重实际而又思考得比较周到的理论家。正因为如此,他的许多思想,不仅惊醒了康德,而且对德国古典美学乃至当代美学都是有着深远影响的。中秋节的由来简短
牛杂火锅的做法博克受到时尚的影响,在1757年再版他的 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根源 时加了一篇 论审美趣味 作为全书的导论。从中可以看到,他在许多方面与休谟的观点是大体一致的,但是,他更着重趣味的客观来源和生理基础,进一步显示了他的观点的庸俗唯物主义倾向。
在博克看来,同外在事物相联系的人的天赋能力就是感觉、想象力和判断力。而审美趣味就是以感觉为基础,感觉、想象力,判断力这三种天赋能力的共同产物。
博克从感觉的分析入手来谈审美趣味的共同性。他认为,由于所有人的感觉器官的构造几乎或完全是同样的,所以一切人的感知能力都是一样的或只有微小的差别,因而审美趣味也具有其一致性。他说, 由一切感觉,不论是视觉还是一切感觉中最捉摸不定的味觉所获得的快感,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样
的,不论是上等人还是下等人,不论是有文化的还是愚昧无知的 。因而,他认为,一切偏离一致性的感觉都是由于身体的失调、习惯、偏见所造成的。这些与休谟的观点是大同小异的。不过,他从感觉的分析出发,却更注重客体的本性对人的感觉的作用,从而认为关于审美趣味是可以争论的。他写道, 当人们说 各有所好 时,这仅仅意味着,任何人也无法准确地回答,什么样的快感或痛苦,是从某人对某物的趣味中所获的。关于这一点的确是无法争论的。而且是可以有充分论据地进行争论,它们按其本性对人的感觉来说,是令人喜爱的还是令人不快的。
他还分析了想象力和判断力(或理解力)。他认为,借助于想象,人们可以把画面、形式、形体及其分布的次序加以自由的组合。想象力如同感觉一样是有某些规律性的,因此,从想象所获得的快感也具有普遍性。他特别重视判断力在审美趣味中的作用。他认为,借助于判断力可以形成一些复杂的感觉:爱、哀伤、欢乐、愤怒、恐惧等。这就由感觉经由判断力而进入了情感的领域。他还认为, 一涉及处理,妥帖得体,融贯一致,总之一涉及最好的有别于最坏的审美趣味的地方,我坚信在那里理解力在起作用,而且只有理解力在起作用 ,同时 错误的审美趣味的原因就在于判断力的毛病 。这与休谟重视理性指导审美趣味的观点是一致的,都表现了从多角度分析审美趣味的趋向,这也是理性主义因素对经验主义美学思想的渗透,正是夏夫兹博里和哈奇生美学思想的理性化的进一步表现。不过,博克坚持认为,审美趣味中除开感觉、想象力和理解力(判断力)以外没有别的特殊的天生功能,直接反对夏夫兹博里和哈奇生的 内在感官 说。审美趣味的问题在英国经验派美学思想中占有一席重要地
位,休谟和博克都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基点出发,强调了审美趣味的共同性,而又没有忽视审美趣味的差异性和相对性,并且对审美趣味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从而使得他们的论证具有比较全面和深入而又颇具说服力的性质,这也反映了心理学分析的深入,更重要的是表现了启蒙主义者们对于人性的共同性在审美领域中反映的坚定信念。
参考文献:
[1]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1979.
[2] (苏)M. .奥夫相尼可夫.美学思想史[M].
吴安迪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
[3] (苏) B. .舍斯塔科夫.美学史纲[M].樊莘
森,周梦罴,张继馨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
日剧排行
[4] (美)凯 埃 吉尔伯特,(德)赫 库恩.美学史
[M].夏乾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5] 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西方美学家论美
和美感[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中国哈萨克族
责任编辑:凤文学
530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