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系淋巴系细胞

更新时间:2023-06-23 15:34:09 阅读: 评论:0

服装厂实习报告髓系淋巴系细胞
1.造血细胞:造血细胞(hematopoietic cells) 广义地分为髓系和淋系两大类。由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 HSC)分化和发育为系定向髓系祖细胞(如CFU- GM CFU-E CFU-MK)髓系祖细胞再进一步分化发育为形态上可识别的髓系细胞(myeloid cells)。髓系在广义上包括粒系细胞、红系细胞、巨核系细胞和单核系细胞,是狭义的造
血细胞,而把淋巴系细胞视为非造血细胞(见后)。应该指出,“ myeloid cells ”这
个名词有两个不同含义:一个是指由髓系前阶段幼稚细胞分化的所有髓细胞;另一个含义是指粒系细胞,但常用的粒:红比例(myeloid:erythroid ratio) 只表示粒、红系细胞增减情况,正常骨髓粒:红比例为 1.5-3 : 1 。
⑴粒系细胞:在关键性调节因子GM-CSF G-CSF和IL-3和骨髓微环境作用下在骨
小梁旁分化,增殖,发育成熟。成熟的粒细胞逐渐向小梁之间移动,所以,随着粒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组织学上可见越靠近骨小梁的粒细胞越幼稚,形成较窄的2?3层幼稚细胞
六年级阅读理解带,越远离骨小梁越成熟。骨髓标本超微结构也显示未分化幼稚细胞靠近骨小梁(正常早
陶罐和铁罐教案期粒系生成的部位),支持这些的前体细胞来自骨内膜细胞。如出现原始粒细胞丛(3个)
或簇(5个)远离骨小梁时,则称之为“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 (abnormal
localization of immature precursor,ALIP )( 图3)。 (1) 粒系细胞有 6 个发育阶段,3
个系列,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图3骨髓活检组织小梁之间
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视野中央可见4个原始粒细胞。塑料切片H-Giemsa-E 400x ? ? ①原始粒细胞(myeloblast):在组织切片中原始粒细胞胞体中等大小,胞
浆较少,嗜碱性,无颗粒。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有1?多个核仁,核膜厚,染色质淡染。
表达CD34+ CD33+ CD13+ HLA-DR+这类细胞数目较少。②早幼粒细胞(promyelocyte ):形态学上基本上与前者相似,主要区别在于胞浆中出现粉红色细颗粒,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居中或偏位。有核旁空晕及高尔基氏器区,染色质开始聚集,表达CD33+ CD13+ CD15+ CD34-,HLA-DR。因嗜碱性颗粒溶于水,在切片上不
夸父追日读后感
能分辨出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从早幼阶段到成熟阶段,胞核形态变化与嗜中性粒细胞一致,胞浆充满粗大橘黄色的颗粒是其特点。过敏性疾病嗜酸细胞可明显增多,急性与慢性嗜酸细胞白血病可见较多早幼嗜酸细胞。③中幼粒细
胞(myelocyte)及晚幼粒细胞(metamyelocyte):随着细胞发育成熟,胞浆嗜中性颗粒明显增多,核仁消失,核分裂停止,染色质逐渐增多,胞核形状由半圆形(中幼粒细胞)发育成
保洁工作计划肾形。④晚幼粒细胞,胞核比中幼粒小,最后形成杆状(bandform)及分叶核粒细胞(gmented form)释放入外周血或进入组织。
慈父
(2)红系细胞:红系细胞造血虽然没有粒系细胞造血那样复杂,但调节过程
也是很复杂的,除生长因子(GM-CSF、IL-3和IL-11)夕卜,主要是红细胞生成素(EPO),它是一种诱导定向的红系祖细胞增殖发育成熟的蛋白质,是由肾细胞对缺氧反应而产生的糖蛋白,对红系祖细胞起着促分裂及生存的作用。EPO受体在原始红细胞上很多,但在成熟
红细胞上缺乏。血红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起负反馈调节,使骨髓微环境减少红系细胞生成,红系中最不易识别的幼稚红细胞是原始红细胞,这些幼稚红细胞表达转铁蛋白受体和
血型糖蛋白A。LCA和转铁蛋白受体抗原表达随着红细胞成熟而下降,血型蛋白表达仍很高。只有中幼以上阶段红系细胞有核分裂能力,网织红细胞通过骨髓窦壁内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成为成熟红细胞后可存活120天。在体内平衡状态下大约每天产生红细胞3?4X109
手工制作火箭
个/kg体重。原始红细胞逐步分化为早幼红、中幼红、晚幼红细胞。最终,核染色质凝聚、固缩排出,形成无核成熟红细胞。骨髓中有核红细胞随年龄变化较大,10%?40%f等。
红系细胞有5个发育阶段,在组织切片中各阶段红系细胞的形态特点有:①原始红细胞(pron ormoblast):胞体大而圆,胞浆嗜碱性,核圆形居中,核膜薄,核仁1?3个
不等,染色质颗粒不清,核切面呈淡灰蓝色。②早幼红细胞(Basophilic normoblast):胞体圆,核圆,居中。有时核周胞浆可见一圈线状空晕,染色质出现凝集,核染色深浅不一,胞浆嗜双色。③中幼红细胞(polychromatophili normoblast) :
胞体圆,核圆,居中。胞浆红色,核染色质呈粗块状,龟背样,无核仁。④晚幼红
细胞(orthochromatic normoblast): 胞体小,胞浆丰富,红色,核浓染,看不清染色质
颗粒和结构,无核仁。切片中不能见到网织红细胞(reticlocyte)。⑤成熟红细胞,
胞浆嗜酸性,无核,在切片中见不到网织红细胞。
(3)巨核系细胞:①巨核细胞有两个显着特点与其它系细胞不同: a.过去
文献报告认为巨核细胞从原始到成熟阶段一般不伴有丝分裂,而是经核内复制使胞核分叶
增多而无细胞分裂,即胞核倍体数增多,体积增大,核叶增多,胞核数量不增加;但从骨
髓组织学上是常可见巨核细胞核分裂的。 b.最早可在光镜下识别的原始巨核细胞为8
倍体(8N)细胞(而其它系细胞为2N细胞),因此,胞体较其它细胞大,直径约20?40卩m 随着巨核细胞发育成熟而倍体数增多。如巨核细胞分化或发育异常,胞核倍体增多
或增多不明显,但胞核不分叶而呈单圆核巨核细胞,包括淋巴样小巨核细胞,也可呈多圆核巨核细胞。常见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前原始巨核细胞(巨核祖
细胞)是一种胞体很小,胞浆少,核圆,染色质细的巨核细胞,在细胞涂片上无形态特征性。
除表达HLA-DF外,这些细胞还表达CD34 CD33及不同程度表达CD41细胞表面粘附分子。在电镜下于核周池及内浆网可测到血小板过氧化酶(PPO)。成熟巨核细胞从窦壁
细胞间隙伸出胞浆突起(伪足),这些伪足脱落形成血小板进入血液循环,巨核细胞也可进入循环。巨核细胞多在窦样结构旁,距骨小梁有一定距离,连续切片显示,在正常
骨髓所有巨核细胞均连续着窦样结构,并将其胞浆突起深入窦内皮细胞间隙,巨核细胞胞
浆逐步脱落形成血小板进入血液循环,巨核细胞就成为“裸巨核”。②巨核细胞的形态:正常情况下,巨核细胞是骨髓三系细胞中数量最少的,体积是最大的,约占有核细胞的1%在组织切片中巨核细胞有六种形态。 a.多叶核巨核细胞(multilobated
nuclear megakaryocyte):胞体大小悬殊,胞浆丰富,胞核明显扭曲或分叶,无核仁。一般组织切片HE染色不见血小板,但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可见血小板形成。 b.多核性巨
核细胞(multinuclear megakaryocyte) :胞体中等大小,两个以上的圆形核,互不相连,
胞浆与染色质形态与单圆核相一致。 c.单圆核巨核细胞(mononuclear megakaryocyte):细
胞直径大于20卩m其中又可分为小单圆核,中单圆核和大单圆核巨核细胞。胞体圆形或不规则形,胞浆较丰富,嗜酸性。核呈圆形,核染色质粗,不见核仁(图4)。这类细胞多见于MDS患者,也常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白血病等。 d. 小巨核细胞(micromegakaryocyte):胞体直径约在6-20卩m大小,其中又可分为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在涂片上较典型)。呈圆形,胞浆丰富可有突起,嗜碱性或嗜多色性,核染色质粗,丰富,分布均匀,核深染,核仁不明显,核无凹陷或分叶,CD41单抗免疫组化染色
阳性。这类细胞在正常骨髓中很少见。主要见于病理状态,尤其是在MDS寸具有一定诊断
参考价值。小巨核细胞增多是由于巨核细胞分化发育障碍所致。 e.裸核巨核细胞
(den uded nuclear megakaryocyte):为衰老退化的巨核细胞。无胞浆,核多固缩,可见扭曲,折叠或分叶核等特点。这类细胞多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骨髓纤维化等。

本文发布于:2023-06-23 15:34: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0220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细胞   红细胞   粒细胞   红系   骨髓   染色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