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用语的中西文化差异_高跟娣-副本-副本

更新时间:2023-06-23 14:13:16 阅读: 评论:0

礼貌用语的中西文化差异_高跟娣-副本-副本
2012年·11月·上期
学 术 · 理 论
现代企业教育
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
蝴蝶的生活习性
201
自Grice提出了合作原则(CP)之后,人们开始重视语用原则的研究。1983年Leech效法Grice的合作原则,提出了另一条语用原则----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 简称PP)。西方语言学家们给予其高度评价,认为它是“成功交际的一条十分重要的语用原则”。Leech认为这条原则具有“各社会、各群体共享的普遍性”。然而中西文化相差悬殊如此之大,这条原则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让中西两种社会共享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试从请求言语行为出发,讨论礼貌原则在中西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体现和理解。
芙蓉汤的做法一、英美“请求”言语行为与礼貌原则
英美人在实施请求时是如何遵循礼貌原则的?我们不妨先看几个例子。
例1:Will you answer the phone?
例2:Could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railway station?例3:Can you tell me how to u the dictionary?例4:Can I u your dictionary?例5:Your dictionary, plea.
例6:Would you mind answering the phone?例7:Could you possibly answer the phone?例8:It is too hot in here.
例9:I wonder if I could u your car?
例10:Would it be possible to open the window?
例11:Well, now that you’re here, you can help me with dinner. I need tho potatoes peeled and sliced.
十面埋伏的意思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在英美文化中,多用句法结构、情态动词、时态变化来实现请求英语句式礼貌程度高低程度依次为疑问句、陈述句和祈使句更多的是使用祈使语气和通过直接使用表示请求目的的施为动词来达到请求的目的.英美人在请求别人做事情时,经常使用不同的间接式言语行为来表示礼貌和文明。Ervin-tripp(1976)对英美人提出请求的言语行为进行了一番详尽调查,并把“请求”言语行为大致分成为六大类:
需求陈述(Needs statements):主要用于工作中上司对下属,或家庭中长者对年轻者请求时。
祈使(Imperatives):常用于家庭成员之间,地位较高者对地位较低者,年龄较长者对于年龄较小者、或平等关系的人际之间。经常和plea一词连用,以示年龄、辈分和等级差别,较为经常见于女性之间,以及彼此不承担任何义务的伙伴之间。项目代理
内嵌式祈使(Imbedded imperatives):当被“请求”的事或行为极为困难,或当“请求”者是受惠对象时,常用此行为。常以 “Could you…”的形式出现。
允许式请求(Permission directives): 这是并不为不常见的请求策略,是工作或家庭环境中地位较低者或较年轻者向地位较高者
或年龄较长者请求时的策略。例如,请求时常用:“Excu me, I was wondering if you could give me a lift?”等等。
非明晰或问句式请求(Non-explicit question directives):这是给对方留一条退路的“请求”方式,为了避免被拒绝的尴尬。措词用句一般比较模糊而又常常以疑问句、常带附加成分的问句出现,常用于地位或年龄相差悬殊的人际关系中的地位或年龄较低的一方,显得比较谦逊恭敬,如: “Perhaps you’ll clean up a bit, won’t you?”
“暗示”请求(Hints): 这是给对方留有余地的有较大灵活性的策略,适当请求内容很特殊,而且交际双方关系要十分密切,共享最充分的情况下所常用的策略。
以上这六种“请求”方式基本上概括了英美人请求时所用策略。实际上,这六种策略之间的差异在于“请求”是直接或间接程度的差异,“祈使”和“暗示”是直接和间接的两个极端。直接和间接的程度上受制于被请求者和请求者的社会地位、级别、年龄、性别,以及请求的内容或行为的特殊或困难程度。被请求者的社会地位越高,年龄越大,涉及的内容越特殊或困难,间接或暗示的程度就越大。同时,在双方熟悉和共同性较低时,请求行为的间接程度也较高。当请求人为了本人受惠而请求别人,或当请求行为发生时,有地位较高的第三
者在场,间接程度都较高一些。
从语言学角度来分析,英美人喜欢更多地使用句法结构变化来实现其请求,或者依赖语句的言外之力来达到请求的目的。例如上文提到的例8、例10。
二、中国人“请求”言语行为与礼貌原则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社会中,人们有自己的礼貌准则和礼貌方式。顾曰国(1990)根据汉语言文化有关礼貌的研究,指出汉语言文化的四大礼貌特征,同时还效法Leech 总结了五条带中国特色的礼貌准则(1992):1)贬己尊人准则;2)称呼准则:3)文雅准则:4)求同准则:5)德、严、行准则。其中“贬己尊人”是最能反映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准则。
跨文化交际者,尤其语用学学者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请求”行为方面是有很大差异的。其本质上是“直接”和“间接”程度上的不同。
中国人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提出请求时,语句或者过于“直接” 或者过于“间接”。使用“直接”语句的,通常是地位高者对地位低者、年长者对年幼者实施的请求;地位较低者
对地位较高者或下级对上级、年幼者对年长者提出请求时,经常以“间接”“婉转”“暗示”的形式。他们的请求也可能深嵌在冗长的解释之中,他们也可能会想方设法证明自己的请求的合理性。这种“间接”的请求方式也常用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这可能会使习惯于溢于言表的英美人感到十分茫然,不解其意。严重
礼貌用语的中西文化差异
高跟娣
(西安财经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 陕西 西安 710061)
东北豆角摘 要: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极大,本文试从“请求”言语行为出发,讨论礼貌原则在中西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体现和理解。关键词:礼貌用语 语言行为 中西文化差异
比赛项目英文《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西周至东周春秋中期)的社会生活,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正阐明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诗歌从不同的侧面,描写了先秦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及其理想愿望。而先秦时期又是中国社会最为分化动荡和斗争激烈的历史阶段,各邦国之间剧烈而残酷的兼并
战争,中原地区与周边“四夷”的长期军事冲突,并由此而产生的种种社会生活状况,作为这一时代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自然也在《诗经》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和记录。这类诗歌,就是《诗经》中战争诗。《诗经》中的战争诗,散布于风、雅、颂中,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并在诗歌中塑造了震撼人心的士兵形象,这些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在当时连绵不绝的战火中广大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体验。
稚子弄冰
第一, 高尚的英雄主义情怀。汉民族的农耕社会追求安宁和谐的生活境界,生活的幸福、希望寄于土地上的收获是其特点,这种生活秩序又被道德伦理所肯定。战争掠夺对农耕民族产生不了诱惑,且从根本上与农耕生活的秩序相悖。因此,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决不可能产生以对暴力的崇拜为核心的极端之尚武精神,只能产生以“禁暴除乱”为目的、包含生活与伦理的合理性在内的一种有节制的尚武精神。在颂诗中,收录了许多借描写军戎战阵,赞扬国君、辅臣的丰功伟绩的篇章。如《皇矣》,先颂扬文王祖太王,其伯父、太伯及其父王季的功德,而后讴歌文王讨伐崇、密二小国为灭商扫除障碍之武功:“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大明》着重叙述了殷、周牧野会战,诗的篇末写道:“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上帝临女,无贰尔心。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
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诗经》中士兵形象分析
周 纯
人生追求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无锡 214063)
摘 要:《诗经》中的战争诗作一方面描绘了先秦时期分化动荡、斗争激烈的社会面貌,另一方面也塑造了令人震撼的士兵形象,这些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在当时连绵不绝的战火中广大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体验。
关键词:诗经 战争诗 士兵
学 者 专 论
时,美国会把中国人的间接请求解释为“有求于人”或是为了达到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下面这个例子是谈判桌上的一段录音。
A Chine: One thing I would like to ask. Becau most of our raw materials are coming from Japan and … this year is coming up and up and It’s not really I think an increa in price but uh we lo a lot in exchange rate. And condly I understand we’ve spent a lot of money in TVAD last year. So, in that ca, I would like to suggest here: chop half of the budget in TV ads and spend a little money on Mad magazine.
这是很典型的中国文化的请求行为:说话人在请求前,尽力为其请求建立一个情景框架,使其请求听起来合情合理,并使对方有个思想准备。
三、中西“礼貌”不同准则的文化背景及其原因
对西方社会来讲,“得体准则”是人们交际时最常采用的准则,而这一准则在中国却不构成主要的社会事实。中国人在日常交际中所强调的礼貌准则是可以被称之为“卑己尊人”的“谦虚准则”(而且,这种谦虚准则与Leech提出的谦虚准则不同)。不同社会对不同准则的侧重之所以不同,是由于不同社会的文化取向、价值取向的差异造成的。

本文发布于:2023-06-23 14:13: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0216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请求   礼貌   社会   行为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