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六篇)

更新时间:2023-06-22 11:44:00 阅读: 评论:0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篇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他们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这中间包含着能者为师的道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都可以为我的良师益友。就拿我们班来说,就有许多能人:有的擅长绘画、有的见多识广、有的思维敏捷……如果向这些同学学习,不就可以使我这棵万顷绿田中的普通小苗汲取更多的知识的养分吗?

如果能拜能者为师不容易,那“不耻下问”就更难了。首先,你得虚心,放下架子,诚心诚意地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不耻下问”是古今学者,伟大人物成功的经验。我国四汉杰出史学家司马迁,为了撰写《史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去各地游览的过程中,虚心向平民百姓请教,采访史实。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乘“贝格尔”号去各地考察,每到一处都要把当地的农民请来,详细询问那里的地形和生物的特点。如果司马迁不从人民群众中采访史实,怎么能写出杰出的历史著作——《史记》?假如达尔文不耻于下问,又怎能完成《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的理论呢?

今天正是“知识激增”的时代,知识的领域在不断地扩大。面对如此浩瀚的知识海洋,做不到不耻下问是不可能到达光明的彼岸的。

同学们,让我们拜能者为师而又不耻下问吧,成功的大门向我们敞开着!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篇二

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中统计“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共出现了107次,涉及到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足见得孔子对君子形象的着重渲染和推崇。

君子形象,借余秋雨先生之言概括便是,“君子怀德、君子之德风、君子成人之美、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坦荡荡、君子中庸、君子有礼、君子不器和君子知耻”。在重读《论语》后,我对当中的君子坦荡感触颇深。

《论语·述而》有言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一言蔽之,就是“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我想首先,应该是对自己不知、不足坦荡,简言之,就是谦虚。在《论语》中有多处体现。孔子曾教育子路道:“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认为君子应对自己不知之处持待定态度,不可随意定论。《子罕》中孔子提出“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四绝,意为切忌臆测、武断、固执、主观。再加上《为政》说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由此可得出,君子应要谦虚内省,对自己的不知处有足够的坦诚。“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同样地,还要坦荡于自己的缺陷不足。倘若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就如东施之于自己容貌,井蛙之于自己的眼界,只不过见笑大方之家耳,更不必说修正提升了。

再次,应该对自己所处处境坦荡,简言之,就是豁达。在周游列国,四处碰壁时,穷愁潦倒的孔子仍怀坦荡胸襟,豁达心境。《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坦然承认自己落魄“累累若丧家之犬”。又如《论语·乡党》里所记载,孔子对酒“惟酒无量,不及乱。”世人多溺于酒色不可自拔以避世事艰辛,但这寥寥数语便可勾勒出孔子不为酒困,让酒服从于和谐的内心。虽然生活有困难,理想有挫折,但心中没有悲情,没有顾影自怜。借着一点点酒力,笑对自己的处境,也笑对这个颠倒的人间。

里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从吾所好四字说明还应坦荡于自己的渴求,简言之,出于本心。承上述之言,君子坦荡,是为了内心安定。我们都会面临“能做的事”与“想做的事”之间的选择。日夜奔波、左右逢源的人也许是充实的,他们打一开始就放弃了自己的判断,追求人人趋之若骛的成功,用忙碌代替思考,用别人羡慕的目光遮蔽自己眼中的失落。然而,子曰“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用别人的标准来定义自己的幸福,是牺牲最大的妥协。《月亮与六便士》的斯特里克兰为了画画抛弃名利,抛妻弃子,抛弃对他有救命之恩的朋友和朋友之妻,甚至抛弃自己。但他很满足,在病痛和贫穷中,他一墙为纸,以内心的挣扎,一生的感悟为墨,在创作中得到圆满,对自己的选择无愧于心。诚然,孔子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精神家园,但无论如何,他从未改变自己的道。“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仅管宿愿未尽,仍可喟然长叹:人生如斯,亦可知足常乐耳。从这段诗意浪漫语言中,我们也许可以找到快乐的源泉所在。

“从吾所好,坚持本心”对每个人而言,是最自然简单,也最坎坷艰难的选择,在纷乱华丽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坐标,无论知足常乐还是贵在进取就都有了方向。对自己的渴求坦荡一点,无愧于心,才能找到自己的初心。

当然,不仅要诚实待己,还要诚恳对人。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人。”尽管有人满口花言巧语,满脸讨人喜欢的伪善神色,但这种人得势是不多的。唯有“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与人为善,待人坦荡,推己及人、立己达人者才可值得信赖。

李开复在《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说“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区别两者的不同。”我想,不外乎是“坦”一字。可改变的事情需要坦荡,对自己有足够的认识与理解;不可改变的事情需要坦荡,对境况的适应和对自己理想的坚持。在这个以信用为基础发展的经济体系和社会体系,坦荡为人者,便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使人心向往之。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篇三

话说浩然居士到这单位两年了,与一些同事渐渐熟识了。有一天一群同事没什么事,在一起闲侃,其中一位同事姓蔡,当时他拿我打趣,,忽然我想起一事,记得以前看书,说有人给曾国藩写过一副对联:天子预开麟阁待,相公新破蔡州还。有人说以麟对蔡,对仗不工整,曾国藩气愤地说,蔡是灵龟,以灵对灵,有什么不工整?后来我查了字典,蔡字确实有龟的意思。

于是当时灵机一动。就拿他的姓名开涮,说“知道蔡姓的来历吗?古汉语中,蔡是龟的意思....”——朋友,你知道我说完后的结果吗?对了,那人勃然大怒,不欢而散。回头一想,这事确实是我不对,因为我犯了说话的大忌——没有顾及人家的尊严。后来就找机会向这名同事表示了真诚的歉意。

语言就像是一把倚天宝剑,拿在武功高的人手里,可以行侠仗义,可以铲恶除奸。但是最可怕的就是让一个小孩子拿到这把宝剑,他可能会随意挥舞,一不小心就会害人害己。

看看上面的现金句“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是对语言的重视,“敏于事而慎于言”这是对语言的态度。

在古代,有人主张干脆就少说甚至不说话,我想现在来看未免可笑。我们应当尽量成为语言的高手,让它为我们的生活服用,只是与人说话时要慎重,不论是单独谈话还是在众多的场合,都切记千万不要信口开河,就像一个拿着宝剑的小孩胡乱挥舞!

另外还有一事要注意,中国人过去有句话讲,“熟而忘礼”,这真是人的通病,我们对初认识的人,一般来说都能做到慎言,但是一旦日久天长,相互熟悉了,有时就无所顾忌了。其实不管是熟人还是生人,说话时都要维护人家的尊严,要慎言。所以要学人家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这一点浩然也做得不好,说出来这些心得,与大家共勉吧!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易经》上说:“天高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不错,古人所言不虚,我们的社会并非平等,而是有贵有贱,有尊有卑。过去不是说三教九流吗?就是说人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何者为尊,有权者为尊,何者为贵,有钱者为贵。既无权又无权的小民,自然要自卑而下贱了。所以饭店的服务生见了经理难免唯唯诺诺,门卫见了大款总要点头哈腰。像子路这样,穿着破布袍子和有钱人在一起,不卑不亢,实在难得。

要我看,尊卑贵贱虽然是一种事实,但却是最不合理的地方。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上天的眼里,人都是平等的,每个的生的时候,没有唅着金子出生的,死的时候,上帝也不会为大款高官派专车。所以在上帝的眼里人并没有贵贱之分

我们人类号称是万物之灵,其实从亿万年的眼光看,我们人类何尝不是宇宙中可怜的过客?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有这样石火电光中论尊卑贵贱,有什么意义?

所谓的尊卑贵贱都是以势力的眼光看的结果,其实一个人干什么,能做多大的官,发多大的财,自己能把握的不多,不能不承认有很大的命运因素。所谓富贵莫强求是也。但是从人性上来看,就是众生平等,没有贵贱区别。

可是现实世界,毕竟是一个尊卑的世界。这也是个事实。陶渊明当县令要接见上司,就得卑躬屈膝,可是他终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于是隐居了,这是惹不起躲的起的哲学。多少有点消极逃避的味道。相比之下,子路既不躲起来隐居,又不卑不亢的与权贵交往,这样的境界要更高。

怎样达到这样的境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是也,就是保持平常心,凡事通过正当的努力,能成功就成功,不成功就算了,不做非份之想,不做非份之想,就能保持人格的独立。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的尊卑意识更强。还记得有一位作家出国后,看到白人青年器宇轩昂的干着清扫工的活,清理着草坪;看见门卫不卑不亢地为大人物开门。觉得非常惊讶。其实如果承认生命是平等的,这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不管人是干什么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况且小人物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偷不抢,能安身立命、养家糊口就很了不起了,有什么好自卑的?这一点,我们真应当向人家学习。

所以,见了大人物,见了大款,不要自卑,要有自己的尊严。生命是平等的,人性是平等的,为什么要自卑呢?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命运,但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自尊。我们没有钱没有权,这的确不是件另人高兴的事,但如果既没权又没钱,再没有了尊严,那岂不是更输得一干二净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欲,不逾矩”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篇四

话说浩然居士到这单位两年了,与一些同事渐渐熟识了。有一天一群同事没什么事,在一起闲侃,其中一位同事姓蔡,当时他拿我打趣,,忽然我想起一事,记得以前看书,说有人给曾国藩写过一副对联:天子预开麟阁待,相公新破蔡州还。有人说以麟对蔡,对仗不工整,曾国藩气愤地说,蔡是灵龟,以灵对灵,有什么不工整?后来我查了字典,蔡字确实有龟的意思。

于是当时灵机一动。就拿他的姓名开涮,说“知道蔡姓的来历吗?古汉语中,蔡是龟的意思....”——朋友,你知道我说完后的结果吗?对了,那人勃然大怒,不欢而散。回头一想,这事确实是我不对,因为我犯了说话的大忌——没有顾及人家的尊严。后来就找机会向这名同事表示了真诚的歉意。

语言就像是一把倚天宝剑,拿在武功高的人手里,可以行侠仗义,可以铲恶除奸。但是最可怕的就是让一个小孩子拿到这把宝剑,他可能会随意挥舞,一不小心就会害人害己。

看看上面的现金句“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是对语言的重视,“敏于事而慎于言”这是对语言的态度。

在古代,有人主张干脆就少说甚至不说话,我想现在来看未免可笑。我们应当尽量成为语言的高手,让它为我们的生活服用,只是与人说话时要慎重,不论是单独谈话还是在众多的场合,都切记千万不要信口开河,就像一个拿着宝剑的小孩胡乱挥舞!

另外还有一事要注意,中国人过去有句话讲,“熟而忘礼”,这真是人的通病,我们对初认识的人,一般来说都能做到慎言,但是一旦日久天长,相互熟悉了,有时就无所顾忌了。其实不管是熟人还是生人,说话时都要维护人家的尊严,要慎言。所以要学人家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这一点浩然也做得不好,说出来这些心得,与大家共勉吧!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易经》上说:“天高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不错,古人所言不虚,我们的社会并非平等,而是有贵有贱,有尊有卑。过去不是说三教九流吗?就是说人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何者为尊,有权者为尊,何者为贵,有钱者为贵。既无权又无权的小民,自然要自卑而下贱了。所以饭店的服务生见了经理难免唯唯诺诺,门卫见了大款总要点头哈腰。像子路这样,穿着破布袍子和有钱人在一起,不卑不亢,实在难得。

要我看,尊卑贵贱虽然是一种事实,但却是最不合理的地方。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上天的眼里,人都是平等的,每个的生的时候,没有唅着金子出生的,死的时候,上帝也不会为大款高官派专车。所以在上帝的眼里人并没有贵贱之分

我们人类号称是万物之灵,其实从亿万年的眼光看,我们人类何尝不是宇宙中可怜的过客?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有这样石火电光中论尊卑贵贱,有什么意义?

所谓的尊卑贵贱都是以势力的眼光看的结果,其实一个人干什么,能做多大的官,发多大的财,自己能把握的不多,不能不承认有很大的命运因素。所谓富贵莫强求是也。但是从人性上来看,就是众生平等,没有贵贱区别。

可是现实世界,毕竟是一个尊卑的世界。这也是个事实。陶渊明当县令要接见上司,就得卑躬屈膝,可是他终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于是隐居了,这是惹不起躲的起的哲学。多少有点消极逃避的味道。相比之下,子路既不躲起来隐居,又不卑不亢的与权贵交往,这样的境界要更高。

怎样达到这样的境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是也,就是保持平常心,凡事通过正当的努力,能成功就成功,不成功就算了,不做非份之想,不做非份之想,就能保持人格的独立。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的尊卑意识更强。还记得有一位作家出国后,看到白人青年器宇轩昂的干着清扫工的活,清理着草坪;看见门卫不卑不亢地为大人物开门。觉得非常惊讶。其实如果承认生命是平等的,这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不管人是干什么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况且小人物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偷不抢,能安身立命、养家糊口就很了不起了,有什么好自卑的?这一点,我们真应当向人家学习。

所以,见了大人物,见了大款,不要自卑,要有自己的尊严。生命是平等的,人性是平等的,为什么要自卑呢?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命运,但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自尊。我们没有钱没有权,这的确不是件另人高兴的事,但如果既没权又没钱,再没有了尊严,那岂不是更输得一干二净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欲,不逾矩”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篇五

这个寒假我过得颇有收获,因为除了和家人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的日子之外还能有时间读读书,看看电视。其中在cctv10的百家讲坛中收看了于丹教授的《庄子》,自己也买来了于丹《论语》心得一书细细品读。

一直以为读《论语》需要有足够的文学修养和耐性,也觉得自己没有兴趣去读那样“过时”的书。然而在学校开展《论语》导读之后,老师们开始了读《论语》的热潮,我也在收看了“百家讲坛”的节目后被专家、学者们的渊博学识和娓娓道来的易懂并且有现实意义的道理所感染。于是我也就开始了读《论语》,并有了一点点的收获和一点点的心得体会。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它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有着实际的意义。书中涵括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读了《论语》我才知道了它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大家知道,孔子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人。他们每个人都是一粒种子,把那种生活的态度、生活的智慧广为传播。我们说孔子是圣贤,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最有行动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

大家读《论语》会发现,这里面经常出现一个词:君子。我们直到今天还常常将其作为做人的一个标准,说某某人非常君子。作为一个教师同时也是一个班主任,我希望自己能向孔子所说的“君子”靠拢、看齐,同样用我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我的学生,影响我的学生!

做一个君子要有几个层次上的要求。做一个善良的人。这是君子的第一个标准。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与内心。当他的内心完满、富足,先修缮了自我修养,而后表现出来一种从容不迫的风度。孔子也曾和他的学生讨论过何为君子。他谦虚地说“不忧”,“不惑”,“不惧”这三点他自己都做不到。“仁者不忧”,就是说,一个人有了一种仁义的大胸怀,他的内心无比仁厚、宽和,所以可以忽略和多细节不计较,可以不纠缠与小的得失。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内心安静、坦然。

知者不惑,在当今社会,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这是一个繁荣时代带给我们的迷惑。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当我们很明白如何取舍,那么那些烦恼也就没有了,这就是孔子所说的“知者不惑”。

“勇者不惧”,当你的内心足够勇敢,足够开阔,你就有了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自然就不再害怕了。

一个真君子做到了内心的仁、知、勇,从而就少了忧、惑、惧,自然就减少了对外界的抱怨和指责,也就增强了把握幸福的能力。而增强把握幸福的能力,正是学习的终极目的。

做一个内心完善的善良的人,是成为君子的前提。但仅有这个是不够的,孔子心目中的君子,不仅是一个好人,还要是伟大和高尚的人,他要胸怀天下,奋发有为。孔子曾经说过,“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一个人如果整天想的是自己的小家,自己的小日子,那么这个人就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这样一份担当,后来就演化成了中国儒家人格中所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作为一个教育者,我应该有培养国家所希望的一代新人的职责。就如冯校所说的“有本事,靠的住”的人。我不仅要教授给我的学生专业知识,还要着重注意培养他们的高尚品格,做一个文明人,现代人!

以上是我读《论语》后的一点体会,在往后的时间里我更会抽出个人的休息时间再慢慢品读它,领会、学习里面的精髓,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进而去影响我的学生,使之转化成为一种内在的性格、品质。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篇六

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中统计“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共出现了107次,涉及到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足见得孔子对君子形象的着重渲染和推崇。

君子形象,借余秋雨先生之言概括便是,“君子怀德、君子之德风、君子成人之美、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坦荡荡、君子中庸、君子有礼、君子不器和君子知耻”。在重读《论语》后,我对当中的君子坦荡感触颇深。

《论语·述而》有言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一言蔽之,就是“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我想首先,应该是对自己不知、不足坦荡,简言之,就是谦虚。在《论语》中有多处体现。孔子曾教育子路道:“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认为君子应对自己不知之处持待定态度,不可随意定论。《子罕》中孔子提出“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四绝,意为切忌臆测、武断、固执、主观。再加上《为政》说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由此可得出,君子应要谦虚内省,对自己的不知处有足够的坦诚。“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同样地,还要坦荡于自己的缺陷不足。倘若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就如东施之于自己容貌,井蛙之于自己的眼界,只不过见笑大方之家耳,更不必说修正提升了。

再次,应该对自己所处处境坦荡,简言之,就是豁达。在周游列国,四处碰壁时,穷愁潦倒的孔子仍怀坦荡胸襟,豁达心境。《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坦然承认自己落魄“累累若丧家之犬”。又如《论语·乡党》里所记载,孔子对酒“惟酒无量,不及乱。”世人多溺于酒色不可自拔以避世事艰辛,但这寥寥数语便可勾勒出孔子不为酒困,让酒服从于和谐的内心。虽然生活有困难,理想有挫折,但心中没有悲情,没有顾影自怜。借着一点点酒力,笑对自己的处境,也笑对这个颠倒的人间。

里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从吾所好四字说明还应坦荡于自己的渴求,简言之,出于本心。承上述之言,君子坦荡,是为了内心安定。我们都会面临“能做的事”与“想做的事”之间的选择。日夜奔波、左右逢源的人也许是充实的,他们打一开始就放弃了自己的判断,追求人人趋之若骛的成功,用忙碌代替思考,用别人羡慕的目光遮蔽自己眼中的失落。然而,子曰“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用别人的标准来定义自己的幸福,是牺牲最大的妥协。《月亮与六便士》的斯特里克兰为了画画抛弃名利,抛妻弃子,抛弃对他有救命之恩的朋友和朋友之妻,甚至抛弃自己。但他很满足,在病痛和贫穷中,他一墙为纸,以内心的挣扎,一生的感悟为墨,在创作中得到圆满,对自己的选择无愧于心。诚然,孔子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精神家园,但无论如何,他从未改变自己的道。“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仅管宿愿未尽,仍可喟然长叹:人生如斯,亦可知足常乐耳。从这段诗意浪漫语言中,我们也许可以找到快乐的源泉所在。

“从吾所好,坚持本心”对每个人而言,是最自然简单,也最坎坷艰难的选择,在纷乱华丽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坐标,无论知足常乐还是贵在进取就都有了方向。对自己的渴求坦荡一点,无愧于心,才能找到自己的初心。

当然,不仅要诚实待己,还要诚恳对人。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人。”尽管有人满口花言巧语,满脸讨人喜欢的伪善神色,但这种人得势是不多的。唯有“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与人为善,待人坦荡,推己及人、立己达人者才可值得信赖。

李开复在《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说“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区别两者的不同。”我想,不外乎是“坦”一字。可改变的事情需要坦荡,对自己有足够的认识与理解;不可改变的事情需要坦荡,对境况的适应和对自己理想的坚持。在这个以信用为基础发展的经济体系和社会体系,坦荡为人者,便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使人心向往之。

本文发布于:2023-06-22 11:44: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0131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论语   心得体会   教师   六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