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医院服务工作总结简短 医院服务管理工作总结篇一服务能力建设工作计划
为加强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建设,根据《**市人民医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制定xx年工作计划如下:
1、完善重症医学科和急诊科独立建制,配齐人员及设备。
2、建立康复医学科病房,设置10张床位,增加1名医生,配备4-5名护士,形成较为规范的康复病房。
3、完成血液透析中心、新生儿重症病房的建设,争取能够于xx年8月投入使用。
4、完成检验科和影像科搬迁工作,力争完成临床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建设。
5、螺旋ct、dsa、磁共振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证取于xx年上半年办理完成,下半年完成设备招投标工作,力争xx年年底能够安装投入使用。
xx年选送2-4名专业技术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参加省内外相关专业诊疗技术培训。优先选派急需关键薄弱学科骨干参加培训。
1 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院科两级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控制、评估和监测,实施医疗服务全过程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临床科室认真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分级护理、会诊、值班和交接班、疑难病例讨论、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查对、手术安全核查、手术分级管理、危急值报告、病历书写与病历管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临床用血审核等医疗管理核心制度。
树立医疗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机制,有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领导组织和主管部门,并充分发挥作用;建立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和预警制度,定期分析医疗安全风险,及时反馈临床科室;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细化到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责任到人。
加强临床路径管理,继续完善医院现有的临床路径管理,xx年规范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出院人数占总出院人数的10%。
继续做好对口帮扶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口帮扶工作,进一步推进双向转诊制度的落实。
2 **市人民医院 xx年5月25日
医院服务工作总结简短 医院服务管理工作总结篇二市立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首先热烈欢迎各位来我院检查指导工作。
我院始建于1924年,是一所具有九十多年悠久历史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现有在职职工83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83人,拥有高级职称107人,中级职称264人;编制床位670张,实际开放670张,设有27个临床科室,16个医技科室,11个教研室,20个职能科室。
中医科成立于1957年,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中医诊治和中药管理水平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通过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发挥了中医中药的优势作用,我院的服务设施、设备基本齐全,人员配备较为合理,基本能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现将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情况汇报如下:
1、我院中医科为一级临床科室,成立了中医基层指导科,设置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立了技术推广指导师资队伍。与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
2、人员情况:我院中医从业人员16人,其中主任中医师3人(江西名中医一人,赣州市名中医一人),副主任中医师5人,主治中医师5人,住院中医师2人。
3、科室设置、设备和技术项目开展情况:
(1)中医门诊设有中医科、中医骨科、针灸科、按摩科。 (2)中医住院部设有病床35张,配备有熏蒸床、中频脉冲电治疗仪、牵引床、中药封包治疗仪、煎药机等诊疗设备。
(3)开展的技术项目:针灸、隔物灸、推拿按摩、中药熏蒸、牵引、小针刀、中频、中药封包、中医手法正骨、小夹板固定及各种骨、关节矫治术等。
4、中药情况:我院现有中药调剂人员4人,备有中药饮片419种,中成药125种。
1、江西省名中医刘立芬主任医师是江西省卫计委认定的中医师带徒导师,培养了2名中医学生。现在刘立芬医师仍在我院老中医工作室坐诊为病人服务。
2、我院xx年中医门诊量8659人次(不含70岁以上免挂号人次),门诊针灸量6543人次,病房针灸量600人次,到其他科室中医会诊近2000人次。
3、积极开展中医下基层服务和培训工作,发展中医事业。 ①接受区属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短期见习5人,接受医学院实习同学数十次。
②根据基层医疗机构要求,不定期安排高年资中医专家下基层卫生服务中心查房和技术指导;
③每月定期派出资深专家到社区进行慢性病健康讲座、健康咨询工作;
④每周五定期派中医专家到赣州开发区管委会进行医疗保健。 ⑤每天均有高年资中医专家坐诊中医门诊,满足群众中医治病需求。
1.认真落实中医药扶持优惠政策。
(1)提高医院中医科绩效分配标准,稳定中医药队伍,在绩效考核中,将中医药服务单列为一级指标,中医药内容分值所占比例不低于10%,并将“中医药门诊占总门诊人次比例”列为重要考核指标;
(2)增设中医特色诊疗项目,进一步加强针灸和治疗性推拿l(龙氏正骨手法)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的人才培养。
2、提升医院中医服务能力建设。
(1)按照《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和《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加强医院中医门诊、住院部的标准化建设。
(2)建立并加强中医服务应用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信息交换与业务协同,提高中医医疗管理水平和效率。
(3)加强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视频网络平台建设,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视频网络与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视频网络并网运行。
3、建立并完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帮扶机制和中医药人才教育培训制度。
(1)医院设置的中医基层指导科,要承担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的指导任务,在医院中医药绩效考核中,应将对口帮扶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纳入重要考核内容。
(2)建立健全中医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的长效机制。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鼓励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参加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并给予适当补助。
(3)完成省卫生厅下达的基层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任务。 (4)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 (5)继续开展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工作,培训一批中医药预防保健人才。
(6)落实对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帮扶指导。中医科每年要到对口支援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开展不少于4次的巡回医疗、技术培训,并免费接受基层中医药人员进修。
4、加强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
(1)完善中医综合治疗室,运用针灸、隔物灸、推拿、按摩、刮痧、火罐、蜡疗、中药熏蒸等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技术为患者服务。
(2)积极开展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推行中医人员到西医科室会诊、查房、参与重症患者抢救等,把中医药服务拓展到医院相关临床科室。
5、进一步加强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推广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
(1)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将中医“治未病”内容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2)加强中医体质辨识理论和应用方法培训,逐年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中中医体质辨识的比例。
(3)根据国家《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要求,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进行健康管理,逐年提高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
6、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 开展中医药文化主题科普知识讲座和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健康保健素养。
今后,我们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目标,更加重视祖国传统医学的传承和发展,增强实施提升工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提升工程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中医药队伍建设,拓展技术项目,提高服务水平,为振兴中医药事业、为广大群众的健康做出中医中药的特色贡献。
赣州市立医院 xx年5月
医院服务工作总结简短 医院服务管理工作总结篇三**市人民医院xx年提升专科
服务能力建设工作计划
为加强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建设,根据《**市人民医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制定xx年工作计划如下:
1、完善重症医学科和急诊科独立建制,配齐人员及设备。
2、建立康复医学科病房,设置10张床位,增加1名医生,配备4-5名护士,形成较为规范的康复病房。
3、完成血液透析中心、新生儿重症病房的建设,争取能够于xx年8月投入使用。
4、完成检验科和影像科搬迁工作,力争完成临床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建设。
5、螺旋ct、dsa、磁共振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证取于xx年上半年办理完成,下半年完成设备招投标工作,力争xx年年底能够安装投入使用。
xx年选送2-4名专业技术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参加省内外相关专业诊疗技术培训。优先选派急需关键薄弱学科骨干参加培训。
1 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院科两级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控制、评估和监测,实施医疗服务全过程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临床科室认真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分级护理、会诊、值班和交接班、疑难病例讨论、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查对、手术安全核查、手术分级管理、危急值报告、病历书写与病历管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临床用血审核等医疗管理核心制度。
树立医疗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机制,有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领导组织和主管部门,并充分发挥作用;建立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和预警制度,定期分析医疗安全风险,及时反馈临床科室;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细化到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责任到人。
加强临床路径管理,继续完善医院现有的临床路径管理,xx年规范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出院人数占总出院人数的10%。
继续做好对口帮扶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口帮扶工作,进一步推进双向转诊制度的落实。
2 **市人民医院 xx年5月25日
医院服务工作总结简短 医院服务管理工作总结篇四市立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首先热烈欢迎各位来我院检查指导工作。
我院始建于1924年,是一所具有九十多年悠久历史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现有在职职工83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83人,拥有高级职称107人,中级职称264人;编制床位670张,实际开放670张,设有27个临床科室,16个医技科室,11个教研室,20个职能科室。
中医科成立于1957年,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中医诊治和中药管理水平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通过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发挥了中医中药的优势作用,我院的服务设施、设备基本齐全,人员配备较为合理,基本能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现将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情况汇报如下:
1、我院中医科为一级临床科室,成立了中医基层指导科,设置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立了技术推广指导师资队伍。与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
2、人员情况:我院中医从业人员16人,其中主任中医师3人(江西名中医一人,赣州市名中医一人),副主任中医师5人,主治中医师5人,住院中医师2人。
3、科室设置、设备和技术项目开展情况:
(1)中医门诊设有中医科、中医骨科、针灸科、按摩科。 (2)中医住院部设有病床35张,配备有熏蒸床、中频脉冲电治疗仪、牵引床、中药封包治疗仪、煎药机等诊疗设备。
(3)开展的技术项目:针灸、隔物灸、推拿按摩、中药熏蒸、牵引、小针刀、中频、中药封包、中医手法正骨、小夹板固定及各种骨、关节矫治术等。
4、中药情况:我院现有中药调剂人员4人,备有中药饮片419种,中成药125种。
1、江西省名中医刘立芬主任医师是江西省卫计委认定的中医师带徒导师,培养了2名中医学生。现在刘立芬医师仍在我院老中医工作室坐诊为病人服务。
2、我院xx年中医门诊量8659人次(不含70岁以上免挂号人次),门诊针灸量6543人次,病房针灸量600人次,到其他科室中医会诊近2000人次。
3、积极开展中医下基层服务和培训工作,发展中医事业。 ①接受区属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短期见习5人,接受医学院实习同学数十次。
②根据基层医疗机构要求,不定期安排高年资中医专家下基层卫生服务中心查房和技术指导;
③每月定期派出资深专家到社区进行慢性病健康讲座、健康咨询工作;
④每周五定期派中医专家到赣州开发区管委会进行医疗保健。 ⑤每天均有高年资中医专家坐诊中医门诊,满足群众中医治病需求。
1.认真落实中医药扶持优惠政策。
(1)提高医院中医科绩效分配标准,稳定中医药队伍,在绩效考核中,将中医药服务单列为一级指标,中医药内容分值所占比例不低于10%,并将“中医药门诊占总门诊人次比例”列为重要考核指标;
(2)增设中医特色诊疗项目,进一步加强针灸和治疗性推拿l(龙氏正骨手法)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的人才培养。
2、提升医院中医服务能力建设。
(1)按照《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和《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加强医院中医门诊、住院部的标准化建设。
(2)建立并加强中医服务应用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信息交换与业务协同,提高中医医疗管理水平和效率。
(3)加强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视频网络平台建设,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视频网络与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视频网络并网运行。
3、建立并完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帮扶机制和中医药人才教育培训制度。
(1)医院设置的中医基层指导科,要承担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的指导任务,在医院中医药绩效考核中,应将对口帮扶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纳入重要考核内容。
(2)建立健全中医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的长效机制。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鼓励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参加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并给予适当补助。
(3)完成省卫生厅下达的基层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任务。 (4)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 (5)继续开展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工作,培训一批中医药预防保健人才。
(6)落实对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帮扶指导。中医科每年要到对口支援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开展不少于4次的巡回医疗、技术培训,并免费接受基层中医药人员进修。
4、加强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
(1)完善中医综合治疗室,运用针灸、隔物灸、推拿、按摩、刮痧、火罐、蜡疗、中药熏蒸等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技术为患者服务。
(2)积极开展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推行中医人员到西医科室会诊、查房、参与重症患者抢救等,把中医药服务拓展到医院相关临床科室。
5、进一步加强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推广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
(1)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将中医“治未病”内容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2)加强中医体质辨识理论和应用方法培训,逐年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中中医体质辨识的比例。
(3)根据国家《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要求,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进行健康管理,逐年提高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
6、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 开展中医药文化主题科普知识讲座和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健康保健素养。
今后,我们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目标,更加重视祖国传统医学的传承和发展,增强实施提升工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提升工程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中医药队伍建设,拓展技术项目,提高服务水平,为振兴中医药事业、为广大群众的健康做出中医中药的特色贡献。
赣州市立医院 xx年5月
医院服务工作总结简短 医院服务管理工作总结篇五王家镇卫生院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情况总结
为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切实加强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工作。结合我院实际,找准定位,突出特色,以传承和发扬传统医学,积极吸收现代医学成果,以优质服务和中医特色为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开展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系列工作。现将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中医药是我们国家的国粹,在人民群众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服务已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医药“简、便、廉、优”的特色优势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已是当前基层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院为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卫计局有关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成立了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制定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及考核标准、制度。召开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动员工作会。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我院进行了医院业务用房改扩建和配置中医医疗设备工作,进一步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更好的满足了广大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医院于年初改建门诊楼用房200平米,集中设置了中医综合治疗区,门诊设置了中医诊断室、中医康复科、中医特色技术治疗室、针刀埋线室等。重新规范中医科室名称,制作更换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标识标牌及宣传栏。
2.加强特色专科建设。我院中医康复科注重中医特色,对该科病症坚持以针灸、推拿治疗为主,同时根据临床经验,针灸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标本兼顾,治疗颈肩腰腿痛、风湿病、肩周炎等病症,临床效果确切,受到广大患者好评。我院开展“治未病”服务,将服务对象从疾病人群扩大到“未病”、“欲病”、“已病”人群。拓宽了服务半径,提高医院影响力。通过健康宣传、健康管理服务等 1 多种方式,将服务半径从院内扩大到社区、农村和家庭,充分显示出开展“治未病”服务的综合实力和指导作用,大大提高了我院的影响力。
3.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提高医院质量和效率,满足医务人员工作需要,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院已使用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门诊、病房全部使用电子处方及电子病历。
我院严格严格执行规范中药房相关管理制度,中药饮片全部由正规渠道购进,对每味中药饮片都进行验收入库并做好记录,每季度对中草药养护一遍,保证了药品质量。
鼓励使用中草药,医院将中药饮片使用率、中医治疗率、中医优势病种治疗率纳入科室综合考核目标。培育中医临床优势病种,力推中医临床路径,每个临床医生至少2个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
开展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并不断引进中医人才,通过人才引进、外派进修和继续教育等方式,持续加强我院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今年引进中医药人才1名,加快中医人才引进培养,3人参加网络医博士培训。
为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我院在医院走廊、过道、诊室等处悬挂古代中医名家、中医药、“治未病”等宣传图画,积极营造中医药特色服务氛围,大力倡导“看中医、吃中药”、“治未病”理念,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提高群众对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率,作用率。
我院作为边远山区基层卫生院,承担了全镇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村医生培训任务。对乡村医生进行了中医药健康管理和保健服务相关规范及技术规范培训。规范了服务流程面向公众提供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包括体质辨识、健康评估、健康信息库建设、中医健康指导和干预等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
(一)中医药技术资源及业务用房、设施设备等硬件配置仍然不足,中药房、2 中药库房等科室设置不妥,使中医科室的设置及业务的开展明显受限。
(二)中医科业务收入统计仍然未分开单列,使中医药服务量被掩盖,离标准的要求差距比较大。
(三)软件质量较差,特别是中医医疗文件(如处方、门诊登记、病案等)书写合格率偏低。
(四)相关医疗活动记录不全,直接影响中医服务量的体现。
(一)不断加大中医药硬件设施建设力度。积极争取支持,增加资金投入,引进设备,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中医院进修。使中医科成为我院特色科室、新的业务收入增长点。
(二)加强对高层次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及时补充新鲜血液。积极争取县人民政府、县卫计局及县劳动人事部门的支持,补充中医专科人才。
在今后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中,我们要从细节入手,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着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
xx年12月30日
医院服务工作总结简短 医院服务管理工作总结篇六王家镇卫生院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情况总结
为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切实加强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工作。结合我院实际,找准定位,突出特色,以传承和发扬传统医学,积极吸收现代医学成果,以优质服务和中医特色为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开展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系列工作。现将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中医药是我们国家的国粹,在人民群众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服务已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医药“简、便、廉、优”的特色优势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已是当前基层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院为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卫计局有关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成立了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制定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及考核标准、制度。召开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动员工作会。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我院进行了医院业务用房改扩建和配置中医医疗设备工作,进一步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更好的满足了广大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医院于年初改建门诊楼用房200平米,集中设置了中医综合治疗区,门诊设置了中医诊断室、中医康复科、中医特色技术治疗室、针刀埋线室等。重新规范中医科室名称,制作更换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标识标牌及宣传栏。
2.加强特色专科建设。我院中医康复科注重中医特色,对该科病症坚持以针灸、推拿治疗为主,同时根据临床经验,针灸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标本兼顾,治疗颈肩腰腿痛、风湿病、肩周炎等病症,临床效果确切,受到广大患者好评。我院开展“治未病”服务,将服务对象从疾病人群扩大到“未病”、“欲病”、“已病”人群。拓宽了服务半径,提高医院影响力。通过健康宣传、健康管理服务等 1 多种方式,将服务半径从院内扩大到社区、农村和家庭,充分显示出开展“治未病”服务的综合实力和指导作用,大大提高了我院的影响力。
3.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提高医院质量和效率,满足医务人员工作需要,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院已使用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门诊、病房全部使用电子处方及电子病历。
我院严格严格执行规范中药房相关管理制度,中药饮片全部由正规渠道购进,对每味中药饮片都进行验收入库并做好记录,每季度对中草药养护一遍,保证了药品质量。
鼓励使用中草药,医院将中药饮片使用率、中医治疗率、中医优势病种治疗率纳入科室综合考核目标。培育中医临床优势病种,力推中医临床路径,每个临床医生至少2个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
开展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并不断引进中医人才,通过人才引进、外派进修和继续教育等方式,持续加强我院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今年引进中医药人才1名,加快中医人才引进培养,3人参加网络医博士培训。
为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我院在医院走廊、过道、诊室等处悬挂古代中医名家、中医药、“治未病”等宣传图画,积极营造中医药特色服务氛围,大力倡导“看中医、吃中药”、“治未病”理念,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提高群众对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率,作用率。
我院作为边远山区基层卫生院,承担了全镇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村医生培训任务。对乡村医生进行了中医药健康管理和保健服务相关规范及技术规范培训。规范了服务流程面向公众提供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包括体质辨识、健康评估、健康信息库建设、中医健康指导和干预等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
(一)中医药技术资源及业务用房、设施设备等硬件配置仍然不足,中药房、2 中药库房等科室设置不妥,使中医科室的设置及业务的开展明显受限。
(二)中医科业务收入统计仍然未分开单列,使中医药服务量被掩盖,离标准的要求差距比较大。
(三)软件质量较差,特别是中医医疗文件(如处方、门诊登记、病案等)书写合格率偏低。
(四)相关医疗活动记录不全,直接影响中医服务量的体现。
(一)不断加大中医药硬件设施建设力度。积极争取支持,增加资金投入,引进设备,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中医院进修。使中医科成为我院特色科室、新的业务收入增长点。
(二)加强对高层次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及时补充新鲜血液。积极争取县人民政府、县卫计局及县劳动人事部门的支持,补充中医专科人才。
在今后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中,我们要从细节入手,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着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
xx年12月30日
本文发布于:2023-06-21 08:3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0044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