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叶连平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篇一“从这块黑板报上,我们了解到了许多天下大事,内容很丰富!”村民刘福林说,这要感谢叶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处了解外界的窗口!
采访中,乌江镇卜陈学校校长居平树介绍说,叶老师坚持15年为村民办黑板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是我们身边最生动的教材,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20年来,叶连平在教学之余发挥余热,积极给有关单位作宣讲报告,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警营,乐此不疲给党员干部和企业员工宣讲党的奋斗历程,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宣传员”“战斗员”作用。
20__年,叶连平被上级评为“三感人物”,获奖金1000元,他把奖金全部用于“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购买课外读物。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要严格按照新时代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不已。”叶连平说,“我希望最后一口气是在讲台上呼出去的,而不是在床上!”
叶连平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篇二“共产党员的标准是什么,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啊!”叶连平说。
20__年,叶连平拿出2.1万元退休金,连同乌江镇政府和社会捐赠,成立了叶连平奖学基金,奖励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和资助家庭贫困的孩子。
基金成立8年来,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他又陆续投入5万元。至今共发放了10万多元,奖励资助了142名留守儿童。
每年叶连平还要自掏腰包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夏令营活动,带领孩子们参观学习。安徽省科技馆、安徽博物院、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让学生亲眼看看,比上课讲多少遍印象都要深刻!”“老师的工作,绝不止在三尺讲台上。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最主要的!”叶连平说,走出去教育,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科学文化素养,还孕育了孩子们的家国情怀。
每年暑假,叶连平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吸引了从省内外来的大学生支教团,他们在此开展暑期课外辅导活动,将七彩课堂搬进了“留守未成年人之家”,丰富了孩子们的暑假生活,叶连平也自始至终全力为大学生支教团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为了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叶连平省吃俭用。前两年,他出行全靠自行车,每次都要骑车到离家7公里外的镇上买菜,因为那里的菜便宜。到南京给孩子们买学习资料,他就把自行车骑到好几公里外的公交车站,再乘大巴赶往目的地。之所以这样做全都是为了节约开支,把省下的钱用在孩子们身上。
叶连平至今仍住在30多年前的老平房里,室内摆设陈旧,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穿着也极其朴素,至今仍穿着破旧的衬衣和带有补丁的裤子。
叶连平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篇三一双手
一个粉笔头
整齐有力的粉笔字
但你可能想象不到
这拿着小小粉笔头的手
是一双九旬老人的手
今年已经92岁了
他正在为第二天的英语课准备板书
这样的生活
他已经坚持了19年
蜡烛光很亮,能照亮的地方也很大。我能照亮的地方很有限,充其量也就是一只闪烁微光的萤火虫。我现在最缺的是时间,我要跟时间赛跑。
——叶连平
暑期伊始
在安徽省和县乌江镇卜陈村
“留守未成年人之家”
92岁的退休教师叶连平
又开始了暑假的忙碌
每天
叶连平上午讲课三个小时
下午讲课两个小时
除了上课
叶连平还要给孩子们打印教材
批改、点评作业
日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孩子们充满期待的眼神
大概是叶老师选择坚持站在讲台上
最大的动力吧!
20__年
原本是老师的叶连平决定创办
“留守未成年人之家”
为孩子们免费补习英语
叶老师生活的卜陈村
位于和县乌江镇中东部
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工作
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
家长普遍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
一天的工作结束
叶老师走出“留守未成年人之家”
叶老师辛苦啦!
叶老师膝下无儿无女
和老伴过着清贫的生活
至今还住在30多年前盖的平房里
尽管如此
在叶连平家吃住的孩子一直没有间断
有的学生离家比较远
来回上下学不方便
叶连平就让这些孩子住在自己家里
包吃包住,不求回报
19年来
叶连平帮助过的孩子超过1000名!!
收到学生送给自己的折纸
叶老师笑得和孩子一般可爱
一般烂漫
“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的墙上
除了琳琅满目的锦旗和奖状
还写着一句话格外引人注目
那就是
“乡村永不熄灭的烛光”
叶连平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篇四那个患眼疾的孩子目前不方便来宁波,我把刚刚获得的5000元奖金都给了他们校长,托他带孩子到长沙或怀化先去治疗看。”12月26日晚上,应邀出席宁波市湖南商会2020__年会的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人物周秀芳,一见面就这么说道。
周秀芳老师刚刚参加了怀化市年度十大道德模范的颁奖晚会,却把所有的奖金,都给了需要帮助的溆浦学子。这已经是她三年支教以来的一贯做法。在支教期间,周秀芳老师经常把身上的钱掏出来,给那些贫困学生。她的本子上记录着来自爱心人士的一笔笔捐助,却从来不记录自己每一笔的付出。
“去考察了5所学校,看见由张刚团队捐助的两丫坪镇磉基冲希望小学地基基础开始动工了,我非常高兴,还去了这个镇的顿脚水村和当家村,这两个村小校舍已经没了,要重建希望小学,这是我下一步要去找爱心团队的,将会是19所、20所。”周秀芳说。当天晚上,现身湖南商会年会的周秀芳,成为大家瞩目的焦点。
宁波市湖南商会副会长李显伟老家就在溆浦县低庄镇,周秀芳老师的事迹感动了他:“今年春节回老家,我会好好去看看周老师牵线建造的那些希望小学,也非常希望孩子们在新的教室里,能好好学习,快乐成长。”在他和商会其他一些负责人的发动下,为建造第18所希望小学筹款成为此次年会的一个项目。
年会活动中,通过爱心义拍、捐款接龙等方式,当晚共筹集善款11万余元,其中,10余个来自溆浦的老乡,在4小时里共募集捐款4万余元。
宁波市湖南商会会长李迎春告诉记者,热心公益是商会成立以来的一个传统,4年前设立了爱心公益基金会,致力于助学、帮困、慰问、救助等慈善活动,今后,还将以“精准扶贫”为导向,在湖南和浙江两地开展帮扶活动。
“年会是筹款的开端,我们会继续发动老乡们捐款,最后将筹集30万元建宁波市湖南商会希望小学,校址还在确定中,我们将会组织人员到溆浦去实地考察,此外,还会开展贫困学生结对,组织两地学生交流和体验活动。”李迎春说。
叶连平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篇五每次寒假结束都会在学校里观看《感动中国》,一个个鲜明的人物,一个个的感动的品质,让我感动。也让我们热泪盈眶!
十位品质鲜明的人物,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为祖国,为人民,扶助贫困人。每一次的影片中的重点,遇到危险也让我们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七位是王继才,他来到了荒凉的孤岛,没有电没有水,他还孤岛上插了一片国旗,国歌再次响起,他和的妻子严肃的神情刚劲有力的身躯,他们看着祖国的国旗冉冉升起,他说:“这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就要有人来守护!”在这个荒岛,就像贫困上区,甚至比贫困山区更要贫困,只有他们可以慢慢的改造让这里变得好起来。那时候连一棵树都种植不了,经过他们的坚持不懈,3年后终于种植了一个棵树,一个个绽放了鲜艳的花朵,整个岛都是一片绿色。而因为天气情况王继才和妻子满身都是疹子,妻子让他回城看病,而换来了一句:“没事”,20_年7月27日,王继才突然因病去世,享年58岁。他的妻子决定留下来,来完成丈夫的心愿!一共守护了32年,从这段视频中他最遗憾的就是错过了大女儿的婚礼和母亲的大寿,还有父亲的逝世!
我看到了影片,王继才突然因病去世的时候,我的眼睛顿时湿润了,是啊!也是有这样无畏的人在这里坚守,他明明可以在大城市中吃山珍海味,也不会错过大女儿的婚礼,母亲的大寿和父亲的逝世!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保卫家园!
看完以后我就想起了,我们六年级上册学的《彩色的翅膀》也写了战士们保护海岛,热爱海岛等精神,我想就是这种精神,才使我们的祖国发扬光大,越来越繁华,越来越强大,才能使一次次的实验成功!
是啊!就是这样的坚持不懈,才能收获最后的成功。田老师也说过: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懒惰的人能成功,能拥有现在的美好!
叶连平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篇六20__年4月1日18时30分,四川凉山省的30名在扑火中遇难人员的遗体已经全部找到,他们的家人彻夜不眠,熬红了眼,却还是没有等到他们回家。
这是一个令无数人痛彻心扉的噩耗。这三十人中,绝大多数都是九零后的少年,甚至有很多人还是共青团团员,他们正是绽放的年纪,却被一场大火永远地夺去了生命。
但是他们明知前方生死未卜,依然勇敢前行。
不仅仅是他们三十个人,我们的身边还有千千万万个这样为我们付出的消防战士们。
消防员,正值大年初一,医院住院楼大火。他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搭建了一条临时逃生通道,英勇救出13名婴儿和20余名产妇;消防员田斌,原本休假的他带着儿子出去玩,偶遇火灾,他将不满两岁的孩子托付给陌生路人照看,拿着灭火器,不顾个人安危,冲向楼顶灭火。他说:“我是消防员,不论任何时候,无论身上是否有军装!”;消防员玄龙海,拼死冲进火海浓烟中,解开战斗服,将几近昏厥的6岁男孩裹在怀里抱出火场,孩子出来时,脸上戴着属于他的空气呼吸器面罩……
很难想象,如果不是有这些消防员,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怎样,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将如何得到保障。
这就是消防员们,他们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穿梭在发生火灾的一座座崇山峻岭,哪里有危险,哪里有他们,他们不求任何人的回报,默默付出,为人民服务。这是他们的责任和使命。
他们无数次地见到万家灯火,却有家不能回,有时候甚至吃不上一口年夜饭。他们可能是妻子挚爱的丈夫,是父母宝贝的孩子,是儿女依赖的父亲,可是他们却常常辜负了最亲的人。
他们把自己献给了国家,他们不顾个人安危,而仅仅想着,如何多救出一个年幼的孩子,如何多扑救一场无情的火灾。
在消防员们拼尽全力扑救的一场场火灾之中,有的火灾是天降灾祸,无可避免,可是有的属于人为因素,而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减轻人为火灾发生的几率。
作为中学生,我们不可能不顾一切地亲身冲向火场救火,但是我们可以遵守法律法规,学习如何避免火灾,在学有余力之时,也要提醒身边的人,让他们一起共同创建美好环境,尽最大努力避免火灾的发生。
或许这样做,能够减轻消防员们身上重重的担子,哪怕只有一点。或许他们就可以多陪刚出生的孩子一天,或许他们就可以多见年迈的父母一面,或许他们就可以吃上一顿年夜饭。
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他们为我们负重前行。总有人为我们逆火前行,用生命和鲜血守护人间安宁。
叶连平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篇七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__年底,在退役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
心有信仰,行有力量
这位90多岁的老人,历经风雨,遭受困厄,仍旧甘守清苦,深藏功名,不矜不伐。
“共产党处处都是为人民办事的,为国家昌盛办事的。只有跟着共产党,进一步受党的教育,使自己为党、为人民做点工作。”
今年95岁的老革命、老党员、老干部张富清,这样讲述着自己的入党初心。
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翻城墙、缴机枪、炸碉堡……越是艰险,越要向前。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击不穿他为人民求解放的信念。
在看不见硝烟的建设和改革年代,张富清公忠体国,响应组织号召,脱下军装,收起奖章,直奔当时湖北最艰苦、最边远的恩施来凤,一干就是三十年。
时局艰难时,他以身垂范,动员妻子下岗;忠孝两难全时,他坚守岗位,没奔母丧成为毕生遗憾;改革开放时,他殚精竭虑,破除陈规桎梏……在同事眼里,他勤劳肯干,任劳任怨,不矜不伐。
或许在一般人看来,为国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的老革命,忘我工作、公私分明的老干部,应该好好歇一歇。
工作上离休了的张富清,在思想政治上没有离休。他时刻铭记着自己老党员的身份。
当他认为自己不能再为国家贡献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88岁截肢的他,拒绝在轮椅上被照料,靠着一条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来;白内障手术期间,明明可以给自己安一个好的晶体,他却选了最便宜的一款。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张富清的伟岸,不止在少年从戎时屡立战功,也在中年转业后恪尽职守,还在晚年离休间奋进不息。
张富清曾说,战场上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和意志。
的确,在人生的征途上,因为信仰,他也一往无前
叶连平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篇八辽宁省丹东市96岁高龄的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历经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战火洗礼,荣立一等功。复员回乡后,他带领乡亲们改变贫困面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1948年,24岁的孙景坤告别新婚5天的妻子,毅然参军,1949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到解放海南岛战役,孙景坤随40军119师357团从北打到南。
孙景坤:打锦州负的伤,打黑山阻击战负伤,打唐山也负伤,渡江也负过伤。
1950年,孙景坤随部队奔赴朝鲜。1952年10月,身为副排长的他接到了增援上甘岭161高地的命令,此时,161高地被敌人三面围攻,已经有8批战友牺牲在了支援的路上。
面对敌人的疯狂反扑,孙景坤和战友奋力反击。从中午12点坚守到半夜12点,共打退了敌人6次进攻,孙景坤一人就击毙了21人。
孙景坤:二百五六十发吧,离我1米多远的地方,崩死敌人20多个,和我一块儿下来的就剩4个人。
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孙景坤先后荣立一次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1955年复员后,他主动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当了20多年生产队队长,组织村民成立致富小组,种植板栗、修路治河。
辽宁省丹东市山城村村民刘玉慧:夏季遭水灾的时候,土地就被淹没了,他就带领着村民开始修这条坝,肩抗人推在这里头吃住了好几个月,村民就说了你回家休息,他说不行,我得把坝修完我才能回去,我现在回去我可不放心。
战场归来的孙景坤一直把群众放在最前面。大女儿孙美丽因小儿麻痹右腿落下残疾,16岁时曾有一次招工的机会,但在孙景坤的坚持下让给了更困难的家庭。
孙美丽:电话局要电话员,俺爸知道了,说什么也不要我去。
一生舍己为人的孙景坤将自己的功勋封存起来,20世纪90年代抗美援朝纪念馆移地改建向社会征集文物,他才将自己的立功证书等纪念物品捐献出来,面对众人的询问,孙景坤只有一句话:“党员,不能一切都为了自己着想,要多为群众,也为国家。”
叶连平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篇九1924年,叶嘉莹出生在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小接受文学启蒙。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北平沦陷。父亲因为工作原因南下,杳无音讯。失去了父亲的联系和经济来源,叶嘉莹和母亲相依为命,四处避难、艰难度日。她17岁时,母亲突发重病,死在求医回家的路上。
叶嘉莹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强忍着悲痛料理完母亲的后事,她数十天闭门不出,写下“凄绝临棺无一语,漫将修短破天悭”,字字泣血,句句锥心。幸运的是,在伯父的资助下,叶嘉莹能够继续学习,如愿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师从古典诗词名家顾随教授,并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毕业。
毕业后,因才华出众,叶嘉莹同时被三所中学聘为国文教师。在此期间,她认识了后来的丈夫赵东荪,虽然心底毫无波澜,但看对方为自己来回奔波丢了工作,于心不忍。于是,1948年,叶嘉莹放弃了北平的工作,跟赵东荪去往南京结婚。刚到南京不久,局势便出现动荡。24岁的叶嘉莹跟随丈夫来到中国台湾,在彰化女中当教师,并生下大女儿。
当时,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台湾,丈夫含冤入狱,不久后她和女儿也被囚禁起来。等到释放时,发现住所被抄了,也失去了工作。母女俩只能寄宿在亲戚家里,忍受着各种闲言碎语。叶嘉莹曾写下五言律诗《转蓬》,来描述那段晦暗心酸的日子:
“转蓬辞故土,离乱断乡根。
已叹身无托,翻惊祸有门。
覆盆天莫问,落井世谁援。
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
叶嘉莹一边在私立女中教书,一边抚养女儿,有时不得不把女儿带到课堂上去。整整三年,叶嘉莹都在默默承受着生活的苦痛和旁人的轻蔑。
丈夫好不容易出狱了,性情却变得暴戾,时不时对着叶嘉莹拳打脚踢。同时一家人的生计重担,也全部压在她身上。她不得不成为独立撑起家庭的“女强人”,为了老父和两个读书的女儿,她辛苦教书维持整个家庭,极尽忍耐。
为了挣钱,她同时在台北大学、淡江大学、辅仁大学三所学校任教。课业繁重,很快她就染上了气喘,胸口时常隐隐作痛。那是叶嘉莹一生中最昏暗的时刻,在极端痛苦中,她多次想到自杀。
但凭借自己强大的意志力和骨子里的坚韧内核,叶嘉莹最终还是超脱了那份痛苦,从诗词中找到寄托。无论日子多苦,回家被丈夫如何欺负,一站上讲台,叶嘉莹就变得神采飞扬,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
叶连平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篇十由于患胰腺癌晚期,王娅不能正常进食,只能靠输营养液维持。家用爬梯绑上一根竹竿,成了向来节俭的王娅自制的输液杆。
而就在不久前,她却慷慨地将这套仅有的一室一厅住房,捐赠给了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用于资助西部贫困学子完成高中学业。王娅开玩笑说:“现在是住在别人的房子里了,但这也还是自己的家。因为基金会就像是自己的亲人,资助的那些孩子也都是自己的孩子。”
王娅是谁?
王娅生于1952年,今年66岁,是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的一名退休职工。16岁时曾到内蒙古五原县插队,后来在河北省的一个县城当了一年民办教师,农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求给王娅留下深刻印象。
1989年,希望工程正式设立,王娅立刻捐出100元,而当时她的工资还不足200元,捐出的是她月工资的一大部分。
此后,她的爱心捐赠从未间断:汶川地震、南方水灾她各捐款20__元、甘肃舟曲地质灾害她又拿出4800元……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天津市慈善基金会,也都留下来她持续的爱心捐赠足迹。
这些年到底捐了多少钱,王娅自己也说不清,而她现在每个月的退休金也才4000元。“我就是个普通人,做的这些事实际上很普通,没有什么。”王娅说,“当你看到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有大的能力就多帮点儿,小的能力就少帮点儿,反正是尽力去帮。”
本文发布于:2023-06-20 20:5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10009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