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地区草原植被的植物群落类型_干草原和荒漠草原

更新时间:2023-06-19 10:25:58 阅读: 评论:0

60-65 9/1997
草 业 学 报
A CT A PR A T A CU L T U RA E SIN ICA
第6卷第3期
V ol.6,N o.3兰州地区草原植被的植物群落类型
——干草原和荒漠草原
巨天珍
打针injection(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兰州730070)
陈学林
(西北师范大学植物所,兰州730070)
赵传燕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兰州730070)
摘要 在现有资料和野外70多个样地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兰州地区草原植被现存的主要的群落类型和各群落的外貌、结构、生态分布等特征。其中,干草原群落包括:(1)长芒草草原,(2)大针茅草原,(3)冷蒿草原;荒漠草原群落有:(4)短花针茅草原,(5)无芒隐子草草原,(6)蓍状亚菊草原,(7)灌木亚菊草原,(8)中亚紫苑木草原。用W hittaker提出的 多样性指数较好地反映了草原植被的动态特征。这一研究对黄土丘陵地区植被的改造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certainlynot关键词: 兰州地区 草原植被 群落特征  多样性 群落更替程度
 兰州地区位于甘肃省黄土丘陵区,其天然植被以干草原和荒漠草原类型为主,主要建群种是长芒草(S.bungeana)和短花针茅(S.br evif lora)。在兰州北部,连接我国温带荒漠区,因而有大量的荒漠灌木、半灌木、小半灌侵入草原区,它们多成为群落中稳定的优势成分,而组成了荒漠草原类型。有时,在极度干旱或盐碱化严重的特殊生境中,这些荒漠草原上特有的灌木群落片断,构成了荒漠草原上特有的灌木植被〔1〕。而在兰州的南部和西部山区多为次生林,其它地区均为干草原类型所占有。目前干草原地区多被开垦为农田,只在塬边,坡边偶有残存,另在塬面有时可见到过度放牧后出现的退化草原〔2〕。这些植被对于干旱区起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1 草原植被的植物群落类型及各群落特征
1.1 干草原植被,主要有如下三个植物群落。
1.1.1 长芒草草原(Form.S tip a bungeana)
长芒草又叫本氏针茅,广泛分布于我国中部暖温带的黄土高原地区,即黄河中游的晋、陕、甘、宁及内蒙古南部,这些地区也是它的集中分布区域。在兰州地区,长芒草是灌木草原的建群种,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庄浪河流域的广大区域。具体地点,包括榆中县北部山地,南部及中部丘陵地区,以及永登县中部,但在兰州已很难见到大面积连片分布的长芒草群落。目前,仅在放牧山坡,田边,路旁及多年撩荒的地段,才可看到小片的长芒草群落。长芒草群落外貌低矮,结构简单,每平方米种类不超过10~15种,但种类组成因分布地区与季节不同而有区别。如皋兰山海拔1880m的南坡的长芒草群落,以长芒草为建群种,亚建群种为阿尔泰狗哇花(H eterop ap p us altaicus)、小黄菊(Chry santhemum neof ruticulosum),春季常见的伴生种有刺锦鸡儿(Caragana sp inosa)、木锦鸡儿(C.f r utex)、糙叶黄芪(Astr agalus aberrimus)、狼毒(Steller a chamacj asme)、宿根亚麻(L inum p er enne)、短花针茅(S.brevif lora)和黄蒿(A rter misia sacrorum v ar.latilo ba)等。到了秋季,根据对皋兰山海拔1940m南坡长芒草群落的调查资料〔3〕,多数植物已呈枯萎状态,只见亚建群种阿尔泰狗哇花、小黄菊、耐寒的茵陈蒿(A.cap illar is)、黄蒿、苏联猪毛菜(S alsola ruthenica)、灰蓬(S.
本文得到黄大焱
木教授的指导和审阅,在此特表谢意!
作者简介:巨天珍,女,1965年8月生,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生毕业,讲师。收稿日期:1997-04-27
ar achrioid es )等的生长。皋兰县西北部的长芒草群落,却分布在海拔2300~2800m 北坡水分条件较好的缓平坡地,以短花针茅、大针茅(S .gr and is )、冷蒿(A .f rigiola )、茵陈蒿、无茎委陵菜(P o -tentilla sp)等为亚建群种,常见伴生种类有赖草(Ley mus dasy tady s )、阿尔泰狗哇花、蒙古芯芭(Cym bar ia mongolica )、二色棘豆(Oxy trop is bicolor )、中国黄瓜菜(L actuca chinensis )等。
长芒草是一种较好的牧草,群落中牲畜喜食的其它牧草也较多,一般由于放牧频繁,载畜量过高,使草层低矮,产草量不高,同时又多分布于陡坡,面积小不连片,故利用价值小,只能作为辅助牧场,但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将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1.1.2 大针茅草原(Form.S tip a grandia )
大针茅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青海、甘肃、宁夏和内蒙古,其分布中心在蒙古高原的草原地带,兰州地区仅见于皋兰县西北部山地阴坡。
大针茅为旱生多年生密丛禾草,株高30cm ,叶片纵卷成线形,本群落结构明显分为二层,叶层高20~40cm,植物生长比较稀疏,覆盖度为20%~40%,饱和度为20~25种/m 2
,以大针茅为建群种,亚建群种有短花针茅、冷蒿、冰草(A gr o p yr on cristatum )等,常见伴生成分有早熟禾(P oa sp )、赖草、长芒草、无茎委陵菜、二裂委陵菜(P otentiua bif urca )、狼毒等。
大针茅群落产鲜草约750~1000kg/hm 2
,常见的主要牧草有大针茅及冰草等20余种,不食的毒草少,是一类较好的放牧场。但由于大针茅为浅根性密丛禾草,极不耐践踏,如过度放牧,极易发生草种演替,所以要特别注意合理利用和保护。1.1.3 冷蒿草原(For m.Ar ter misia f rigida )
冷蒿在我国北方栗钙土分布区可形成优势群落。在兰州榆中县东北部山区,中部丘陵区庄浪河流域的中低山山地,丘陵沟谷,如皋兰县西北部石质山地阳坡,半阳坡,海拔2300m 以上均有冷蒿群落分布。群落草层低矮,结构简单,外貌呈灰绿色。群落总盖度20%~30%。种类组成单纯,每平方米摆动在10~15种。冷蒿是菊科的小半灌木,亚建群种有长芒草、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miti -ca )、
短花针茅等,伴生有蒙古芯芭、无茎委陵菜、亚氏旋花(Conv ulvulus arr ensis )、蒙古糙苏(P hlomis mongolia )、驴驴蒿(A .dalailamae )等。1.2 荒漠草原植被,主要有如下五个植物群落。
1.2.1 短花针茅草原(For m.S .br evif lora )
短花针茅在我国北方各省的干旱半干旱区广泛分布,其分布中心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兰州分布在皋
兰、安宁两县(区)的全部,城关区的青白石乡,西固区寺川、达川、新陈乡,红古区的平安、河咀、红古、窑街乡及永登的秦川、西槽、树屏乡的大部分地区。短花针茅群落盖度为10%~20%,种类单纯,饱和度为10种/m 2
左右。常见的亚建群种是无芒隐子草、蓍状亚菊(Aj ania achilleoides )、阿尔泰狗哇花、驴驴蒿等。其它常见伴生成分有茵陈蒿、蓖齿蒿(A .p ectinata )、细叶黄芪(A stra -galus cap illip es )、骆驼蓬等。
短花针茅草原靠近干草原地区,群落中含有少量长芒草。远离干草原区域,群落变得稀疏,种类减少,靠近温带荒漠区域,随着生境的干燥和含盐量的增加,有大量的荒漠灌木侵入。如皋兰县黑石和大横一带的丘陵坡地,地面蒸发强烈,土壤水分少,局部地段含盐量达0.5%。植物生长低矮,稀疏,丘陵北坡以短花针茅为优势种,次优势种为驴驴蒿,伴生种有尖叶盐爪爪(K alidium cusp ida -tum )、红沙(R eaumur ia soongorica )、合头草(Symp egma regelii )、珍珠(S alsola p assor ina )和多根葱(A llium p olyr rhiz um )等。丘陵南坡,土壤侵蚀严重,优势种短花针茅的生长低矮,稀疏,伴生有多根葱、红沙、珍珠、合头草等,但都生长不良。
短生针茅是典型的旱生植物,也是优良的牧草,因具极发达的根系,故它有很强的水土保持作
61
第6卷第3期              草业学报1997年                     
62          A CT A PR A T A CU L T U RA E SIN ICA(V o l.6,No.3)          9/1997
用。但目前过度放牧,严重影响了它的繁殖,以致许多地段只能见到被牲畜啃食的草根。有些地段荒漠灌木大量侵入,构成了荒漠灌木层片。
toefl机经
1.2.2 无芒隐子草草原(Form.Cleistogenes songorica)
无芒隐子草在我国北方各省是一种分布较广的植物。在本荒漠草原区常见到它的片断。无芒隐子草是多年生密丛禾草,须根发达,叶扁平和稍内卷,叶舌边缘具有短针毛。为荒漠草原群落的优势和亚优势种的植物,其覆盖度达5%~8%,种类约5~10种/m2左右。亚建群种有短花针茅、蓍状亚菊,伴生有红沙、珍珠、草霸王(Zy go p hy llum mueroratum)、锦鸡儿(Caragana sp)、亚氏旋花、蓖齿蒿、细叶黄芪、阿尔泰狗哇花、骆驼蓬、戈壁天门冬(A sp aragns gobicus)等。
无芒隐子草是真旱生植物,根系发达,耐旱性强,羊及大家畜均喜食,适口性好,草丛利用时间长,但无芒隐子草草场目前受人畜破坏严重。
bbu1.2.3 蓍状亚菊草原(For m.Aj ania achilleoid es)
蓍状亚菊群落分布在甘肃境内黄土高原北部,向北至内蒙古,向东延伸至宁夏。在本区黄土丘陵区很常见,群落总盖度为3%~8%,种类成分单纯,饱和度为10种/m2以下,该种属戈壁型的荒漠草原的
半灌木。
蓍状亚菊高10cm左右。群落中的亚建群种有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红沙等,伴生成分有阿尔泰狗哇花、蒙古芯芭、无茎委陵菜、多裂委陵菜(P.mutif ida)、骆驼蓬、茵陈蒿、多根葱亚氏旋花和戈壁天门冬等。
蓍状亚菊是一种良好的牧草,据资料,在植株结实期含粗蛋白质7.02%,粗纤维28.68%,粗脂肪7.24%,无氮浸出物52.26%,CaO6.35%,PO6.35%。春季为羊和大家畜所喜食,秋冬食其带有种子的花序易增膘。
1.2.4 灌木亚菊草原(For m.Aj ania f r uticulosa)
灌木亚菊草原主要分布在甘肃、宁夏,在兰州见于皋兰文山及安宁区河湾一带的砂岩上,海拔1600m。灌木层盖度约20%,高40cm,5~8种/m2,灌木层中混生有中亚紫苑木(Asterotham nus centraliasiaticus),草本层稀疏,由短花针茅、骆驼蓬等组成。
1.2.5 中亚紫苑木草原(Form.A sterothamnus centraliasiaticus)
中亚紫苑木分布于甘肃、宁夏、青海和内蒙古,在兰州分布于红古区海石湾和九洲台一带的砾石滩上,海拔1600~1800m,群落盖度40%,高40cm,8种/m2左右。伴生种类有少量的铁杆蒿(A.gmelinii)
、灌木亚菊等,草本层缺,仅在样方周围见有芨芨草(A chnatherum sp lendens)散生。2 草原植被各群落多样性
研究植被动态的方法很多〔4〕,通过测定各群落 多样性的方法,揭示物种从群落内到群落间,从一生境到另一生境的数量及质量的变化和范围。 多样性已发展了许多测定方法,根据草原植被特征与区域环境的特点,选择Whittaker(1960)的 W公式〔5〕,即:
w=S
-i
a
式中:S是所研究系统中记录到的物种数;a是群落生境梯度物种平均值; w代表各群落 wi多样性,i=1,2,3,…8.
将实测值代入公式,所得绘制成图。
表1 干草原和荒漠草原群落的种类组成Table 1 Composition of species in their community
种  名S pecies
干草原  Dry steppe 荒漠草原  Dert s teppe
1234567
8
S tip a bung eane +++*
+
++
H eterop app us attaicus
++++
+
+
速递惊魂
Chrysanthemum ne o f r uticulosum ++Carag ana sp inosa +C .f rutex
+A strag alu s aberr imus +S te llera chamac j asme ++
L inum p er enne
+A rtermisia sacrorum var .Latiloba +S alsola ruthenica +S .arachroid es +Oxy tr o p es bicolor +L actuca chinensis +P otentilla sp +++
+
S tip a gr andis ++++A rtermisia f rigiala ++++++L eymus dasytady s ++
A rtermisia capillaris +++S tip a br evif lor a +
++++
+++
++
++
+
A g ropyror cristatum +P oa sp
+P otantiua bicolor +
Cy mbaria mongolica ++
P hlomis mongolia +A rtermisia d alailamae ++Cleistogenes mitica ++
+++++++Aj ania achilleoid es +++++++A rtermisia p ectinata ++A strag alu s cap illipes +
+Convu lv usus arr ensis +
++P eganum harmala ++
北京都有哪些教育机构>广州室内设计培训班+
+
K alid ium cuspidatum +R eaumuv ia soong orica ++
++
leann rimes
Sy mpe gma reg elii +A llium p oly rrhiz um ++
S alsola p assor ina +
higher+Zygop hyllum mueroratum +Carag ana sp +A sp arag ns g olicus +
+P otentilla mutif id a
+
A ster othamus centr aliasiaticu s +
+++A rtermisia g melinii +A chnatherum sp le ndens
+
  *+++建群种,++亚建群种,+伴生种。
+++Constructiv e sp ecie s .++S ubconstr uctive spec ies .+Comp anion sp ecies .
63
第6卷第3期              草业学报1997年                     
图1 从干草原到荒漠草原 w 值的变化Fig 1 Changes of  w biodiversity f rom stppe
to Derrt stppe communities
  从图中可得:
(1)干草原群落 w 值小,荒漠
草原 w 值相对较大。(2)S 与a 值相差越大,表明群落内物种变动大,也即 w 则大。(3)草原植被物种变动与所处环境因子的季节变动关系密
切。由于干草原分布区环境因子的振幅比荒漠草原的变动幅度小些,表现在 w 多样性值就小些。(4) w 多样性可直观地反映群落更替程度,结合与表中种类组成分布特点可见,从干草原向荒漠草原发生了明显的群落更替,显示了环境异质性的特点。 w 多样性较好地描绘了草原植被的动态特征。
3 草原植被的恢复与保护
3.1 从以上组成各群落种类生活型及野外调查可见,地上芽植物及矮高位芽植物的数量较多,多
年生草本植物(禾草型),从种类组成,数量及植株高度等性状特征都有减少的趋势,这一点也被古
植物资料所证实〔6〕
,这与全新世以来气候旱化的加剧和人类过度利用资源有密切关系。
3.2 草原植被现存分布区自然条件恶劣,如一般海拔较高(1600~2300m ),坡度约25°以上,年均温7~8℃,降水量一般256~330m m 左右,多集中在7、8、9月份,蒸发量高达1800mm ,且春旱年份,冬旱年份较多,同时,兰州地区人们的“三料”具缺,铲草是他们解决三料问题最经济的对策,再加上放牧,农业上反复垦殖的影响,都加速了区域环境资源退化和生态失衡。要长远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成立植被建设的研究所及试验站、管理站等部门。从现存植被中筛选,培育旱生性强,成丛性强和适应性广的灌草新品种,以提高栽培的成活率和植被覆盖率,使黄山早日披上绿装。3.3 在农林牧业生产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亦即当地地带性植被发展的规律,在兰州地区应依据本区地带性植被的种类组成及分布规律,选择这里的优势植被,后者才能更有效地利用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增长其生物量,达到改善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三料”和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的目的。否则,在兰州黄土丘陵地区种植速生旱生乔木,实践已证明,这是失败之举,结果,林业搞不上去,牧业也不能发展。
在线翻译公司3.4 在大面积的黄土丘陵区实行封闭式的保护有其局限性和不现实性,要把保护与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动态持续管理。必须加强草原生态系统对干扰因素(如人类的铲草,自然的干旱等)的响应及干扰后恢复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学林,巨天珍,赵传燕.兰州市灌木植被特征分析.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3,29(4):49~532 张自和.草原退化的后果及深层原因探讨.草业科学,1995,(6):1~5
3 陈庆诚.兰州皋兰山植物群落的初步研究.兰州大学学报,1957,(1):169~1944 巨天珍.天水小陇山锐齿栎动态分析.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4,30(3):80~825 赵志模.群落生态学原理与方法.科学技术出版社重庆分社,1990,158~162
6 唐领余.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毗邻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孢粉植物及沉积环境.冰川冻土,1990,12(2):125~140
64          A CT A PR A T A CU L T U RA E SIN ICA (V o l .6,No .3)          9/1997

本文发布于:2023-06-19 10:25: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78/9902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草原   群落   植被   分布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