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诱变方法

更新时间:2023-06-19 06:48:59 阅读: 评论:0

菌种诱变方法

微生物诱变育种的方法
摘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育种方法的原理、特点以及成功案例等,为微生物诱变育种提供了一个总体的方法框架。
关键词: 诱变; 微生物育种
微生物与酿造工业、食品工业、生物制品工业等的关系非常密切其菌株的优良与否直接关系到多种工业产品的好坏甚至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所以选育优质、高产的微生物菌株十分重要。微生物育种的目的就是要把生物合成的代谢途径朝人们所希望的方向加以引导或者促使细胞内发生基因的重新组合优化遗传性状人为地使某些代谢产物过量积累获得所需要的高产、优质和低耗的菌种。作为育种途径之一的诱变育种一直被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微生物育种界主要采用的仍是常规的物理及化学因子等诱变方法。
1 物理诱变
紫外照射
紫外线照射是常用的物理诱变方法之一是诱发微生物突变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DNARNA的嘌呤和嘧啶最大的吸收峰260nm, 因此在260nm的紫外辐射是最有效的致死剂。紫外辐射的作用已有多种解释但比较确定的作用是使DNA分子形成嘧啶二聚体[1]。二聚体的形成会阻碍碱基间正常配对所以可能导致突变甚至死亡[2]
马晓燕[3]等以紫外诱变原生质选育法筛选发酵乳清高产酒精菌株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菌株outskirtZR-20, 比优化前的酒精产率提高%,较出发菌株提高了68%。顾蕾[4]希腊神话等通过紫外诱变红酵母ns-1原生质体顺时针英文获得类胡萝卜素产量明显提高的突变株其生物量、色素产量分别为6.15g/LL,分别比原始菌株提高了%%
紫外照射诱变操作简单ultimate是什么意思经济实惠pink是啥意思一般实验室条件都可以达到且出现正突变的几率较高酵母菌株的诱变大多采用这种方法。
电离辐射
γ-射线是电离生物学上应用最广泛的电离射线之一具有很高的能量能产生电离作用可直接或间接地改变DNA结构。其直接效应是可以氧化脱氧核糖的碱基或者脱氧核糖的化学键和糖-磷酸相连接的化学键。其间接效应是能使水或有机分子产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可以与细胞中的溶质分子发生化学变化导致DNA分缺失和损伤[2]
张伟[5]等将较高产酒精酵母制备成原生质体Co60 诱变后采用四级筛选得到高产酒精酵母菌株Co-158,其遗传性状稳定其成熟醪酒精体积分数比出发菌株提高了%,ADY提高了%,残还原糖含量亦远远低于出发菌株和ADY
γ-射线外的电离辐射还有X-射线、β-射线和快中子等。电离辐射有一定的局限性操作要求较高且有一定的危险性通常用于不能使用其他诱变剂的诱变育种过程。
离子注入
离子注入是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一项高新技术,主要用于金属材料表面的改性。1986年以来逐渐用于农作物育种,近年来在微生物育种中逐渐引入该技术[6]
离子注入时杰克逊吉隆坡演唱会生物分子吸收能量,并且引起复杂的物理和化学上的变化这些变化的中间体是各类活性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可以引起其它正常生物分子的损伤可使细胞中的染色体突变DNA 链断裂也可使质粒DNA造成断裂[7,8,9]
由于离子注入射程具有可控性, 随着微束技术和精确定位技术的发展定位诱变将成为可能[7]
向砥[10]等用10keVN+诱变产壮观霉素菌株Streptomycesspectabilisb使产量提高%。于广成等用10keVN+诱变产灰黄霉素菌株Penicellliunpatulum使产量提高%[11]。除此之外糖化酶生产菌、不饱和脂肪酸生产菌、维生素生产菌的离子束诱变效果也得到充分肯定。这些表明离子辐照处理是一种极有潜力的微生物药物的诱变育种新方法[12]。离子注入法进行微生物诱变育种一般实验室条件难以达到目前应用相对较少。
激光
激光是一种光量子流又称光微粒。激光辐射可以通过产生光、热、压力和电磁场效应的综合应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有机体引起细胞染色体畸变效应、酶的激活或钝化,以及
细胞分裂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改变。光量子对细胞内含物中的任何物质一旦发生作用, 都可能导致生物有机体在细胞学和遗传学特性上发生变异。不同种类的激光辐射生物有机体,所表现出的细胞学和遗传学变化也不同[13]
胡卫红等[1强调的意思3]采用CO2激光辐照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isiae),筛选到乙醇产量有较大提高的变异株。鲍淑兰[14]以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 evea)为材料,用He- Ne 激光进行照射,发现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致死率和突变率均明显增加,同时在选择培养基上筛选出多种氨基酸突变型。
激光作为一种育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使用安全等优点,近年来应用于微生物育种中取得不少进展。
微波
微波辐射属于一种低能电磁辐射, 具有较强生物效应的频率范围在300MHz~300GHz,对生物体具有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其热效应是指它能引起生物体局部温度上升。从而引起生理生化反应;非热效应指在微波作用下,生物体会产生非温度关联的各种生理生化反应。在
这两种效应的综合作用下,生物体会产生一系列突变效应[15,16]。因而,微波也被用于多个领域的诱变育种,如农作物育种、禽兽育种和工业微生物育种,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这方面的工作贾红华等[woodward17]和雷肇祖等[18]有所报道
航天育种
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利用高空气球、返回式卫星、飞船等航天器将作物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搭载到宇宙空间, 利用宇宙空间特殊的环境使生物基因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进行选育,培育新品种、新材料的作物育种新技术。空间环境因素主要有微重力,空间辐射,以及其它诱变因素如交变磁场,超真空环境等,这些因素交互作用导致生物系统遗传物的损伤,使生物发生诸如突变、染色体畸变、细胞失活、发育异常等。
satomi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不少进展,自1987年以来先后9次利用返回式卫星,4次利用高空气球搭载了70多种植物,500多个品种的40多公斤种子,涉及到粮食、棉花、油料、蔬菜、瓜果、花卉等作物,经国内20多个省、市、区的50多个研究单位育种工作者的地面种植试验,育成了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的青椒、番茄、水稻、小麦、莲子等作物新品种、新品系,从中还获得了一些有可能对产量和品质等经济性状有突破影响的罕见突变[19]
航天育种较其它育种方法特殊, 是航天技术与微生物育种技术的有机结合,技术含量高,成本高,个体研究者或一般研究单位都难以实现,只能与航天技术相结合,由国家来完成。
2 化学诱变
与物理诱变相比,化学诱变在某种程度上应用更为广泛,是指利用一些化学物质提高生物的自然突变率, 这些化学物质就叫做化学诱变剂。化学诱变可操作性强,简单易行;特异性较强,能诱变定位到DNA上的某些碱基;后代较易稳定遗传,一般到F3代就可稳定;应用于遗传标记,是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
化学诱变剂主要包括4类,他们的特点、机理和应用如下:
烷化剂
烷化剂能与一个或几个核酸碱基反应,引起DNA 复制时碱基配对的转换而发生遗传变异, 常用的烷化剂有甲基磺酸乙酯、亚硝基胍、乙烯亚胺、硫酸二乙酯等。
甲基磺酸乙酯( ethylmethane sulphonate,EMS)是最常用的烷化剂,诱变率很高。它诱导的突变株大多数是点突变,首先是鸟嘌呤的O6位置被烷基化,在DNA 的复制过程中,烷基化的鸟嘌呤与胸腺嘧啶配对,导致碱基的替换,即G:C 变为A:T[20]。常用浓度为~L,作用时间5~60min。该物质具有强烈致癌性和挥发性,可用5%硫代硫酸钠作为终止剂和解毒剂。
N-甲基- N'-硝基- N-亚硝基胍( NTG)是一种超诱变剂,应用广泛,但有一定毒性,操作时应该注意。在碱性条件下,NTG会形成重氮甲烷(CH2N2),它是引起致死和突变的主要原因。它的效应很可能是CH2N2对DNA的烷化作用引起的[2]unesco是什么意思。周希贵等[21]用NTG对多粘类芽胞杆菌 进行诱变,获得一株粘杆菌素发酵单位比出发菌株提高105%的菌株。
硫酸二乙酯( DMS) 也很常用,但由于毒性太强,目前很少使用。乙烯亚胺,生产的较少,很难买到。使用浓度%~%,高度致癌性,使用时需要使用缓冲液配置。
碱基类似物
碱基类似物分子结构类似天然碱基,可以掺入到DNA分子中导致DNA复制时产生错配,m
RNA转录紊乱,功能蛋白重组,表型改变。该类物质毒性相对较小,但负诱变率很高,往往不易得到好的突变体。主要有5- 氟尿嘧啶( 5- FU)、5- 溴尿嘧啶( 5- BU)、6- 氯嘌呤等。程世清等[22]用5- BU 对产色素菌(分枝杆菌T17- 2- 39) 细胞进行诱变,生物量平均提高%

本文发布于:2023-06-19 06:48: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78/9891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育种   诱变   生物   突变   细胞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