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认知心理学中英文笔记(总21页)
第一章 导论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是怎样对信息进行感知、学习、记忆和思考的。
研究对象:心智。研究信息在大脑中的认知过程。
vampy
心理学的前身——哲学
早期工作:唐德斯关于反应时的实验,加法反应时、减法反应时。
减法:从包括该过程的信息加工任务用时中减去不包括该过程的信息加工任务用时。
加法(斯滕伯格):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阶段组成的。如果两个因素有交互作用,那么它们是作用于同一个加工阶段的;如果两个因素不存在交互作用,即相互独立,那么它们则作用于不同的加工过程。
简单反应时:单一刺激——单一反应
汤姆索亚历险记选择反应时:多种刺激——多个反应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最初几次重复可以形成陡峭的学习曲线,之后的重复只能导致记住单词数的缓慢增长。
冯特的心理学实验室:结构主义心理学创始人(structralism),内省法(introspection)
威廉·詹姆斯:将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引向实用主义(pragmatists),《心理学原理》。提出了心理学的准则or原则。
行为主义:华生,抛弃了内在的心理内容或心理机制,主张研究行为与环境。
巴浦洛夫: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
永不言弃英文对行为主义的批评:将心灵比作一个黑箱,其内部过程无法准确描述,因为他们是无法被
观察到的;不由自主的行为;只能解释简单的行为,不能解释复杂行为,例如语言学习及问题解决。
部分心理学家开始研究内心:托尔曼:认知地图,研究大脑对于位置的关系;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的是我们如何观察并依照他人的行为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乔姆斯基对斯金纳的批评:他认为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产生无数句子,强调语言的生物学基础和语言的创造性潜力,挑战了通过强化学习语言的行为主义。
认知心理学的出现:1950s
认知革命:1950s
信息加工范式
相关的研究:计算机科学,脑与认知的研究,语言,人工智能
重要事件:英文歌曲经典
—1956,“人工智能”一词出现(达特茅斯)
Newell和Simon,逻辑学家,认为用传统的行为主义已经不足准确的解释行为。
—1956,信息理论研讨会,MIT
缪勒,提出“7±2”
乔姆斯基语言学
纽厄尔和西蒙,逻辑学理论
—1967,纳赛尔(neisr),对认知心理学进行了系统化的总结,把认知定义为有意识的心 理活动。
感觉与知觉,注意,记忆,知识,语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问题解决,推理和决策。
研究方法:
关于人类行为的实验: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混淆变量等。
生理心理研究:脑成像技术,尸检
自我报告法、个案研究与自然观察法
计算机模拟与人工智能
两种不同范式:
1.信息加工范式:人的大脑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心理的加工可以描述为一个一个的加工,即系列加工;认知心理学的传统范式。
2.联结主义(connectionism)Minds是互相联结的神经单元的网络结构。在人工智能、认知科学与神经心理学中应用。
关键点:加法、减法反应时;认知地图;遗忘曲线
第二章 认知神经科学
左半球:控制语言,与文字知识有关的;右半球:控制视觉空间加工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认知的生理基础。研究包括大脑在内的神经系统与认知加工乃至行为的关系的学科领域。
大脑:微观上—神经元(neuron);宏观上—前脑,中脑,后脑;功能区—大脑皮层(cerebral cortex)
功能定位:特定脑区对应特定功能
左半球(left hemisphere)
布洛卡区:语言产生能力
威尔尼克区:理解能力
脑叶(brain lobes)
额叶(frontal lobe):多种感觉的协调,与动作加工和高级思维过程有关,如抽象推理
whatareyoudoing顶叶(parietal lobe):触觉相关;空间位置链式反应
颞叶(temporal lobe):听觉加工,语言理解
枕叶(occipital lobe):视觉加工
大脑成像技术(brain imaging technique)
EEG:脑电图;ERP(event-related potential):事件相关电位;MEG:脑磁图;CT: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TMS:经颅磁刺激;MRI:磁共振
智力与神经科学
智力与大脑容量:弱相关;存在性别差异:额叶对女性更重要,靠后的脑区对男性更重
recommend是什么意思要。
智力和脑代谢(brain metabolism):聪明的大脑消耗葡萄糖少(gluco)
第三章 视知觉 从感觉到知觉
知觉:我们为了再认、组织,并对环境刺激所产生的感觉加以解释所依赖的一系列过程。
感觉:(nsation)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颜色知觉缺失(deficit)
色盲:大部分与遗传基因有关,极小部分是后天形成。男性:5%-8%,女性:%
患者的视锥细胞不起作用,大部分是红绿色盲
区分(discriminate)感觉、知觉、认知
感觉:关注的是刺激品质,对于单一元素
知觉:对刺激物整体的认识
认知:关于物体的功能和特征,与信息加工有关
我们如何知觉外部的世界
1.自下而上的理论:数据驱动。知觉始于你所看到的刺激的外观。
2.自下而上的理论:概念驱动。知觉依赖于先前的知识和经验。goodbye
自下而上的理论
直接知觉理论:吉布森。信息可以被直接知觉到,不需要更高级的认知过程,背景信息就足够了。
模板理论(template):模板—脑海中储存的细致模型。我们的模式识别就是将模式与各种模板相匹配。应用:条形码、指纹等等。
特征匹配理论(feature-matching):我们将模式的特征与储存在记忆中的特征相匹配,而不是整个模板。神经科学中出现了证据:视觉皮层中包含一些很特别的神经元,他们只对一种特定的刺激做出反应。
成分识别理论(recognition-by-components):比得曼提出。我们通过观察物体的成分来认知,几何离子。问题:成分只能构建一般物体,不能构建特定物体。
自上而下的理论
先前经验、期望可以指引感知觉加工过程。
(1)我们对此物体熟悉
(2)当刺激物信息很模糊的时候
(3)启动效应(prime effect)
自上而下的语言理解:期待一个“but”在一个长句子之后;读唇语
格式塔组织律(Gestalt laws of perception)
接近律(proximity) 相似律(similarity) 连续律(continuity) 闭合律(closure) 对称律(symmetry) 图形-背景知觉(figure-ground)(知觉处于注意焦点的图形,其他感觉当做衬托图形的背景)
知觉恒常性(perceptual constancy)
环境改变时,我们对物体的知觉仍然是相同的。
大小恒常性(size constancy) 形状恒常性(shape constancy) 颜色恒常性(color constancy) 亮度恒常性(lightness constancy)
深度知觉(depth perception)
单眼线索(monocular depth cues)
动态:运动视差(motion parallax)
静态:遮挡(interposition),相对大小(relative size),纹理梯度(texture gradients),线条透视(linear perspective),空气透视(aerial perspective),投影
生理:眼部肌肉
双眼线索(binocular depth cues):只在比较近的范围内起作用,运动方面应用较多
双眼视差(binocular parallax),双眼辐合(convergence)
qq网名英文带翻译
accp其他深度线索:阴影(shadow);其他感觉线索:努力程度(负重)、背景信息
错觉(illusion)
立体感觉(stereopsis):两只眼睛向大脑发送的图像有一定差别。
立体感觉缺失(stereopsis deficiency)
立体盲(stereo-blindness):两只眼睛不能一起工作
动物实验
治疗与恢复
深度知觉线索的应用:体型与穿着;摄影艺术;立体图(stereogram);3D电影;街头涂鸦
第四章 注意与意识
注意:集中于特定信息的能力;以主动加工的方式,从海量信息中选择有限容量的信息。
意识:对感觉和内容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