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水仙》的音韵之美-最新文档

更新时间:2023-06-18 07:02:30 阅读: 评论:0

《咏水仙》的音韵之美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19世纪一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出生在湖区的小乡村里。他从童年时期开始就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由。在剑桥大学读书时期,就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他特别赞赏卢梭的“回到大自然去”的主张。大学毕业以后,他就到法国阿尔卑斯山、意大利等地徒步旅行,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他在英国感伤主义文学的影响下,写了不少描写大自然景物的诗篇。如《早春偶作》《重游威河岸边》《颂诗》《寄高原女郎》以及他和顾勒律已合作的《抒情歌谣集》等,都是不朽名作。他所描写的大自然诗篇已成为英国文学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雪莱称颂他是“自然的歌手”。
此诗是诗人1804年回忆两年前在英格兰湖区漫游时看到
topcoat一大片水仙的情景时写成的。后经多此修该,到1815年才最终定型。当时的情景深深地印在了他心灵深处,幽居独处时,就在心中显现出来,给他带来慰籍。可见诗人对自然的向往。我们读之,犹如进入了空明洁净的世界。
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华兹华斯的《咏水仙》一诗,结构完整、韵律严谨、情景交融,充分展示出华兹华斯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真挚感情与描写自然风景的娴熟技巧。诗人看见一大片在湖畔怒放的水仙花,不禁心旷神怡。诗中通过对水仙花“随风嬉舞,随风波荡”,“像群星在闪烁一片晶莹”以及“粼粼湖波也在近旁欢跳”等大自
日语初级入门
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一幅大自然恬淡快乐的画面。以水仙花为代表的大自然的欢快、美好、淡泊和充实,恰恰是丑恶社会所不具有的,从而暗喻了他对城市文明说带来的丑恶现实的否定。其次,诗作也展示了在大自然中寻找理想,寻找安慰,寻找人性最后归宿的情怀。在诗人看来,大自然能够启迪人性中博爱和三善良的感情,能够拂慰人的心理创伤,使人得到真正的幸福。如诗中所写:“多少次我郁郁独卧,感到百无聊赖心灵空漠”,唯有水仙的景色――大自然的景色,“多少次安慰过我的寂寞”,使“我的心又随水仙跳起舞来,我的心又重新充满了欢乐”。再次,《咏水仙》也包含着浓郁的哲理,即“人们的热情是与自然的美而永久的形式合而为一的”。在水仙花这样的自然景物中,华兹华斯认为它们有着与他一样相近的精神和个性,个自然界都充满了不朽的宇宙精神。它与人真正的生活、真正的人生本质相通。“诗人遇见这快乐的伙伴,又怎能不感到欣喜雀跃”的诗句,就深刻地体现了人的情感与大自然的精神之间的互动关系:谁的精神与自然的精神达成一致与和谐,谁就会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欢乐。诗人向人们发出了回到自然中去并与大自然精神沟通的呼唤。
本诗在艺术上体现了浪漫主义诗歌注重主观抒情的特点,通过对水仙花的赞美和讴歌,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强烈的挚爱之情,“是诗人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的形式及格律自由舒展,不受古典主义诗歌戒律的束缚,语言清淡、朴素、平实。这
首诗不仅达到了意境之美、语言之美,而且达到了格律之美。在此,笔者将重点从格律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新西兰留学热门专业
《咏水仙》节奏鲜明,韵律和谐。从形式上看,这首诗格律工整,共分四个诗节,每个诗节分六行,每一行又都有四个音步,且绝大多数都是抑扬格,所以这首诗基本上是用抑扬格四音步来(iambic tetrameter)写的。各节尾韵基本遵循ababcc的形式,
I wander’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 ls,
tornado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A host , of golden daffodils;
Beside the lake, beneath the trees,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世风
从尾韵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每节中第一行和第三行押韵,第二行和第四行押韵,最后两行押韵,这样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节奏感,使此诗顺畅如行云流水,诵之琅琅上口,闻之和谐悦耳,也就是说它具有音韵美,读起来轻快流畅,鲜明地表达了水仙随风舞动时舒缓曼妙的姿态。词大致上按自然顺序涌出,少有矫饰。诵读这首朴实无华的小诗让人感受到自然天成的动人。
人们一般会认为英诗的格律是非常规则的,但实际上却复杂得多。可以说,绝大多数英诗包括那些不满十行的短诗在内,一般都不会从头至尾保持一种格律.正如在一首以某种节拍为主
的乐曲或歌曲中可以根据内容或形式的需要穿插一些其它节拍
的乐句或乐段一样,在诗歌中.不同的格律也常结合起来使用,使表现手段更为丰富。在《咏水仙》中这一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果全诗通篇都是一成不变的抑扬格四音步,未免过于单调刻板,与所要表现的水仙优美动人的舞蹈不太相符。或许诗人做诗的时候纯粹是由意兴驱使,落笔天成,但是由于语言与内容紧密的联系,有着敏锐乐感的读者仍然能洞察诗中音乐的脉动:首先是重音的分布在规律之中富有变化。前面已经提到全诗基本格律是抑扬格四音步,而第一个诗节的最后一行(第6行),忽然只有三个重音,首尾中间各一个,自成一统。
正好似诗人云一般孤独飘荡的时候,水仙闯人视线,在平静的心湖中激起层层赞美惊叹的涟漪。这种心境的变化正是通过音韵的忽变巧妙地传达了出来,让读者有所感悟。在第二节也是最后一行(第12行),重音这样分布:
grace李秀英
第一个音步突然转成扬抑格(trochee)。这个变异突出了“toss”一词的动感,恰似水仙花在欢舞中俏丽地扬首。意想不到的重音位置大大加强了诗句的表现力,这种表现力也正是诗人激情的自然喷发。在这里韵律也是感情的一部分。
proofreading
这些变化明显地舒缓了四音步的明快节奏,让读者在不自觉中作一短暂停顿,从而能充分体会诗人对水仙的情感。尤其是在第17行中,两个破折号更是毋庸置疑地为了提示停顿所用的符号。
英国征收数字税
重读元音的组合分布情况也颇显匠心。从第一诗节到第二诗节,所有重读音节中短元音的数目由约占五分之一增加到约二分之一,这与两个诗节的内容是否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呢?在第一节里,重读音节中长元音和双元音所占的比例十分显著,因而阅读速度变缓,而此时诗人正叙述己像一朵云一样在山丘和谷地上飘荡,忽然举目看到了缤纷、茂密、金黄的水仙花在湖水边、树荫下翩翩起舞。第二节里短元音占重读音节的半数之多,读起来轻快自如,而内容是描绘水仙起舞的画卷,微风吹拂,千万朵绵延不尽的水仙在歌舞中起伏摇颤,轻盈欢快。所以说短元音的数目变化与表达对象之间的关系是快慢相宜的,同样具有表现力。
一首好诗歌的格律应该和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脱离内容去谈格律,只是对诗歌的形式进行一部分技术性的描述,并不能说明格律在表现作品的内容、思想感情和气氛等方面起的作用。当然在许多情况下,这种作用并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或一读就能体会得到的。
节日歌曲
此诗的音韵美除了加强音乐性,准确地表现了音响特色外,还充分传达出渗透在艺术形象中的感情色彩。也就是说诗人把优美的形式和深刻的思想结合在了一起。水仙花以一种轻柔的、缓慢的姿态来回摆动,诗人是如此沉浸在水仙花的美丽的姿态之中以致于他放慢脚步,迈着一种轻松的步调欣赏着眼前的美景,而读者也好像身临其境,和诗人有同样的感受,领略着诗中所描写

本文发布于:2023-06-18 07:02: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78/9814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诗人   格律   水仙   内容   形式   表现   诗歌   精神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