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工作单位:
题 目:基本模型机的设计-加减法指令的实现
初始条件:
理论:学完“电工电子学”、“数字逻辑”、“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平台的使用。
实践:计算机学院科学系实验中心提供计算机、实验的软件、硬件平台,在实验中心硬件平台验证设计结果。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基本模型机系统分析与设计,利用所学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的知识和提供的实验平台完成设计任务,从而建立清晰完整的整机概念。
2、根据课程设计题目的要求,编制实验所需的程序,上机测试并分析所设计的程序。
3、课程设计的书写报告应包括:
1)课程设计的题目。
2)设计的目的及设计原理。
3)rectangle怎么读根据设计要求给出模型机的逻辑框图。
4)设计指令系统,并分析指令格式。
5)设计微程序及其实现的方法(包括微指令格式的设计,后续微地址的产生方法以及微程序入口地址的形成)。
6)模型机当中时序的设计安排。
7)设计指令执行流程。
8)给出编制的源程序,写出程序的指令代码及微程序。
beforehand9)说明在使用软件HKCPT的联机方式与脱机方式的实现过程(包括编制程序中每指条令的时序分析,累加器A和有关寄存器、存储器的数据变化以及数据流程)。
10)课程设计总结(设计的特点、不足、收获与体会)。
时间安排:设计时间第17周
周一:熟悉相关资料。游戏编程培训 周二:系统分析,设计程序。
周三、四:编程并上实验平台调试 周五: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题目 2
1.设计的目的及设计原理 激烈的 2
original什么意思1.1设计的目的 2
1.2设计的原理 2
2.模型机的逻辑框图 2
3.指令系统及其指令格式 4
3.1指令系统 4
3.2指令格式 5
4.微程序的设计及其实现的方法 7英语考级怎么考
4.1 微程序入口地址的形成 7
4.2微指令格式的设计proceeding 9
4.3后续微地址的产生方法 9
5.时序安排 9
6指令执行流程二外日语 10
6.1微程序流程图 10
6.2指令流程表 11
7. 源程序,程序的指令代码及微程序 11
7.1源程序 11
7.2程序的指令代码 12
7.3微程序 12
8.使用软件HKCPT的联机方式的实现过程 materials13
8.1主要指令的时序图 13
8.2累加器A、寄存器、存储器的数据变化以及数据流程 16
9.课程设计总结 17
基本模型机的设计
—加减法指令的实现
单词发音下载1.设计的目的及设计原理
1.1设计的目的
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使用软件HKCPT掌握各个单元模块的工作原理将其组成完整的系统,并了解程序编译、加载的过程,以及通过微单步、单拍调试理解模型机中的数据流向。本实验主要是设计加减法指令的实现,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与或运算原理以及计算机组成原理3方面的知识结合到一起利用此软件平台实现连续几个数的加减法运算,从而了解逻辑运算运算单元的运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