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界:原创和系统的研究为什么难?

更新时间:2023-06-16 22:52:11 阅读: 评论:0

中国学术界:原创和系统的研究为什么难?
中国学术界的一个现实,是做跟踪研究的人,远比做原创和系统研究的人牛。
很多人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其实道理非常简单。
原创性研究不容易词汇教学
原创性研究获得突破不容易,因为要做的工作从概念到研究方法以及具体适合的研究对象都需要摸索,所以耗费的时间也比较长。在这艰难的摸索期间,很多问题也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需要翻来覆去地折腾自己。就算有一些突破的苗头,即使是同行在一开始也可能会是一头雾水,不然的话他们自己很快也就把这些问题给研究出来了。
当有原创的工作真做出来,同行一般会有三种反应。
第一种是表示理性的怀疑,这是任何原创性工作接受检验的第一步。如果这样的工作在概念上很容易,也很容易直接重复出来,其原创性的意义一般来讲估计也不会很大。这个被怀疑的过程可长可短,一般有个一两年或几年的时间是常事,有的甚至会长达几十年。
期中考试如何复习
第二种是被不理性地反对或者被低估甚至被剽窃。这种情况科学史上有很多的例子,就不去多说了。
第三种是少数同行的赞赏,并且帮助进一步发展相关的概念和研究细节。
等到这些工作被更广泛接受,很可能已经不知是换了多少个总书记了。在职医学硕士
我的独立研究经历
我在1999年到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得到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的支持开展独立的界面物理化学的非线性光学和光谱学研究。非线性光学和光谱学领域的工作从1980年代初开始发展,在1990年代末已经有很多的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实验研究工作,也刚有了商业的和频振动光谱仪,不少人认为这方面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已经成熟,剩下的只是应用到不同的材料、化学和生命过程的界面问题研究上去。要开展这些应用,需要解决两个比较关键的问题,一是如何对不同的界面体系进行可靠的和可重复的定量测量,二是如何根据定量的测量数据进行定量的分析,从而获得界面分子光谱、结构和相互作用的细节信息,从而了解界面化学反应和相互作用的机理。
洋家教我比较幸运和有眼光的地方是一开始独立工作就选定了界面非线性光谱的定量测量和分析这个主要问题,而不是在这些问题弄清楚之前就去广泛展开不同领域的应用。我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一方面是因为我自己的化学物理和激光光谱学的训练背景使我更容易从这个角度思考问题,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在自己博士和博士后的研究积累中认识到这是整个领域研究的瓶颈。
豪斯医生第四季剧情因此我一开始设计的实验和建造的仪器正是从如何定量测量和如何定量分析数据的角度出发。我们很幸运的地方在于通过不断的摸索,找到了几个足够简单但也足够复杂的分子体系,从测量的数据中我们分析出了一些理论上进行定量的简化描述的概念和方法,在这些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出假设和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这些概念和方法,知道所有的实验数据都能够可靠地重复,并且检验这些实验数据和基本的理论描述在定量关系能够达到一致。
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摸索,我们在2002年初陆陆续续获得了一系列的实验数据,在2002年秋获得了基本理论描述上的突破和一致性,2003年夏天在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JCP)上发表了第一篇非线性光学界面研究的论文。经历了一些审稿过程中困难,我们
在2004年夏天在Journal of Physsical Chemistry B (JPCB)上发表了第一篇比较系统研究界面非线性振动光谱分析的论文。随后我们在2005年发表了一系列的相关论文,包括对一些重要的液体界面的结构细节的研究,以及一篇关于界面非线性振动光谱定量测量和分析的新方法的综述论文。
这些论文尽管是发表在所谓国内学术界普遍认为影响因子不那么高的专业期刊上,但到后来都获得了相当好的引用。所以,在2005年以后,随着一系列比较有原创性的研究论文的发表,我们研究组陆续建立起了在界面非线性光谱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同行中稳固的地位和持续的影响。fierce
上海计算机培训1999年到2005年,总共六年时间。如果在美国的系统中,这正好是从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到开始Tenure Review的时间。在此之后我们在获得的进展基础上继续发展方法、开展对液体界面和Langmuir单分子膜界面和界面手性问题的研究的研究,国际上越来越多的研究组也开始使用我们发展的方法和技术解决不同的界面问题。这些工作系统,也使得我在前不久被推荐当选美国物理学会的Fellow,当选的说明是:For minal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urface nonlinear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 and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molecular interaction and structure at interfaces。这是对我在2002年年以来的研究工作得到同行认可的准确的描述。
love life
国内学术界为什么会缺乏原创性工作?
中国科学院的“百人计划”资助三年就结题(终)评估。我在2002年“百人计划”结题评估的时候才刚刚获得数据,还没有在理论上获得突破,也没有像样的独立的论文发表,所以我在结题评估中获得的是良,基本上就是最低的过关分数。事实上当时的“百人计划”基本上很少有不过关的,而绝大多数参加评估的人在研究结果和发表论文上大概都比我好不少。这是“百人计划”标准宽松给我的研究工作带来的好处,但也是“百人计划”给科学院的人才结构带来更多问题的地方。
一般来讲,六到七年时间的持续支持,有研究潜力的人能够做出比较有原创性和系统性的研究。这也是为什么在美国的Tenure制度中一般在第六或第七年进行Tenure Review的道理。如果按照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在第三年进行终评估的办法,时间太早,不太可能选拔出能够做出原创性和系统性工作的人来。这正是为什么中国科学院通过“百人计划”引进的人当中,绝大多数都是在追求“短、平、快”的原创性不够的研究的原因,而且他们中的
distinct是什么意思
不少人确实会在“百人计划”的评估中得到优秀的评价,获得追加的研究经费。其结果自然是造成追踪比原创牛。
当然,在中国科学院的“百人计划”入选者中,也有少数像我这样在六七年时间里面做出一些比较系统和有原创性工作的人。但是这些人在中国科学院的人才系统中并没有合适的机制得到肯定和持续支持。我在2004年左右研究组出现了很严重的研究经费上的青黄不接。幸运的是我在2004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从而使我在2005-2008四年里面的研究得以维系。
评估体系设计的不合理,并不是中国科学院特有的问题。在过去十几年,国内高校和研究单位普遍用数研究论文数目和影响因子的办法来评价研究人员。按照这样的评价标准,做“短、平、快”的跟踪性研究的人当然有更大的优势。类似于我这样做研究的人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条。我到目前也没有很多研究论文,发表论文的期刊影响因子也不是很高,按照国内标准唯一过得去的是论文的引用情况和平均引用数。roit

本文发布于:2023-06-16 22:52: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78/9710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研究   界面   工作   原创性   获得   方法   定量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