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第十版答案
【篇一:国际经济学复习课后答案】
1.为什么说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
答: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考虑的是所有商品的价格,而不是单一价格因素。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是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不一定一致,x商品的价格是px/py,而y商品的价格是py/px.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 答案提示:小国。
第二章答案oven
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表1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x y
表2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cmm
a
b 5 5
a 6 2
b 15 12
x 10 y
4
disappeared>抄送格式 答案提示:首先将劳动投入转化为劳动生产率,然后应用与本章正文中一样的方法进行比较。(表2-2(a)和表2-2(b)部分的内容)
2.假设a、b两国的生产技术条件如下所示,那么两国还有进行贸易的动机吗?解释原因。
表3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x y
a 4 2
b 8 4
答案提示:从绝对优势来看,两国当中a国在两种产品中都有绝对优势;从比较优势来看,两国不存在相对技术差异。所以,两国没有进行国际贸易的动机。
3.如果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那么也必具有比较优势吗? 答案提示:不一定,比较优势的确定原则是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最劣。
5.假设某一国家拥有20,000万单位的劳动,x、y的单位产出所要求的劳动投入分别为5个单位和4个单位,试确定生产可能性边界方程。 答案提示:
6.根据上一题的条件,再加上以下几个条件,试确定该国的出口量,并在图中画出贸易三角形。
生活大爆炸第六季19 (1)x的国际相对价格为2; (2)进口为2,000个单位。
1111lx?ly?200000000;x?lx;y?ly
4545
1
5p
答案提示:封闭条件下,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是????x。因为x的国际相
14py5
对价格为2,所以此国出口x进口y。出口1,000个单位的x可以换得2,000个单位的y。贸易三角是cada’(见图2-5(a))。
7.在图2—2(b)中,过剩供给曲线两端是否有界限?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过剩供给曲线两端是有界限的,因为一国生产能力和消费需求是有界限的。
8.试对下列说法加以评价:
(1)由于发达国家工资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会无
利可图;
(2)因为美国的工资水平很高,所以美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缺乏竞争力; (3)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水平比较低是因为国际贸易的缘故。 答案提示:以上三种观点都不正确。
第三章答案
1. 根据下面的两个表,试判断:(1)哪个国家是资本相对丰富的;(2)哪个国家是劳动相对丰富的;(3)如果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那么两国的比较优势如何?
表1
要素禀赋劳动资本
表2
要素禀赋劳动资本
a
12 48
b 30 60
aholla
45 15
b 20 10
狂热者
答案提示:表1中a国劳动相对丰裕,a国在生产y产品上有比较优势。表2中a国资本相对丰裕,a国在生产x产品上有比较优势。
2. 如果a国的资本、劳动总量均高于b国,但资本相对更多些,试仿照图3—3和图3—4的做法,确定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位置关系。 答案提示: o
l
o
b/
a/
x
b
(x=b) (y=a) (y=b)
ea
(x=a)
k
y
7. 需求逆转是否会影响要素价格均等?为什么?
答案提示:短期会长期来说不会,需求逆转导致两个国家相同产品的价格不一样,使得要素价格无法均等。
8. 如何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来解释要素禀赋不同的两个国家生产可能性边界之间的差 别?
答案提示:罗伯津斯基定理是,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如果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一样,则某种要素多的国家,会生产更多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反之亦然。所以,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就出现了差别。
9. 如果一国的资本与劳动同时增加,那么在下列情况下,两种产品的生产以及该国的贸 易条件如何变化?
(1)资本、劳动同比例增加; (2)资本增加的比例大于劳动增加的比例; (3)资本增加的比例小于劳动增加的比例。
答案提示:(1)两种产品的产量同比例增加,贸易条件没有变化。
the way of life
merry是什么意思中文 (2)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更快,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有下降的压力。 (3)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更快,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有下降的压力。
10.对小国来说,经济增长后福利如何变化?
答案提示:对于小国来说,经济增长以后,不对国际价格形成影响,其贸易条件不会变化,所以福利将上升。
11.在战后几十年间,日本、韩国等东亚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
明显变化,主要出口产品由初级产品到劳动密集型产品,再到资本密集型产品,试对 此变化加以解释。
答案提示:随着国际贸易的开展,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发挥了比较优势,促进了生产,提高了福利。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比较优势由起初的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变成了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所以贸易结构也就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第五章习题答案提示
1. 试比较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p79
答案提示:这两个理论都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不过,二者也有很大区别。第一,这两
个理论解释国际贸易的出发点并不相同。要素禀赋理论是从供给方面来探讨国际贸易的基础;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的起因。第二,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2. 你认为重叠需求理论适合解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吗?为什么?
答案提示:适合。因为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在不同的产品生产上有优势,虽然这些产品有可能都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发展中国家虽然从总体上发展水平相近,但是在具体产品上却不一样,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可能有产业内贸易,并用重叠需求理论来解释。
3. 重叠需求理论与第三章中所提到的需求逆转都是讨论需求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答案提示:需求逆转主要解释产业间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解释产业内贸易。需求逆转解释要素禀赋理论为什么在有的时候不符合现实情况,强调需求有可能使得贸易方向发生变化;重叠需求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
6.试比较产品周期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答案提示:产品周期理论是一个动态理论,产品周期理论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而要素禀赋理论是静态的。两个理论都强调生产方面的优势,即从供给角度讨论问题。
7.如果创新国在丧失比较优势之后,转而研究开发新品种,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可发生产 业内贸易?如果发生产业内贸易,那么贸易应发生在哪些国家之间? 答案提示:创新国如果研究的是相同产业中的更新品种,则创新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会出现产业内贸易,因为此时其他发达国家生产的是此产业产品的旧品种。 8.结合重叠需求理论和产品周期理论,试解释为什么美国始终是世界汽车生产和出口大国? 答案提示:根据产品周期理论,美国作为创新国,一直保持在汽车新产品方面研发和生产的优势,是其保持生产和出口大国的原因。由于欧洲等发达国家的部分消费者也对汽车新品有需求,这使得美国对汽车新品的研发和生产有了动力,较大市场使得新品的研发和生产有利可图。
第七章练习答案 1. 关税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国内生产,但为什么在保护国内生产的同时还会造成消费者福利
的损失?
答案提示:因为消费者无法消费到更加便宜的国外产品,消费量减少了;国内相对没有效率的生产代替了国外有效率的生产。
不到长城非好汉英语
2. 如果将关税改为直接对国内进口替代部门进行生产补贴,那么消费者福利还会受到影响
吗?
答案提示:不会。
3. 试比较上述两种作法的净福利效应。
答案提示:征收关税将减少消费者的福利,至于整个国家的福利,如果是小国,则福利下降,如果是大国,福利是下降还是上升,不一定。采取补贴的做法,将不会减少消费者的福利,因为产品价格将不会上升;不过,政府支出补贴是一个很大的成本。
【篇二: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八版课后答案(英文)-ch10】
>trade polic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 chapter organization
import-substituting industrialization
the infant industry argument
promoting manufacturing through protectionism
ca study: mexico abandons import-substituting industrialization
results of favoring manufacturing: problems of import-substituting industrialization
trade liberalization since 1985
export-oriented industrialization: the east asian miracle
the facts of asian growth
trade policy in the hpaes
industrial policy in the hpa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