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四级真题农村金融研究 21
December 2020引言
影子内阁土地流转的本质是土地产权的市场化交易。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产业结构的演变(陈飞等,2015),在处理土地相关问题时使用行政手段效果差且效率低(李庆海等,2011),借助市场手段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来分配农村土地要素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前对土地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的需求。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盘活农村土地要素,进一步畅通要素流通渠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推动要素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伴随着“三权分置”、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推行以及土地权利相关法律的逐渐完善,土地流转环境整体趋好,但高层次、大规模、系统化、市场化的土地流转机制还未形成,我国土地流转率总体仍然偏低。原因在于,土地除了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外,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保障功能(王鹏飞,2017)。面对社会生
「摘要」论文从土地生产要素属性的实现视角出发,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5年度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logit 模型实证分析了养老保险对土地转出和转入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养老保险参保行为与土地转出和转入行为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养老保险降低了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使农户
逐渐将其视为一种普通的、可交易的生产要素,推动了土地要素的资本化。此外,实证结果还显示,家庭收入结构显著影响了土地流转行为,收入结构中农业经营收入占比与土地转出行为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土地转入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婚姻状况与土地转入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本文认为,养老保险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有利于农村土地要素的盘活。
「关键词」新农保;土地流转;土地要素资本化
养老保险参与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
—— 基于CHARLS 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毛飞 王佳佳 孔祥智
活的多变和不确定性,农村地区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使得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更加突出,从而掩盖了土地的生产要素功能,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地要素的流通。推动土地要素资本化不能只关注土地本身,还需要从社会保障角度进行考量。
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绝大部分体现在养老保障功能上(赵强社,2016),这与我国农村地区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密不可分。我国农户常将土地视为一种重要的养老保障(王鹏飞,2017),土地的就业、养老等基本生活保障功能的价值是其农业直接经济效益的4倍(王克强,2005)。但随着近年
来养老保险的覆盖,这种养老保障作用的不可替代性仿佛在逐渐减弱。2020年我国即将实现社会保障全面覆盖,新农保的普及率也将显著提升。当土地在农村不再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保障作用时,农户对土地的依赖性减弱,这是否能够推动土地要素资本化,对农户土地转出、转入行为是否产生显著影响?本文将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5年度的调查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hsdpa本文主要有以下两点贡献:1.从理论角度来看,养老
作者简介:毛飞,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王佳佳,硕士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孔祥智,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保险对土地流转的影响近年来得到了一些学者的重视,但大多数是以土地所承载的社会保障功能为视角的研究,而从土地转出角度进行分析,鲜有研究涉及到土地转入行为,研究结果也存在争议。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使用全国大型微观数据库,以土地要素资本化为视角,从土地转出、土地转入两个角度定量分析养老保险对土地流转是否具有促进作用,丰富了该领域的文献;2.从实践角度来看,本文将分析养老保险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同时估计其他个人特征因素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理论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说stealth
中国英文怎么写
我国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且速度快于城市,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社会保障供给不足(张会萍等,2016),农村养老压力较大。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传统的敬老文化决定了家庭养老在中国农村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性(赵强社,2016)。但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空巢现象严重,家庭养老的地位逐渐降低(刘春梅等,2013)。封铁英、高鑫(2013)认为新农保在养老保障领域的地位正在提升,已经形成与家庭养老并列主导地位的新格局。
土地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的经济行为(高圣平,2019)。赵强社(2016)认为,农户不得已选择了用土地社会功能对农村残缺的社会保障进行强制性替代。王兴稳(2008)等学者提出,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是阻碍农地流转的重要原因。晋洪涛等(2009)指出,养老保险和农村土地在养老保障上可能存在替代效应。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可以减少土地流转的阻碍,提高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姚洋,2000);并且有利于培育更完善、系统的农地流转市场(黄巍,2014)。闫小欢等(2013)的研究结果表明,新农保对土地流转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徐志刚等(2018)的研究表明,加入新农保能提升预期养老保障水平,替代土地养老保障功能、降低土地经营边际效用,进而促进土地的转出。包宗顺等(2009)基于村级层面数据的研究发现,新农保覆盖率高的地区土地流转率也相对更高。
但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黄若冰等(2019)的实证研究表明,养老保险对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并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张亚丽等(2019)的研究认为,新农保对领取养老金群体的土地流转率具有
显著的正向影响,对正在缴纳养老金群体的土地流转率没有显著影响。王鹏飞(2017)同样认为,养老保险对年轻家庭土地转出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年老家庭的土地转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罗仁福等(2019)基于问卷调查的研究结果表明,养老保险对土地转出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土地转入行为则没有显著影响。而吴婉佩等(2020)的研究结果指出,缴纳新农保对农村居民耕地流转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可能是因为学者们使用的数据不同,或对样本的筛选标准不同。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前人的研究仍略有欠缺。一方面,养老保险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目前仍存在争议,学者们的观点尚未达成一致。现有的研究中部分学者的结论来源于数学层面的推导,缺乏实证分析支撑。而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实证分析的学者大多是基于某个试点地区的小范围数据,不能有效排除地区因素的影响,目前使用全国大型微观数据进行定量研究的文献数量有限。另一方面,前人的视角局限于土地所承载的社会保障功能,从土地转出的角度来测量养老保险参与对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视角较为单一。土地流转作为土地产权的市场化交易,必然需要交易双方的意愿达成一致,养老保险给土地流转带来的影响也并不仅限于土地转出方面,仅从供给角度来分析而不考虑需求角度是不完整的。基于此,本文将使用CHARLS2015年度的全国性微观数据,以土地要素资本化为视角,从土地转出行为和土地转入行为两个角度实证分析养老保险参与对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
农村土地与其他生产要素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他生产要素所交易的是所有权,而农村土地由于权属的特殊性,实际发生交易的是使用权。盘活农村土地要素的第一步是让土地成为真正的生产要素。近年
来,“三权分置”改革、土地确权等政策都在尽量削弱依附于土地的社会保障等功能,突出土地的生产要素特性,减少土地要素市场化的阻
22农村金融研究December 2020
碍。养老保险能够降低农户对土地的依赖性,让农户意识到土地实际上是一种可以流通的商品,从而推动土地要素资本化、市场化,促进土地流转。这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实现的:首先,弱化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徐志刚等,2018)。目前,农村解决养老问题的主要方式仍是传统的家庭养老,家庭养老的基础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黄德,2018)。养老保险作为制度性养老保障,能够降低农业劳动参与率(程杰,2014),替代土地养老保障功能并降低土地经营边际效用,促进土地流转(徐志刚等,2018)。其次,降低农村土地的生计意义。在我国农村地区,农地收入一直被用来支付农村居民家庭生活的各项基本费用,也被用来应对各种生活风险,是农民最后的一道生活安全保障(程子悦等,2020)。利用劳作获取收入仍是很多农村老人的现实选择和主要收入来源,由于老年人的年龄、体力等限制,自雇佣的农业劳动在农村老年人的劳动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农民是否选择进行土地流转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流转行为的成本-收益分析,其中的成本主要是转出土地的机会成本。养老保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降低农业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这样一来土地的生计意义降低,转出土地的机会成本随之降低,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概率就更高。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研究假设如下:
H1:养老保险参与对土地转出行为具有促进作用。
H2:养老保险参与对土地转入行为具有促进作用。数据来源与模型设定
(一)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是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5年度的微观调查数据。CHARLS 2015年度调查数据是针对2011年全国基线调查样本的第二次追访。该调查在选取样本时进行了四层抽样,在县(区)-村(居)两级抽样中采用按人口规模成比例的PPS概率抽样,进而通过实地绘图从每个样本村/居委会中随机抽取样本家户,在每个样本户中随机选择一位年龄大于45岁的家庭成员作为主要受访者,对他(她)及其配偶进行访问,保证了样本的精准无偏和代表性。
考虑到承包土地是转出土地的前提,为了使模型结果
更加精确,土地转出模型只选取了从村集体承包了耕地的
样本户。为避免土地数量、是否有土地转出行为等户际变
量数值出现重复,确保回归结果精准,土地转出模型从每
个样本户中随机选择了一个受访者作为样本。删除个别异
常样本及缺失值严重的样本后,最终有效样本数量6550人,
即6550户。但土地转入的样本本身并不一定拥有从集体承
包的土地,并且不受重复的家庭信息的影响,因此土地转
入模型中没有对是否有耕地这一条件进行限制,剔除了部
法语在线翻译
分极端及缺失样本后,共有20960个样本。
(二)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本文将从土地转出行为和转入行为两个角度来衡量养
老保险参与对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
逐渐向模型中加入控制变量并观察核心自变量对因变量的
影响。
逐步加入控制变量后最终土地流转模型具体设定为
挑三拣四
P(Y=1)=
+
1
千万别学英语pension+
2
gender+
3
marrige+
4
health
+
郁郁寡欢什么意思5
incomeratio+
6
edu+
7
age+
8
province 其中,P(Y=1)为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概率。土地流
转行为是取值范围为0或1的二元变量,因此使用logit模型
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养老保险参保状况为
二值变量,取值为0或1;控制变量包括样本性别、年龄、
文化程度、身体状况、婚姻状况、家庭收入结构、省份等(见
表1)。
1. 因变量与自变量设定
根据问卷中“过去一年您和您的配偶是否将土地出租给
了其他人?”和“过去一年您和您的配偶是否从别人(包括集体)那租用了土地?”两题的答案,本文将土地转出行为、
土地转入行为作为被解释变量。核心解释变量为是否参加
养老保险。
2. 控制变量选择与衡量
参考前人的文献,影响土地流转的因素包括文化程度、
家庭收入、非农生计能力和养老保障等(陈飞等,2015;张
忠明等,2014),大多数学者研究认为这些因素对土地流转
具有促进作用。综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年龄、婚姻状况和
农村金融研究23
December 2020
24农村金融研究December 2020
家庭非农收入等因素对土地流转的作用具有异质性。因此,本文的控制变量包括样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婚姻状况、家庭收入结构、省份等。
3. 变量描述性统计
本文选取的样本中,参与养老保险的样本占由67%。因变量方面,样本中有16%的样本农户进行了土地转出,3%的样本进行了土地转入,这表明我国土地流转率仍然偏低。控制变量方面,男性样本占53%,女性样本占47%;有伴侣样本占82%,无伴侣样本占18%;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样本占91.94%,高中及中专样本占7.12%,大专及以上样本占0.94%;样本年龄分布在40~105周岁,平均年龄59.2周岁。本文选取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
查”,面向的是40周岁以上的群体,因此总体年龄偏高,但与本文的主题是相符的。受访者自评健康状
况由好到差分为1~5级,平均值为1.97级,样本总体自评健康状况较好;家庭收入结构方面,样本中农业经营收入占总家庭收入的比例均值为27.78%。
实证结果与解释
(一)回归过程与结果分析
本文采取逐步回归的方法,首先考察养老保险参保状况对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然后逐步把可能影响土地流转
行为的其他控制变量加入到模型中,进一步观察模型的稳
注:1.*、**和***分别表示10%、5%和1%的显著性水平;2.括号内数字为标准误。
农村金融研究 25
sDecember 2020定性及不同因素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核心自变量养老保险参与始终对土地转出和转入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由于篇幅限制,文中仅展示最终的模型结果。为了进一步验证模型的稳健性,本文按地区进行了分组讨论,将样本按照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分为四
组,分别进行了回归。
回归结果显示,养老保险参保行为与土地转出、转入行为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比于未参保农户,参保农户进行土地转出、转入的概率均更高,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验证了本文的两个假说。说明随着养老保险的逐渐普及以及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农村土地在事实上以及在农户心理层面所承载的社会保障功能在逐渐衰退。农村土地生产要素属性正逐渐加强,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
文化程度对土地流转行为并无显著影响。与无伴侣样本相比,有伴侣的样本更倾向于转入土地,这一结果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可能是因为有伴侣的样本家庭劳动力通常更充足,有利于农业生产。家庭收入结构与土地转出行为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土地转入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并在1%的水平上显著。具体表现为农业经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越高的样本,进行土地转出的概率越低,进行土地转入的概率越高。这表明家庭收入结构偏向非农领
域时,从事农业的机会成本更高,农户倾向于持有更少土
注:1.*、**和***分别表示10%、5%和1%的显著性水平;2.括号内数字为标准误。
地经营权。
性别和年龄因素方面,大多数研究认为女性较男性更倾向于转出土地,且部分专家认为年龄对土地转出行为具有抑制作用,也有部分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年龄越大的农民进行土地转出的可能性越高。但本文与以往学者得出的结论不同,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对土地流转行为并无显著影响,这可能是因为土地流转行为是一种农户行为,以家庭为决策单位,与被调研者的性别无关。此外,年龄变量对土地转出行为也无显著影响,这可能与本文选取的样本年龄较高、内部年龄差距较小有关。本文样本年龄均在40周岁以上,均值59岁,方差为10。但年龄变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影响了土地转入行为,具体表现为年龄越高的样本进行土地转入的概率越低。
(二)分地区讨论
分组讨论的结果如表2、表3所示。土地转出模型的分组回归结果表明,在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养老保险分别在1%、10%、5%的显著性水平上对土地转出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西部地区样本的回归结果中,养老保险对土地转出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地区间的经
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土地流转程度、规模化经营水平、耕地质量等因素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较高,土地流转市场更为完善;中部地区土地平坦,气候适宜,农业发展条件较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