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中gst-pi、雄激素受体(ar)表达及临床意义

更新时间:2023-06-14 14:39:20 阅读: 评论:0

工商管理硕士分数线中文摘要
前言
engineered前列腺癌是男性的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美国和欧洲尤其多见,有报道表明目前前列腺癌已经成为美国男性中最常见的肿瘤,是北美和西欧男性中占首位的癌症死亡原因,而在我国其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对于前列腺癌尚需一种较为敏感和可靠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方法。既往有人报导谷胱苷肽S转移酶(GST-Pi)和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iptor、AR)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也有人报导二者无相关性。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ST-Pi)和雄激素受体(AR)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前列腺癌发生及发展中的意义。
材料和方法
1.标本来源:收集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症标本各20例,前列腺癌标本按Gleason分级标准:I级2例,Ⅱ级10例,Ⅲ级6例,Ⅳ级2例;按Jeweit分期标准:A期3侧,B期8例,C期7例,D期2例。
hantavirus2.免疫组化方法:采用兔抗人GST-Pi(1:1000)多克隆抗体,兔抗人AR(1:400)多克隆抗体及SP试剂盒。GST-Pi和AR的免疫组化研究采用SP法,所有步骤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操作。
3.结果判定:
采用网格测试法,每例选择9个不重复、不重叠的40“X”视野,根据GST.Pi和AR阳性细胞数占视野中总细胞数的百分比分为:阴性(·):无阳性着色或阳性细胞数<5%;阳性(+):阳性细胞数>5%。
4.统计方法:
GST.Pi和AR各组间比较采用菲配对资辩t检验,GST-Pi和AR在前列腺癌中表达关系采用X2检验,GST—Pi和AR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与PSA分泌水平之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结果
1.GST—Pi和AR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
GST-Pi定位于癌细胞膜和胞质,阳性染色表现为胞膜及胞浆染成棕黄色,见照片1。AR定位于癌细胞核,阳性染色表现为胞核染成棕褐色,见照片2。GST—Pi的表达在肿瘤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P>0.05),而AR的表达在肿瘤各病理分级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表达在肿瘤的各临床分期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20例
前列腺增生症中,GST-Pi和AR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13/20)及70%(14/20)。GST.Pi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和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表达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1),而AR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和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表达之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GST—Pi和AR在前列腺癌及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表达及与
肿瘤分期、分级的关系
2.GST.Pi和AR在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中表达的关系
20例前列腺癌中,GST—Pi和AR表达均为阳性者1例,为I级A期,二
·2·
者表达均为阴性者6例,其中Ⅱ级2例,Ⅲ级3例,Ⅳ级1例,经x2检验二者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
表2GST—Pi和AR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与血清PSA分泌水平之间的关系
英语活动3.20例前列腺癌患者术前均检测了其血中PSA水平,对GST-Pi和AR在前列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PsA分泌水平作Spea肌锄等级相关分析显示GST,Pi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与PSA分泌水平二者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04921,P>0.05),而AR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与PSA分泌水平有关,二者成正相关(r=0.5342,P<0.05),见表2。
工学硕士>piano什么意思
讨论
基本演绎法 第一季
GSTs(谷胱苷肽s转移酶)是一组与解毒密切相关的同工酶,它能催化反应性亲电子试剂和氧化剂等致癌物的解毒反应…,使其与谷胱苷肽结合,根据其等电点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碱性(a)、中性(“)和酸性(1『或Pi)三类,其中GST.Pi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最为密切。本试验的结果显示与前列腺增生症相比GST—Pi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其与肿瘤的分期、分级无关,这与Brooks口1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Saburip1研究发现这种GST-Pi表达水平的普遍降低发生于前列腺癌发病的早期,因此认为其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可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其机制可能为编码GST—Pi蛋白的GSTPl基因的灭活。而大量研究表明过甲基化是G娜1基因灭活的主要原因。GST。Pi(霄)作为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细胞解毒酶,其表达在肿瘤发生早期普遍缺失是前列腺癌的主要特征,这就为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了新的靶点。根据该特点我们可以考虑通过检测患者经细针穿刺活检获得的前列腺组织,血清或血浆,精液以及前列腺按摩后的尿液脱落
aerodrome
·1.
细胞中GSTPi的表达水平或GSTPl过甲基化来早期诊断前列腺癌。
雄激素对于促进男性性征和生殖器官的发育、维持男性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川。而雄激素需要与AR(雄激素受体)相结合才能发挥其作用。有研究表明雄激素对AR的过度刺激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坤J。本研究结果显示AR表达在前列腺癌各病理分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表达水平随着病理分级的提高而降低,而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无关,提示AR的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有关,而与肿瘤的浸润程度和转移无关。lshiguro—o等人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前列腺癌发病的早期均表现为雄激素依赖性,但经过激素疗法治疗一段时间后大部分转变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其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结果还显示AR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与血清PS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该结果与Kollara¨21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另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AR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与其在前列腺增生症中的表达之间无显著差异,这可能与本试验的样本较小有关。本研究未发现GST.Pi和AR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
结论
1.与前列腺增生症相比,GST-Pi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其与肿瘤的分期、分级无关。
2.AR的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有关,而与肿瘤的浸润程度和转移无关。(其表达水平随着病理分级的提高而降低,而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无关。)
3.GST.Pi和AR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之间无相关性。
4.GST.Pi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与PSA的分泌水平无关,AR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与PS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关键词:前列腺癌;谷胱苷肽S转移酶;雄激素受体
·d·
ExpressionandsignificanceofGST—Pi,ARinprostatecancer
Englishabstract
oject
ProstatecanceriS出ecommonmalignanttumorinAmer
icanandEuropeanmen.Someresearcheshavedemonstratedthatprostatecanceris出emostcorn.morttumorinAmericanmen.ItisthefirstleadingcauseofcancerdeathintheNorthAmericanandtllewestEurope.TheincidenceofprostatecancerinereasedyearbyyearinOLI/"coHntly.Presentlythesensitiveandreliableearlydiagnosisandpreventionare,inneed.WedetectedtheexpressionsofGSTPiandandrogenreciptorinprostatecancerandBPHbyimmunohistochemicalmethodanddis.cusse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significanceoftheexpressionandtheongi.natoranddevelopmentofprostatecancer.Purpose:TostudytheexpressionandsignificanceofGSTPi、androgenreciptor(AR)inprostatecancer.
Methods高级英语第一册
ImmunohistochemicalmethodwasusedtodetectGSTP
i、androgenreciptor(AR)in20casesofprostatecancerand20easesBPH.
TheexpressionsofGSTPiintheprostatecancerdoesnotrelatetothetumorgradingandstaying.TheexpressionsofARrelatestotheextentofprostatecancer,butitdosenotrelatetotheinvasionandmetastasisofprostatecancer.TheexpressionsofGSTPidosenotrelatetothatofARinprostatecancer.
·5·
>counterattack

本文发布于:2023-06-14 14:39: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78/9531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前列腺癌   表达   前列腺   水平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