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对脱毒依从性和成功率的影响
【摘要】 目的 观察抗抑郁药对脱毒依从性和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对91例戒毒患者acorn,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3组,在使用美沙酮治疗过程中特朗普演讲视频,分别给予盐酸安非他酮、盐酸曲唑酮和安慰剂,比较患者住院天数和脱毒成功率。结果 盐酸安非他酮和盐酸曲唑酮组的住院天数和脱毒成功率均高于安慰剂组。但盐酸安非他酮和盐酸曲唑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抑郁药可明显提高自愿戒毒患者的脱毒依从性和脱毒成功率。
【关键词】 盐酸安非他酮;盐酸曲唑酮;美沙酮;海洛因依赖;脱毒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rve the influence of antidepressant drug on compliance and success rate of detoxification.Methods It was a randomized and double-blind study.91 cas of heroin dependence patients who received methadone treatme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Each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upropion hydrochloride,trazodone hydrochloride and placebo respectively during the cour of methadone treatment.The hospital days and success rates of detoxification were compared among three groups.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bupropion hydrochloride group and tra
zodone hydrochloride group had a longer hospital days and a higher success rate of detoxification.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he hospital day and success rate of detoxification between the bupropion hydrochloride group and trazodone hydrochloride group.Conclusion Antidepressant drug can increa compliance and success rate of detoxification.
【Key words】 Bupropion hydrochloride;Trazodone hydrochloride;Methadone;Heroin dependence;Detoxification
在自愿戒毒所进行脱毒的过程中,由于生理反应、心理渴求和社会因素所导致的抑郁、焦虑情绪严重影响了脱毒治疗期间病人对治疗的信心[1],往往是促使患者放弃治疗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抗抑郁药物的使用,能明显降低患者在脱毒期间的抑郁、焦虑分值[2-4]。理论上通过减轻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有利于脱毒治疗。但是这些抗抑郁药物对脱毒疗效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尚未有相关报道。本试验研究了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焦虑药物(盐酸安非他酮和盐酸曲唑酮)对脱毒治疗的依从性和脱毒成功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住院病人,入组标准:符合CCMD-3海洛因依赖诊断标准;尿吗啡检测阳性。排除标准:严重的心、肝、肾疾患以及孕妇、哺乳期妇女;住院时间在3 d以内的患者。共收集研究病例91例,男性78例,女性13例;年龄(33.41±12.34)岁。其中盐酸曲唑酮组32例,盐酸安非他酮组29例,对照组30例。
1.2治疗方法研究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案,患者被随机分配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使用美沙酮和丁丙诺啡替代梯度递减疗法:根据患者海洛因的使用量,个性化决定每个患者的美沙酮初始使用剂量,初始剂量范围在25~70 mg/d之间。以后每天递减20%,递减至金山词霸在线5 mg/d时改为丁丙诺啡替代梯度递减,交代患者将丁丙诺啡在口中含化后,勿立刻将唾液吞下或吐出,应让其在口中保留10 min以上。盐酸曲唑酮组(商品名为美舒郁),50 mg/片功夫熊猫2英文版,Bid(早,晚);enemy是什么意思盐酸安非他酮组(商品名为乐孚亭),150 mg/片,Bid(早,晚);对照组,维生素C片,0.1 g/片,Bid(早,晚)。主管医生和心理医生只负责日常治疗和对证处理,试验药物由专人发放。从入院当天开始给药,直至出院。
1.3疗效评定以患者的住院天数以及脱毒成功率为评定指标。脱毒成功率标准:含服丁丙诺啡用量不大于0.4 mg/d。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检验方法为One-way ANOVA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表1~2)
3讨论
1)美沙酮作为海洛因依赖治疗的首选药物,在各自愿戒毒所内广泛使用,但是美沙酮脱毒治疗的脱失率非常高。美沙酮能有效地消除躯体戒断症状,但对依赖者强烈的心理渴求则难以奏效,而且随着身体戒断,海洛因依赖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入睡困难等症状,这些症状往往影响了脱毒期间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促使大量患者尚未完成脱毒疗程,就会放弃治疗、要求出院而复吸[5]。因此理论上,在脱毒过程中使用抗抑郁、焦虑药物有助于患者坚持治疗。有不少研究显示盐酸曲唑酮能够明显减轻海洛因依赖患者脱毒期间的抑郁、焦虑情 绪[1-4,6]庆祝六一儿童节图片。但是对于通过这类药物减轻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后,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患者脱毒的依从性,帮助患者坚持治疗,并没有人进行进一步深究。
2)由于海洛因和美沙酮在体内的逐步代谢和排出,患者的脱毒成功率往往跟其住院天数紧密
相连。虽然有相关规定,海洛因依赖患者在自愿戒毒所治疗,必须全封闭管理,疗程不能少于30 d,禁止提前出院;对提前出院者,应上报公安部门。但由于自愿戒毒所无权扣留提前出院的患者,而且担心阻拦患者出院会引起麻烦;对于公安部门要求上报提前出院者的规定,因没有处罚措施,处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各自愿戒毒所也没有真正执行过。在没有强制措施制止患者强行出院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坚持完成脱毒的疗程,对提高患者的脱毒成功率尤为重要。本试验结果显示盐酸安非他酮和盐酸曲唑酮能明显延长住院天数和提高脱毒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P=0.002)。患者对毒品的渴求感与美沙酮的用量也是密切相关的,随着替代梯度递减疗法的进行,美沙酮用量的逐步减少,渴求感和焦虑、抑郁情绪也逐步增加[7]。患者处于被隔离的环境中,其自由被剥夺,对本人和家庭环境及前途的担忧,在众多因素的作用下,住院时间越久,焦虑、抑郁程度越重[8]。根据临床观察,第6~9天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患者最容易在这个阶段要求提前出院。本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53±2.270)d,也验证了我们的临床观察。与普通抗抑郁、焦虑药物相比brooch,盐酸曲唑酮起效快,服药1周就能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在脱毒治疗的重要阶段起效,因此能有较好的疗效。和抑郁相比,焦虑情绪更容易促使患者放弃治疗。盐酸安非他酮对焦虑症状效果较明显,而且有研究证实在第1周的治疗中即表现出抗抑郁和
抗焦虑活性[9-10]。因此在试验前我们推测其效果可能会优于盐酸曲唑酮。考虑以上因素,虽然盐酸安非他酮用于海洛因依赖脱毒的辅助治疗尚未见报道,本试验还是选用盐酸安非他酮做治疗组。结果显示: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7),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研究之中。至于两种药物的副作用是否有差异,也未能收集到相关数据。
本试验表明:盐酸安非他酮和盐酸曲唑酮通过减轻患者脱毒期间的抑郁、焦虑情绪,可明显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的脱毒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毅,宋立升.曲唑酮合并美沙酮治疗海洛因依赖者 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3,9(1):11-13.
[2]周平良,郭中孟,龚发金,等.美沙酮联合曲唑酮治疗海洛因依赖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04,10(2):72-74.
[3]李清红,乔石,赵晓红,等.多塞平对海洛因依赖者脱毒期及脱毒后的抑郁焦虑及心理渴求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penetration,2007,17(4):436-437.
[4]曾友志.曲唑酮对海洛因依赖者脱毒期及脱毒后的焦虑抑郁及心理渴求的影响[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3,9(5):22-24.
[5]刘闯,黄明生.海洛因稽延性戒断症状的初步调查[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0,26(3):186-189.
[6]郭庆玲,韦丰,杨征.曲唑酮治疗阿片类依赖者临床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0,28(5):26-28.
[7]李杏莉,谭红专,孙振球,等.不同剂量美沙酮维持治 edn疗患者渴求感与生存质量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 志燕麦的功效与作用,2009,17(3):365-367.
[8]沈渔 .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630-631.
[9]陈晋东,国效峰,薛志敏,等.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治 疗抑郁症的临床试验[J].中国新药杂志2006,15(5):379-382.
[10]姜荣环,张鸿燕,舒良,等.国产安非他酮缓释片治疗抑郁症的Ⅱ期临床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6,15 (2):128-131.
(收稿日期:201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