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南方”视角下的东南亚知识生

更新时间:2023-06-08 03:38:07 阅读: 评论:0

2022年第4期南洋问题研究No.42022(总第192期)SOUTHEASTASIANAFFAIRSGeneralSerialNo.192
全球南方 视角下的东南亚知识生产:
以新加坡史为重点
张倍瑜aꎬb
(暨南大学a.国际关系学院ꎻb.华侨华人研究院ꎬ广东广州510632)
摘㊀要: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ꎬ作为殖民地的 第三世界 纷纷喊出反帝反殖民呼声ꎬ亚洲㊁
非洲㊁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蓬勃发展ꎮ随之而来的是学者纷纷在去殖民化背景下批判自省现有的
知识体系ꎮ随着冷战的落幕ꎬ 全球南方 的概念取代 第三世界 ꎬ将反帝反殖民的精神和内涵进
一步发展补充ꎮ这一概念强调前殖民地国家在独立后仍深受欧洲殖民主义在政治㊁文化和知识领
域残余影响ꎬ试图通过建立跨国和区域的联系ꎬ来抵抗 北方 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中的不公
正和压迫ꎮ以 全球南方 的视角对现有东南亚知识生产㊁权力和话语的建构进行解剖ꎬ以新加坡
史作为东南亚知识生产重要的一部分ꎬ为我们进一步理解民族国家建构㊁殖民记忆重构和全球化
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具体生动的案例ꎮ
vengeance
关键词:全球南方ꎻ东南亚ꎻ新加坡ꎻ 亚际研究
中图分类号:D733.9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3-9856(2022)04-0093-12
长期以来ꎬ关于东南亚的知识生产与欧美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历史是密不可分的ꎮ①早在
16世纪大航海时代ꎬ当欧洲人开始踏上这块最早被称为 远东(FarEast) 的征程ꎬ便开启了殖民者对欧洲以外的 异域 知识的凝视ꎮ②这批最早由商人㊁传教士和航海家所撰写的游记带有强烈的欧洲中心主义色彩ꎬ属于较早的一批东方学/东方主义(Orientalism)知识ꎮ他们以欧洲科学和文明为标准ꎬ建构了西方/非西方㊁文明/不文明㊁进步的欧洲/落后的东方的二元对立ꎮ③可以说ꎬ欧洲中心主义视角下对东南亚的知识生产本质上是为了西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扩张而服务ꎮ④随着二战的结束和冷战的开启ꎬ东南亚知识生产作为一种为新殖民主义服务的智识资源ꎬ在美国的主导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ꎮ与此同时ꎬ东南亚本土的去殖民呼声和独立运动热情高涨ꎬ带有强烈的反帝反殖民立场的民族主义历史被推到了时代变革的前沿ꎮ由此ꎬ另一部分呼吁打破西方/东方㊁殖
39 ①②③④收稿日期:2022-08-29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2021年重大课题 海外华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 (21&ZD022)
作者简介:张倍瑜ꎬ女ꎬ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㊁华侨华人研究院博士后研究人员ꎬ历史学博士ꎮ周建新㊁郝国强:«人类学的东南亚研究:概念㊁成果与挑战»ꎬ«民族研究»2018年第6期ꎬ第105页ꎮ孙江:«区域国别学发凡»ꎬ«学海»2022年第2期ꎬ第23页ꎮVicenteL.Rafaelꎬ RegionalismꎬAreaStudiesꎬandtheAccidentsofAgency ꎬAmericanHistoricalReviewꎬVol.104ꎬNo.4(1999)ꎬpp.1208-1220ꎻPeterA.Jacksonꎬ SpaceꎬTheoryꎬandHegemony:TheDualCrisesofAsianAreaStudiesandCulturalStudies ꎬSojourn:JournalofSocialIssuesinSoutheastAsiaꎬVol18ꎬNo.1(2003)ꎬpp.1-41.刘超:«美国区域研究的历史经验与发展脉络»ꎬ«学海»2022年第2期ꎬ第57页ꎮ
民主义/民族主义对立抗衡的学术思潮应运而生ꎬ他们转而关注非精英的㊁底层东南亚人民在历史
中的贡献ꎮ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化进程加快ꎬ强调跨国联系的区域视角和全球史观既符合了
东南亚在全球化时代下的定位和诉求ꎬ又推动了东南亚知识的内部再生和更新ꎮ
目前ꎬ关于东南亚作为一种知识生产体系的讨论方兴未艾ꎬ但讨论大部分集中在如何从广义上
探究其产生的背景㊁涵义和路径ꎮ涉及到具体案例时ꎬ学者的分析或局限在分析美国经验ꎬ或主要
探讨中国和日本模式ꎬ极少关注东南亚本土知识生产的转型和变化ꎮ本文采取的 全球南方 视角
甘道夫和邓布利多将注意力放在东南亚本土的知识生产过程ꎬ重点关注两条线索:一是去殖民化语境下本土东南亚历
史研究对殖民主义知识霸权的反抗ꎬ①二是以新加坡史的书写为例ꎮ这样做的目的ꎬ是剖析 全球南方 视角下的本土历史学者如何探索出带有抵抗性的修正历史ꎬ并通过加强区域间和全球联系
来构建与 北方 相对立的政治/学术共同体ꎮ
在社会科学和国际政治研究中ꎬ 南方 一词与 北方 相对应ꎬ地理上指位于地球南部的国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除外)ꎮ大部分的南方国家工业化水平和经济落后ꎬ在全球新自由主义经济体系下长期处于被 北方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剥削的地位ꎮ②此种不平等的结构源自历史上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ꎬ并在全球化时代得到放大ꎬ因而 南方 也被用来泛指在历史上深受殖民主义影响的前殖民地国家ꎮ③它们以 南方 自称ꎬ以此强调其在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边缘性ꎮ加上前缀 全球 之后ꎬ 南方 的概念被赋予了区域性㊁跨国性和全球性联系的特征ꎬ因而ꎬ 全球南方 视角强调了一种超越国家概念的合作联盟ꎬ甚至是一种 彼此认可的㊁处境相似的全球政治共同体 ꎬ其共同诉求是摆脱殖民依附性以及知识生产和权力架构的不
平等ꎮ④
在本文研究中ꎬ 北方 主导下的欧洲中心主义决定了由谁来书写新加坡的历史ꎬ此种知识霸
权限制了对新加坡史更深一步的认知ꎮ后殖民时期新加坡史的书写在精英阶层的引导下继承了殖
星期二英语怎么说民知识遗产ꎬ但作为 全球南方 的一部分ꎬ新加坡史学家摸索出一条 自主的 ㊁抵抗性的历史叙事
路径ꎮ以新加坡史为重点ꎬ一方面可以为时代变迁下的东南亚知识建构过程提供具体而丰富的实
证案例ꎻ另一方面ꎬ这一曲折的过程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 全球南方 视角下东南亚知识生产获
cher lloyd得主体性的困境和矛盾ꎬ也为后殖民主义提供了与众不同的反思ꎮ
一、冷战与去殖民化背景下东南亚的知识生产
19世纪至二战前ꎬ美国㊁英国㊁法国㊁荷兰等西方国家加大了对东南亚地区资源的开采和掠夺ꎬ先后在东南亚建立殖民地ꎮ为了更好地加强殖民地管理ꎬ殖民政府纷纷派遣学者对各自所占地区的社会㊁文化和政体展开基础性研究ꎮ⑤至二战期间ꎬ东南亚被日本占据(泰国除外)ꎬ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商议确定ꎬ由蒙巴顿勋爵设立了 东南亚战区司令部 (SouthEastAsiaCom ̄
49 ①
frenquently③
同本文结构类似的还有杜雨晴㊁牛军凯:«去殖民化与区域国别研究的模式转型  以西方越南研究为主
线»ꎬ«东南亚研究»2021年第6期ꎬ第3页ꎮ但该文依旧局限于西方模型ꎬ与本文关注的东南亚本土的 自主的 历史叙事存在差异ꎮ
material designArifDirlikꎬ GlobalSouth:PredicamentandPromise ꎬTheGlobalSouthꎬVol.1ꎬNo.1&2(2007)ꎬp.13.
NourDadosandRaewynConnellꎬ TheGlobalSouth ꎬContextsꎬVol.11ꎬNo.1(2012)ꎬpp.12-13.
王悠然:« 全球南方 承载学术与政治价值»ꎬ«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2月24日ꎬ第3版ꎮ
JamesD.Sidawayetal.ꎬ AreaStudiesandGeography:TrajectoriesandManifesto ꎬEnvironmentandPlanningD:SocietyandSpaceꎬVol.34ꎬNo.5(2016)ꎬpp.777-790.
mand)ꎬ东南亚这一名词作为军事政治术语被正式使用ꎮ①二战后ꎬ美国成为全球新霸主ꎬ为了维护其在远东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利益ꎬ为美苏争霸做准备ꎬ美国政府开始主导西方的东南亚研究ꎬ培养熟识该区域的历史㊁语言和文化的人才ꎬ其发展态势远超过了原老牌殖民帝国ꎮ在随后的冷战年代ꎬ美国政府与大学机构㊁私人基金会开展密切合作ꎬ加大对东南亚研究项目的投入ꎮ②尤其20世纪50 60年代ꎬ在美国政府部门和各项私人基金的支持下ꎬ美国各大高校机构(康奈尔大学㊁耶鲁大学㊁加州伯克利大学等)纷纷成立东南亚研究中心ꎮ20世纪50 70年代ꎬ美国主导的东南亚研究具有鲜明的特色ꎮ首先ꎬ为冷战服务的东南亚知识生产带有强烈的政策导向和战略性ꎬ研究内容集中在政策亟需解决的问题ꎬ包括当下的东南亚经济发展问题㊁政局的稳定和发展趋势㊁某政治体系的演化路径㊁意识形态斗争等ꎮ③所涉及学科主要涵盖社会科学领域ꎬ包括经济学㊁政治学和社会学ꎮ④英属马来亚地区则是帝国史研究的沃土ꎬ
尼古拉斯 塔林(NicholasTarling)研究了18 19世纪英帝国在马来世界的利益的变
化ꎬ欧阳敏(MaryC.Turnbull)的著作中探讨了英国殖民者在海峡殖民地实施的政策的演变ꎮ⑤无论是大航海时代ꎬ还是殖民时期ꎬ抑或是冷战ꎬ欧美学术界对这些与众不同的 他者 的研究对帝国的维系和扩张有着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ꎬ且具有很强的实用取向和咨政功能ꎮ⑥
badu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ꎬ美国深陷越战泥潭ꎬ亚非拉地区的第三世界国家声讨美国霸权主义和新殖民主义的呼声越来越强烈ꎬ新兴的东南亚民族国家开始探索民族独立与现代化进程ꎬ去殖民化和反殖民主义成为了东南亚本土民族主义者的首要任务ꎬ他们集体对欧美学术界主导的知识霸权提出了挑战ꎮ⑦一部分东南亚本土学者开始以民族主义视角书写本国历史ꎬ他们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反殖民㊁反西方霸权的倾向ꎮ代表性的学者首推马来西亚历史学家赛义德 侯赛因 阿拉塔斯(SyedHusseinAlatas)ꎬ他在著作«懒惰土著的迷思»(TheMythofLazyNatives)中解构了欧洲殖民者是如何通过构建当地土著懒惰的特性来强化殖民统治ꎮ⑧这类本土学者还包括缅甸历史学家貌丁昂(MaungHtinAung)㊁泰国历史学家禅威 卡塞希利(CharnvitKasetsiri)及菲律宾历史学家特奥多
59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onaldK.Emmersonꎬ  SoutheastAsia :What sinaName? ꎬJournalofSoutheastAsianStudiesꎬVol.15ꎬNo.1(1984)ꎬpp.1-21.本尼迪克特 安德森:«椰壳碗外的人生:本尼迪克特 安德森回忆录»ꎬ徐德林译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ꎬ2018年ꎬ第44-57页ꎮ
张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区域国别研究  基于美国实践的省思»ꎬ«史学理论研究»2022年第2期ꎬ第15页ꎮJ.D.Leggeꎬ TheWritingofSoutheastAsianHistory ꎬinNicholasTarling(ed.)ꎬTheCambridgeHistoryofSoutheastAsiaꎬVolume1:FromEarlyTimestoC.1800ꎬ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ꎬ1992ꎬp.30.参见NicholasTarlingꎬBritishPolicyintheMalayPeninsulaandArchipelagoꎬ1824-1871ꎬKualaLumpur:Ox ̄fordUniversityPressꎬ1969ꎻNicholasTarlingꎬPiracyandPoliticsintheMalayWorld:AStudyofBritishImperialisminNineteenth-centurySouth-EastAsiaꎬSingapore:D.Mooreꎬ1963ꎻMaryC.TurnbullꎬTheStraitsSettlementsꎬ1826-67:IndianPresidencytoCrownColonyꎬLondon:AthlonePressꎬ1972ꎮ陈恒:«超越以西方话语霸权和民族国家为中心的区域研究»ꎬ«学海»2022年第2期ꎬ第36页ꎮRuthMcVeyꎬ ChangeandContinuityinSoutheastAsianStudies ꎬJournalofSoutheastAsianStudiesꎬVol.26ꎬNo.1(1995)ꎬp.2.SyedHusseinAlatasꎬTheMythoftheLazyNative:AStudyof
theImageoftheMalaysꎬFilipinosandJavanesefromthe16thtothe20thCenturyandItsFunctionintheIdeologyofColonialCapitalismꎬLondon:FrankCassꎬ1977.
罗 阿贡希略(TeodoroAgoncillo)和雷纳尔多 伊莱托(ReynaldoC.Ileto)ꎮ①观察以上几位卓越的东南亚历史学家ꎬ不难发现ꎬ他们的个人学术生涯有着重合的轨迹ꎮ首先ꎬ他们都出生于东南亚本土的精英家庭ꎬ有机会接受殖民政府在当地设立的英文学校的教育ꎮ20世纪50年代ꎬ美国及其他欧洲国家出于战略和意识形态需要ꎬ给东南亚本土学者提供了大量奖学金前往西方国家进修ꎬ这些年轻的东南亚学者在美国或欧洲国家政府的支持下分别前往康奈尔大学㊁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㊁牛津大学攻读东南亚研究ꎬ获得对本国民族和历史的了解ꎮ他们在西方求学时正值东南亚陷入冷战的漩涡ꎬ这部分东南亚青年走在了反越战㊁反殖民㊁反帝国主义游行的前线ꎬ②这段经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在作品中对殖民主义的批判和反思ꎮ③在获得了博士学位后ꎬ他们返回东南亚高校从事研究ꎬ由于深耕东南亚当地的民族和社会ꎬ熟悉西方学术规范ꎬ这些本土学者具备了相当的智识条件挑战西方学术话语和知识霸权ꎮ④
但是ꎬ东南亚民族主义的历史书写在批判欧洲中心主义和欧美知识霸权的同时ꎬ难以避免地陷入了另一个极端ꎬ即亚洲中心主义(Asia-centric)ꎬ从而制造了东方/西方㊁本土/外来的二元对立ꎮ
1961年ꎬ约翰 斯迈尔(JohnSmail)提出东南亚 自主的 (Autonomous)历史ꎬ开创性地打破了固有的学术偏见ꎬ被后人称为东南亚历史书写的 分水岭 ꎮ斯迈尔倡导学者超越民族主义与殖民主义的对立ꎬ更多地关注东南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变化ꎬ将人民和社会大众视作研究主体ꎬ而不是传统的精英阶层ꎮ⑤值得特别指出的是ꎬ斯迈尔所定义的 自主的 历史书写在道德上是中立的(既不认同殖民主义也不赞成民族主义)ꎬ在视角上采用的是东南亚的本土观ꎮ⑥斯迈尔认为ꎬ如果我们把关注点放在东南亚的文化变迁ꎬ会发现无论欧洲殖民主义给当地社会带来了多少外部影响ꎬ最后这些元素都能被东南亚本土社会结构吸收融合ꎬ最终成为东南亚的一部分ꎮ⑦
20世纪80年代ꎬ随着越来越多的东南亚学者前往欧美大学接受西方的学术训练并返回东南亚地区从事学术研究ꎬ这部分学者逐渐汇流成一股强大的智识力量ꎬ进一步对欧美主导的学术霸权发出挑战ꎮ印度尼西亚学者阿里尔 赫里安托(ArielHeryanto)甚至振臂疾呼: 东南亚学者能否
69 ①
uicc⑦
参见MaungHtinAungꎬTheStrickenPeacock:Anglo-BurmeseRelations1752-1948ꎬBerlin:Springerꎬ1965ꎻ
MaungHtinAungꎬAHistoryofBurmaꎬ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Pressꎬ1967ꎻCharnvitKasetsiriꎬTheRiseofAyudhya:AHistoryofSiamintheFourteenthandFifteenthCenturiesꎬ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ꎬ1976ꎻTeodoroAgoncilloꎬTheRevoltoftheMasses:TheStoryofBonifacioandtheKatipunanꎬQuezonCity:UniversityofthePhilippinesꎬ1956ꎻReynaldoC.IletoꎬPasyonandRevolution:PopularMovementsinthePhilippinesꎬ1840-1910ꎬQuezonCity:AteneodeManilaUniversityPressꎬ1979ꎮ
SocialScienceResearchCouncilꎬ WeighingtheBalance:SoutheastAsianStudiesTenYearsAfter ꎬProceedingsofTwoMeetingsHeldinNYCꎬNov.-Dec.1999ꎬNewYork:SSRCꎬ1999.
ReynaldoCIletoꎬ OntheHistoriographyofSoutheastAsiaandthePhilippines:The GoldenAge ofSoutheastAsianStudies-ExperiencesandReflections ꎬProceedingsofWorkshopon CanWeWriteHistory?BetweenPostmodernismandCoarseNationalism ꎬ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StudiesꎬMeijiGakuinUniversityꎬ2002ꎬp.8.
笔者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东南亚研究系攻读学位时ꎬ正值菲律宾史学者纳尔多 伊莱托(ReynaldoC.Ileto)任教ꎬ有幸聆听伊莱托教授的演讲ꎮ伊莱托认为自己在美国参加反越战争的经历对其学术观点和智识的成熟起到了关键作用ꎮ他更多次谈及自己与康奈尔的导师奥利弗 沃尔特斯(OliverW.Wolters)在学术观点上的争论ꎮJohnSmailꎬ OnthePossibilityofanAutonomousHistoryofModernSoutheastAsia ꎬ
JournalofSoutheastAsianHistoryꎬVol.2ꎬNo.2(1961)ꎬpp.72-102.
LaurieJ.Searsꎬ TheContingencyofAutonomousHistory ꎬinLaurieSears(ed.)ꎬAutonomousHistoriesꎬParti ̄cularTruths:EssaysinHonourofJohnSmailꎬMadisonꎬWI:UniversityofWisconsinCentreforSoutheastAsianStudiesꎬ1993.
J.D.Leggeꎬ TheWritingofSoutheastAsianHistory ꎬ1992ꎬp.27ꎻCraigJ.Reynoldsꎬ ANewLookatOldSoutheastAsia ꎬJournalofAsianStudiesꎬVol.54ꎬNo.2(1995)ꎬpp.419-439.
cet4听力下载在东南亚研究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①与前人民族主义关注下的东南亚学者不同ꎬ这部分本土学者关注的是在知识生产和认知形成过程中东南亚如何将自身区域的经验抽象化㊁理论化和概念化ꎬ形成一套具有普世意义的社会范畴ꎮ一直以来ꎬ东方与西方在知识生产体系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ꎮ东方的东南亚被认作经验性的ꎬ而西方/欧美学者因擅长理论研究ꎬ往往被认作更高级的 知识 ꎮ东南亚本土学者因自
身文化和智识背景影响ꎬ更多地关注地方性知识生产ꎬ在国际学术话语中这种经验性研究往往不被重视ꎮ反观欧美学者ꎬ他们将东南亚视作经验性的田野调查对象ꎬ用东南亚经验来印证或检测西方理论的适用性ꎮ此种不平等的学术分工越来越被新一代东南亚本土学者诟病ꎮ于是ꎬ这部分东南亚学者进一步提出将 亚际研究 (inter-Asia)的理论范式运用到东南亚知识生产中ꎮ英语四级成绩查询
首先ꎬ 亚际研究 这一理论范式强调的是亚洲内部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横向比较研究ꎬ强调联系性㊁流动性和互动性ꎬ于1990年由中国台湾文化研究学者陈光兴提出ꎮ它是亚洲学者基于亚洲本位角度ꎬ试图打破欧美学术霸权的理论尝试ꎮ这一概念强调将亚洲不同社会㊁历史和政治体制作为彼此的参照对象ꎬ进而生成关于亚洲全新的知识ꎬ这种认知论是由亚洲内部社会的联系性和比较性经验产生ꎬ与殖民帝国将东方作为 他者 研究具有本质的区别ꎮ②除了陈光兴等人ꎬ另一位重要的 亚际研究 呼吁者是杜赞奇(PrasenjitDuara)ꎮ杜赞奇在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所长期间ꎬ完成了其影响巨大的著作«全球现代性的危机:亚洲传统和可持续的未来»ꎮ③他认为ꎬ亚洲社会的历史和传统在不断进行着内部的循环和再生ꎬ有其自成一套的规律ꎬ是区别于西方现代性的一种体现ꎮ④陈光兴与杜赞奇思想的共通之处在于强调亚洲不同社会内部可互为参照进行比较研究ꎬ进而产生关于亚洲新的概念和认知ꎬ摆脱外部的/西方的凝视ꎬ进而获得知识生产的主体性地位ꎮ2019年ꎬ以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为基地ꎬ一批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东南亚学者汇集在一起讨论 亚际研究 这一理论范式对东南亚知识生产的适用性ꎮ⑤他们认为 亚际研究 理论框架下的东南亚知识生产应打破东南亚区域主义概念
里的地理边界ꎬ将东南亚看作一个开放灵活的地理范畴ꎬ强调东南亚及东南亚人与亚洲其他地区㊁不同种族㊁不同人民之间的关联性和依赖性ꎮ不同于前人的 亚洲中心主义 ꎬ 亚际研究 并没有一味否定西方理论对其自身的影响ꎬ而是企图在西方模式之上寻求基于东南亚本土历史经验的突破ꎮ许多提倡 亚际研究 范式的东南亚学者本身受益于西方的学术训练ꎬ例如ꎬ新加坡国立大学 亚际研究 项目的创始人蔡明发(ChuaBengHuat)教授曾在北美求学ꎬ获得约克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南亚研究系主任吴明兰(GohBengLan)教授获墨尔本的莫纳什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ꎮ
必须承认的是ꎬ虽然本土东南亚学者一直在探索新的理论范式ꎬ但是这些尝试是否成功建构了
79 ①②③④⑤ArielHeryantoꎬ CanThereBeSoutheastAsiansinSoutheastAsianStudies? ꎬMoussonsRechercheenscienceshumainessurl AsieduSud-EstꎬVol.5(2002)ꎬpp.3-30.Kuan-HsingChenꎬAsiaasMethod:TowardDeimperializationꎬDurhamꎬNC:DukeUniversityPressꎬ2010ꎻChuaBengHuatꎬ SoutheastAsianStudies:AnIntroduction ꎬPostcolonialStudiesꎬVol.11ꎬNo.3(2008)ꎬpp.231-240.PrasenjitDuaraꎬCrisisofGlobalModernity:AsianTraditionsandaSustainableFutureꎬCambri
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ꎬ2015.GohBengLanꎬ Inter-AsiaandSoutheastAsianStudiesattheNationalUniversityofSingapore:APersonalEval ̄uation ꎬ東南アジア─歴史と文化─No.49(2020)ꎬpp.59-60.ChuaBengHuatandKenDeanetal.ꎬ AreaStudiesandtheCrisisofLegitimacy:AViewfromSouthEastA ̄sia ꎬSouthEastAsiaResearchꎬVol.27ꎬNo.1(2019)ꎬpp.31-48.

本文发布于:2023-06-08 03:38: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78/8993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东南亚   研究   知识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