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性取向定义的研究述评

更新时间:2023-06-07 18:07:23 阅读: 评论:0

性取向定义的研究述评
理论研究?社会心理科学第27卷总第132期2012年第3期总第262页
性取向定义的研究述评
廖朝唐日新张碌
摘要:明确的性取向定义有利于性取向分类,评估等许多问题的研究.文章首先介绍性取向定义的
现状及面临的困境,重点回顾了性取向定义研究的历史发展阶段.文章最后指出了性取向定
义中"心理"维度和"行为"维度,连续性和离散型等存在的争议,并提出要以本土化的历
memorial day
史背景和现实发展状态来定义性取向.
关键词:性取向定义发展述评
nathan jones1.问题的提出
以一个概念来界定一个群体,及制定出有效,
可操作的方法对该群体成员进行评估,以促进该
微小说大赛成员对群体的认可,这两者挑战着当今的研究者,
当科学家开始把性取向如同宗教,种族等一样作
为人口变量时,审视和澄清性取向的定义也自然
就显得至关重要【1].当前,研究者对性取向的研究
存在着困惑,因为他们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性
取向的概念性定义不统一,性取向评估的方法和
手段脱离于陛取向的概念性定义.具体来说,很
少有研究者把性取向的概念性定义包含在其研究
当中,即使有,也是前面的理论定义和后面的操
作定义不相一致,也就是说,在他们的研究过程
中,评估性取向的操作定义与一般普遍性的概念
定义不尽相同脚,网.为了建构有代表性的性取向
的群体,大量的定义和评估方法被提出,但这些
定义和方法都是建立在偏离样本的基础上,所以
Sell提出,如果要在性取向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
步的话,它的关键就是对性取向的定义取得标准
化.本文通过对国外性取向的定义做一个综述性
barvo
回顾,总结性取向研究过程中的争议,以及对性
取向的定义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性取向定义的研究发展阶段
2.1性取向定义的起源
性取向概念的定义,早在19世纪60年代
欧美等科学家提出性取向概念并开始应用在实
际的研究中.在过去的100多年中,Ulrichs最
早比较正式进行此项工作的研究,并提出性取
向的分类【4】1【5】.Ulrichs用隐喻的方式把性取向分
为三个基本的类别,包括:Dionings,Umings,和
Uranodionings.可以说,这种划分的方式,与当
前研究中所提到的异性恋,同性恋和双性恋三个
概念的意义较好的吻合.就如Ulrichs一样,在早
期的研究中,尽管有时候会把女同性恋者认为是
作者简介:廖朝,江西师范大学O9级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主攻方向:发展心理学. 唐日新,工作单位: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职称:教授;学位:博士
张璩,工作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职称:副教授;学位:博士;
6
社会心理科学第27卷总第132期2012年第3期总第263页?理论研究? "Umings",而非女同性恋者则被认为是"Dion—
ings",但性取向的研究只限制对男性的取样,而
女性同性恋者则被忽略I61.Mayne是Ulfichs的坚
实追随者,他最早把"Umings"作为男同性恋来
研究,并对它下了概忿陛定义.他认为"Uming"
是一个拥有健美身躯,较高智商,流畅语言和高
尚情操的个体,而且他的性偏好不会对女性产
生欲望和兴趣,这种性偏好有可能是天生形成
或后天发展的【7】.Ulfichs除了影响Mayne外,后来很多研究者的研究都受其影响,甚至对Freud
和Jung有关性取向的认识也产生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口译软件
2.2性取向定义的发展
从现代意义上来说,首次提出同性恋这个术
语的是Benkert.在1868年Benke~首次与Ulfichs 的通信中提到"homoxu~ity"这个术语,
Benke~对"homoxuality"描述为:对异性不能
做出性反应,却被与自己同性别的人所吸引.在
这一阶段,有关性取向的定义多而杂,犹如"百
家争鸣"之势.
在19世纪末最重要的性学作家Ellis认为,
性本能由于天生本质上的异常,从而转向同性的
人群191.Krafft—Ebing则认为,决定性取向的因素是对同性产生不一样的情感,而非与同性发生性
关系的证据.也有研究者指出,同性恋是指在同
性别中的两者公开的性行为,这种行为必须是性
行为,随之而来的是性欲的唤起以及满意的性冲
动的结果【lol.1973年,美国心理协会,美国精神医学会将同性恋行为从疾病分类系统中去除.对于
同性恋的定义更正为:"同性恋是指一个人无论在性爱,心理,情感还是社交兴趣上,主要对象均
为同性别的人,这样的兴趣并未从外显行为中表露出来."甚至Feldman和MacCulloch提出了一个
更有争议性的概念,他们认为,同性恋就是在同
性之间的群体中产生性行为,而且性唤起引起这
种性行为,而且尽管有机会与异性发生性关系,
但还是经常与同性发生关系.DeCecco对性取向
提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概念,他指出,性取向就
是指个人的性行为,人际情感,性唤起的对象是
同性还是(或者)是异性.DeCecco的性取向的
漫长近义词概念是在当时的文献里的最全面的之一,他的研
究有效的控制了当时I生取向研究的混乱局面【l1】. 从性取向的定义的分类来看,最重要的就是
早在2O世纪50年代Kiny及其同事.Kiny首
次突破了传统的简单的二分法的模式.他认为,
异性恋和同性恋不过是处于同一连续体两端的两
个点,这两点之间"充满着各种变异状况的渐进
过程",由此提出了"性倾向七分量法",它是一
个7点量表代表了人类性行为的一个连续统一体,
分数范围从0分(绝对异性恋)到6分(绝对同
性恋).Kiny声称人类性行为是一个连续统一
体.通常根据个体感觉到的性吸引力来自某一性
别,判定其为同性爱,异性爱或双性爱[121.
2.3性取向定义的最新进展
随着后现代主义和社会建构论等理论思潮在
大众的视野中传播,它将挑战传统本质为占主导
的性取向概念.以性取向的研究为例,社会建构
论认为,虽然不能否认生物驱力的存在,但并不
存在一个本质的"性欲"作为一切性行为的本质,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条件下,性行为
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此,性取向是文化的建构.
每种文化对于性取向有它自己不同的话语,建构
出不同性取向的形象,从而导致不同的行为表现.
Golombok指出,社会建构论假设性取向的本质即
不是先天形成的,也不是来源于后天的社会经验.
它对性取向的探讨重点放在个体的生活角色,而
这角色又受个体的生活文化所指导,个体的文化
又建构了性取向的概念[131.
Horowitz和Newcomb强调现有的同性恋认同
形成的模型不能全方位地考虑到人类性经验的多
样性,他们指出,这些模型来源于本质论的观点,
即假定同性恋认同的形成过程主要是个人确信了
解其潜在的或"真正的"性取向.相比于本质论
的观点,社会建构论者它认为,认同的形成过程
是一个持续的,个人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双向互动
的过程,个人在社会因素影响中发展和自我建构
中认同自己的性取向.因此,他们建议从愿望,
行为和认同三个与性认同相关的独立的方面找到
purchad
个复合的方法去促进l生认同的发展【.
fifa什么意思在讨论如何给性取向下定义时,Garnets把旧
7
理论研究?社会心理科学第27卷总第132期2012年第3期总第264页的范式与新的范式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四点:
ceiling
首先,旧的范式将性取向看成是仅存在于两
个相反的,具体的体系内的二分结构.新的主流
观点将性取向看成是灵活的,复杂的,多维的,
既吸引男性也吸引女性,在范围与强度方面相异,
允许一系列不一样的性取向,两套分开且独立的
positivity体系.

本文发布于:2023-06-07 18:07: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78/8958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性取向   定义   研究   社会   发展   性行为   概念   同性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