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英语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10卷第10期 -41-
漫画培训班
穴位埋线治疗更年期潮热汗出的临床研究
A clinical study on treating hectic fever and sweating in menopau by
catgut implantation at acupoint
崔莎莎刘慧青*侯爱平
(济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山东济宁,272000)中图分类号:R245.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8)10-0041-02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更年期潮热汗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治疗组)40例和针刺组(对照组)40例,采用改良的Kupperman评分法,进行症状评分。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更年期潮热汗出症状均有改善,Kupperman评分明显下降(P<0.001),穴位埋线组优于普通针刺组。结论:穴位埋线能显著改善更年期潮热汗出症状。
【关键词】穴位埋线;更年期;潮热汗出
【Abstract】Objective: To ob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atgut implantation at acupoint on hectic fever and sweating in menopau. Methods: 80 ca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atgut implantation at acupoint group (treatment group) and acupuncture group (control group), 40 cas in each. The symptoms were scored by improved Kupperman scoring method; the clinical effect was obrved. Results: The symptoms of hectic fever and sweating were improved in two groups. The Kupperman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d (P<0.001); and tha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Catgut implantation at acupoin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hectic fever and sweating.
【Keywords】Catgut implantation at acupoint; Menopau; Hectic fever and sweating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8.10.018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Climacteric Syndorme,CS)是发生在更年期以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为主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潮热、颧红、月经紊乱、汗出、失眠、烦躁或者抑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更年期人数与日俱增,汗证是更年期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其中75%~85%有潮热汗出症状,多表现为自汗、盗汗,影响个人健康和生活质量。
给更年期妇女的工作、生活、健康及精神带来极大的困扰。笔者采用穴位埋线方法治疗该症,取得了
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病例收集
全部80例更年期潮热汗出的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门诊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其中埋线组有2例因合并用药影响疗效而被剔除,1例自行脱落;针刺组有3例试验期间脱落,剔除及脱落病例不纳入分析集。有效性病例74例,埋线组37例,年龄41~60岁,平均(52.3±1.5)岁,病程1~10年,平均(3.8±0.6)年;针刺组37例,年龄40~60岁,平均(52.9±1.4)岁,病程1~10年,平均(3.7±0.5)年。两组在年龄、病程上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2相关标准
2.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的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诊断标准。临床表现:(1)心血管症状:潮热、汗出、心悸、胸闷、高血压(收缩压升高)等。(2)精神和神经症状:忧虑、抑郁、易激动、失眠甚则喜怒无常等。(3)骨及关节症状:关节痛、肌肉痛、腰背痛、夜间抽筋及身高减低、关节变形等。(4)内分泌异常。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绝经前后诸症”的诊断依据及证候分类。
dance flick2.2 入选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每天潮热出汗次数≥3次;(3)无严重的乳腺、子宫等器质性疾病和精神、神经系统疾病;(4)年龄在40~60岁的绝经前后妇女;(5)治疗前3个月内未使用任何激素类药物。
2.3 排除标准
(1)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及慢性贫血患者;(2)双侧卵巢切除、卵巢肿瘤和卵巢功能早衰者;(3)合并有心、脑血管及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4)未按规定治疗,而无法判断疗效者。
2.4 病例脱落标准
(1)患者的依从性差,中途停止治疗者;(2)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无法继续研究者;(3)因个人原因不能坚持治疗而主动放弃的患者。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 Medicine 2018 V ol.(10) No.10 -42-
3治疗方法
3.1 埋线组
①先将4号外科可吸收缝合线剪成1.5cm装入75%酒精中浸泡备用。②在所取穴位处常规消毒。③选用7号注射针头,32号毫针(1.5寸长)作针芯,先将针芯向外拔出约1.5cm,镊取剪好的外科可吸收缝合线从针头斜口植入,左手食指作为压手,右手持针快速刺入穴位内,施以提插手法以得气,向内推针芯时缓慢将注射针头退出,将外科可吸收缝合线植入穴位深处,检查其断端无外露,无出血,按压针孔片刻,并敷贴3~6h。每10天埋线一次,共治疗3次。④处方:气海、关元、肾俞(双取)、三阴交(双取)、合谷(双取)、复溜(双取),肝肾阴虚配肝俞(双取),脾肾阳虚配脾俞(双取)。
3.2 针刺组
①针刺用具选用一次性不锈钢无菌针,规格为
ambition0.30mm×25mm。②针刺处方:同埋线组。③针刺采用快速进针法,予以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每天治疗1次,每7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vdm3.3 观察方法
采用改良的Kupperman指数评价法[3],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潮热汗出症状的评分变化情况。潮热汗出程度评分标准:无潮热汗出,计0分;发生潮热汗出次数<3次/天,计1分;发生潮热汗出次数为3~9次/天,计2分;发生潮热汗出次数≥10次/天,计3分。
4疗效评价标准
(1)完全缓解:总评分下降>80%;(2)显效:总评分下降50%~80%;
(3)有效:总评分下降20%~49%;贝尔罗斯
(4)无效:总评分下降<20%。
根据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下册)的国内改良kupermann评分法[3],总计分为0~63分,症状程度为4个等级,无症状为0分,偶有症状为1分,症状持续为2分,影响生活为3分。全部患者均于治疗前、后由主诊医师以外的疗效评价医师填写Kupperman评分量表。
5统计学方法去那儿
采用 SPSS 17.0 软件进行分析,以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潮热汗出评分的差异。
6课题研究结果
6.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潮热汗出症状改善评分情况(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P
埋线组379.09±2.385 3.245±2.005
软件翻译工具
0.00091
针刺组378.92±2.74 3.89±2.24
从表1可知,两组患者潮热汗出症状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埋线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6.2 埋线组和针刺组临床疗效比较表2埋线组和针刺组临床疗效比较
japan gay
组别n完全缓解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埋线组
针刺组
37
37
2
2
20
16
13
16
2
3
94.59
cheap什么意思
91.89
结果表明,与针刺组比较,埋线组的总有效率稍高,埋线组对潮热汗出症状改善情况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7讨论
潮热汗出是更年期综合征常见的症状,有观点认为潮热是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波动,引起中枢神经递质分泌改变,进而导致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改变,产生潮热[4]。
中医学认为,妇女在绝经前后,肾精渐衰,天癸渐竭,冲任二脉虚衰,从而阴阳失衡,脏腑气血失调,与肾、肝、脾均关系密切[5]。阴虚不能制阳,虚热内扰,破津外泄,则出现潮热汗出症状。精血同源,肾精不足,精不生血,致精枯血燥,血液运行不畅而成瘀滞[6],血液瘀滞,致脉络不通,郁而发热[7]。
笔者以补脾益肾为原则,选择肾俞、气海、关元、三阴交、合谷、复溜为主穴,以达滋阴补肾、调理气血的功效。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具有调和诸阴经气血,达健脾益肾之效;肾俞为肾之背俞穴,能补益肾精;气海、关元穴可益气培元固本、补益精气、调理冲任;复溜、合谷为治疗各种汗证的特效穴,以达养阴固表之效;诸穴合用,共奏补肾滋阴,疏调气血之效。
穴位埋线治疗更年期妇女潮热汗出,治疗时间短,操作简单,无痛苦,无副作用,起效快,疗效显著,
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改善,患者生活和工作及总体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但其机理有待于进一步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3.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66.
[3]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81.
[4]罗晓梅,谢守珍,陈亚琼.围绝经期潮热发病机制[J].生殖医学杂志, 2008,17(6):495-498.
[5]王大伟,王继峰,牛建昭,等.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作用机理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7):213-216.
[6]傅淑平,张荣华,蔡宇,等.从肾虚血瘀论治更年期综合征[J].陕西中医, 2005,26(5):435-436.
[7]高凤,舒惠荃.潮热浅析[J].河北中医,2009,31(3):380-381.
作者简介:
崔莎莎(1985-),女,主治中医师。
刘慧青,通讯作者。
编辑:段苏婷编号:EA-4170814082(修回:2018-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