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
(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
(3)在目的地合并
2、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答:为了完成计算机间的通信合作,把各个计算机互联的功能划分成定义明确的层次,规定了同层次进程通信的协议和相邻层之间的接口服务。这些层、同层进程通信的协议及相邻层接口统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有: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
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物理层:任务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物理层主要描述传输媒体的接口特性,如
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frame )为单位的数据。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
网络层:网络层的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发送站的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站,实现数据包的转发,并交
付给目的站的运输层。
运输层:运输层的任务是向上一层的进行通信的两个进程之间提供一个可靠的
端到端服务,使它们看不见运输层以下的数据通信的细节。
应用层: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3、什么是计算网络协议?什么是服务?
答: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
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能被高一层实体“看得见”的功能。
4、物理层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接口有哪些特性?
答: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物理层要尽可能地屏蔽掉物理设备和传输媒体,通信手段的不同,使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只考虑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
(2)给其服务用户(数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为串行按顺序传输的比特流)的能力,为此,物理层应该解决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问题。
(3)在两个相邻系统之间唯一地标识数据电路
物理层的主要特点:
契据
①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的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等等。
②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③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意。
④规程特性说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l feel good5、基带信号和带通信号各指什么?
2016年6月英语六级真题答:基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
带通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的信号。
想考高分的详细答案:
proxyfox
基带信号:信源(信息源,也称发送端)发出的没有经过调制(进行频谱搬移和变换)的原始电信号,其特点是频率较低,信号频谱从零频附近开始,具
有低通形式
带通信号:把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的信号,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够通过信道)
6、数据在信道中的传输速率受哪些因素的限制?
答:根据香农公式C=Wlog2(1+S/N)可知:
数据在信道中传输受到信道的带宽和信道信噪比的影响,信道的带宽或信道中的信噪比越大,则信息的极限传输速率就越高。
关于友谊的英语谚语
有兴趣的可以进一步了解:
香农公式在数据通信中的意义在于揭示了信道对数据传输率的限制,推导出了带宽受限且有高斯白噪声干扰的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C=Wlog2(1+S/N),其中W 为信道的带宽(以赫兹为单位),S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N为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
7、共有四个站进行CDMA通信,这四个站的码片序列分别是,A:(-1-1-1+1+1-1+1+1),B:(-1-1+1-1+1+1+1-1),C:(-1+1-1+1+1+1-1-1),D:(-1+1-1-1-1-1+1-1),现收到这样的码片序列:(-1+1-3+1-1-3+1+1),请问哪个站发送数据了?发送的数据是0还是1?
答:S·A=(+1-1+3+1-1+3+1+1)/8=1,A发送1
S·B=(+1-1-3-1-1-3+1-1)/8=-1,B发送0
S·C=(+1+1+3+1-1-3-1-1)/8=0,C无发送
S·D=(+1+1+3-1+1+3+1-1)/8=1,D发送1
8、为什么在ADSL技术中,在不到1MHz的带宽中传送速率却可以达到高达每秒几个兆比特?
答:靠先进的DMT编码,频分多载波并行传输、使得每秒传送一个码元就相当于每秒传送多个比特
9、数据线路与数据链路有何区别?(题目应为: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 )
答: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出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10、数据链路层需要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
答:(1) 帧定界问题: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
(2) 透明传输问题: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
(3) 差错检测功能:防止合差错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11、说明10BASE-T中的“10”、“BASE”和“T”所代表的意思?
答:10BASE-T中的“10”表示信号在电缆上的传输速率为10MB/s;
“BASE”表示电缆上的信号是基带信号;
“T”代表双绞线星形网;
但10BASE-T的通信距离稍短,每个站到集线器的距离不超过100m。
12太网交换机是如何建立转发表的?
答:通过学习接收到的数据帧的源MAC地址而建立的一个VLAN+端口+MAC地址的一个表项,PC1(192.168.1.1/24)--------(接口1)交换机(接口2)--------PC2(192.168.1.2/24),如果PC1要PING PC2(第一次通信),PC1先判断出PC2和自己处在同一个网段,由于两台PC是第一次通信,PC1的ARP表项中没有PC2的MAC地址,于是PC1就发一个ARP请求(请求的内容是PC2的MAC地址),这个ARP请求的源MAC 地址是PC1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是全F(广播包),交换机的接口1接收到ARP 请求,把PC1的MAC地址加入接口1的MAC地址表,来表示PC1在我接口1下面;同时交换机向除了接口1之外的其他同一VLAN的端口转发这个ARP请求(含接口2),接着PC2接收到到这个ARP请求,发现这个请求就是发给我的,于是生成了一个ARP响应包,来响应这个请求,这个响应数据帧的源MAC地址为PC2的源MAC地址,交换机的接口2接收到这个响应数据帧之后把源MAC地址加入接口2的MAC地址表中。
13、网桥中的转发表是用自学习算法建立的,如果有的站点总是不发送数据而仅仅接收数据,那么在转发表中是否有与这样的站点相对应的项目?如果要向这个站点发送数据帧,那么网桥能够把数据帧正确转发到目的地址吗?
答:没有与这样的站点相对应的项目;
网桥能够利用广播把数据帧正确转发到目的地址
14、说明下列协议的作用:IP、ARP和ICMP。
幼儿英语早教
答:IP协议:属于OSI7层参考模型中的网络层协议。它提供两个基本功能:寻址和分段。寻址即常说的路由功能;分段是指对数据包的大小进行重新组装,以适应不同网络对包大小的要求。
ARP协议: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其功能是将IP地址解析为对应的MAC地址。
garnish
CMP协议:功能是报告无法传送的数据包的错误,并帮助对这些错误进行疑难解答。
15、说明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为什么要使用两种不同的地址?
答:区别:⑴IP地址放IP数据报的首部,而硬件地址则放在MAC帧的首部;
dagebenifit⑵在网络层和网络层以上使用IP地址,数据链路层及以下使用硬件地址。
原因:在因特网上,是使用IP地址独一无二的标识每个主机(或路由器),但在发送数据时,使用IP地址的IP数据报向下要交给数据链路层,被封装成MAC帧,而MAC帧在具体的物理网络(如局域网)
中传送时使用的是物理地址。连接在通信链路上的设备(主机或路由器)在接收MAC帧时,其根据是MAC帧首部中的硬件地址。只有在剥去MAC帧首部和尾部后将MAC层的数据上交给网络层,网络层才能在IP数据报中找到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
>ke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