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ed沟通=7%语调38%声音55%肢体语言,这是真的吗?
文丨幸福销售人部落导师 麦三石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三石频繁地看到这个著名的公式:沟通 =7% 语调 +38% 声音 +55% 肢体语言 。也就是说,人和人之间的沟通, 55% 要靠肢体语言或表情, 38% 要靠声音,而只有 7% 是靠语调或言语本身。
乍看起来,这个公式很有道理。因为相比干巴巴的叙述,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再加上抑扬顿挫的声音,确实能让演讲或沟通变得深情并茂,更吸引人。
剑桥商务英语官网
laurel但是仔细一想,又觉得这个公式有些问题。比方说,如果一个人坐在一个隔音玻璃后面和对面的人讲话,对方只能看到他的肢体语言或表情,那么他能从对方的体态中获得对方想要表达的 55% 的信息吗?剑桥英语
当然,理论上也有可能,比如他用手语,而恰巧对方也懂手语。不过,我相信大部分人是不懂手语的。所以,我们假设两个人都不懂手语。那么很显然如果只是通过对方的肢体比划和表情识别,我们很难知道对方想表达的具体内容(除个别情绪表达外)。
再加上 38% 的声音。我们假设能听到对面的人的声音,但无法听清对方说的话,那么我们能获得对方 93% 的信息吗?我相信很多人会说不太可能。这种隔着隔音玻璃,或者嘈杂环境下双方的沟通,通常很难仅仅通过肢体语言、表情和声音来获取对方要表达的准确信息。
最后再看一下这个 7% 的语调。其实应该这个 7% 应该是语言,因为英文原文中是 Words (原文可以参考下文的参考文献),翻译成语调应该是另一个广泛传播的谬误了。如果人和人之间的沟通只有 7% 是通过语言的话,那么两个讲不同语种的语言的人应该很容易交流了。
oops
百度搜索
one of kind上面的分析,只是三石的理解。我们再来看一下百度搜索的情况(如下图)。由于这个 55% 38% 7% 的比例太过有名,而且广为传播,因此三石仅仅输入这三个百分比就能搜出很多相关的文章了。
可惜的是,在百度搜索结果首页的前 10 个结果中,仅有一个质疑这个公式: /s/blog_6667abda0100joe5.html, 是发表于 2010年6月28日 的一篇博客。作者和三石一样,对上面的比例提出了疑问,并且作者还从外交、教师、谈判、销售、恋爱、家庭关系等六个沟通场景中进行了分析。
这篇博文作者得出的结论是:1. 这个公式的原作者是错的,低估了语言的功用。2. 这个公式似乎更适合尚没有发展出丰富而复杂的语言的其他动物,猫、狗、牛、马、狮子、老虎等等。
真的是这样吗?
英文文章
2015年10月,三石在浏览国外销售相关的网站的时候,读到了一篇文章:
水平面Selling_Myths_by_Tim_Royds_Winning_Edge ,是关于销售中那些所谓的“箴言”的。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B2B 销售顾问兼 ISMM 的 Fellow Tim Royds 。文中挑战的第二个“箴言
”就是这个著名的沟通公式。Tim认为这个公式表达的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正常沟通的场景,他在文章中引用了公 式的发明人,美国著名高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教授 Albert Mehrabian的研究 。
Mehrabian在 1967 年发表了两篇研究论文(见参考文献1&2),一篇是 'Decoding of Inconsistent Communications' ,另一篇是 'Inference of Attitudes from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Two Channels' 。
这两篇论文研究的都是描述正面或负面情绪或情感的单一词语,如 Dear (亲爱的)或 Ter
oec
rible (可怕的)。前一篇是研究的语言( Words )和语调( Tone of Voice )的相关重要度,后一篇研究的是面部表情和语调的相关重要度。通过这两个研究的组合, Mehrabian 得出了这个著名的 55% 38% 7% 的比例。
melissa lauren但是, Mehrabian 研究的并不是正常的沟通场景。 他 想要通过这个比例说明,我们判断是否喜欢一个人时,对方释放的三个信息来源(肢体语言、语调、语言)所占的比重分别是多大。Mehrabian研究发现,肢体语言可以传递出 55% 的信息,语调可以传递出 38% 的信息,语言只能传递出 7% 的信息。
早中餐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