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南

更新时间:2023-05-27 06:14:31 阅读: 评论:0

The Economist Style Guide
每个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人都能写好情信、家书和博客,但能够围绕事实清楚明白有条理地写新闻报道的人却少得多。写好这种文章需要才能但不是天才。它可以通过训练获得,并不容易但努力会有收获。不像写小说,努力不可或缺,但无法战胜天份。
因为职业关系,我看过一些写作手册。这类手册与法度森严的辞典不同,往往没有严格的编制,更像是层积岩,经验与教训在时间中层层积淀。你看得见每一层。
Style Guide of The Economist 《经济学家》写作手册
导言dogfooding
清晰的写作来自于清晰的思想。所以,想清楚你要说什么,然后尽可能简单地说出来。记住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的六条基本规则。这六条来自奥威尔《政治与英语》,出版于1946年。
1. 绝不要使用在印刷物里经常看到的隐喻、明喻和其他修辞方法。
2. 如果一个字能说清,不要用两个字。
3. 但凡一个字能删掉,一定要删掉。
刘一男
gf什么意思
4. 只要能用主动语态,绝不要用被动语态。(当然,“被自杀”这类伟大的语词创新除外。)
5. 能用常用词的时候,不要用外来词、科学术语和行话。
6. 绝不要用粗俗语言,为此可以打破上面任一规则。
中国文化从风雅颂赋比兴开始。汉语财富里如果把所有比喻剥掉可能所剩无几。中国人用“意在言外”来要求和赞美诗歌、文章、书画。“得意忘言”的层次则更高。表达,在中国人对汉字的使用中,只是一部分功能,我们还用它来暗示,误导,甚至遮蔽。这是文化血脉的一部分,将与我们永远共存。我只是想说,循奥威尔提示的这个方向用汉语写作,同样也能写出了不起的、力透纸背的(对不起我违反了第一条)的文章。对于新闻写作,更是一条捷径。
所以,我的建议是,不要忘记奥威尔的六条规则,要尽力尝试。如果实在不能无折扣地实现,没关系。一不要认为自己是狗屎,二不要认为奥威尔六规则是狗屎。你和他都没有战胜文化差异而已。
导言之隐喻
“新发明的隐喻可以唤起视觉形像,有助于表达思想。”奥威尔说,“另外,有些隐喻已经变成生动的日常词汇(如铁的意志)。但在这两者之间有大量过度使用的隐喻,人们使用它们只是因为懒得自己发明词汇而已。”
每一期《经济学家》都有大量的隐喻。
比如:trails of crushed rivals (敌人溃败的痕迹), billing and cooing politicians (狼狈为奸的政客), projectsfalling at the first hurdle (在第一个难关前就倒下的项目), track records on inflation (通胀记录), tabloid reporters lapping up stories (小报记者编造故事), reports leaving the door ajar (报告给XXX留下了一道门缝),irresistible forces about to meet immovable objects (矛盾相争),roadblocks in the path of reform (改革的路障), investors crying foul (投资者大叫犯规), doors slammed shut in China (中国的大门关上了), blind eyes turned
in Taiwan (对台湾视若无睹)。
这里面有一些是上面所说的过度使用的隐喻,让读者觉得俗气。但绝大多数已经是日常语词,“死掉了”的隐喻,可以在文章中使用。但不论是死是活,隐喻要节俭地使用,否则会给自己的文章带来麻烦。
下面是几个滥用隐喻的例子。第一个是某报纸写保加利亚经济危机的报道开头。
•Bulgaria is on its knees. A long-simmering economic crisis has erupted, gripping the country in a fierce and unrelenting embrace。“保加利亚屈膝脆地。长期发酵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暴烈地,不可抗拒地将这个国家揽入怀中。”
第二个是某出版物关于布什选举策略。
•The basic question for the Bush campaign, as the fervour from the Republican convention in Houston last week dissipates, is whether or not it is barking up the wrong social tree by painting an exclusionary picture of an American society that has otherwi long been characterid as a melting-pot eternally susceptible to change. This may only be part of the broader election canvas, which also runs to more legitimate criticism of the opposition。
“在上周休斯顿共和党全国大会的激情消散以后,布什竞选阵营面临的基本问题是,他们是否搞错了社会政策。他们给美国社会描绘了一个排外的前景,但这与长期以来美国社会形象──大熔炉,时刻在变化──不同。也许这只是布什竞选策略外衣的一部分,但也招致了来自反对阵营的正当批评。”
路透社也没能免俗。
•A BBC statement said today: “This is an off-the-wall programme with a track record of cutting-edge humour, but on this occasion we appear to have overstepped the mark.”
BBS今天说:“这是一个疯狂的节目,有过最时兴的幽默,但这次我们跨过了界。”
Léon Dion, 一个宪法专家,看起来如果不用隐喻无法说话:
•In his opinion, give the Anglophones an inch and they will demand a mile. “The signs issue is just the Trojan hor,”he says. “It is the tip of the iceberg. Once the dam is open you won't be able to clo it.”
在Leon Dion看来,操英语者得寸进尺。“标志问题只不过是特洛伊木马,”他说,“只是冰山一角。只要闸一开,我们就关不上了。”
中国人对隐喻的容忍尺度要更宽一些。想一想,离开了成语,哪怕是那些用了成千上万次的成语,我们还能说话吗?尽管如此,这里所讲对隐喻的运用,对中文作者仍然很有用。奥威尔和Economist都反对用那些既没有新鲜感,又没有彻底成为日常用语的隐喻。对于这种隐喻,中国传媒大学文学系主任苗棣曾有精准界定。他说这些叫“俗典”。“俗典勿用”。举个例子,不要用“游人如织”。俗典绝不会为文章增色。难道你愿意读者文章里只看到熟面孔吗?dementia
导言之短词
要用短词。他们容易拼,好理解。
用about,不要用approximately;用after,不要用following;用let,不要用permit;用but,不要用however;用u,不要用utili,用make,不要用manufacture;用plant,不要用facility,用take par
t,不要用participate;用tup,不要用establish;用enough,不要用sufficient;用show,不要用demonstrate;以此类推。说不发达(Underdeveloped )国家一般都不如用穷(poor)国。实质性的(Substantive)一般指的就是实际的(real)或者大(big)。
click2pay“短词是最好的,如果又短又老,那就是最好中的最好。”邱吉尔说。
汉字没有长短之说,汉字词组一般也不太长,四字成语就算长了。所以,用短词这一条,作参照性的理解就好:精炼、简短、明白地写作。邱吉尔的话有意思,提醒我们可以适当地运用古汉语的语词和语法。随便举个例子:礼失而求诸野。六个字,讲了多少内容,多么凝炼。不过古汉语要慎用,不能以牺牲易读为代价。
导言之冗词
有些词除了给文章增加长度外一无可取。为了更准确地表达才用形容词,要小心那些你用来表示强调的形容词。“很(very)“就是一个例子。如果你写的句子里有“很”,把它去掉,看看意思变了没有。“这是个好兆头”比“这是个很好的兆头”更有力。
不要用打击行动(strike action),打击(strike)就够了;不要用削减(cutbacks),用砍(cuts);不要用轨迹记录(track record),用记录(record);不要用大规模(large-scale),用大(big);
不要用政策制定过程(policy making process),直接用制定政策(policy making);不要用天气情况(weather conditions),用天气(weather)就好。尽可能枪毙掉(这里用枪毙更好)动词后的介词。所以,相遇是meet而不是meet with;公司是被收购和出售(bought and sold),而不是被买掉和卖光(bought up and sold off);预算是被砍(cut)而不是削减(cut back);阴谋是被策划(hatched)而不是策划起来(hatched up);组织是被主席领导(headed)而不是领导着(headed up);市场是被放开(freed)而不是被开放了(freed up);孩子是被放(nt)到床上而不是放去(nt off)到床上。我们给你的这个建议是免费(free)的或者说是不要钱的(for nothing)的,但不是for free的。
三级成绩查询
有一些词常常是多余的。那个所谓(so-called)自由国度阵线的领导人,就是自由国度阵线领导人。大政治家(top politician)或者最优先(top priority),说政治家(politician)或者优先(priority)足矣。重要讲演(major speech)经常就是讲演(speech)。避难港(safe haven)就是港口(haven)。最有可能(Most probably)和最特殊(most especially)就是可能(probably)和特殊(especially)。事实是这样的(The fact that)经常可以缩短成这样(That)。对工业和农业部门(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ctors)的贷款就是给工业和农业(industry and farming)的贷款。Community是另一个最好砍掉的词。不光是因为它常常是不必要的,还因为它传达一种可能并不存在的共性。黑人社区(black community)指的是黑人们(Blacks);商界(business community)指的
是商人们(businessmen);同性恋圈子(homoxual community)指同性恋者们(homoxuals);情报界(intelligence community)指间谍们(spies);国际社会(international community),如果意味着什么的话,指的是其他国家、援助机构(other countries, aid agencies),有些时候也指一群国家(the family of nations)。小心地使用语词。心脏问题(heart condition)指心脏不好(bad heart);差点打不中(near miss)多半是差点打中(near hit);积极的想法(Positive thoughts)就是乐观(optimism),就像负面(negative)报告多半是批评(critical)报告。行业行动(Industrial action)通常是行业没行动(industrial inaction)、行业扰乱(industrial disruption)或者罢工(strike)。礼节性拜访(courtesy call)通常是促销邀请(sales offer)又或者是不请自来(uninvited visit);基本完成的(substantially finished)桥是没有建完的(unfinished)桥;拥有众所周知的名字(high name-recognition)的人是名人(well known)。有可靠性问题(reliability problems)的东西其实不能用(does not work)。如果说你面对着现场观众(live audience),那想想你可能面对死的(dead)观众吗?
总的来说,要简明。想乏味就什么也不要去掉——伏尔泰说。所以,要经济地用词。Sydney Smith说,“在你写完的句子里,每隔一个就划掉一个词。”Raymond Mortimer在评论Susan Sontag的时候说得更干脆:"她的新闻报道就像钻石,切割后会更耀眼。“
今天上午一个朋友跟我说,讨论一下"Modern Sex"问题吧。等我明白过来,大家一起放声大笑。Mod
ern Sex者,现代性也。这是对作为后缀的“性”的嘲弄。“某某性”在当代汉语中实在太多见了,好文章不能让它出现。革命性就是革命。观赏性就是好看。为什么要用“性”呢?如果想不出哪个词可以很好地代替现代性,那是因为你不明白现代性讲的是什么。从现在起,不要用“性”,为了你自己,不是为了绿坝。
另一个让我深恶痛绝的词是“进行”。我有绝对的把握,所有“进行”都只是加长了句子,没有带来任何含义的增量。将革命进行到底,听起来很铿锵吗?比革命到底如何?我们准备进行一次考试。何如直接说考试?!每次写完文章,应该全文检索“进行”二字,然后全数删掉。你不会有任何损失。“通过”这个词,也几乎一样。还有一个字,“的”。十余年前我进《人民日报》国际部夜班编辑部的时候,听老编辑们说,绝大多数“的”字可以删掉。我一试,果然。你们也试试,很棒。
初二物理电学题导言之勿用“被”
要直接。说A打了B总是比说B被A打了更清楚。
我遇到的英文写作老师和书本都要我避免被动语态,用中文说就是不要用被字。我从不理解到理解,是因为了解用"被"的句子往往隐藏信息。如上所述,A打了B总是比B被A打了更清楚,但不止此。后一种句式出现时,很多时候只有B被打了,也是语法正确的句子,但A就消失了。同事张继伟说,政府文件里多见被动语态,无论中外。
导言之术语
避免用术语。不用术语又要准确,要动脑筋才行。如果非得用术语,不能脱离其特定语境。许多时候,日常词汇完全可以替代术语。“快(fast)可替代“指数性增长(exponential)”。如果要用肯定行为(affirmative action)或者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你必须解释清楚它们是什么。往往,在解释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不需要用这些术语了。两件事一定不能做:用术语来使本来无聊的事情显得重要;用术语来混淆事实,比如说把平民伤亡叫作附带损失(collateral damage) 。不要用外来词,除非在母语里确实没有替代。每年要说per year,而不是per annum,人均要说per person,而不是per capita。等等。
金融报道里有大量的术语,有时很难避免使用。但你不能有可以任意使用术语的心态。使用术语就有责任解释这些术语。如上所说,如果能解释清楚术语,你多半用不着这些术语了;如果不能解释清楚术语,很可能你没有搞懂你在说什么。这就不是术语的问题,而是你的问题。
导言之新闻腔与俚语
不要用太多俚语(例如:他1994年一举成名。He really hit the big time in 1994)。如同隐喻,俚语只有偶尔使用才有效果。要避免只有新闻记者才用的表达方式,比如,向人竖大拇指(the thumbs up),大拇指朝下(the thumbs down),或者绿灯(green light)。不要用工作轻闲优厚gravy trains,也不
要用步步为营说战术(salami tactics),不要说这一类(the likes of)。要避免用丑陋或用得太多的表达,比如底线(the bottom line)、高调(high profile)。不要用caring表示关心的,用carers来表示护理人员。这样造词太容易但没意思。
不要让读者预测到你的遣词,特别不要让他们预测准到令人感到滑稽。所以,写政府部门的时候,不要用大人物这个词;写英国上院的时候,不要用阁下们(their lordships)这个词;分析共产党的时候,不要用(comrades)这个词。难道每个草坪都整齐得像修过指甲一样(manicured)?难道每个毒贩都非得是男爵(barons)?
总要清新行文。老用新闻腔使文章没有生气。日报记者有个缺点,由于没有时间炼字,他们习惯于用现成的、用过无数次(venth-hand)的表达。懒惰的记者觉得下面的句子很舒服:产油(oil-rich)国A,在病中的(ailing)总统B 治下,有在位多年的强人(long-rving strongman),据坊间传闻(chattering class),是一名狡诈的政治作手(wily political operator),所以当前局势不稳(uneasy peace)。在他最近作出分水岭式的(watershed,或者landmark,地标性的,又或a-change,巨大的)决定,逮捕首相(于是蜜月结束,the honeymoon is over)后,分离出去(breakaway )的南部将掀起一场腥风血雨(bloody uprising)。类似地,偷懒的商业记者喜欢谈困境中的(troubled)公司C的问题,它是万向节行业革命(revolution)的牺牲品。接近内情的人士(well-placed insiders)预测这家公司将被一场成败在此一举的(make-or-break)罢工撕裂,除非重量级人
士者在马拉松式(marathon )谈判的最后一刻(11th-hour)介入。
行文不能有太多套路。”故事的开头通常是这样:“首先是好消息”(First the good news),那么肯定接下来会有“现在是坏消息(Now the bad news)。然后会插入一段来自某位行业分析师(one industry analyst)的话,这句话里多半会有“假如,而且是个很重要的假如“(If, and it's a big if)。到文末的时候,假如作者承认自己不太明白发生了什么,那么至少“有一件事是肯定的”(One thing is certain), 最后则以"正如某人所说的那样“(As one wag put it)来结尾。
时髦的词和词组令读者生厌。有一些词汇是有意从电影电视或者政客言论中摘来,如遥远的桥(bridges too far),帝国的反击(empires striking back),更好更温柔(kinder, gentler),F打头的粗话(F-words),当月流行(flavours of the month),X世代(Generation X),理智与感情(hearts and minds),价值连城的问题($64,000 questions),southern discomfort(流行音乐唱片名,与一个百年烈酒品牌Southern Comfort相反),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30多岁的人(thirty-somethings),机会之窗(windows of opportunity),牛肉在哪里,意指实质是什么?(where's the beef ?)。
另外一些词汇则来得没这么好玩,往往来自社会科学家。如果发现自己在用下面这些词,你要停下来问:
第一,这些词最适用吗?
第二,如果是五年前或是10年前,你会用这些词吗?如果不,原因是什么?
应对(address)。既然问题可以被回答(answered), 议题可以被讨论(discusd),难题可以被解决(solved), 困验证可以被处理(dealt with),为什么要用应对(address)这个万能词汇呢?
照料(care for)以及所有用caring开头的短语。为什么不用look after呢?社区、共同体(community)。如前面“去掉冗词”一节所述。
环境(environment)。写作的时候但凡遇到环境(environment)这个词,删掉。
著名地(famously)。通常是冗余的,总是惹人厌的。
聚焦(focus)。世界是个舞台,又不是棱镜。
个体(individual)。某些上下文中可以,但越来越多地用于替代男、女和某人(man, woman or person),这就不对了。海外(overas)。用得越来越多,很多时候错误地用来指国外或外国。
参与(participate in)。何不用take part in?词的数量一样但音节少一些。
伙伴(partner)。无论舞伴、性伙伴和人生伴侣,现在都用伙伴。你分得清吗?
过程(process)。这个词用来形容巴以和谈之类是可以的,但用来替代对话(talks)就不对了。
关系(relationship)。还是用relations吧,短一点。
资源(resources)。太多用在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上了,其实不如直说职员、员工或者某人。六级查分
技巧(skills)。学习技巧、思考技巧、教育技巧,用得太滥了。技巧的意思就是能做某事(the ability to),说一个人有什么技巧不如直接说他能做什么。
支持的(supportive)。为什么不直接说有帮助的(helpful)?
目标(target)。说为你的努力定下目标(target your efforts),不如说将你的努力朝向(direct)什么。
透明度(transparency)。这比公开性(openness)要强吗?
上面这些词本身没错,但如果你用这些词只是因为你听见别人在用,而不是因为它们在你的上下文中是最合适的,那你要避免用它们。用得太多的词和现成的表达不会使你的文章新鲜活泼。
如果你觉得这一节有些吹毛求疵,我能理解。如果你认为其中许多内容只适用于英语而非汉语,我不反对。但我从中学习到了几点共通的道理:
第一,不要养成用俗套的习惯。俗套所构成的文章节奏,无不在读者算中。很多人说一部俗套电视剧让观众产生智力上的优越感,不要让同样的悲剧发生在你自己身上。来一套“总有一种什么让你什么”?或者来一套“有一种某某叫某某”?谢谢你,我够了。
第二,要用确切的词而不是万能的词。如果你在某个词(如文中提到的技巧、环境、资源)前面加上不同前缀就能适用于一切场合,这不是好词。要动脑筋,找到适用于特定场合的特定词汇。专名比通名更准确,更有力量。不光名词如此,动词也是一样,少用“应对”,少用“运行”,多用脑子。
导言之句法
写一个双重否定的句子永远比理解它来得容易──摘自一封读者致Economist的信。
优点英语
马克·吐温说,好作者应当这样对待句子:“作者偶尔可以放纵自己写长句,但他必须确保里面没有褶皱,没有含混,没有用括号括起来的部分来打乱整体节奏。当作者完成后,长句不能像海蛇一样大半个身子在水下,而是要像火炬游行一样清楚晓畅。”
长段落与长句子一样使读者迷茫。《简明牛津字典》编者Henry Watson Fowler说,“段落本质上是思
想而不是文章长度的一个单元。它应与文章主题一致且与上下文保持连续。”除了偶然情况,一段不要只有一句话。
清楚的思想是清楚的写作的关键。奥威尔说,“一个细心的作者在写每一句话时都应问自己四个问题:我想说什么?可以用什么词来表达它?什么意像或者成语可以把它表达得更清楚?这个意像够不够新鲜?也许他还该问自己更多两个问题:可以写得更短点吗?行文丑陋的地方有没有办法避免?”
dha是什么意思

本文发布于:2023-05-27 06:14: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78/7903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没有   隐喻   文章   术语   时候   不能   使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