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鉴】Refreshing Appreciation
1980年秋,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78级学生在李仰松、赵朝红先生的带领下,对前寨遗址进行了部分发掘,清理出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近百座。遗址及墓葬中出土了彩陶贯耳壶、实足陶南瓦、精美玉器等数百件器物。
1 前寨遗址的情况
前寨遗址位于诸城市枳沟镇前寨村西北部,潍河北岸的东侧台地上,东距市区约20千米。遗址的东侧大部压于现村民房下,西、南两面紧临一条古河道,北部为村民的耕地。
整个遗址坐落于一低丘南坡的下部,地势东北—西南走向,附近地貌为低矮丘陵,属泰沂山脉的东部边缘。潍河由西向东流经遗址的南面,形成一处高于周围的河边台地。
遗址东西长260米,南北宽250米,面积约6.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米,文化堆积分三层,下层为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存,中层属龙山文化,上层系岳石文化和商周遗存。
20世纪70年代,遗址曾出土带有图像符号“”的陶质大口尊残片,此残片与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完整大口give me
尊的图案相同,资料在《文物》1974年第1期发表以后,引起史学界及考古学界的关注。已故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
唐兰先生将其释为“旦”,认为“O”是日,“”是
云,“
”是山,图像表达的是:早晨太阳从飘着云气的
五峰山上冉冉升起,新的一天开始了,即现在的“旦”字。吉林大学教授、著名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释为
“炅”字,认为“
”表示的是火焰,“O”是表示的是
日,火上一日即现在的“炅”字,有阳光照耀之意,还有人释为“照”字。虽释义不同,但都认为是一个原始图像文字,因此这件大口尊残陶片成为研究我国汉文字起源及演变的重要资料。
前寨遗址是山东半岛潍河流域内一处重要的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存。在遗址的地层中还发现了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的三叠层堆积,为研究半岛地区史前文化
发展序列提供了可信的佐证。
2 前寨遗址出土玉器
遗址中不仅出土有大量陶器,而且在墓葬中还出土了玉璇玑、玉璧、锥形饰和玉镯等玉器,造型别致,制作精美,在玉器的琢制上可以看出先民卓越的成就。认真研究这些玉器对于进一步揭示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物质文化的面貌,进一步认识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原始社会的解体和文明的起源等问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①2.1 大汶口文化玉璇玑(4件)
the day after玉璇玑平面近圆形、扁平状,中心稍厚,边缘较薄,中央有圆孔,孔壁斜直,璇玑外缘有三个形状相同、且均向同一方向旋转的锯齿状凹脊,通体磨光,制作精致。有的呈淡绿色、鸡骨白色及绿色。
2.2 大汶口文化玉环(9件)
sam怎么读
玉环平面圆形、扁平状,中心稍厚,边缘较薄,周边经打磨圆滑,单面钻孔,孔壁斜直,通体磨光,制作精致。有的由白玉琢磨呈白色,有的由淡绿色玉琢磨呈淡绿色,有的由碧玉琢磨呈绿色,有的由白石琢磨呈白色(图1)。
馆藏大汶口文化玉器
—浅析前寨遗址的重要地位
摘 要:诸城今市境远古属东夷人腹地,东夷人部落首领虞舜相传出生于此。境内新石器时代遗存近50处,科学考古发掘大汶口文化遗址2处,龙山文化遗址1处,其中前寨遗址作为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存,对于研究海岱地区东夷文化有十分重要的考古价值。前寨遗址出土的玉器具有典型的大汶口文化特征,还有向龙山文化过渡的器型组合。前寨遗址在诸城市南部,是胶东半岛南北交通要道,南北文化在此交流融合,前寨遗址的玉器就为交流融合提供了有力的佐证。空中飞人是什么意思
关键词:遗址;大汶口;玉器;交流
【作者简介】袁传申,男,硕士,文博馆员,研究方向:文化遗产管理。①孙妍.大汶口文化玉器研究
[D].长春:吉林大学,2007.
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袁传申
(诸城市博物馆,山东…诸城…262200)
012Vol.200
2.3 大汶口文化玉佩饰(35件)
2.3.1 玉管(18件)
平面椭圆形,整体鼓状,两端平截,内孔贯通,中部腹径大于两端,通体磨光,有的呈灰绿色、鸡骨白色、淡青色,有的呈淡黑色及青白色(图2)。
2.3.2 玉坠饰(17件)
分平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桃型和不规则形状,整体片状,双面钻一孔,孔壁斜直,通体磨光。有的呈灰绿色,整体厚薄不均;有的呈淡绿色,半透明,底部呈弧形;有的呈鸡骨白色,整体两长边平直,两短边斜直;有的呈深绿色,上下两边平直,侧边弧形;有的呈灰白色,顶边有凹陷,
底边平直,两侧边弧形;有的呈绿色,整体四边平直;有的呈灰绿色,下端有一黑线,把整体分出一小部分;有的呈青色,器物一边有俏色,三边薄有刃,有的周边弧形,底边平直;有的呈灰白色,有的器身中部有断裂痕迹,似是原物的一部分,经打磨后继续使用(图3)。
2.4 大汶口文化玉镯4件
平面圆形,镯体板状,周壁厚薄不均,内壁平直,通体磨光,制作精致。有的呈黑色,有的呈鸡骨白色,镯壁外侧刻有四个长方形浅浮雕装饰,装饰间隔外壁两端凹陷;有的呈青色,外壁弧形。有的呈墨绿色,外壁周饰四组阴刻直线纹,每组两道(图4)。
2.5 大汶口文化锥形饰6件
nationalism长方柱体,尖部锋利或较钝,器形规整,做工细腻,通体磨光。有的呈白色,尾部有圆柱形细突榫;有的呈半透明状青色,尾部双面钻一孔;有的呈青白色,尾部有圆柱形细突榫;有的呈乳白色,尾部有椭圆柱形细突榫;有的呈灰绿色,尾部双面钻一孔;有的呈灰色,尾部扁平,双面钻一孔。
2.6 其他玉器
2.6.1 大汶口文化玉方形器
玉方形器平面近正方形,薄板状,呈青色,用河南玉制成,中心有一椭圆形单面钻孔,孔壁平直,通体磨光。
2.6.2 大汶口文化玉璧
玉璧圆形、扁平状,呈青色,由青玉石琢磨而成。器中心稍厚,边缘较薄,中心有一单面钻圆孔,孔壁平直,通体磨光(图5)。
2.6.3 大汶口文化玉筒
玉筒圆筒形,呈豆青色,筒用玉琢磨制成,亚腰状,筒壁厚薄均匀,内外壁呈弧形,通体磨光。
2.6.4 大汶口文化玉笄
玉笄圆柱状,呈深绿色,一端尖细如锥,一端有细突榫,尾部及腰部刻两道直纹,通体磨光。
2.6.5 大汶口文化玉璜
玉璜平面半圆形,呈浅灰色,顶、底均弧形,底边稍厚,顶边较薄,顶的一端双面钻一孔,孔壁斜直,通体磨光。
2.6.6 大汶口文化玉指环
玉指环平面圆形,扁平状,呈灰绿色,指环外壁弧形,内孔平直,通体磨光。
the middle2.6.7 大汶口文化玉玦
有的呈淡青色,器物外侧饰八道凹弦纹,内壁平滑,
一侧刻开一缺口,孔圆形(图6)。
图1 大汶口文化玉环
图4 大汶口文化玉镯
图2 大汶口文化玉管
图5 大汶口文化玉璧
saline图3 大汶口文化玉坠饰
图6 大汶口文化玉玦北京雅思培训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013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3(上)
【亮鉴】Refreshing Appreciation
3 前寨遗址大汶口文化玉器的相关问题
玉已深深地融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礼俗之中,充当着特殊的角色,发挥着其他工艺美术品不能替代的作用,并打上了政治的、宗教的、道德的、价值的烙印,蒙上了一层使人难以揭开的神秘面纱。①
3.1 前寨遗址同大汶口文化的关系
大汶口文化陶器有着鲜明的特征,以夹砂陶和泥质红陶为主,也有灰陶、黑陶,并有少量硬质白陶。沙质陶器上少数纹饰附加有堆纹和篮纹,泥质陶器上常饰镂孔、划纹,有彩陶和简单的彩绘陶。前寨遗址中出土有红陶背水壶、红陶鼎、红陶带足鬹、灰陶夹砂豆、灰陶壶、红陶夹砂罐以及蓝纹大口尊等陶器,这些陶器都具有典型的大汶口文化特征。
前寨遗址大汶口文化玉器也具有典型大汶口文化的特点,玉器多为玉环、玉珠、玉坠、玉佩饰等装饰器物,玉器的颜色有墨绿色、翠绿色、淡青色、鸡骨白色、白色带黑斑,素面,没有繁杂的修饰,但是却制作精美。33号墓玉镯戴在左腕,46号墓玉镯戴在右腕,13号墓玉璧放在胸间,22号墓玉坠放在胸间及腹部,60号墓玉珠放在颈下,玉器也见于遗址地层中。玉器出土位置表明这些玉器大部分为生前装饰品。前寨遗址墓葬出土大汶口文化玉器与江苏省新沂市花厅村墓、西夏侯墓和江苏省邳州市刘林遗址上层出土玉饰有着太多相似之处。玉璇玑齿牙短小,单面钻孔,制作简单,属于璇玑的早期形态,与大汶口玉器中期的胶州三里河遗址出土的玉璇玑相同。前寨遗址出土玉器还具有向龙山文化过渡的特点,有礼仪用玉,出现了玉璇玑、玉镯(琮)、玉璧、玉璜等器物组合。
3.2 前寨遗址同南方文化的联系
诸城前寨遗址大汶口文化玉器玉质选材上不仅有绿松石、碧玉等,还有墨玉、青玉、白色玉、河南玉等,既区别于大汶口文化,又显现出南方文化的特点,诸城前寨遗址作为南北文化交流中间环节,以独特的器质、造型展现了南方文化的北渐及文化传播和影响。②
前寨遗址中出土锥形饰6件,锥形饰也被称为镞形器。镞形器的出土地点遍及大汶口文化的分布区,如花厅(28件)、野店(32件)、大汶口(30件)、陵阳河(22件)、三里河(20件)、尚庄(2件)、西夏侯(6件)、呈子(2件)等遗址均有发现。镞形器在大汶口文化中出现于中期阶段,延续到晚期阶段,至龙山文化时期已基本绝迹。镞形器为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共有器类,其基本形制为尖头,尾部有榫状短铤,器身断面以圆形和方形最多,也有三角形、长方形、菱形、椭圆形和多边形等。质料则以玉、石为主,也有骨、角、牙质者。质料以石、玉为主,尾部多不穿孔。③
玉琮是良渚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器类,有圆筒形和外方内圆的方柱形两类。不同器件的高低相差悬殊。玉琮始见于良渚文化早期,中、晚期得到充分发展。前寨遗址出土的两件玉镯表面简单刻画,具有琮的样式,其中有一件玉镯和玉璇玑同时出土,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组合。前寨遗址玉镯(琮)和良渚文化的玉琮之间应存有内在联系,其意义和用途是相同的,均为用于宗教活动的礼器。③玉砭锥、玉琮是大汶口文化和松泽、良渚文化居民基本信仰与习俗的产物,两者之间表现得如此相似,其真谛恐怕不是用一般的文化交流、传播和影响的解释所能揭示的。amument
3.3 前寨遗址同北方文化的联系
考古学文化南北交往,其中一条路线就是:南方文化沿海北上,在日照及胶东半岛登陆,继而向北传播。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均有形制相似的玉器出土,辽东半岛的吴家村遗址、郭家村遗址出土有牙璧(玉璇玑),同山东半岛的三里河遗址出土玉璇玑有很多相同之处。随着人口迁移,大汶口文化的鼎、盉、鬹等被传播到辽东半岛,而且在大汶口文化中期产生的玉璇玑,也一路向北传播,直到龙山文化时期还对辽东半岛南部地区的玉璇玑产生深远的影响。④前寨遗址作为山东半岛地区大汶口文化典型代表之一,在这种南北文化交流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①杨岗.浅析先秦时期的玉崇拜[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54-158.
②张美玲.山东地区出土新石器时代玉器研究—以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玉器为中心[J].烟台:烟台大学,2013.
③栾丰实:海岱地区考古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137-138.
④孙妍.大汶口文化玉器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014Vol.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