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鲁迅《孔乙己》中的语言特点
《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这篇小说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应该说,这是一篇大家都很熟悉的课文,从教以来,也已经教过好几遍,但是鲁迅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比较高的,如何理解好鲁迅的作品,对于教授学生来说,关键是要深刻领会作品的语言。
一、以《孔乙己》中语言的角度,讲解鲁迅作品在语言上的特点:
1、善于通过“白描”和“画眼睛”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是鲁迅作品语言的一大显著特点。此环节,我采取了对人物的举例似的描写进行教授,让学生便于理解。
文言文在线翻译器
在《孔乙已》中,对孔乙已出场时的肖像描写,作者凭寥寥几笔,便使人物神情毕肖、栩栩如生:“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又懂的。”“站着喝酒雄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几个字,看起来平平淡淡,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然而却抓住了孔乙己与不同的特点,把孔乙已的思想、性格、经济和社会地位揭示了出来。“站着喝酒”说明他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是属于“短衣帮”的;“穿长衫”则表明他是“读书人”,与“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喝”的“长农客”有某些共同之外;“唯一的”说明在酒店里只有他一个是这样的,身份很特殊。他喝
suburb
酒的方式和衣着的不相称,反映了他经济地位和思想意识的矛盾。从经济上说,他的地位很低的,是属于“短衣帮”的,但在思想意识上,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仍然把自己看成高人一等的“读书人”。接下来描写他“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从“脸色”上看,说明他生活很艰难,从“伤痕”上看,暗示他常遭凌辱,从“乱蓬蓬”的胡子上看,表明他生活落魄;接着描写他那件“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说明他又穷又懒,而对这件“又脏又破”的长衫,为了显示自己“读书人”的身份,他一直没有脱下,揭示了他自命清高的性格特征;“满口之乎者也”则表明他卖弄“学问”从以上分析我们看到,鲁迅仅用粗线条地勾勒,就活灵活现地把一个迂腐落后、贫困潦倒的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2、善于通过个性化语言塑造人物形象,也是鲁迅作品语言的重要特点之一。此环节,教会学生赏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人物语言是刻划性格的主要手段之一,作家在创作中,必须要根据不同人物的阶级、职业、经历、生活习惯、思想感情和精神状态,选择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去表现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才能塑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来。鲁迅是最善于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塑造典型形象的作家。他的作品,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语言都极富个性化的。《孔乙己》一文中,主人公孔乙已所说的话并不多,然而几乎句句都是个性化、性格化语言。请同学们留意这几点:
(1).“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ourobot
(2).“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
(3).“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
(4).“……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帐要用”
grapevine
(5).“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吗?”cute怎么读呢
sounds interesting(6).“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研究生报名费用
(7).“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8).“这……下回还清罢。这回是现钱,酒要好。”
(9).“不要取笑!”
(10).“跌断,跌,跌……”
多的拼音
以上这些文白相间的语言,是孔乙已所特有的语言,它准确、深刻、生动而有分寸地突出了孔乙己的性格。从“窃书不能算偷……窃书卜……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一句中,我们看到了孔乙已那迂腐的性格。在他看来,像偷窃这样的丑事,一旦和读书人发生联系,就是一件光彩的事,不能和一般的
偷窃相提并论。就是偷东西被人打断了腿,还要辩解说是“跌断、跌、跌……”死要“读书人”的面子。这些言语,把孔乙已心灵深处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封建传统观念充分地揭示了出来,这种观念是与他长期接受封建教育毒害的身份相称的;从他主动教酒店小伙计“回”字四种写法上,又自然地流露了他故弄玄虚、标榜自己的迂腐思想;从他跟小孩子交谈中,我们又看到他在孤苦无靠中的寂寞和他心地的单纯、善良的一面。孔乙已这些个性化的语言,进一步揭示了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趋于完美。
3、准确地运用动词、形容词也是鲁迅作品比较突出的语言特色之一。此环节,教会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词性,品析语言特色。
在《孔乙已》中的:“排出九文大钱”,“从破衣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等,这里的“排”、“摸”、“笼”、“罩”等动词,准确地把孔乙已从得意炫耀到穷困潦倒的神态、灵魂深处的疮疤被戳痛时骤形于色的情态以及他善良、诚恳及迂腐的性格充分地表现了出来。由于鲁迅善于运用动词和形容词,使得作品在简洁、形象的语言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作品的主题得到了深化。
4、善于吸收人民群众方言口语、熔炼文言文中有生命的词汇及尝试性地采用了一些外语词汇等,也是鲁迅作品语言的一大特色。此环节,我借助了本地区方言的一些特点,能结合实际,很好地让学生理解了鲁迅文中方言用语的微妙之处。
我们在鲁迅的作品中就发现了不少的绍兴方言,这些方言经过严格的选择提练后,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如《阿Q正传》中的“老鹰不食窝下食”、“栗凿”、“兜搭”、“肚里一轮”、“进去”;《狂人日记》中的“掌过嘴”、“白厉厉”、“老谱”、“见情”;《祝福》里的“眼珠间或一轮”、“回头人”;《孔乙已》的“荐头”、“粉板”;《药》中的“拗开”、“乖角儿”;《离婚》里的“团头团脑”、“杀头癫皮狗偷吃糖拌饭”、“夹脸一嘴巴”、“三茶六礼”、“打顺风锣”;《肥皂》里的“眼睛生在额头上”等等,这些都是方言,是从人民群众口语中熔练成的,不但读起来生动活泼、意味深长,而且使人物的话语和姿态显出地方色彩、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
二、教学反思:
翻译网站
path本文的情节比较生动,学生学起来细致较高。课前的预习工作准备充分,课堂进展很顺利,尤其是和《范进中举》进行比较赏析,以“众人”的眼光走进文本、走向孔乙己,去近距离观察他,并向大家介绍他们心中孔乙己的形象。学生
对于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理解的都比较深刻。孔乙已的悲剧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悲剧,而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千百万穷苦人儿的悲剧,孔乙已只不过是其中一个代表。我们了解他,认识他,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那个社会对于“苦人儿的凉薄”。孔乙已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孔乙已》这篇文章主题的反映,在今天仍然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于是,我又想到了能否设计一个雕塑,来
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进一步认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呢?在基础上,设计一个教学环节,即组织学生帮老师选孔乙已的生活片断,来给孔乙已塑像,目的是通过这个塑像,让人家更好地更深刻地理解鲁迅先生这篇作品的深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