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学基础知识总结(收藏)
1.⼤⼩三和弦、⼤⼩调中的主、属、下属和弦
西⽅古典⾳乐体系的和声基础是三和弦,三和弦⼜以⼤⼩三和弦为最基本。三和弦是由三个⾳组成的,分别被称为根⾳、三⾳和五⾳。⽽和弦的性质,则是由根⾳、三⾳和五⾳之间的距离(及⾳程),来决定的:根⾳和三⾳之间是⼤三度,三⾳和五⾳之间是⼩三度的,被称为“⼤三和弦”。根⾳和三⾳之间是⼩三度,三⾳和五⾳之间是⼤三度的,被称为“⼩三和弦”。
西⽅古典⾳乐(从16世纪以后),是以⼤⼩调为主的。⼤⼩调都各有三个最主要的三和弦:主和弦,属和弦和下属和弦,分别是调内的I级、V级和IV级。我们看到,⼤调的主、属、下属是⼤三和弦。⼩调的主、属、下属是⼩三和弦。
作为⼩三和弦的⼩调属和弦,当进⾏到主和弦时,感觉缺乏⼒量。原因是⼩调的VII级,到I级是⼤⼆度,没有向I级的强烈倾向。⽽⼤调的VII级和I级之间是⼩⼆度关系,有强烈的倾向。因此,西⽅传统和声,常常把⼩调的VII级⾳升⾼半⾳。升⾼后的VII级⾳和I级和⼤调⼀样,是⼩⼆度关系,被称为“导⾳”,(⼤调的VII级亦被称为“导⾳”)。这样,⼩调⾳阶中的VII级就被升⾼了。这种⼩调⾳阶,VI级和VII级间是增⼆度,被称为“和声⼩调”。
VII级没有升⾼的,被称为“⾃然⼩调”。
这两种⼩调,在现代流⾏⾳乐中,都被⼴泛运⽤,⽽在西⽅古典⾳乐中,和声⼩调占绝对优势。
西⽅传统和声是建⽴在这样的进⾏:由主和弦开始,经过下属和弦,到属和弦,最后解决到主和弦上的。这个进⾏是西⽅传统和声的基础,所有的其它和声进⾏,都是这个进⾏的扩展和补充。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下属不能直接接在属之后,这被称为功能倒置。
这是因为,西⽅古典⾳乐是建⽴在⼀种美学体系,及──⼒量不断增加,最后解决──的美学体系基础上的。属后直接接下属,被认为是解决到主和弦之前的⼒量衰减,因此不被接受。但现代流⾏⾳乐中,这种限制完全被打破。
我们的第⼀个和声公式:I-V-IV-V,后⾯可以接I级,或其它可以接V级的和弦。(其它可以接V级的和弦将在以后介绍。)
【注】:“⼤⼩三和弦”是指和弦的性质,及这个和弦的特性是什么。⽽“主和弦,属和弦和下属和弦”是指和弦的功能,及在⼤⼩调中起什么作⽤。“I级、V级和IV级”是和弦根⾳的⾳级,及和弦根⾳在⾳阶中所占的位置。
2.增减三和弦和⼤调中的副三和弦
西⽅传统和声体系中,除了⼤⼩三和弦外,增减三和弦也是很常⽤的。增三和弦是由两个⼤三度叠置
⽽成。
减三和弦是由两个⼩三度叠置⽽成。
在⼤⼩调中,除了主、下属和属以外,其他⾳级上的副三和弦也是很常⽤的。⼤调上的副三和弦的性质分别为:II级:⼩三和弦。III级:⼩三和弦。VI级:⼩三和弦。VII级:减三和弦。
三级阅读
低俗小说 台词火星字翻译II级三和弦,由于和IV级三和弦有两个共同⾳,有下属的功能倾向,因此被归为下属和声组。VI级三和弦,由于和IV级三和弦有两个共同⾳,有下属的功能倾向,因此也被归为下属和声组。
然⽽VI级三和弦,同时和I级三和弦也有两个共同⾳,因此也有主的倾向,因此有时在属到主的进⾏中,⽤来代替主和弦的位置,被称为“阻碍终⽌”(因为它并不是真正的终⽌,感觉上象被VI级和弦从中间阻住了⼀样)。
III级三和弦是⼀个较少⽤的和弦,它具有I级和V级的双重功能(因为它和I级、V级之间,各有两个共同⾳),作为I级的运⽤:I-III-IV。在这个例⼦中,为什么说III级是具有I级的功能呢?因为它可以被I级7和弦代替(关于7和弦,后⾯有详尽的论述),⽽效果和⽤III级三和弦及其相似。
我们也可以把III级作为V级到IV级间的桥梁,因为西⽅古典⾳乐是不允许V级直接到IV级的连接的。
VII级三和弦和V级有两个共同⾳,它属于属和声组。VII级三和弦由于是建⽴在导⾳上的,因此也叫“导三和弦”。
现在我们把四个副三和弦加到我们的I-IV-V进⾏中:I-VI-IV-II-V-I。这是最常⽤的和弦应⽤顺序,也是最符合⼈们听觉习惯的。(⼈们不⼤颠倒其中VI和II的顺序,尽管它们都属于下属和声组。)但这⼀和弦功能序进,可以简化和代替,如可以变成:I-VI-IV-V,或者I-IV-II-V,及更常⽤的I-II-V,或VI-V,I-VI-II-V等,后⾯可以跟I级或者接其他的可⾏连接。(其他可⾏连接将在后⾯介绍)。
这其中的V级也可以被VII级或III级代替。
V级之后可以接I级,也可以接具有双重功能的VI级,变成:I-VI-IV-V-VI。VI级后⾯可以接上述所有能接在VI级后的和弦公式连接⽚段。⽐如这两个功能连接都是很好的:I-VI-IV-V-VI-V-I,I-IV-V-VI-II-V-I。
请注意这⼀和声公式:I-VI-IV,这是西⽅流⾏⾳乐中最常⽤的和声公式之⼀。
影视动漫培训3.⼩调中的副三和弦及关系⼤⼩调、同名⼤⼩调之间的关系
⾃然⼩调上的副三和弦的性质分别为:II级:减三和弦。III级:⼤三和弦。VI级:⼤三和弦。VII 级:⼤三和弦。
其中II和VI级的功能和⼤调类似。VII级由于是⼤三和弦,不具有导向I级的性质,因此更倾向于作为它关系⼤调的属和弦。(关于关系⼤⼩调,将在这⼀节的后⾯介绍。)III级和弦,由于有很强烈的关系⼤调I级的属性,更多地被⽤来作为向关系⼤调的转换。和声⼩调上的副三和弦的性质分别为:
II级:减三和弦。III级:增三和弦。VI级:⼤三和弦。VII级:减三和弦。
III级由于有导⾳需要解决,更倾向于连接I级。
这种III级较少见于流⾏⾳乐中。
VII级和⼤调中的VII级⼀样。由于它们是建⽴在导⾳上,因此被称为:“导和弦”(或称导三和弦)。⾃然⼩调和和声⼩调中的和弦经常混⽤。
在流⾏⾳乐中,常⽤的⼩调和弦为:
I级:⼩三和弦、II级:减三和弦、III级:⼤三和弦、IV级:⼩三和弦、V级:⼤三和弦、V级:⼩三和弦、VI级:⼤三和弦、VII级:⼤三和弦、VII级:减三和弦。(⽐⼤调多了⼏种⼤⼩和弦的选择。)
最常见的两个⼩调和声公式:I-VII-VI-V和I-IV-VII-III-(V)。
这个和声公式中的各和弦根⾳(在V级之前)都是五度关系,这在古典⾳乐⾥是⼀种⾮常有⼒的和声进⾏,我们可以不让它从III级直接接V级,继续按照五度关系推导下去,成为:I-IV-VII-III-VI-II-V-I。
这在和声学中叫做模进。
从上⾯的例⼦,我们看到,其中VII-III-VI三个和弦,与其说是a⼩调,不如说是C⼤调的V-I-IV更合适。这种暂时偏离原调的现象叫做“离调”。在⼩调中,经常出现向关系⼤调的离调,已使⾳乐更丰富。
所谓关系⼤⼩调,或称“平⾏⼤⼩调”,是指调号相同的⼀对⼤⼩调,它们互相为对⽅的关系⼤调或关系⼩调。⽐如C⼤调是a⼩调的关系⼤调,a⼩调是C⼤调的关系⼩调。
还有⼀种⼤⼩调关系称为“同名⼤⼩调”或“同主⾳⼤⼩调”,是指⼤⼩调共享⼀个主⾳,⽽调号相差三个升降号,⽐如C⼤调和c⼩调。
⽽关系⼤⼩调不共享主⾳,主⾳间相差⼩三度。在西⽅古典⾳乐中,同主⾳⼤⼩调要⽐关系⼤⼩调更近,转调更⾃然。⽽在现代流⾏⾳乐中,正好相反,关系⼤⼩更近。
forced4.旋律⼩调及和声、和旋律⼤调;和弦的转位
我们看到,和声⼩调的VI级和VII级⾳之间是⼀个增⼆度,如果在旋律中⽤到这两个⾳级时,这个曾⼆度会使⼈感到很不⾃然。如果⽤还原的VII级⾳,及⾃然⼩调⾳阶,就没有了这个增⼆
度,但是如果我们在和声中需要⼀个⼤的V级和弦,就不得不⽤升⾼的VII级⾳,不然和弦和旋律就会发⽣⽭盾。另⼀个解决办法是把VI级也升⾼,增⼆度变成了⼤⼆度。这种⼩调称为“旋律⼩调”。
旋律⼩调⾳阶只有上⾏时VI级和VII级是升⾼的,下⾏时就同时还原了,和⾃然⼩调的下⾏相同。但我们不必拘泥于乐理知识上的上⾏、下⾏规则,⽤时完全可以灵活掌握。
我们看到,升⾼了VI级和VII级的a旋律⼩调上⾏⾳阶,和A⼤调⾳阶⾮常相似,唯⼀的不同是III 级⾳,前者是C后者是C#。从这⾥我们得出⼀个重要概念,区分⼤⼩调的唯⼀标准是I级和III级间的⾳程是⼤三度(⼤调)还是⼩三度(⼩调),其它⾳级均不能⽤来确定⼀个⾳阶是⼤调还是⼩调。
到⽬前为⽌,我们讲完了⼤⼩调体系中的三种⼩调:⾃然⼩调、和声⼩调、和旋律⼩调;⽽⼤调,其实也分三种:⾃然⼤调、和声⼤调、和旋律⼤调,只不过后两种⼤调没有那两种⼩调常⽤。
和声⼤调中的VI级⾳是降低的,⽤这个⾳构成的下属(IV级)和弦是⼩三和弦。
这个和弦对I级的倾向⽐⼤三和弦的IV级更强。
⽆论是作为⼤三和弦的IV级和弦,还是⼩三和弦的IV级和弦,进⾏到I级和弦,称之为“变格进⾏”;如果是在终⽌中,及被称为“变格终⽌”。这种进⾏通常⽤在⼀个乐曲或⼀个段落的结尾,作为补充,或称主和弦的延续,以增强终⽌的感觉。例如这样的和声进⾏:I-VI-IV-II-V-I-IV-I。
⽽I-V-I称为“正格进⾏”或“正格终⽌”。I-IV(IV)-V-I在终⽌中被称为完全终⽌。
到⽬前为⽌,我们所有的和弦的最低⾳都是根⾳,被称为“原位和弦”。如果和弦根⾳向上翻⼀个或⼏个⼋度,不再是和弦最低⾳时,我们称之为和弦的“转位”。三和弦总共有两个转位,被称为六和弦和四六和弦:多数原位和弦都可以⽤它们的转位和弦代替。但习惯上,乐曲的开始和结尾较多是⽤原位的I级(弱起⼩节有很多是⽤原位或转位的V级)。古典和声中,转位和弦经常被⽤作原位之间的过渡。
四六和弦经常⽤作原位和弦和六和弦的过渡。
在古典⾳乐的终⽌和半终⽌中(乐段的停顿称为“终⽌”,往往以主和弦结束;乐句的停顿称为“半终⽌”,往往以属和弦结束),我们经常能看到属和弦(V级)前有⼀个强拍上的主四六和弦,这个和弦称为“终⽌四六和弦”。
原位和转位的运⽤并没有固定的模式。由于和弦的低⾳位置(及原位还是哪个转位)其实就是和弦⽤什么⾳作为低⾳,因此,其主要作⽤还是得到⼀个好的低⾳线条,在通俗⾳乐中就是好的Bass声部的主⼲。多数情况下,低⾳线条才是决定和弦⽤原位还是哪个转位的关键。
古典⾳乐中最重要的规则恐怕就是:不能⼋度平⾏和五度平⾏。⼋度平⾏被认为是使和声进⾏突然减少了⼀个声部。handsome_boy
t off
⽽五度,在古典⾳乐中被认为是和谐度仅次于⼋度的⾳程,它太和谐了,以⾄于平⾏的五度使⼈感觉也象少了⼀个声部。
⽽五度平⾏这⼀规则被德彪西打破之后,⽆论在现代严肃⾳乐,还是流⾏⾳乐中,再也不是问题了。
德彪西式的美妙九和弦平⾏
popcorn爵⼠乐中的和弦平⾏
5.和弦的开放排列,重复⾳及四部和声
当和弦⾳不是按照⾳⾼顺序排列,⽽是相隔⼀个⾳排列时,就会得到类似下⾯这个和弦的排列⽅式,这种排列⽅式叫:“开放排列”。⽽我们以前⼀直⽤的排列⽅式叫“密集排列”。
在古典⾳乐中,和弦除低⾳以外的各⾳间的距离最好不要超过⼋度,⽽低⾳和它相邻的上声部则不受这个限制。这个原则源于声⾳在物理上的⾃然泛⾳列。我们看到,泛⾳列是从疏到密排列的,及越向上⾳程越⼩。泛⾳列是向上⽆限延伸的,向下的箭头表⽰⽐记谱⾳低,向上的箭头表⽰⽐记谱⾳⾼。
anonymously由于西⽅古典⾳乐受教会⾳乐影响⾮常深远,和声学是从宗教四声部圣咏的写作原则发展⽽来,因此传统和声教学都是以四声部圣咏为基础。四个声部的名称⾃上⽽下分别为:⼥⾼⾳
(soprano)、⼥中⾳(alto)、男⾼⾳(tenor)、和男低⾳(bass)。和声学习题和范例通常把四个声部写在钢琴谱上。
三和弦共有三个⾳,我们怎么把它应⽤到四部和声当中呢?这就需要重复⾄少⼀个⾳:三和弦的原位通常重复根⾳,写成密集和开放排列法,共有六种排列⽅式:(上三声部是⾳⾼相邻排列的为密集排列法,如第⼀、三、五个和弦;反之是开放排列法,如第⼆、四、六个和弦。)
三和弦的第⼀转位,六和弦通常重复根⾳或五⾳,写成密集和开放排列法,共有四种排列⽅式:(第⼀、三个和弦是混合排列法,因为上三声部间既有相隔排列⼜有相邻排列;第⼆、四是开放排列法。)
三和弦的第⼆转位,四六和弦通常重复五⾳,写成密集和开放排列法,共有六种排列⽅式:(第⼀、三、五个和弦是密集排列法;第⼆、四、六个和弦是开放排列法。)
运⽤这些排列⽅式,在没有⼋度、五度平⾏的前提下,我们就可以写作传统和声了,下⾯是按照四部和声形式写的和声公式:I-VI-IV-II-V-I
下⾯是⼀个学院⾥典型的和声习题⽚段:(从降b⼩调转到b⼩调)[摘⾃鄙⼈的和声练习]
由于我们的教程主要是⾯向流⾏⾳乐家的,所以我不在传统的四部和声上过多停留,只是要说明⼀些对于现代流⾏⾳乐仍然重要的⼀些原则:
(1)重复⾳:当声部的数⽬多于和弦⾳的数⽬,需要重复时,三和弦应根据根⾳优先、五⾳其次、三⾳最次的原则,除了⼀些例外(例外将在后⾯⼀⼀介绍)。
如何锻炼心理素质(2)保持各声部线条通畅,尽量使每个声部都有⼀定的旋律性(那些和声性乐器,及⼀个乐器演奏多个声部的,如钢琴、吉他除外)。
(3)注意各声部的分⼯:⾼声往往是旋律声部,重要性⾃不必说。(当然,也常常有次要声部在主旋律之上的情况。)内声部较为平稳,略有旋律性。(还要注意演奏内声部的乐器本⾝的特性。)低声部除了旋律性外,要注意给⾳乐以稳定的低⾳的感觉,如果低⾳流动的象主旋律,就很可怕了。(低⾳线条不⼀定⽐主旋律流动的慢,但不是同⼀种流动⽅式。)低⾳也不能象内声部⼀样平稳⽽缺乏跳跃。⼀般情况下,低⾳在乐曲的开始是较平稳的,到了⾼潮和结尾处,常有四、五度的跳进,来增强和声的推动⼒。具体的处理⽅法不能在⼏句话中完全说清,后⾯的内容中还有详细介绍。总之,好的声部写作中的⾼声部、内声部和低声部应该是不能随便互换的。
(4)⼋度平⾏在两个独⽴声部间是不允许的,除⾮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独⽴声部,⽽是同⼀声部的⼋度重复。五度平⾏在通俗⾳乐中不受限制,但应注意,五度平⾏是和西⽅古典⾳乐格格不⼊的,它是另⼀种效果,你的作品是否需要的正是这种效果,⽽不是声部写作中的失误。(5)尽量避免不适当的声部交错:声部交错是指原先在下⾯的声部跑到其上声部的上⾯了,这样的声部进⾏,使声部本来的线条不清楚。
6.和弦外⾳
在为旋律配和声时,最最棘⼿的恐怕就是如何选择和弦了。⽽要决定⽤什么和弦,就要先知道旋律中哪些可能是和弦⾳,哪些可能是和弦外⾳。看似⼗分简单的问题,其实很复杂,也是和声配的质量好坏的关键问题之⼀。
1)经过⾳经过⾳就是两个和弦⾳之间作为过渡的⾃然⾳或半⾳,使旋律更为流畅。
2)辅助⾳辅助⾳是同⼀和弦⾳的两次出现之间的⾃然⾳或半⾳装饰,使旋律更富于变化。
上述两种和弦外⾳的单个运⽤,可以说,⼏乎每个搞流⾏⾳乐的⼈都知道如何运⽤。但是它们除了单个运⽤,还可以多声部同时运⽤。三个以上声部就可以组成经过和弦。(经过和弦多由平⾏的六和弦或四六和弦组成)
下⾯的例⼦是美国著名的(或者说恶俗的)圣诞歌曲<⽩⾊的圣诞节>⽚段,标+号的为经过和弦或辅助和弦,请⼤家⾃⼰判断是经过还是辅助。
上⾯标箭头的和弦为倚⾳和弦,下⾯将重点讲述倚⾳。
低⾳声部也是可以运⽤经过⾳和辅助⾳的。(显然辅助⾳⽤得很少,因为低⾳中的经过⾳给⼈⼀种推动⼒,⽽辅助⾳好象原地未动。)
上⾯两例只标出了低声部中的经过⾳,请朋友们⾃⼰找出⾼⾳旋律中的经过⾳和辅助⾳。很多和弦超出了⽬前讲的范围,以后的内容会覆盖它们的。
⼩调原位主和弦(I级)之后的低⾳向下半⾳进⾏,在西⽅流⾏⾳乐中⾮常流⾏。
和弦外⾳中最容易被忽视的恐怕就是延留⾳和倚⾳了,⽽这两种和弦外⾳可以说是西⽅传统和声体系的精华之⼀,是枯燥的⼤⼩调和声体系使和声复杂化的最重要⼿段,也是浪漫派⾳乐美丽动⼈的不枯竭源泉之⼀。
3)延留⾳延留⾳是前⼀和弦的和弦⾳在变和弦时不⽴刻离开,⽽是停留⼀段时间,然后在解决到新和弦的和弦⾳。
这⾳在前⼀和弦中,称为“预备”;在新和弦中停留,与新和弦相冲突时称“延留⾳”,解决到的新和弦⾳称“解决”。
学院派和声写作中,运⽤延留⾳的规则是:延留⾳要解决的那个⾳,不得在上三声部中与延留⾳同时出现(低⾳声部除外),因为这样就减弱了解决⾳的新鲜感,从⽽降低了延留⾳的效果。
4)倚⾳倚⾳与延留⾳唯⼀的不同之处是倚⾳没有预备。
⼤量运⽤延留⾳和倚⾳,能使简单的和声进⾏变得⾮常丰富。[鄙⼈即兴演奏的⽚段]
延留⾳和倚⾳也可以在多个声部中出现,三声部的平⾏(如上⾯<⽩⾊的圣诞节>中箭头指的那个)就形成延留⾳或倚⾳和弦。
延留⾳或倚⾳的解决不⼀定在本和弦中,也可以在下⼀个和弦中解决。连续的运⽤延留⾳和倚⾳,可以形成⽡格纳式的“连续不谐和”且有推动⼒的,典型的晚期浪漫主义⾳乐。(下⾯的例⼦选⾃鄙⼈的《三⾸⼩前奏曲》之三)
5)持续低⾳持续低⾳是⼀种,把低⾳和上⾯声部的和声进⾏分开,⽽低⾳⼀直保持同⼀个⾳的和弦外⾳。
由于低⾳是持续⾳,上⾯声部的和声就没有了低⾳,这样也就没法判断低⾳位置,是原位还是转位了,因此带有持续⾳的和声,在和弦标记上,只标出和弦功能,⽽不标原位还是转位,持续⾳由下⾯的⼀横线表⽰,横线⼀直拉到持续⾳结束的地⽅。我们看到,持续⾳的引出,是由⼀个和弦的低⾳引出的,后⾯的和声变了,可是低⾳却还保持原来的⾳,这就是持续⾳的⽤法。我们还发现,上例中的第⼆个和弦也可以解释为IV级六四和弦,这说明,在和声当中,同⼀和弦由于观察的⽅向不同,经常有不同解释,这是很正常的。
在实际应⽤中,并⾮只有低⾳可以“持续”,其它和弦⾳也都可以持续,只是没有低⾳那么常见⽽已。正如其它和弦外⾳⼀样,持续⾳也可以在两个声部以上使⽤,多个持续⾳就形成了持续和弦。
6)先现⾳先现⾳是后⼀和弦的和弦⾳在前⼀和弦中提前出现。先现⾳通常⽐较短,不合前⼀和弦发⽣冲突。
在古典⾳乐中,先现⾳是⽐较少见的,但现在的欧美流⾏⾳乐中,先现⾳往往成为⼀种主要风格,⼤量先现⾳和先现和弦的运⽤,使节奏不那么呆板,⽽有⽣⽓。
7)跳进的辅助⾳当辅助⾳不是两端都有和弦⾳⽀持,⽽是只有⼀端有和弦⾳时,称为跳进的辅助⾳。
和弦外⾳的分类:和弦外⾳根据它是与和弦同时出现,还是在和弦之间出现,被分为:强和弦外⾳和弱和弦外⾳:强和弦外⾳:延留⾳和倚⾳、持续⾳。这三种和弦外⾳和和弦发⽣短暂的撞击。弱和弦外⾳:经过⾳、辅助⾳、先现⾳和跳进的辅助⾳。这⼏和弦外⾳是在和弦之间,不同和弦发⽣撞击。
7.传统和声中的四种七和弦
我们注意到,原位的三和弦都是三度叠置的。事实上,西⽅的和声就是以三度叠置的和弦和它们的转位为基础的。在三和弦之上再叠置⼀个三度,就成为“七和弦”。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三和弦(trIad)的命名是由于它有三个⾳,⽽七和弦(Venth)以及后⾯的所有其它和弦都是以它们的最⼤⾳程命名的。
传统和声中的七和弦有四种:
⼤⼩七和弦:⼤三和弦+⼩七度
⼩⼩七和弦(可以简称⼩七和弦):⼩三和弦+⼩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