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且主管医师未积极争取家属的支持,提示在慢性病健康管理过程中应发挥外力作用,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共同为患者健康管理模式的建立和维系努力。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常规组FVC、FEV1占预计值、6min步行距离以及活动受限、呼吸困难、疾病影响、总分值评分均未有明显变化,观察组各指标均有不同幅度的改善,且相较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肯定了社区康复疗法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社区康复疗法可有效改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应用前景可期。
参考文献
[1]李淳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区康复治疗效果分析[J].foster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3):92-94.
[2]黄燕洁,陈菊娣,黄捷晖.呼吸康复治疗技术在对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患者的社区推广应用[J].临床肺科杂志,2018,23(7): 1340-1342.[3]吴穷,许丽君.肺康复治疗对提高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9): 99,109.
[4]谭敬荣.多措施干预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社区康复治疗研
究[J].黑龙江医学,2018,42(3):206-207,209.
[5]温洪钟,余旭辉,范茂春.社区呼吸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36):30-33.
[6]冯莹,曹惠芳,张梓楠,等.医院社区联动模式康复治疗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的疗效[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25
(11):856-859.
[7]周恩南,黄曙良,林源泉,等.社区呼吸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28(20):3753-3754.
myhusband
[8]沈晓玲,龚敬敬,叶继辉,等.社区康复干预对稳定期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13):39-40.
比较两种剖宫产腹部切口选择对其腹部切口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的影响
周莹
(湖北省麻城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湖北麻城438300)
摘要:目的探析两种剖宫产腹部切口选择对患者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06年4月至2014年6月本院仅接受过1次剖宫产的产妇2000例,按照腹壁切口不同分为参照组(采用新式剖宫产术)869例与实验组(采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131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3年内EMT发生率。结果参照组手术总时间短于实验组(P<0.05);参照组3年内EMT发生率为1.84%(16/869),实验组3年内EMT发生率为0.71%(8/113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应用在剖宫产产妇中的优势在于能减少手术时间,但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能降低EMT发生率,保障产妇的生命质量,远期疗效更理想,值得在临床中推荐。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为育龄期女性多发病,常见于盆腔内子宫直肠陷窝、卵巢,还可发生在脐部[1]、会阴切口与腹部切口等部位。资料显示,近些年来,EMT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升
高的态势,尤其是近些年生育政策的改变,使得妊娠人数不断增多,剖宫产率不断上升[2],进而增加了腹部切口EMT的发生率。腹部切口EMT为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经期疼痛与周围性腹部切口增大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生理痛苦,还有可能降低其生活质量。现对本院2006年4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000例不同剖宫产腹部切口选择的产妇3年内EMT的发生率展开探析,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06年4月至2014年6月本院仅接受过1次剖宫产的产妇2000例,依照剖宫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组(实验组)与新式剖宫产术组(参照组)两组,参照组869例,年龄26~36岁,平均(29.84±
2.65)岁;364例急诊剖宫产,505例择期剖宫产。实验组1131例,年龄25~37岁,平均(29.90±2.32)岁;386例急诊剖宫产,745例择期剖宫产。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符合研究指征。
1.2方法两组均行连续硬膜外麻醉。
参照组:采取新式剖宫产术,治疗内容为:将耻骨联合上缘Pfannenstiel皱襞非弧形长度12~14cm左右作为切口,将皮肤切开,于切口中心部位将皮下脂肪切开,深度为2~3cm,直到腹直肌前鞘,将前
鞘切开,深度为2~3cm,将腹直肌前鞘应用剪刀横行裁开,与皮肤等长;锐性及钝性分离腹直肌以及前鞘切口上缘的肌腱,一般为4cm,将切口下缘分离,直到耻骨结合上缘;将腹直肌钝性分离,由外上撕拉腹直肌到皮下脂肪,确保切口足够大;将腹膜提拉后切一小横口,撕开上下,待胎头娩出即可;于膀胱腹膜折返中1/3相交部位将脏层腹膜和子宫肌层切开2~3cm,顺着两侧将膀胱腹膜与子宫肌层撕开;羊水吸净后,胎儿娩出;无需于腹腔取出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9.28.065--临床研究--
pasio
子宫,应用1号合成肠线对子宫肌层连续锁扣缝合;将大网膜轻拉到子宫切口部位,无需缝合腹膜,依照原位进行对合;使用1号合成肠线对腹直肌前鞘连续缝合,4号丝线宽距间断缝合皮肤与皮下组织5针,完成手术后5d即可拆线。
实验组:选择下腹正中纵切口,长度为10cm左右,子宫下段横切口,将膀胱分离,反折腹膜,自然剥离胎盘。应用2号肠线对子宫肌各层进行连续缝合,采取褥式包埋,应用1号丝线对膀胱腹膜反折进行缝合,4号丝线对筋膜进行缝合,并应用1号丝线对皮下脂肪以及皮肤进行间断缝合。
1.3观察指标①记录两组手术指标,主要包括开腹时间、手术总时间、开腹出血量及手术总出血量。②对两组展开为期3年的随访,了解EMT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
2.0汇总处理研究所得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四六级查询2.1临床指标分析参照组开腹时间、开腹出血量、手术总出血量与实验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总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指标
开腹时间(min)
手术总时间(min)开腹出血量(ml)手术总出血量(ml)参照组(n=869)
7.49±3.25
51.59±12.33
52.15±5.43
323.20±51.13
实验组(n=1131)
7.22±3.21
68.44±8.72
51.78±5.73
320.26±49.74
t
1.8545
35.7693美国留学学校
1.4642
1.2945
P
0.0638冯曦妤
0.0000
spinalcord0.1433
0.1957
2.2腹部切口EMT发生情况分析参照组3年内合计出现16例EMT,EMI发生率为1.84%,实验组3年内出现8例EMT,EMT发生率为0.71%。实验组EMT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EMT常见于育龄期女性中,是一种良性疾病,但有可能存在肿瘤侵袭与种植的不良行为。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开展,目前已有研究表明,一旦子宫内膜在异位种植成功[3],大部分受卵巢激素的影响,会出现与子宫内膜相同的周期性增殖、出血及分泌等表现,进而导致周期性疼痛与肿块。在EMT诊疗时,典型病例可依照B超检查结果、临床表现和病史等确诊,临床根据以下几点能确诊:①存在剖宫
产史;②腹部切口周围存在痛性结节;③月经周期影响结节大小[4],经期增大且经后减小;④产妇腹部切口会出现周期性疼痛,月经期间较为严重,而经后逐渐缓解;⑤经彩超检查能确定病灶范围[5]、组织结构。值得注意的是,因直径超过1cm的病灶切口愈合时形成的瘢痕比较坚硬,药物极难渗入局部产生作用,因此腹部切口EMT采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因此积极预防EMT至关重要。
本研究中,2000例剖宫产产妇3年内发生EMT的机率为1.2%,其中参照组发生率占比最高,为1.84%,对比实验组的0.71%明显提高(P<0.05),说明实验组选择的剖宫产腹部切口能控制EMT的发生,可保障远期疗效,与刘晓丽等[6]研究结果中采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导致的EMT发生率0.8%接近。徐海仙[7]研究指出,腹壁切口EMT的出现与剖宫产术腹部切口的选择有一定关系。新式剖宫产术具有手术快速、切口美观等优点,但术中剥离面积过大,极易导致子宫内膜被挤压到组织间隙中。但常规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选择纵切口能防止上述情况出现。本研究显示两组临床指标对比,仅参照组手术总时间与实验组对比明显缩短,其他指标与实验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明显减少,但整体手术状况与实验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李超[8]指出,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操作简单,能减少手术时间,故不会长时间干扰到腹膜,可减少对胃肠的刺激,进而加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肛门排气时间。EMT的病因机制以诱导学说、体腔上皮化生与子宫内膜播散种植为主,腹部切口EMT与子宫内膜播散种植相关,推测可能在于手术操作中将腹腔或子宫内游离的子宫内膜碎片种植到切口;还有可能与产妇以往是否患有EMT相关。本研究中纳入的产妇已排除剖宫产术前EMT,
因此,参照组产妇术后腹部切口EMT的发生率较高,原因与手术切口创面过大、子宫内膜侵入种植组织间隙相关。
总而言之,新式剖宫产术能缩短剖宫产产妇的手术时间,但整体手术指标接近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者在降低EMT发生率方面的优势更显著,建议加大推广。marlboro是什么意思
参考文献
[1]蒋玉,徐珊珊,刘建国,等.剖宫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83例
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15,59(30):45-46.
[2]黄德琼.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观
察[J].大家健康,2016,10(3):191.
[3]黄碧瑗,吴兰.剖宫产手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
诊断与治疗方法的选择[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2
(20):3044-3045.
[4]郭彩淞.剖宫产手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
与治疗方法的选择[J].当代医学,2015,21(14):25-26. [5]秦凡.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探
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9):82-83.
[6]刘晓丽,邓飞越,温艺新,等.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分析[J].心理医生,2018,24(13):58-59.
[7]徐海仙.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4):164-165.
[8]李超.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因素及处
理[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33):5915-5917.
>agreements>一次别离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