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 evans1.牙冠:牙冠有解剖牙冠(anatomical crown)和临床牙冠(clinical crown)之分。解剖牙冠系牙釉质覆盖的部分,牙冠与牙根以牙颈为界。临床牙冠为牙体露于口腔的部分,牙冠与牙根以龈缘为界。
2.牙根:牙根亦分为解剖牙根(anatomical root)和临床牙根(clinical root)。解剖牙根系牙骨质覆盖的部分,牙根与牙冠以牙颈为界;临床牙根为牙体在口腔内不能见到的部分,牙根与牙冠以牙龈为界。
3.牙颈:牙冠与牙根交界处为牙颈。因其呈线形,故又称颈线或颈缘。
4.牙釉质:牙釉质(enamel)是构成牙冠表层的硬组织,也是牙体组织中高度钙化的最坚硬的组织,呈白色半透明状。
5.牙本质:牙本质(dentin)是构成牙体的主质,位于牙釉质与牙骨质的内层,不如牙釉质坚硬,在其内层有一容纳牙髓的腔,称为髓腔(pulp cavity)。
6.牙骨质:牙骨质(cementum)是构成牙根表面的硬组织,色泽较黄。
7.出龈:牙胚破酿而出的现象称出跟。
8.萌出:从牙冠出跟至达到咬合接触的全过程叫萌出。
简体字翻译繁体字 9.中线:中线(median line)将颅面部平分为左右两等份的一条假想垂直线,该直线位于面部正中矢状面上,中线通过左右两龈之间、鼻尖和左右两中切牙的接触区。中线将牙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
10.牙体长轴:牙体长轴(long axis)为经过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假想直线。
11. contact area:系相邻两牙邻面的接触部位,称接触区或接触处。
12. height of contour:牙体各轴面上最突出的部分,称为外形高点。
13. occlusal surface:上下颌后牙相对而发生咀嚼作用的一面称为胎面。
designed是什么意思 14. incisor ridge:前牙无胎面,有切咬功能的嵴,称为切嵴。
15.牙尖:牙冠上近似锥体形、突出成尖的部分称牙尖(dental cusp)。位于尖牙的切端,前磨牙和磨牙的胎面上。
16.切缘结节:初萌切牙切缘上圆形的隆突称切缘结节(mamelon),随着牙的切磨逐渐消失。
17. marginal ridge:前牙舌面近远中边缘及后牙胎面边缘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称为边缘嵴。
18. triangular ridge:胎面牙尖两斜面汇合成的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称为三角岭。每条三角嵴均由近中和远中两斜面汇合而成。
19.横嵴:胎面相对牙尖两三角嵴相连、横过胎面的细长形牙釉质隆起,称为横嵴(transver-ridge)。为下颌第一前磨牙胎面的重要解剖特征。
20.斜嵴:胎面斜形相对的两牙尖三角岭相连,称为斜晴(oblique ridge)。为上颌第一磨牙重要的解剖标志。
21.舌面隆突:前牙舌面近颈缘部的半月形隆突起,称舌面隆突(cingulum),系前牙的解剖特征之一。
22.窝:牙冠舌面及胎面上不规则的凹陷,称为窝。如前牙舌面的舌窝,后牙胎面的中央窝等。
23.沟:位于牙冠的轴面及胎面,介于牙尖和晴之间,或窝的底部的细长凹陷部分,略似山间的溪流。
24.发育沟:为牙生长发育时,两生长叶相连所形成的明显而有规则的浅沟。
25.裂:钙化不全的沟称为裂,常为龋病的好发部位。
durham
26. pit:点隙,为3条或3条以上发育沟的汇合处所成的点状凹陷。该处牙釉质若钙化不全,则成为点隙裂。裂沟和点隙裂均是龋的好发部位。
27.斜面:组成牙尖的各面,称为斜面(inclined surface)。
28.生长叶:牙发育的钙化中心称为生长叶。多数牙是由4个生长叶发育而成,部分牙是由5个生长叶发育而成。
29. pulp cavity:牙髓腔简称髓腔,位于牙体中部,周壁除根尖孔(有的牙尚有副孔或/和
侧孔)外,其余绝大部分均被坚硬的牙本质所包被,髓腔内充满牙髓。
30.髓室:髓室为髓腔位于牙冠及牙根颈部的部分,其形状与牙冠的外形相似。
31.髓室顶:与胎面或切嵴相对应的髓室壁称髓室顶。
32.髓角:为髓室伸向牙尖突出成角形的部分,其形状、位置与牙尖的高度相似。
33.髓室底:与髓室顶相对应的髓室壁名髓室底。
34. root canal:根管,系位于牙根内的大部分髓腔。
35.根尖孔:根管在牙根尖表面的开口称为根尖孔。
36.根管侧支:又称侧支根管,为发自根管的细小分支,常与根管呈接近垂直角度,贯穿牙本质和牙骨质,通向牙周膜。
37.管间侧支:又称管间吻合(intercanal anastomos)或管I'7交通支,为发自相邻根管间的交通支,可为1至2支呈水平、弧形甚或呈网状,多见于双根管型,根中1/3的管间侧支多于根尖1/3,根颈1/3者最少。
38.根尖分歧:为根管在根尖分出的细小分支,此时根管仍存在。根尖分歧(api-cal ramification)较多见于前磨牙和磨牙。
39.副根管:为发自髓室底至根分叉处的管道,多见于磨牙。
40.牙弓:上下颌牙的牙根生长在牙槽窝内,其牙冠按照一定的顺序、方向和位置彼此邻接,排列成弓形,称为牙弓(dental arch)或牙列(dentition)。上颌者称为上牙列(弓),下颌者称为下牙列(弓)。
41.修复学胎平面:从上颌中切牙的近中邻接点到双侧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顶所构成的假想平面,该胎平面与鼻翼耳屏线平行,基本上平分颌间距离,并与上唇缘有一定的位置关系。
42.横胎曲线:又称Wilson曲线(curve of Wilson)。连接同颌双侧同名磨牙颊、舌尖,形成一条凸向下的曲线,称为横胎曲线;上颌者称为上颌横胎曲线,下颌者称之为下颌横胎曲线。
43. Spec curve;系下颌牙列的纵胎曲线,为连接下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超好听的日文歌
的颊尖以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该连线从前向后是一条凹向上的曲线。
44. ,Bonwill等边三角:根据Bonwill的研究,下颌骨双侧骸突中心与下颌中切牙近中接触点相连,恰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其边长为10. 16 cm (4英时),称之为Bonwill三角。lama
45. Monso。球面:Monson在Bonwill三角学说的基础之上,提出以眉间点为中心,以10. 16 cm (4英时)为半径作一球面,下颌牙列的胎面与此球面相吻合,上颌牙列的补偿曲线也是该球面上的一部分。
46: intercuspal occlusion:是指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一种咬合关系。又曾被称为正中胎(centric occlusion; CO)。
47. overjet:覆盖是指牙尖交错胎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水平距离。前牙覆盖是指上切牙切缘与下切牙切缘之间前后向的水平距离,正常约为2^-4 mm;后牙覆盖是指上后牙颊尖盖至下后牙颊尖的颊侧,两颊尖顶之间的水平距离。
48: over bite:覆胎是指牙尖交错胎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的垂直距离。前牙覆胎是指上切牙切缘与下切牙切缘之间的垂直距离,正常时为2-v4 mm;后牙覆胎是指
上后牙颊尖顶与下后牙颊尖顶之间的垂直距离。
49. 下颌姿势位:当人直立或端坐,两龈平视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牙不接触时,下颌所处的位置称为下颌姿势位(mandibular pos-tural position,MPP)。
50.胎间隙:下颌姿势位时,上下牙均无接触,上下颌牙之间从前向后有一个楔形间隙,前端大而后端小,称之胎间隙或息止胎间隙(free way space)。
51. canine protected occlusion:正常情况下,工作侧的咬合接触可以是仅尖牙接触,后牙不接触,称为尖牙保护胎(canine protected occlusion),简称尖牙殆。
52. group function occlusion:正常情况下,工作侧的咬合接触可以有2对以上后牙接触,或1对后牙(通常为第一前磨牙)以及尖牙有咬合接触,工作侧其他后牙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明显咬合接触,称为组牙功能胎(group functional occlusion),简称组牙胎。
53. long centric:下颌从后退接触位向前上移动约1~到达牙尖交错位,这两个颌位的关系主要为水平方向的关系。在此移动过程中下颌无偏斜或偏斜小于0.5 mm,双侧后牙均匀
对称接触,无单侧的咬合性接触,通常将这两个颌位之间的这种无偏斜的以前后向为主的位置关系,称为“长正中”(long centric)。
玄孙
54.眶耳平面:眶耳平面是连接双侧眶下缘最低点和外耳道上缘的一个假想平面,当人端坐,头保持直立位置时,该平面与地平面平行。
55.鼻翼耳屏线:鼻翼耳屏线(Compers line, Ala-tragus line)是指从一侧鼻翼中点到同侧耳屏中点的假想连线,该线与胎平面平行,与眶耳平面的交角约15°。
56. stomatognathic system:系指咀嚼器官及其有关组织,如颅面诸骨、舌骨、颈椎、肩脚骨、胸骨、锁骨等与联系其间的肌、韧带、牙、题下颌关节,以及血管、淋巴、腺体及各种结缔组织等,视为由中枢神经系统反射性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功能整体。
south是什么意思
57.水平肌链:从前向后呈环状排列。由口轮匝肌、颊肌和咽上缩肌组成,该肌链像括约肌样。
58.垂直肌链:从上向下几乎呈垂直排列,由腭帆张肌、腭帆提肌、腭垂肌、腭咽肌和腭舌肌等组成。该垂直肌链的上半部分肌收缩使软腭向上活动乡下半部分肌收缩使软鳄向下
活动。票号
59.牙力轨道:下颌骨表层为骨密质,内部为骨松质,骨松质在一定部位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在下颌骨牙槽窝底部周围,骨松质包绕该处并斜向后上,通过下颌支到达骸突,形成牙力轨道。咀嚼力即通过这一轨道传至颅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