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变迁:从崇拜自然征服自然到协调自然

更新时间:2023-05-19 04:48:02 阅读: 评论:0

生态学变迁:从崇拜自然征服自然到协调自然
to heart生态学是生态经济学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 研究生态经济学 首先必须梳理生态学理论的变迁路径。 生态学最早属于生物学的 一个分支学科, 从某种意义上说, 生态学的发展历程便是生物学 向宏观方向发展的过程。 生态学理论发展历程就是人类与环境之 间的关系逐步演变的过程。 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对这 种关系的认识也是逐渐发展、变化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从人类的产生开始、到文艺复兴之前,为神秘文化阶段,相当于 人类文明的蒙昧阶段;从文艺复兴开始到 20 世纪中期,为工业 文明阶段; 20世纪 60年代至今, 为生态文明阶段。 在第一阶段, 人类对自然的态度以崇拜为主; 在第二个阶段, 人类对自然的态 度以征服为主;在第三个阶段,人类对自然的态度以协调为主。
一、古代东西方生态意识的萌芽和朴素的生态哲学观: 崇拜 自然的农业文明
人类生态意识的萌芽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大约由公元前 21 世纪到公元 16 世纪。这一时期的生态思想以朴素的整体观为核 心,主要见诸于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博物学家对生物与环境相 互关系的认识。 古希腊哲学思想和中国古代道家、 儒家思想可谓 人类古代生态思想的精华,至今仍大放异彩。
古希腊哲学家 Thales( 泰勒斯,约公元前 625-547 认为 “水生万物,万物有灵”; Anaksimandros( 阿那克西曼德,约公 元前 610-545 主张“各种存在物由它产生,毁灭后又复归于 它,都是按照必然性而产生的,它们按照时间的秩序,为其不正 义受到惩罚并且相互补偿”; Democritus( 德莫克利特,约公元 前460370指出:“没有任何东西从无中来, 也没有任何东 西毁灭后归于无”。 这些哲学观点和 Eta-pedocles( 恩培多克勒, 约公元前 492-432 对植物营养与环境关系的关注,以及 Aristotle(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 384-322 对动物栖息地的描 述乃至动物类群的划分都蕴涵着朴素的生态思想。
我国古代生态意识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夏代, 几千年的历 史中闪烁着大量生态智慧的火花。譬如《夏小正》把每月的天象 变化、气候情况、物象特征与农事活动视为一个整体,以求人的 活动与自然界的运动统一协调,体现了天地人相统一的生态观; 《逸周书 ?大聚篇》记载了公元前 21 世纪大禹关于环境资源保护 的思想:“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 不入网,以成鱼鳖之长”;公元前 11 世纪西周《伐崇令》规定:
survived
“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蓄……”;孟子主张:“苟 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
养,无物不亡”;《秦律 ?田律》规 定:“春二月,毋敢伐山林,雍提水。不复月,毋敢夜草为灰, 取生荔……毋毒鱼鳖,置阱网。到七月纵之。”这些思想和法令 标志着当时人们保持对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保护和改善自然环 境认识的进步。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 道教的创始人老子的思想 体现着朴素、自然、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同时折射出深邃的
生态思想,随着中华民族逐步走向世界、融入国际社会,老子哲 学被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所推崇。 老子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 的演变,提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者万物之 奥”、“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观点,以及“反者 道之动”等命题, 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的对立, 一切事 物都是“有无相生”。 “道”可以解释为客观自然规律, 同时又 有“独立不改, 周行而不殆”的永恒绝对的本体的意思。 当代美 国学者 Mary Evelyn Tucker( 塔柯尔 指出:中国的道教和儒家 在自然生态学和社会生态学方面有特殊的贡献, 两者都重视与自 然的和谐相处。道教是自然中心的,儒家则是社会中心的    道
教的生态立场对当今世界有着巨大的潜力, 其自然生态思想与深 生态学密切相关,儒家亦可以被视为社会生态学的一种形式。
二、近代生态学及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征服自然的工业文 明
近代生态学的产生与形成 生态学的许多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是从 17 世纪 开始奠定的。 17世纪至 18 世纪比较有影响的生态学研究成果主 要有英国自然哲学家 Boyle(波义耳,16271691)的低压对动物 效应的研究,进化论先驱 Buffon(布丰,17071788)atomic对积温与 昆虫发育的研究等。 19世纪以前科学家只是间或从生态学角度 思考问题,进入 19非裔是什么意思世纪以后,西方生物学家开始关注动植物群
落与生境的关系。 1807 年生态理论创始人德国自然科学家
Alexander Von Humbold(亚历山大testin洪堡,自考法律本科科目17691859)出版 的《植物地理论文集》一书为生态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通 过对地质学、气候学、植被学等的研究,系统描述了重复出现的 植被类型, 并认为各种自然现象相互联系且依其内部力量不断运 动发展。 1840 Liebig 提出“最小因子定律”,即“植物的生 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食物的量”, 这一理论思想为后来的 生态学家研究生物与生境的关系提供了一把钥匙。 1855 年瑞士 植物学家A?我的天用英语怎么说德康多在《植物地理学》一书中详细描述了各种环 境因素对植物的影响,并提出植物生态可塑性高于动物的观点。
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 Ernst Heinfich Haeckel( 恩斯特 海克尔, 1 8341 9 1 9)在《有机体普通形态学》一书中首次提出生态学一 词,并提出著名的“生物重演律”, 即生物的个体发育会简捷重 演系统演化的过程。 1869 年他进一步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动 植物与有机及无机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特别是动物与其他生物 之间的有益或有害关系。 ”海克尔的研究成果标志着近代生态学 的基本形成。
the return of kobe近代生态学的发展 19世纪中后期生态学研究开始关注动植物的生活方式以及 它们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 19 世纪 70 年代末,生态学领域出现 了群落研究的新方向,1877年德国生物学家K?A?摩比乌斯基于 对北海牡蛎浅滩的研究提出把一群生物视作一个生态学单位的 观点,并归纳出“生物群落”概念, 从而进一步指出生物群落是 各物种长期适应相似生态环境的结果。1886Gayer(嘎耶species在其 著作中用生物学的观点描述森林,开创了森林生态学的新纪元。
1895年丹麦植物学家J?E?B?Warming瓦尔明在《生态植物地理 学》一书中发扬了亚历山大 ??洪堡的生态学思想, 为生态植物 地理学奠定了基础。 1896牛津小学英语4b年德国生物学家斯洛德论证了个体生 态学和种群生态学两 个生态学概念。 1898 年法国植物学家 A?F?W?Sch
mpe西姆佩尔在《生理学基础上的植物地理学》中 论述了植物分布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J?E?B?Warmi ng
A?F?W?Sch nmpe的研究对近代生态学的发展产生了难以估量的 影响。 在群落研究上, 北美植物生态学家则把注意力放在植物群 落的发展和动态方面。1897H?C?考尔斯的博士毕业论文《印 第安纳州北部沙丘植物区系的生态学关系》 标志着生态学研究开 始触及植物演替问题。 1916 F.EClements( 克莱门茨 在被誉为 植物生态学重要里程碑的《植物演替:植被发展的分析》一书中 提出了森林演替理论。 对生物群落及生物演替规律的研究标志着 近代生态学发展到了一个比较高的阶段。
三、现代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协调自然的生态文明 现代生态学理论架构与学科体系的确立 进入 20 世纪,生态学作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现代科学,开始 进人辉煌发展时期。尤其是化学、物理、生理、气象、统计等学 科领域出现的科技进步导致生态学的研究工具和检测方法得以
大大改进,研究视角不断创新, 从而涌现出许多新的生态学理论, 研究方法开始由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转变。 1917 J?Grin?neH 提出生态位 (niche) 的概念,用来表示划分
环境的空间单位和物 种在环境中的地位,其实际强调的是空间生态位 (spatial niche) 1927 年英国著名生态学家、种群生态学的奠基人 C?S?Elton( 埃尔顿 在《动物生态学》 一书中将生态位阐释为“物 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与功能作用”, 实际强调的是 营养生态位 (trophm niche) 或功能生态位 (function roche) ;同 时, C?C?Elton 将生态学定义为“科学的自然历史”。 1930Dengler( 邓格尔提出了“生态基础的造林理论”。 19341935 年俄国生态学家G?F?Cau高斯基于草履虫种间竞争实验,提 出“由于竞争的结果, 两个相似的物种不能占有相似生态位”的 著名论断。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 A?G?Tmsley(坦斯利在阐述陆地群落及其生境时创造性地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指出生态系统是有机体与其生存环境不可分割并密切相连的一 个整体, 生态系统学说的提出极大地丰富了生态学的内容, 为后 来生态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自然科学方面的理论基础。 20 世纪 30年代末期,美国生态学家 R?L?L in dema n(林德曼等基于对明 尼苏达州一个古老湖泊的能量流动试验, 阐明了养分从一个营养 级位到另一个营养级位的移动规律, 提出了十分之一定律。 1940 年,前苏联生态学家 B?H?苏卡乔夫又提出了“生物地理群落”

本文发布于:2023-05-19 04:48: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78/6902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生态   研究   植物   理论   发展   提出   关系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