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马克翻译理论视角下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策略研究

更新时间:2023-05-17 08:57:25 阅读: 评论:0

pdh
纽马克翻译理论视角下
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策略研究
阴刘凡
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paycheck[摘要]中国特色词汇蕴含着大量的文化背景信息,探讨其文化内涵及英译原则,有助于更好地达到文化外宣的效果。当今在跨文化交际及翻译实践中充分掌握词语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减少语言学习中由社会文化带来的障碍。因此,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本文以纽马克翻译理论为指导,从跨文化交际、对外交流和特定文化语境的角度,对中国特色的英译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翻译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一些翻译策略。
bgg[关键词]纽马克翻译理论;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策略
quite a story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21)06-0030-03
1研究背景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当前,我国迈入了社会主义发展新时代。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我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时代发展不断涌现出大量反映经济发展、文化创新、科技进步等领域变化的带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这些词语的正确翻译,对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行政策和对外宣传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利用中国的特色词汇把中国的先进文化介绍给世界,使华夏文化适应当代社会,与现代文明协调,并保持自身独特的魅力,成为日益重要的课题。因此,解决存在的问题,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拟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研究中国特色词语的翻译:中国特色词语翻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翻译工作中的翻译策略和原则。本文在探讨中国文化以及特色词汇的相关理论后,指出了特色词汇英译中的可译性限度、翻译的原则,并通过对具体译例的分析,提出翻译的主要策略:归化与异化,旨在启示译者对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英译应予以足够的认识,提高文化意识。
2本研究的目的及现状
近年来,已有不少学者用各种方法、从多种角度对中国特色文化词汇的英译展开了细致的分析与探索。中国特色新词的英译研究日益成为研究焦点。
在中国,许多学者对这项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如郭建忠、雷姆等著名学者。一些学术期刊如《中国
翻译》等,开设了“中英新闻与文化”专栏,其中选取了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中国日报》的网站也有一个关于“汉语词汇和翻译”的专栏,专门用于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词提供对应英译,并且结集出版了
《最新汉
unproper
英特色词汇》一书。毫无疑问,这些栏目对中
国特色负载词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特色词汇翻译取得良好成果的同时,动词大全
翻译中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
中国特色词汇有着中华民族的印记,鉴于译者
自身以及客观条件的局限性,翻译难免会出现
不足之处。其次,中国特色词汇翻译具有时效
个性服装搭配性和创造性,翻译过后的文本往往信息滞后,
且对于英语为母语的读者来说,接受新词也需
要一段时间的过渡期。再者,中国特色词汇的
英译会起到对外宣传国内政策的作用,向国际
社会表明中国态度,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者简介:刘凡,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收稿日期:2020-12-8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翻译界在汉语新词的研究领域还是有相对丰硕的成果的,但仍需要不断地从多元化视角出发,对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的内在准则性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3纽马克理论在中国特色词汇英译中的应用
3.1中国特色词汇的定义及特点
中国特色词汇是指那些在中国“土生土长的新词语”,是中国特色文化赋予的独具一格的词汇,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词汇蕴含的是中国传统和现代文化的魅力,表达的是中国所独有的事物,很难在英文中找到对等词。
中国特色词汇具有时代性。例如,“改革开放”译为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四个现代化”译为four modernizations,“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译为social market economy。这些词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发展形势下产生的,意味着这些中国特色词汇是当今时代潮流的产物。语言总是反映着现代社会发生的一切。在快速发展的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词汇不断产生和传播。这些新词反映了最新的社会现象,在某一特定的时代产生,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汤君丽,2019)。
the island中国特色词汇具有创造性。中国特色词汇的创造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包括字面意义和文化意义。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其传统思想对中国人影响很大。例如,“武术”译为wushu,“功夫”译为ku
ngfu,“扭秧歌”译为yang ko,这些都是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词,外国读者可能对此一无所知。中外的历史和文化差异造成了词汇上的差异,因此翻译必须具有创造性。
中国特色词汇具有独特性。中国特色词汇不仅包含民族文化背景,还包含一些特殊的文化信息。历史和文化的空前发展,许多词汇在某种文化中是独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译本也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创作的。“秀才”译为Xiucai,“科举”译为Imperial examination,“八股文”译为Eight-legged essay,“翰林院”译为Hanlingyuan,“五四运动”译为May Fourth Movement,“双百方针”译为Two hun-dred policies等。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词汇直接反映了某一语言群体文化的独特性,是最活跃的语言载体之一。同时,它们依赖于独特的文化背景,在其他语言中是没有对等词的。因此,译者需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将其翻译成目标语言和文化。
3.2纽马克翻译理论的适用性
纽马克在其著作《翻译方法》中,提出了两种类型的翻译: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语义翻译是指译者试图在目标语言的句法和语义限制下,再现作者的准确语境意义(纽马克,2001)。语义翻译主要保留原文的文化、形式和内涵,追求原文的语境意义(原虹,2003)。交际翻译是指译者试图使翻译对目标语读者产生与源语读者相同的效果(纽马克,2001)。同时,纽马克提出了语义翻译理论和交际
翻译理论二者的异同及互补之处。此外,根据文本的主要功能,有三种主要的文本类型可以分别进行分类,即表达性文本、信息性文本和呼唤性文本(纽马克,2001)。因此,英译中国特色词汇时,译者要采取合适的翻译方法,让这些具有中华文化背景的词汇更好地为目标语读者所接受。为了达到这样的翻译目标,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二者可以相结合使用,相辅相成。做到既能保持原有中国文化特性,且能尽量符合目标语言表达习惯。
不同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是应该侧重于字面意义还是文化语境意义,在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如何采用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最大化的再现原文效果,这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3.2.1归化策略
归化翻译策略是指要向目标语读者靠拢,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符合目标语读者习惯。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可在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下,应用此种策略,选取符合目标语文化的最佳表达方式。
例1: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全局发展的“牛鼻子”。(Innovation holds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for our country.)此处“牛鼻子”用来比喻科技创新的关键性。以科技创新为句子主语,更符合目标语文化的用语表达习惯。这种翻译策略能让目标语
读者很明确地理解科技创新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例2:有的要求超规格接待,觥筹交错之后还要“意思意思”。(Some demand excessive receptions,drink fine wines and then take bribes.)“意思”通常情况下指思想、意图,可引申为代表心意的宴请或礼品。译者可采用交际翻译理论,结合语境和上下文,译为以请客、送礼等方式表示心意。提取源语核心意思,用目标语意思一致或近似表达来进行翻译,侧重于语境文化再现而不是字面意思,更便于目标语读者理解原意。
中国特色词汇很难在西方文化中找到“对应词汇”,因此翻译不是简单的字面对应,拼凑信息(彭丽,2014),而是应该以目标语读者为中心,采用交际翻译策略,达到文化交流的效果。但考虑到中国特色词汇的特征,有时也需保留词义的准确性,达到信息对等。因此,译者也要适当采用异化策略。
3.2.2异化策略
异化翻译策略是指要保留源语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让目标语读者向源语靠拢。异化翻译注重保持源语文本内容及形式,以语义翻译理论为指导,准确对应源语意思,甚至可用音译来弥补词汇空缺,更好地保留了这些词汇中的“中国特色”。
例1:“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Two Centenary Goals.)
a host of“两个一百年”极具中国特色,与中国国情相关,政治色彩鲜明。在英文中难以找到与之匹配的词语。因此,英译过程要求规范严谨,以语义翻译为基础的异化翻译策略较为合适,既传达了“两个百年”的时间范畴,又有“目标”的名称。对于目标的具体内容,则需要读者了解具体的社会文化背景,以语义翻译理论为指导的异化翻译策略保留了源语的行文特征。
例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ore Social-ist values.)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英语中难以找到类似的价值观念。语义翻译指导下的异化翻译策略既能保存中国特色词汇的原有特征,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不可译”的现象。
对以上语义翻译策略的应用能保持源语言风格特色及文化背景,在跨文化交际中能有效避免交流障碍与理解歧义。此外,有大量具有明显中国特色的词汇已成为语言中的“外来语”。如“城管”Chengguan,“大妈”Dama,这些词汇表达了独特的汉语概念,具有“中国风情”。
4结语
本文在纽马克翻译理论指导下,对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实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中国特色词汇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应用。中国特色词汇有特定的文化范畴,具有不同的语言形式及特点(曹胜楠,
2018)。而翻译是一种交流的桥梁,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提出,给译者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在这些词汇的英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提前了解背景信息,根据不同语境,结合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选择最恰当的翻译理论与策略。
参考文献
[1]NEWMARK.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蔡萍.纽马克翻译理论浅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科版),2009,11(3):7881.
[3]曹胜楠.基于纽马克翻译理论浅析《十九大报告》
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J].中国民族博览,2018
宠物保姆(11):110111.
[4]彭丽.具有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D].东华大学,
2014.
[5]汤君丽.浅析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J].海外英语,
2019(23):166167.
[6]原虹.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
2003(2):1  2.
(编辑:杨爱)

本文发布于:2023-05-17 08:57: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78/6656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翻译   中国   特色   词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