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是什么?!文 郭晔旻 图 刘顺儿妞 王进 王宁A Brief History and Marvelous Architecture
The Forbidden City 怎样抗住600年风霜走到今天
“画坛鬼才”黄永玉老先生曾打过一个有趣的比方:“每天沿着宫墙走一圈,踩破20双布鞋。”诚然,紫禁城规模之大,堪称建筑史上的罕见奇迹,但它也并非一日建成,隐于其后的是百万工匠的血泪、数代帝王的守护……
紫禁城是什么?
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木结构建筑群,更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但,紫禁城的意义绝不止步于此。
从空中俯瞰紫禁城所在地——首都北京,可见其背靠山岳、遥望碧海,如同坐落于一个山水形胜的天然“港湾”之中——“北京湾”一名,当之无愧。
在这样的地理视野下,再看紫禁城。600多年前,明成祖朱棣正是看到了北京沃野千里、坐山望海的区位优势,才做出了“永乐迁都”的决定;而后的13年间,中国古代宫殿艺术的集大成之作,围绕北京南北
中轴线拔地而起,“紫禁城”一名随之深深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心间;传至今日,紫禁城已不再是承载国运兴衰的“政权神经中枢”,但宫阙如故、朱墙依旧,其占地72万平方米、房屋9000余间的巨大体量,又让人忍不住再次发问:在那个没有建筑机械的年代,紫禁城究竟是如何营建起来的?又是如何抗住600年风霜走到今天的?
永乐迁都
影响此后数百年政治格局
明建文四年(1402年)
,历时三年的“靖难之役”尘埃落定,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朱棣率大军攻入南京金川门,成为大明王朝的第三任主宰者——影响中国
此后数百年政治格局的永乐时代,就这样徐徐拉开帷幕。
明永乐元年(1403年),初登帝位的明成祖朱棣,下诏将自己曾长居20余载的
封地北平,立为“陪都”,“北京”之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明永乐四年(1406年),
朱棣再度下诏,“以明年(1407年)五月建北京宫殿”,揭开了“永乐迁都”的历史
序章。及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八日,举全国之力、历时约13年的浩
大工程告一段落,集华夏文化之大成的紫禁城巍峨屹立,雄踞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之
上。也是在这一年,明成祖朱棣宣布,从明年(明永乐十九年)的大年初一开始,“北
京为京师,不称行在(临时首都)”。这标志着明太祖朱元璋开国半个世纪以后,大
明帝国的京城正式从南京迁到了北京。
那么,打着维护明太祖祖制旗号,从侄子朱允炆手里“抢”来皇位的朱棣,为
什么要改变其父朱元璋定都南京的决策呢?除了他自己曾为“燕王”,北京是其大本
营这层关系之外,不能不考虑到北京的地缘优势。生于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祖禹,在
其著作《读史方舆纪要》里是这样评价北京的:“沧海环其东,太行拥其右,漳、卫
襟带于南,居庸锁钥于北。幽燕形胜,实甲天下。”从交通属性上来看,北京通达四方,
如今,当人们来到紫
禁城,无不被它的庄
严与宏大所震撼,透
朱墙、斑驳光影,人
们仿佛穿过时间隧
道,回到那些风云激
荡的历史瞬间。
于北方地区而言,它是勾连中原大地与西北草原、东北各地的陆路枢纽;于南方地区而言,它具有号令全国的条件:京杭大运河将华北平原与江南财赋区连在了一起,地近天津、塘沽等海口的特殊地理位置,又为北京与中国东南沿海各地、东亚各国的往来提供了便利。如此陆路、水路、海路同时并举,朝廷坐镇于此确实具有控制全国的能力。无怪乎1153年金主完颜亮会以“地处雄要,北倚山险,南压区夏,若坐堂惶,而俯视庭宇也”为由,将金朝首都从远在松花江上的会宁城迁到燕京(今北京)。三个世纪后,几乎出于同一理由,明成祖朱棣亦决意迁都北京,使其“成帝王万世之都也”。
紫禁城巍巍而立
举全国之力,历13载光阴
朱棣原来的“燕王府”,系用“元旧内殿”改造而成,而后来的紫禁城则是在燕王府及元大都旧址上,东移中轴,开凿南海,堆砌景山,重新营建起来的。
紫禁城的具体肇建年代,究竟是明永乐五年(1407年),还是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史学界
始终争论不休。这是由于自明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下诏“营造北京宫殿”后,文献中对宫殿的设计、施工未着一字,直到永乐十五年(1417年),有关兴工的记载才重现于史书之上。如今,史学界较为认可的说法是:明永乐五年(1407年)为营建紫禁城的“密议”阶段,出于稳定朝局等原因,当时的朱棣打着“修补燕王府”的旗号,秘密开展营造宫殿的“地下工程”;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则是紫禁城全面开工的阶段。也就是说,紫禁城的建设周期,确实长达13年之久。
即便不论“一寸光阴一寸金”,在此过程中耗费的人力、物力也实在令人惊叹。当时的北京城,宛如一个露天大工地,聚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十多万人。朝廷还征调各地民工和卫军做“壮工”,就连在监狱里的犯人也被押解出来当苦役。而这些人尚且只是营建紫禁城所用人力的冰山一角。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古建筑的特色是木结构,尤其是高大的建筑物需要以巨木为梁柱。宫殿建筑所用的“皇木”,取材于挺直的巨型楠木,只有各处深山老林才能觅得。因此,
营建紫禁城时,若想寻到良木,必先披荆斩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