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 则
2 术语、符号、代号
2.1 术语
2.2 符号及代号
3 基层
4 材料
4.1 一般规定
4.2 道路石油沥青
4.3 乳化沥青
4.4 液体石油沥青
4.5 煤沥青
4.6 改性沥青
4.7 改性乳化沥青
4.8 粗集料
4.9 细集料
4.10 填料
4.11 纤维稳定剂
5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
5.1 一般规定
5.2 施工准备
5.3 配合比设计
5.4 混合料的拌制
5.5 混合料的运输
5.6 混合料的摊铺
5.7 沥青路面的压实及成型
5.8 接缝
5.9 开放交通及其他
6 沥青表面处治与封层
6.1 一般规定
6.2 层铺法沥青表面处治
6.3 上封层
6.4 下封层
5.5 稀浆封层和微表处
7 沥青贯入式路面
7.1 一般规定
7.2 材料规格和用量
7.3 施工准备
7.4 施工方法
8 冷拌沥青混凝土料路面
8.1 一般规定
8.2 冷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8.3 冷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
8.4 冷补沥青混合料
9 透层、粘层
9.1 透层
9.2 粘层
10 其他沥青铺装工程
10.1 一般规定
10.2 行人及非机动车道路
10.3 重型车停车场、公共汽车站
10.4 水泥混凝土桥面的沥青铺装
10.5 钢桥面铺装
10.6 公路隧道沥青路面
10.7 路缘石及拦水带
11 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11.1 一般规定
11.2 施工前的材料与设备检查
11.3 铺筑试验路段
11.4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检查
11.5 交工验收阶段的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11.6 工程施工总结及质量保证期管理
附录A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
附录B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附录C 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附录D OGFC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附录E 沥青层压实度评定方法
附录F 施工质量动态管理的方法
附录G 沥青路面质量过程控制及总量检验方法
附录H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件: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条文说明
1 总则
2 术语、符号、代号
3 基层
4 材料
5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
6 沥青表面处治及封层
7 沥青贯入式路面
8 冷拌沥青混合料路面
9 透层、粘层
10 其他沥青铺装工程
11 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附录A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
附录B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附录C 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附录D OGFC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附录E 沥青层压实度评定方法
附录F 施工质量动态管理的方法
附录G 沥青路面质量过程控制及总量检验方法
1 总则
1.0.1 为贯彻“精心施工,质量第一”的方针,保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等级新建和改建公路的沥青路面工程。
1.0.3 沥青路面施工必须符合国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规定。
1.0.4 沥青路面施工必须有施工组织设计,并保证合理的施工日期。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低于10℃(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或5℃(其他等级公路),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1.0.5 沥青路面宜连续施工,避免与可能污染沥青层的其它工序交叉干扰,以杜绝施工和运输污染。
1.0.6 沥青路面建设应满足公路交通条件及工程所在地的气候条件的需要,气候分区按附录A的分区执行。
1.0.7 沥青路面施工应有良好的劳动保护,确保施工安全。沥青拌和厂具备防火设施。配制和使用液体石油沥青的全过程严禁烟火。使用煤沥青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工作人员吸入煤沥青蒸气或避免皮肤直接接触煤沥青造成身体损害。
1.0.8 沥青路面试验检测的实验室应通过认证,取得相应的资质,试验人员持证上岗,仪器设备必须鉴定合格。
1.0.9 沥青路面工程应积极采用经试验和实践证明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1.0.10 沥青路面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特殊地质条件和地区的沥青路面工程,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补充规定。各省、市、自治区或工程建设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指南,但技术要求不宜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符号、代号
2.1术语
2.1.1沥青结合料 asphalt binder,asphalt cement
在沥青混合料中起胶结作用的沥青类材料(含添加的外掺剂、改性剂等)的总称。
2.1.2乳化沥青emulsified bitumen(英), asphalt emulsion,emulsified asphalt(美)
石油沥青与水在乳化剂、稳定剂等的作用下经乳化加工制得的均匀的沥青产品,也称沥青乳液。
2.1.3液体沥青 liquid bitumen(英), cutback asphalt(美)
用汽油、煤油、柴油等溶剂将石油沥青稀释而成的沥青产品,也称轻制沥青或稀释沥青。
2.1.4改性沥青 modified bitumen(英) , modified asphalt cement(美)
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天然沥青、磨细的橡胶粉或者其他材料等外掺剂(改性剂),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而制成的沥青结合料。
2.1.5 改性乳化沥青modified emulsified bitumen (英), modified asphalt emulsion(美)
在制作乳化沥青的过程中同时加入聚合物胶乳,或将聚合物胶乳与乳化沥青成品混合,或对聚合物改性沥青进行乳化加工得到的乳化沥青产品。
2.1.6 天然沥青 natural bitumen (英)natural asphalt(美)
石油在自然界长期受地壳挤压、变化,并与空气、水接触逐渐变化而形成的、以天然状态存在的石油沥青,其中常混有一定比例的矿物质。按形成的环境可以分为湖沥青、岩沥青、海底沥青、油页岩等。
2.1.7透层 prime coat
为使沥青面层与非沥青材料基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喷洒液体石油沥青、乳化沥青、煤沥青而形成的透入基层表面一定深度的薄层。
2.1.8粘层 tack coat
为加强路面沥青层与沥青层之间、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的粘结而洒布的沥青材料薄层。
2.1.9封层 al coat
为封闭表面空隙、防止水分侵入而在沥青面层或基层上铺筑的有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合料薄层。铺筑在沥青面层表面的称为上封层,铺筑在沥青面层下面、基层表面的称为下封层。
2.1.10稀浆封层 slurry al
用适当级配的石屑或砂、填料(水泥、石灰、粉煤灰、石粉等)与乳化沥青、外掺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流动状态的沥青混合料,将其均匀地摊铺在路面上形成的沥青封层。
2.1.11微表处 micro-surfacing
用适当级配的石屑或砂、填料(水泥、石灰、粉煤灰、石粉等)采用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外掺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流动状态的沥青混合料,将其均匀地摊铺在路面上形成的沥青封层。
2.1.12沥青混合料bituminous mixtures(英), asphalt(美)
由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按材料组成及结构分为连续级配、间断级配混合料,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开级配混合料。按公称最大粒径的大小可分为特粗式(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31.5mm)、粗粒式(公称最大粒径26.5mm)、中粒式(公称最大粒径16或19mm)、细粒式(公称最大粒径9.5或13.2mm)、砂粒式(公称最大粒径小于9.5mm)沥青混合料。按制造工艺分热拌沥青混合料;冷拌沥青混合料;再生沥青混合料等。
2.1.13密级配沥青混合料den-graded bituminous mixtures(英),den-graded asphalt mixtures (美)
按密实级配原理设计组成的各种粒径颗粒的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设计空隙率较小(对不同交通及气候情况、层位可作适当调整)的密实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以AC表示)和密实式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以ATB表示)。按关键性筛孔通过率的不同又可分为细型、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等。粗集料嵌挤作用较好的也称嵌挤密实型沥青混合料。
2.1.14开级配沥青混合料open-graded bituminous paving mixtures(英),open graded asphalt mixtures (美)
矿料级配主要由粗集料嵌挤组成,细集料及填料较少,设计空隙率18%的混合料。
2.1.15半开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half(mi)-open-graded bituminous paving mixtures(英),
由适当比例的粗集料、细集料及少量填料(或不加填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经马歇尔标准击实成型试件的剩余空隙率在6%~12%的半开式沥青碎石混合料(以AM表示)。
2.1.16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gap-graded bituminous paving mixtures(英),gap-graded asphalt mixtures(美)
矿料级配组成中缺少1个或几个档次(或用量很少)而形成的沥青混合料。
2.1.17 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简称沥青碎石) bituminous stabilization aggregate paving mixtures(英), asphalt-treated permeable ba(美)
由矿料和沥青组成具有一定级配要求的混合料,按空隙率、集料最大粒径、添加矿粉数量的多少,分为密级配沥青碎石(ATB),开级配沥青碎石(OGFC表面层及ATPB基层)、半开级配沥青碎石(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