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编码范畴化词语

更新时间:2023-05-06 01:40:34 阅读: 评论:0

三级编码范畴化词语
一、实证研究(empirical rearch)与质性研究(Qualitative rearch)
实证研究(empirical rearch; empirical study)是指研究者亲自收集观察资料,为提出理论假设或检验理论假设而展开的研究。实证研究通常包括定量研究、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rearch)要考察和研究事物的量,就得用数学的工具对事物进行数量的分析,也称量化研究。
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arch)是与定量研究相对的概念,也称质化研究、质性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基本研究范式,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和方法之一。
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景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它可以是对人(社会)的生活、故事、行为、组织(包括社会、国家)的运作等,所进行的研究。强调的是经由当事人的经验和角度了解社会现象,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观察社会的新视角,这种研究范式有利于破除现存的偏见或刻板印象,
有可能挑战既有的、主流的学术理论和观点。
也有学者认为定性研究、质性研究不同,但英文都是Qualitative rearch。
二、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的概念
扎根理论是由两位社会学者Barney Glar与Anlm Strauss于1967年在其专著《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 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arch》(扎根理论之发现:质化研究的策略)中首先提出。
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扎根理论的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系统理论。这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建构相关的社会理论。扎根理论一定要有经验证据的支持,但是它的主要特点不在其经验性,而在于它从经验事实中抽象出了新的概念、思想和理论。
在哲学思想上,扎根理论方法基于的是后实证主义的范式,强调对已经建构的理论进行证
伪与创新。
扎根理论目前已被应用到社会、经济、管理等各个研究领域。
三、扎根理论的研究过程
扎根理论的研究过程和多数社会、经济、管理研究相似,但也有其特点。可以分为四步:产生问题、资料收集、资料分析和理论构建。
(1)产生研究问题——强调自然涌现
经典扎根理论非常强调研究问题的自然涌现。很多研究都是通过对现有文献的阅读和回顾来发现现有研究的不足而提出研究问题,而扎根理论要求研究者在研究之初要带着对某方面问题的笼统、模糊的兴趣进入研究情境,在对情境的观察和情境中不同主体的互动中自然地发现和提出研究问题。
(2)研究资料收集——强调理论性抽样和理论性饱和
资料收集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抽样。一般的研究往往根据理论演绎提出研究假设,再据此
进行随机抽样。而扎根理论的抽样方式为理论性抽样,即由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概念、范畴或理论指导研究者进行下一步研究的抽样和资料的采集。
在数据收集的最初阶段,研究者往往采取的是目的性抽样,即选择具有足够典型性的样本进行初步的研究,再根据研究的进展来决定下一步的抽样对象。
扎根理论认为抽样和资料搜集的工作要一直持续到范畴里的资料达到“理论性饱和”为止 。当搜集新鲜数据不再能产生新的理论见解时,也不会跳出已经编码的资料范畴,则可以说明资料搜集已经达到“理论饱和”。
(3)资料分析探索——三级编码分析
对资料进行逐级编码是扎根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环,其中包括三个级别的编码:开放式编码(open coding)、主轴式编码(axial coding)与选择式编码(lective coding)。
(4)概念理论建构——理论性编码
扎根理论研究的理论构建工作主要通过理论性编码来完成,即通过编码中形成的概念或范畴组织起来以构建理论。
四、扎根理论的核心环节:三级编码分析
(1)一级编码(开放式编码/开放式登录)
一级编码即对资料的初次编码,也称为开放式编码。此时,研究者以开放的心态反复阅读原始资料,尽量“悬置”个人的“偏见”和研究界的“定见”,在资料中寻找有意义的内容,然后用某种代号,比如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对其进行标识。每一个有意义的内容都有一个编号来标识,称之为一个数据单位。
那么所谓一个有意义的内容,或者说一个数据单位,是一个能够独立存在的信息单元,在不需要其他信息辅助的情况下自身就是有意义的。一个数据单位可大可小,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还可以是一段话,甚至是一个事件的描写。其意义性以及是否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单元,需要研究者对具体情境反复琢磨研究而定。
从操作来说,可以在语言层面寻找重要的词句;在内容层面寻找重要事件;在主题层面寻找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第一次编码结束后要做编码记录,把编号和所代表的内容抄写在另外一张纸上或记录在单独的电子文档中。第一轮编码的主要目的是根据自己的研究目标对资料进行开放性的探究。
(2)二级编码(主轴式编码/轴心登录/关联式编码/关联式登录)
二级编码也可称为关联式编码,第二次编码主要任务是在上一轮找到的众多数据单位中发现或建立联系,以展现原本散落在资料中有意义的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些关联可以是因果关系、时间关系、相似关系、对等关系等。
具体操作即通过反复比较,根据数据单位彼此间的相同性和相异性把它们归入某几个类别,并为类别命名。给类别命名的渠道包括研究者、研究对象和研究之外的来源。换言之,这些类别的名称可以出自研究对象的语言,也可以由研究者自行命名,使用一个较为简洁的名词来抽象地反映她在这一类数据中看到的意义,或者研究者借用文献中他人的术语来命名。
在这一归类和命名的过程里,大量原本零散的数据变得连贯起来,呈现出一定的逻辑性。 最后研究者把这些类别用另一种形式的代号,如英文字母,进行标注,再把这些标注的符号及所代表的类别名称写在编码记录里。
研究者每一次只对一个类属进行深度分析,围绕着这一个类属寻找相关关系,因此称之为“轴心”。
(3)三级编码(选择式编码/选择式登录/核心式登录)
三级编码的工作是把二级编码中找到的所有类别联结到一起——在已有的类别中区分其抽象程度的高低,挑选出那些为数不多的概括性更强的类别作为核心来统领所有的内容。这些核心类别可以把所有其他的类别串联起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这样,随着研究者的思考不断深入,各个类别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研究者的眼前。

本文发布于:2023-05-06 01:40: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78/5363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研究   理论   资料   编码   类别   研究者   扎根   社会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