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化病病因

更新时间:2023-05-05 22:42:05 阅读: 评论:0

白化病病因
    :
    白化病可分为两大群,一为较常见的眼睛皮肤白化病,身体不能制造黑色素。另一类为伴有异常免疫系统的白化病,包括谢迪亚克-东综合征、海-普综合征、格里塞利综合征、克罗斯综合征,这类是和黑色素及其它细胞蛋白的缺陷有关。
    白化病是依据临床表型特征分为三大类别:
    1眼白化病ocular albinism,OA, 病人仅眼色素减少或缺乏,具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低下,畏光等症状,国外群体发病率约为1/60,000;
    2眼皮肤白化病oculocutaneous albi-nism,OCA,除眼色素缺乏和视力低下、畏光等症状外,病人皮肤和毛发均有明显色素缺乏,国外报道发病率为1/20,000~1/10,000;眼皮肤白化病又可以根据致病基因的不同分为四型OCA1~OCA4,在我国,OCA1和OCA2较为常见。
    3白化病相关综合征,病人除具有一定程度的眼皮肤白化病表现外,还有其他特定异常,如同时具有免疫功能低下的Chediak-Higashi综合征和具有出血素质的Hermansky-Pudlak 综合征,这类疾病较为罕见。
    白化病发病机制:
    组织病理显示,基底层有透明细胞,银染色阴性不能证明有黑色素。多巴染色可阳性酪氨酸酶阳性型或阴性酪氨酸酶阴性型。根据分子学发病机制,OCA 可分为酪氨酸酶相关性OCA即酪氨酸酶阴性OCA,Ⅰ-A 型;黄色突变OCA,Ⅰ-B 型;温度敏感性OCA,Ⅰ-TS 型;微量色素OCA,Ⅰ-MP 型,酪氨酸酶无关性OCA酪氨酸酶阳性OCAⅡ型。Ⅰ型病人存在酪氨酸酶基因突变引起酪氨酸酶活性缺乏ⅠA 型、活性降低ⅠB型、Ⅰ-MP 型或酶活性在较高温度中降低Ⅰ-TS 型,酪氨酸酶是黑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其活性缺乏或降低可导致皮肤色素减少或缺失。Ⅱ型病人存在P 基因缺失或突变,导致P蛋白功能缺失,P蛋白与黑素前体酪氨酸转运入黑素小体膜有关,是生成黑素所必需的蛋白质,P蛋白功能缺失可导致黑素合成障碍。
   
    白化病分类
    白化病可分为两大群,一为较常见的眼皮肤白化病,机体不能制造黑色素。另一类为伴有异常免疫系统的白化病,与黑色素及其他细胞蛋白的缺陷有关。
    白化病是依据临床表型特征分为三大类别:
    1.眼白化病OA
    病人仅眼色素减少或缺乏,具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低下,畏光等症状。
    2.眼皮肤白化病OCA
    除眼色素缺乏和视力低下、畏光等症状外,病人皮肤和毛发均有明显色素缺乏。
    3.白化病相关综合征
    病人除具有一定程度的眼皮肤白化病表现外,还有其他异常,如同时具有免疫功能低下的Chediak-Higashi综合征和具有出血素质的Hermansky-Pudlak综合征,这类疾病较为罕见。
    白化病临床表现
    白化病全身皮肤呈乳白或粉红色,毛发为淡白或淡黄色。由于缺乏黑色素的保护,患者皮肤对光线高度敏感,日晒后易发生晒斑和各种光感性皮炎。并可发生基底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眼部由于色素缺乏,虹膜为粉红或淡蓝色,常有畏光、流泪、眼球震颤及散光等症状。大多数白化病患者体力及智力发育较差。
    白化病检查
    1.基因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查。
    2.组织病理检查。
    白化病诊断
    根据先天性发病和临床表现可诊断。出生即有纯白或粉红色斑,日晒后易发生皮炎,毛发变白或淡黄;虹膜粉红色,瞳孔发红,畏光。组织病理为基底层有透明细胞,数量及外观正常。银染色证明表皮内黑色素缺乏。
    白化病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无效,仅能通过物理方法,尽量减少紫外辐射对眼睛和皮肤的损害。还可以使用光敏性药物、激素等治疗后使白斑减弱甚至消失。此外还需关注白化病患者心理方面的问题。白化病除对症治疗外,目前尚无根治办法,应以预防为主,通过遗传咨询禁止近亲结婚,同时进行产前基因诊断也可预防此病患儿出生。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发布于:2023-05-05 22:42: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78/5353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白化病   皮肤   缺乏   黑色素   细胞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