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颂》英译之伦理再现tomor
湖南彩妆培训一、翻译伦理学内涵生活大爆炸第十季下载
翻译,一项复杂的人类社会行为活动,在文化交流传播和文化传承发扬上,极为重要。人们对翻译的认识升华,促使翻译学科朝多元化发展。伦理起源于哲学,西方多将伦理和道德视为互通概念,亦指风尚、习俗、品德等。中国儒学传统更将伦理奉为经典智慧、至上之道;中国的几千年来的伦理观相比西方的伦理观更为全面而深刻,即个人和社会所遵循的秩序原则和行为准则。法国翻译理论家安托瓦纳·贝尔曼(Antoine Berman)是最早将伦理引入翻译学的西方学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翻译伦理学成为翻译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和领域。他在翻译中主张的忠实,直译,传递本族语言和伦理习惯的特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意裔美藉翻译批评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和芬兰学者安德鲁·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强调异化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反对文化入侵和殖民主义,将社会、政治因素作为翻译伦理的研究重点。翻译伦理学是关乎文化、心灵、人类价值观。
二、楚文化和楚辞英译
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政治家、爱国主义大诗人屈原,毕生正直忠诚,心系楚国安危,却碍于政治时局,无法全然施展才华,也无法改变楚国最终的命运。屈原一生最伟大的是写下了一部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浪漫主义诗集——《楚辞》。这部旷世悲歌,集中代表了楚文化,中国古代语言文化文学中的瑰宝。
楚国是古代战略军事要塞之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十分富饶;楚国独特的地域文化、人民勤劳勇敢,能歌善舞。楚国在音乐上的造诣颇深,从震惊世界的曾侯乙编钟可以窥见。
浓郁的地域文化使楚辞受民歌和民间巫歌影响,楚辞其实是一种可以唱出来的诗歌,题材有神话与现实,诗歌语言形式复杂多变。十
上海火星时代九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国家开始对楚辞产生兴趣,对楚辞的部分篇章和诗作进行英译。1959年,著名汉学家、英国翻译家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发行了楚辞全译本。中国许多名家,如许渊冲、孙大雨等都对楚辞进行过系统英译研究。他们的译作为丰富中国传统典籍英译、弘扬楚文化和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作出极大贡献。
三、杨、戴版《楚辞选》之《橘颂》伦理再现
间隔年本文研究杨宪益、戴乃迭版《楚辞选》。杨宪益、戴乃迭是一对国际知名的翻译界伉俪。戴乃迭是土生土长的英国人,因受到杨宪益的传统中国文化影响而成为中国迷,他们在生活和事业上的结合创造了翻译史上的一个神话。作为第一个红楼梦全译本的翻译家,他们共同翻译过许多中国统典籍,如《汉魏六朝小说》、《关汉卿杂剧》、《宋词》等。1953年翻译《离骚》,后又译《楚辞》多篇诗歌,集成翻译诗集选《楚辞选》。
厦门白金汉英语
《橘颂》是楚辞篇章集《九歌》中咏物言志的名篇,现普遍认为是屈原早期的作品。《九歌》中共九篇,除《橘颂》是诗人早期年轻气盛、雄心勃勃、开始政治仕途、企图大展宏图时所作,其他八篇都是屈原政治不得志所写。《橘颂》的基调积极向上,充满橘对国家、君王的忠诚、为国效力的憧憬。橘是一种南方水果,其貌不扬。但诗人能以小见大,看到橘的闪光之处,并与自己相结合,抒发伟大的理想和抱负。橘颂的体例借鉴了《诗经》的四言体,句式节奏紧凑,语言精炼,两句一押韵,句尾多用“兮”字。全诗可分为两部分,前十六句通过比兴手法颂橘之外在及内在美;后二十句托物言志,借赞赏橘树坚韧不拔的品格,烘托出诗人坚定的政治志向和高贵的节操和品格。
xw杨宪益、戴乃迭版的《橘颂》,遵照了古诗歌的翻译特点,层次分明,结构匀称,对仗工整,每两句句末注重押韵。英文选词准确优美,很好地传达出来源语言中楚文化的内涵和伦理观。将原诗作的四言诗译为符合目的语英语表达习惯的形式,适当运用修辞手法,译文简练清晰、形象生动。很好地向西方人诠释了橘树这一普通植物在爱国诗人屈原心中的崇高地位。在翻译原诗前十六句咏橘之美时,译者
用客观的态度进行描写,将橘树生长的地理位置、生活习性、枝叶果实的特点,以及修身养性、不事张扬的美态,展现得淋漓尽致;译文的后二十句,译者很好地赋予橘树以灵性和情感,句中多次出现了诸如you,I,us,your,his等有关人称的代词和所有格,用拟人、比喻等手法,将橘树融入到诗人自身的感情世界中去,借物抒情。
《橘颂》标题英译为“Ode to the orange”,让人马上联想到英国诗人济慈的诗Ode to a Nightingale(《夜莺颂》)。这里没有将“颂”译为“song”,用“ode”表示赞美、赞扬、讴歌的意思,从感情色彩上更具褒扬橘树高贵品格的意味,也更符合英语诗歌的表达习惯。
ixHere the Orange Tree is found,Shedding Beauty all around.开篇第一、第二句表现出橘树的美和韵味,“shed(闪耀、点亮)”用得很巧妙,皇天后土和周围的环境完全掩盖不住橘树的美丽,橘树一枝独秀,美得让周围所有的生灵都黯然失色,这种高贵使原诗中“嘉”字得以体现,橘树与环境的关系和谐、两者相得益彰。这里如果将“皇天”和“后土”直译为英文,恐怕西方人也不太明白,故简译为“Here”,也很好地突出橘树。
slow fuckLiving in this Southern Grove,From its Fate it will not move;For as its roots lie fast and deep,So its Purpo it will keep. 第三句至第六句意思相关,译为并列,增强了气势和感染力,凸显了橘树独特的个性——对南方沃土的热爱和坚贞不移的精神。此处亦是屈原的真实写照,暗示屈原自己为官的真实感受,生长在长江以南的楚国,将自己扎根于这片深爱的土地,忠诚、毫不动摇的信念便是作者的政治追求。
第七句至第十六句写出了橘树美好的样子。第七句至第十句重在对橘树的枝、叶、花、果的描写。With green Leaves and Blossoms white,It brings Beauty and Delight. Yet Foliage and sharp Thorns
abound,To guard the Fruit so ripe and round.橘树绿叶、白花,素净高雅,美丽祥和。译文用guard(守护,保卫)起到很好的连接作用,繁厚的枝叶像一个个卫兵,筑起一道道坚固的堡垒,守护橘树,突出
了橘子的高贵。此处荆棘、枝叶的坚硬、杂乱和橘的柔软圆润进行对比,反衬出橘子的光滑、柔美、敦厚可人,也暗示诗人有一颗善良仁慈的胸怀。ripe(成熟的)一词作为增补,暗示出作者内心的成熟与强大,百毒不侵、足以抵御动荡的政局下任何外部势力。
Golden Clusters,Clusters green Glimmer with a lovely Sheen,While all within is pure and clear Like Heart of a Philosopher. Grace and Splendor here are one,Beauty all and Blemish none.第十一句至十六句集中描写橘树的果实,橘子的外貌和内在特点。橘子成熟的季节,漫山遍野、黄绿相间的美好的景象。用sheen(光彩),凸显橘子的光辉,与第二句shed相呼应,也一语双关,橘子虽小,犹如作者的一颗爱国衷心,像一盏小小的明灯光芒万丈,照亮山坡。译文用明喻like heart of a philosopher,点明了橘子艳丽的外表下有一颗坦荡的心,犹如有坦荡的君子一般让人肃然起敬。第十五句、十六句用了三个美好的词grace、splendor、beauty把橘树的美艳推向高潮,橘树修身养性,落落大方,传播美好,而无一丝瑕疵。也呼应了第二句中beauty。此处描述橘树的内在美,亦与上文第十三句、第十四句描写的橘树清白品德相照应。
nevertheless用法
原诗第二部分共二十句,译文将橘树与自己以你、我相称,对橘树拟人化,并进一步拉近橘树与自己的距离和感情,达到以物言志的顶峰。Your youthful and impetuous Heart,Sets you from common Men apart,And well-contented I to e,Your resolute Integrity. Deep-rooted thus you stand unshaken,Impartial,by no Fancies taken. Steadfast you choo your Cour alone,Following no Fashion but your own. Over your Heart you hold firm Sway,Nor suffer it to go astray;No lfish Wishes strain your Worth,Standing erect “twixt Heaven and Earth. 第十七句到第二十八句,叙述橘之独特、高尚、纯洁的品格。译文中impetuous(急切的)为增译,将年轻人火热的心表现得淋漓尽致。橘树的坚定品格在译文中通过Integrity(正直)、unshaken(毫不动摇)、Impartial(不偏不倚)、Steadfast(坚定的)、
firm等反复提醒着世人。
第二十九句到第三十六句,Then let not Age divide us Twain;Your Friend I ever would remain. Be noble still without Excess,And stern,but yet with Gentleness. Though young in Years and in Complexion,Yet be my Master in Perfection. Then Bo Yi as your Standard take,His Virtues as your model make.译文表现屈原对橘之崇敬、向往和依恋,希望橘成为自己的师长,进一步把橘比喻成中国古代非常著名的一位仁人伯夷,忠诚于自己的国土,不屈服、不忘本。故而将全诗对橘的赞美推向极致,将第一部分对橘的外观的美丽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让人对橘丰富的内涵一览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