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性 格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习 题邱政政
第一节 概 述
一、什么是性格
在国外的心理学文献中,性格(character)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雕刻的痕迹或戳记的痕迹。这个概念强调个人的典型行为表现和由外部条件决定的行为。我国心理学界倾向于把性格定义为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人在活动的过程中,客观事物的种种影响,特别是社会环境的种种影响,通过认识、情绪和意志活动在个体的反映机构中保存下来,固定下来,构成一定的态度体系,并以一定的型式表现在个体的行为之中,构成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方式。例如,一个人在各种场合总是表现出对热情忠厚、与人为善,对自己虚心谦逊、严于律己、遇事坚毅果断、深谋远虑;这种种对人对己对事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就是这个人的性格。又如,另一个人在各种场合总是表现出对尖酸刻薄、冷嘲热讽,对自己自高自大,宽于恕己、遇事优柔寡断、鼠目寸光;这种种对人对己对事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就是另一个人的性格。因此,性格也是个人在活动中与特定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应当注意,并不是人对现实的任何一种态度都代表他的性格特征。在有些情况下人对待事物的态度是属于一时情境性的、偶然的。例如,一个人处理事情通常很果断,偶尔地表现出优柔寡断,那么优柔寡断就不能看作是此人的性格特性,而果断则是他的性格特征。同样地,也不是任何一种行为方式都可以表明一个人的性格特性,只有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才能表明其性格特性。例如,一个人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一反机敏之常态,表现的行动呆板,我们就不能把呆板看作是此人的性格特征。总之,作为性格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总是比较稳固的、习惯性的,甚至在不同的场合都会表现出来。
美国心理学界不常用性格一词,欧洲心理学文献中性格一词常等同于人格(personality)。不过,西方心理学文献中的“人格”概念与我国文献中“个性”或“个性心理特征”的概念也不尽相同。大多数西方心理学家的人格概念一般仅指“气质” 和“性格”而不包含“能力”。
二、性格的生理基础
同其他心理现象一样,性格也是脑的机能。早在19世纪中叶,有人就报导过,额叶受伤的病人性格上有明显的变化。P.盖奇是一个“有本领而能干”的工头,一日被铁棍扎穿了脑部额区,据给他治疗的医生报告,盖奇的个性发生了变化:
“他动静无常,无礼的,有时爱说最粗俗的下流话(他以往没有这种习惯),对伙伴很少尊重,不能容忍约束或劝告,如果这违反他的愿望的话,时而极端顽固却又反复无常而犹豫不决;他为将来的工作
设计许多方案,但由于其他似乎更为切实可行的方案而很快又都放弃了……他的心完全变了,因此他的朋友和熟人说他不再是盖奇了。”由于性格现象的复杂性以及对它研究的种种困难。关于性格的生理基础,目前还了解得很少。kamui
巴甫洛夫对性格生理基础的解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巴甫洛夫认为,神经类型不仅是气质的直接生理基础,而且也是性格的自然基础之一。但是,神经类型不是性格。神经类型是性格产生的自然前提。性格是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心理特征。从生理机制上来说,性格是神经类型和后天生活环境所形成的暂时联系系统的合金。巴甫洛夫指出:“类型是动物神经活动的一种生来就具有的体质形态——即遗传型。可是因为动物从出生之日起,就遭受到周围环境的各种各样的影响,它必然要以一定的、最后往往在整个一生中被巩固起来的活动来回答这些影响,所以动物最后具有的神经活动,是各种类型特征和由外在环境所引起的各种变化的合金一即混合型、或性格。”(《巴甫洛夫选集》,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第196页。)
神经类型只是性格的体质形态的基础,它不能预先命定一个人的性格。对这个人的性格来说,后天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暂时联系系统更具有直接的意义。在巴甫洛夫实验室中,人们看到,一只弱型的狗,由于生活在顺利的环境中,可以养成沉静、庄重的姿态,它不怕任何东西;而另一条强型的狗,由于生活在经常挨打的环境中,却成为具有明显防御反射的胆小动物。
后天生活过程中所获得的暂时联系系统,并不是凭空形成的,它总是在一定的先天类型(即神经系统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种遗传的体质形态特点,制约着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和改造,影响着暂时联系系统对现实信号的处理,而后天形成的暂时联系系统,也改造着先天的类型特征。这就是所谓“合金”的意义。正因为这样,每个人的性格既显露出后天生活经历的明显印记,同时又带有某种遗传的色彩。
三、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性格与气质都是描述个人典型行为的概念。这两个概念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性格与气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第一,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一般产生在个体发生的早期阶段,主要体现为神经类型的自然表现。性格是后天的,在
prettygirl个体的生命开始时期并没有性格,它是人在活动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人的社会性。第二,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性较小;即使可能改变,但较不容易。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是明显的;即使已经形成的性格是稳定的,但改变要容易些。第三,气质所指的典型行为是它的动力特征而与行为内容无关,因而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主要是指行为的内容,它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因而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化妆培训机构
性格与气质又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先从气质对性格形成的影响上来看。首先,气质会影响个人
性格的形成。因为性格特征直接依赖于教育和社会相互作用的性质和方法。气质在作为性格形成的一种变量在个体发生的早期阶段就表现出来。有些婴儿喜欢哭或笑,有些婴儿安静,另一些婴儿很好动,这些气质特征必然会影响家庭环境,影响父母或其他哺育者的不同行为反应。一个人的性格就是在这种不同性质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次,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特征,从而使性格特征具有独特的色彩。例如,同样是乐于助人的性格特征,多血质者在帮助别人时,往往动作敏捷,情感明显表露于外;而粘液质者则可能动作沉着,情感不表露于外。第三,气质还会影响性格特征形成或改造的速度。例如,要形成自制力,胆汁质的人往往需要作极大的努力和克制;而抑郁质的人则比较容易形成,他用不着特别抑制自己就能办到。再从性格对气质的影响上来看,性格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变气质,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例如,侦察兵必须具备冷静沉着、机智勇敢等性格特征。在严格的军事训练的实践活动中,这些性格特征的形成有可能掩盖或改造着胆汁质者易冲动和不可遏止的气质特征。
总之,性格和气质是密切联系的。在日常生活中,甚至在心理学文献中,都很难把性格和气质这两类心理特征严格区分开来。这是因为人具有生物社会性。人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不能排除生物因素来看待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也不能排除社会因素来看待人的气质。不过,为了研究工作的需要,把气质和性格适当加以区分还是有必要的。
四、性格与能力的关系
性格和能力也是既有区别而又密切联系、互相制约的。首先,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受性格特征的制约。优良的性格特征能促使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例如,认真、勤奋、热忱、谦逊、坚定、严于律已、责任感、事业心等优良性格品质
剑桥商务英语教材,都能促使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因为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与克服困难,有组织地工作、首创精神等密切相联系的。观察表明,智力发展清凉同的学生都与高水平的坚韧性格和自制力相结合。同时,优良的性格特征也往往能够补偿某种能力的相对弱点。俗话说:“勤能补拙”,“笨鸟先飞早入林”,说明勤奋这种性格特征,能补偿能力上的某些缺陷。但是,不良的性格特征,如马虎懒惰,对事业淡漠,敷衍塞责,狂妄自大等则会阻碍能力的发展,甚至使能力衰退。
哈尔滨电脑学校其次,在多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相应的性格特征也发展起来。例如,政治活动家、科学家、作家、艺术家,虽然活动的实践领域不同,但他们都具有高度发展的能力和坚强的不屈不挠的性格。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既敏锐地洞察了旧社会的一切弊病,具有高度发展的才能和创造力,而且在同反动派斗争的过程中铸成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夔甘为孺子牛”的高尚性格。人的特殊才能和才干往往都是与高度发展的能力和优良的性格特征相联系的。
第二节 性格的结构和类型 Top
一、阿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论
artifact
“特质”是人格最有效的分析单元。西方心理学中的人格特质论属于对性格静态结构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阿尔波特(G.W.Allport,1897—1967)认为,人格结构中包含两种特质:共同特质(common traits)和个人特质(individual traits)。所谓特质是指个人的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对刺激发生反应的一种内在倾向;不作严格区分,也可以把特质理解为性格特征。共同特质是属于同一文化型态下人们所具有的一般性格特征。人们在共同特质上有多寡或强弱的差异。个人特质是个人独特的性格特征。个人特质又有三类不同的层次。第一类叫首要特质(cardinal traits),它代表一个人的人格的最独特之处,例如说某人鲁莽,仅“鲁莽”这个特质即可说明他的个性。第二类叫中央特质(central traits),这类特质虽不及首要特质的影响遍及个体的每一行动,但也代表个性的重要特征。例如,我们常用几个形容词:聪明、能干、勤奋、诚恳……来描述一个人,就是用中央特质来形容其性格。第三类叫次要特质(condary traits),这类特质只是个人在适应环境时的某些暂时性行为,而不是一种固定的特征。
二、卡特尔的特质因素分析
卡特尔(R.B.Cattell)用因素分析方法把特质区分为表面特质(surface traits)和根源特质(source traits)。表面特质是指一组看来似乎聚在一起的特征或行为。但同属于一
种表面特质里的特征,其间关系很复杂,因此这些特征虽有关联,但不一定一起变动,也不源于共同
的原因。而根源特质指的是行为之间成一种关联,会一起变动而形成单一的、独立的人格维度。例如,乐群性是一种根源特质,一个人身上的乐群性的量影响着他的各个方面,如朋友的多寡,与什么人做朋友,交往的技能。就是说,乐群性这一根源特质的外部表现就是表面特质。每一种表面特质都来自一种或多种根源特质,而一种根源特质却能影响多种表面特质。因此,根源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要素。卡特尔根据因素分析的结果得出有16个根源特质,并设计出一种人格测验叫16个人格因素问卷。表18-1是16个人格因素上的高分者和低分者的特征。
三、艾森克的人格维度ncp是什么
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H. J. Eynck)以两个维度,即(1)内倾与外倾;(2)情绪的稳定与不稳定,把人分成四种类型:稳定内倾型、稳定外倾型、不稳定内倾型和不稳定外倾型。稳定内倾型表现为温和、镇定、安宁、善于克制自己,相当于粘液汁;稳定外倾型表现为活泼、悠闲、开朗、富于反应,相当于多血质;不稳定内倾型表现为严峻、慈爱、文静、易焦虑,相当于抑郁质;不稳定外倾型表现为冲动、好斗、易激动等,相当于胆汁质(见图13-2)(原图17-2)。其中小圆圈代表四种传统的气质类型,大圆表示按两个维度区分出的四种气质类型的特征。
应当注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归入某一气质类型的。除了少数人具有四种类型的典型特征外,大多数人均属于中间型或混合型,即较多地具有某一类型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其他类型的一些特点。
baronet四、“大五”
vectra
目前最为流行的人格分类无疑当推“大五”。以前的分类都给人过于烦琐的感受。不少学者对以前的分类借助自然语言样本重新作了分析。如图普斯和克瑞斯特尔(Tupes & Christal,1961)对8组被试的相关系数矩阵进行了重新分析,被试从只受过高中教育的空军士兵到一年级的研究生,评定者包括同伴、监管者、教师、以及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场所是在诸如军事训练课和妇女社团活动处等各种情形。在所有的分析中,他们发现了“五个相对显著和稳定的因素,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值得重视的”。很多人(如,Norman,1963;Borgatta,1964;Digman & Takemoto-Chock,1981)都重复得到了五因素结构。这些因素是:
I.外向性或热情奔放(健谈的、自信的、活跃的)
II.适意性(善良的、合作的、可信的)
III.认真性(有条理的、负责任的、可依靠的)
IV.情绪稳定对神经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