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 知识点梳理

更新时间:2023-07-21 02:15:25 阅读: 评论:0

小猪佩奇社会斑块:
思考题:
1、什么是斑块?斑块的特征?斑块的起源有哪些?斑块有哪些类型?各类型有 什么特点?
mainly1)定义:依赖于尺度的、与周围 环境(基质)在性质上或者外观上不同,表现出较明显边界, 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实体。该定义强调了斑块的尺 度性、空间非连续性和内部均质性。
广义上,斑块可以是有生命的,也可以是无生命的;而狭义 上,斑块仅指动植物群落。
2)特征:版块的大小,形状
3)起源如图所示 英文: 一场大火后的早晨,我们迫不及待地去考察漆黑一片的景观。这是一个可 怕的景象!但最令人感兴趣的是景观上零星分布的许多种斑块,两处孤立 的火已燃起。附近一处小斑块已化为灰烬,而且大火已向远处蔓延。经对 其考察,发现几个虽有火焰跃过但依然保留有植被的斑块。我们返回未燃 烧的地方时,要穿过一小片沼泽。这个斑块由于土壤过湿,具有完全不同 的动植物。随后,来到一片开垦地,并眺望一块微风吹拂的谷物斑块。
  在这次考察中,至少发现了几种起源基本不同的斑块类型。这些斑块的主 要成因机制或起源包括干扰、环境异质性和人类种植。 若干年后,如果再 观察这些斑块,其物种动态的差异会变得更加明显。  Forman和Godron(1981,1986)根据斑块的起源或成因机制将常见的景观 斑块类型分为4种: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和引进斑块。
干扰斑块(disturbance patch)初中英语单词带音标 
概念:由基质或者先前的斑块中局部性干扰造成的小面积斑块 称为干扰斑块。  起源:自然干扰和人类干扰。一般由短期局部性干扰形成;也 可由长期持续干扰形成,主要是由人类干扰引起的;有时,长 期自然干扰也能够形成干扰斑块。  特点:  基质未受干扰,而斑块受到干扰。  种群大小、迁入率和灭绝率等在初始剧烈变化,随后进入平 稳演替阶段;当基质和斑块融为一体时,干扰斑块消失(图)  具有最高的周转率,持续时间最短,通常是恢复最快的斑块  类型。但长期持续干扰斑块也能保持稳定,持续时间较长
残存斑块(remnant patch)
概念:景观中由于大面积干扰所造成的、在局部范围内幸存的自 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者
某一自然生态系统的片断。  起源:基质受到大面积自然干扰和人类干扰的影响,在其局部范 围内幸存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其片断,其成因机制与干扰 斑块相反。  特点:  基质受干扰,而斑块未受到干扰。  种群大小、迁入率和灭绝率等在初始剧烈变化,随后进入平稳演 替阶段;当干扰消失后,在自然界同化作用下能很快地融合在基 质内,残存斑块消失。斑块具有较高的周转率(图)。  与干扰斑块在外部形式上似乎有一种正反对应关系。saierh
英汉互译词典
环境资源斑块(environmental resource patch)
概念:由于环境资源条件(土壤类型、水分、养分及地形有关的各种因 素)在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造成的斑块。如森林中的沼泽地、沙漠中的 绿洲等。
ushered起源:根本原因是景观内环境资源分布的空间异质性。由于斑块的环境条件或资源不同,斑块内的生物与周围基质的生物也不同。
debugging特点: 由于环境资源的分布边界往往不太明显,所以斑块和基质隔开的群落 交错区极其宽广,并形成一个逐渐变化的梯度。
由于资源的分布相对持久,所以斑块也相对持久而稳定,抗干扰能力 强,而且斑块的周转率相当低,能长期地存在于与基质相异的环境中。
引进(入)斑块(introduced patch)
triangle怎么读概念:由于人们有意或无意的将动植物引入某些地区而形成的局 部性斑块。  种植斑块  起源: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将动植物引入某些地区而形成的局部 生态系统。 特点:在斑块内,物种动态和斑块周转速率主要取决于人类的 管理活动。如果不进行管理,那么基质的物种就会侵入斑块, 并发生演替,最终斑块消失。但引进斑块中的物种可能长期占 优势,从而延缓了演替过程
再生斑块 指在先前遭干扰破坏的地段上再次出现的生态系统。  在大面积干扰的情况下,再生斑块具有残存斑块的外貌, 但其演替中物种动态的格局却与干扰斑块相似。
manoa短生斑块 指由于生物相互作用或环境因素正常而短暂的波动而引 起的、持续期很短的斑块。也就是说,短生斑块中生物 相互作用和非生物环境变化是经常性的,而且其变化强 度较小,以致一些物种逐步适应了这种变化。
2、如何理解斑块大小对能量、营养物质分配的影响?
斑块大小对物质和能量的影响一般地说,斑块内的能量或养分总量与斑块的面积成正比,大斑块的能量和养分含量较小斑块多得多。(1.然而,斑块内的能量和养分含量不 仅与斑块的大小有关,还与斑块内部和边缘带的比例(内缘比)有关 (图)。
2.斑块与基质之间、斑块与斑块之间存在着过渡带,即所谓的生态交错 区(也称为边缘)。
3.生态交错区(边缘)是相邻两种景观要素直接相互作用的 场所,这部分的物质、能量密度及物种组成特征也与两侧 的景观要素的内部有较大的差异。生态交错区对能量、营 养物质、物种分布的影响称为边缘效应。
4.斑块内部面积与边缘面积之比可称为内/缘比,即D=A内/A外
对于形状一样,大小不同的斑块来说,它们的内/缘比 是不同的。如果各斑块的边缘宽度相对一致,斑块的内/ 缘比与斑块面积成正比,即斑块面积越大,斑块的内/缘 比越大。
5.当边缘效应为聚集效应时,有:
①大斑块,内缘比大,能量、物质在边缘的比例也就小。相反, 小斑块,内缘比小,能量、物种在边缘的比例就大。 ② 在斑块的边缘部位,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的产量、数量明显高 于或多于斑块内部。例如森林中边缘的林木生长旺盛,下层的灌 木、草本也多,甚至各层中花果产量也明显比内部高。 由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使得小斑块单位面积上的能量和营 养物质含量明显高于大斑块。 相反,如果边缘效应为负效应时,则小斑块的能量与营养物 质的含量要小一些。因此,斑块的大小对能量、营养在斑块中的 分配有明显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就单个斑块而言,大斑块的能量、物质总量 大于小斑块,对于主要生活在单个斑块的物种而言,大斑块能提 供更充分的能量和物质。)

本文发布于:2023-07-21 02:15: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78/11080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斑块   干扰   能量   环境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